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起源.ppt
35页1、济贫法•1601年,英颁布“济贫法”•(1)规定每一教区每月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政府抽税办理社会救济•(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办理社会救济行政•(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教区设立了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学习技艺教区也义务介绍工作,提供原料、工具强制贫民工作•(4)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立济贫收容救济所,强迫游民工作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最早把救济工作分为院内(机构式)救济和院外(家庭式)救济•(5)规定人民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在贫民无法得到家人、亲戚赡养时才给予帮助救济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住满了3年的人•(6)将贫民分为三类:①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进入“习艺所”工作,②不能工作的贫民,如患病者、残废人、老年人、精神病人及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进入“救济院”或给予“院外救济”;③无依无靠的儿童,如孤儿弃婴、父母遗弃或因父母贫困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 •政府在社会救济中的责任•隐含了某些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如助人自助、个案工作等。
2、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1788年,德国汉堡市采取了一种名为“汉堡制”的救济制度•全市分为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1人、救济员若干人•救济的理念为“助人自助”,如帮助失业者介绍工作,把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学习技艺,把病患送往医院诊治,不准向沿街乞食者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且不使贫民养成依赖心理•1852年,德国爱尔伯福镇,在汉堡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救济方法—爱尔伯福制•爱尔伯福制依据人口数量,将全市分为544段,每段约300人每段设济贫员1人济贫员为义务荣誉职务,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凡求助者都须与济贫员接洽,调查后才给予补助以后每两周调查一次•发给赈济款必须是法定的最低标准,不许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全市每14段为一赈济区,设监察员1人领导区内济贫员,并由区内各段组成赈济委员会,每两周开一次会,讨论全区济贫工作并形成报告、提案,交给全市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是全市最高的救济机构(二)形成阶段:19世纪后叶~20世纪初•1、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 •1877年,美国开始成立慈善组织会社•(1)成立管理联系机构,将伦敦全市划为若干区,各设立分交机构,组成志愿委员会领导救济工作。
2)区里统一受理申请救助案件,进行登记,设立询问部,提供资料,防止同时向多处救济机构求助的“职业乞丐”钻空子3)各区派亲善访问员对申请者详细调查,如住房、健康、教育、工资等情况4)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以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①亲善访问员的个别化服务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的产生•②促进各组织机构为解决社区问题开展合作,为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睦邻组织运动(社会公社运动 )1884年巴涅特建立 汤恩比馆•1889年美国设立胡尔馆•(1)设于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他们的口号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2)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进行工作3)尽量利用与发挥当地人力,培养居民自主自立,互助合作的精神,为地方服务4)各地的社区睦邻中心既是当地的服务中心,还尽量设法将本国及外国的文化介绍给当地居民,使之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社会工作应从个人与社会同时着手•社会工作应从社区实际出发,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工作•发展出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两种方法3、德国创立社会保险制度1883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铁血政策)领导的政府,创立了强制劳动保险,是现代西方实施社会保障措施的开端。
社会政策的重要作用(三)发展阶段:20世纪初~70年代•1、行业化•19世纪末,出现了受过培训,专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受薪人员 •2、专业化•(1)教育•1893年英格兰建立了两年制的“慈善培训”学校 •1904年成立了纽约慈善学院 (1962年与哥伦比亚大学合并,成为全球最为著名的社会工作学院 )•1919年美国有17所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学校联合起来,成立了社会工作学校协会,并逐步确定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及教学标准 •3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了两年制的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课程•40—50年代末期社会工作教育在美国、英国、荷兰、挪威发达国家形成普及趋势•形成以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高等教育模式•(2)理论和工作方法•社会学•精神分析理论•1917年,玛丽·芮奇蒙德(Marry Richmond)的《社会诊断》比较系统的阐述了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30年代中期,个案工作方法•40年代中期,小组工作方法•60年代中期,社区工作方法•70年代中期,社会行政•综合社会工作•(3)专业组织•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1942年美国社会行政学院协会•1952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取代前两者,负责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水准和专业资格的授证工作,后来又分别成立了实务社会工作者组织。
1955年,为协调不同专业组织,美国成立了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从1974年开始,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更积极参与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使社会工作专业得到政治力量的充分支持3、制度化•1935年美国政府正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48年英国颁布制定国民保险法等五项法规,实践福利国家理念•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福利实践的制度性措施的组成部分(五)改革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社会福利政策变革,向混合福利模式转型•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方面进行反思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一)中国古代救济事业•社会福利思想:儒家思想•荒政救济:官方干预和民间互助•传统社会心理•(二)中国近代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思想:儒家传统与西方剩余型社会福利思想•中国式补救型社会福利思想•知识界中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三)建国后的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1、改革前的中国民政工作•取消社会工作•职业福利和社会福利•民政部门•2、改革后的中国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教育的恢复和重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服务•优抚保障•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社会互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服务对象社会服务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志愿者其他社会力量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