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某酒店市场调研报告书.docx
4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青岛酒店项目市场调研报告调研地点:青岛调研时间:06年8月23日—29日调研单位:海航酒店管理公司拓展部调研人员:陈绍中,邓军日期 :06年8月30日一、青岛概况l 地理与历史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万人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 历史沿革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获得“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青岛是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 青岛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青岛荣获2005年“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青岛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l 经济与发展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初步核算,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 亿元,增长 16.9 %,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 亿元,增长 0.4 %;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 亿元,增长20 %;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 亿元,增长16 %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6.5:51.9:41.6 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0 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 4位。
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34 亿元,增长 35.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203.06 亿元,增长23.4 %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消费品市场态势活跃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 800 亿大关,达 865.91 亿元,增长15.8 %2005年,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22 亿美元,增长22.4 %,其中,出口额 194.22 亿美元,增长 23.1 %,进口额136 亿美元,增长21.4 % 2005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30 项,增长4.4 %,合同外资 95.45 亿美元,增长42.1 %外商直接投资 36.56 亿美元,增长 13.1 % 青岛与19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截至2005年末,共有 77 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 142个项目 青岛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粮油、林果、畜牧、水产品,平度大泽山葡萄饮誉海内外青岛海区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土质肥沃,饵料丰富,有多种水生物栖息繁衍,如鲷鱼、黄鱼、鲈鱼、鲍鱼、牡蛎、寨鱼及对虾、干贝、海参、螃蟹、海螺等 青岛作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凭借其公平的市场秩序、良好的社会治安、舒适的生活条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有保障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等良好的投资生活环境,荣获“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 青岛,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的称号,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百强品牌——海尔,另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4种,中国驰名商标15个,有5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青岛拥有25个海洋科研、教育以及管理机构,全国重点综合性海洋高等学府——中国海洋大学就设在这里;拥有中国国内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研、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东方海洋科学城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位 精心打造“融才、融智、融资”高效融合的引智模式,引智助航作用显得独具特色近两年来,共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19项,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37人次,组织出国(境)培训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岛高校软控有限公司和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别被授予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我市还有省级引智示范基地3个,市级工业引智示范基地6个;共有5位外国专家获得国家“友谊奖”,6位专家获得山东省“齐鲁友谊奖”,90位专家获得青岛“琴岛奖”。
连续举办了4届的中国青岛·国际化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通过招才引智促进招商引资,加快构筑国际化人才创业“人才(融才)-项目(融智)-资金(融资)”高效融合的创业机制,累计达成合作意向989份,正式签订合同116个,其中,招商项目14个、外方投资总额9085万美元 国家级重点发展区域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西海岸,背依环渤海经济圈,是构建“大青岛”战略的核心区域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 开发区建区以来,遵循国际惯例,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累计投资近300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位于区内的世界亿吨大港前湾新港,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深水码头,100多条远洋航线连通世界各地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商关注的目光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累计总投资90多亿美元有3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办了50多个项目 围绕建设青岛新型工业化中心区,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初步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机械制造、新材料、仓储物流、高新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
在商务部最新组织的对5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青岛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进入全国前4强,在分类指标中,其社会及环境状况指数列全国第1位,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和技术创新环境指数均列全国前3位 青岛开发区作为青岛新兴的旅游胜地,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美丽无比的海滨景色和妩媚秀丽的山水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拥有迷人的海滨风光和金沙滩、银沙滩、连三岛、竹岔岛等名胜景点,这里以影视文化传媒产业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开发已经正式启动 青岛保税区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3年3月29日通过海关总署等部委验收正式运营,是沿黄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境内关外”特性,实行“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主要开发培育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国际商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等功能 2000年以来,青岛保税区不断创新机制,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成“投资无费区”和“全程免费代理服务区”,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率先取得ISO9001和ISO14001双认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全国保税区的末位迈入先进行列,已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3400家企业入区经营,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4个。
2005年,青岛保税区以国务院批复青岛开展“区港联动”试点为契机,创建实施“区区联动”发展新模式,建设以国际交易市场为主体的橡胶、矿权、矿产、棉花、纸浆、建材等综合市场产业体系,全面发挥经济辐射及对外开放示范带动作用;2005年11月11日,“区港联动”试点--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营,青岛保税区迈出了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坚实一步未来的青岛保税区将以区港联动为主体,以口岸国际物流为核心,以出口加工与国际商展及市场体系建设为推动力,发展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商展中心、国际市场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争取设立保税港,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迈进,建成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2001年被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通过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认定;2003年荣获国家科技部“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先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荣誉称号;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软件园通过了“国家863软件孵化器”的认定,2004年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创业服务中心;2005年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落户该区。
青岛高新区遵循“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确立了以软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产业重点,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吸引聚集了海尔、朗讯、海克斯康、清华紫光、山东东软、爱立信浪潮、健特生物、澳海生物、黄海制药、金谷镁业、帝科液晶、汉缆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新引进了朗讯全球技术支援中心、卡特比勒中国研发中心、IBM软件测评中心、地恩地研发中试生产基地、高校软控研发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39个大企业研发中心,加上入驻该区的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等大学院所,青岛高新区已成为青岛市科技资源较集中、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环境较好的区域 青岛高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一方面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与法国布雷斯特高科技园、韩国京畿道科技园等国际高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