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二十二课《礼记》二则学习资料汇编.pdf
9页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二十二课《礼记》二则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各种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课文选自《礼记正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版) 《虽有嘉肴》 节选自 《礼记· 学记》,《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 2.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西汉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官至九江太守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戴圣为“小戴”故《礼记》又被称为《小戴礼记》 内容主题 《虽有佳肴》用“佳肴”“至道”作类比,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同时也暗含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短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 往,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键字词 虽有佳肴 虽(虽:虽然)有佳肴(佳肴:美味的肉食), 弗食, 不知其旨(旨:味美)也 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最高的道理), 弗学, 不知其善(善:好,好处)也。
是故(是故:因此,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困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反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强:勉励)也故曰:教学相长(相长:互相促进)也 《兑(yuè) 命》曰: “学(学 xi à o:教导)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大道: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行(行:施行,实行)也, 天下为公(公:公共的),选贤(贤:品德高尚的人,贤才)与(与:同“举”,选拔,提拔)能(能:有才干的人,能士),讲信修(修:培养)睦 故人不独亲(亲:以……为亲)其亲(亲:双亲,指父母), 不独子(子:以……为子)其子(子:孩子,子女), 使老(老:老年人)有所终(所终:终老的保障), 壮有所用(所用:施展才能的地方),幼有所长(所长:抚养,成长的保障),矜(矜guān:同“鳏”,老而无妻)、寡(寡:老而无夫)、孤(孤:幼而失父)、独(独:老而无子)、废疾(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fèn:职分,职责), 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货恶(恶wù:憎恶,厌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故外户(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而不闭(闭:用门闩shuān插上),是谓大同。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 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 写出下列句中指定词语的古今义3 分)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_______ ②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强:_______ ③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_______ ④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_______ ⑤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作:_______ 是:_______ 2. 根据提示和短文内容,完成填空9 分) 《虽有佳肴》 (1)《虽有佳肴》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佳肴》中一文中以美食作类比,论述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 (4)总括《大道之行也》全文的纲领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能够体现大同社会的人性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 (7)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体现“大同”社会人们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 (9)体现大同社会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共同劳动看作分享快乐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关于《虽有佳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出自《礼记》,此书是战国至秦汉间各种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又称《小戴礼记》 B.短文从“佳肴”写起,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运用了类比论证 C.“教学相长”的结论在文末直接道明之后,又以《兑命》中的一句话加以补充,稍显多余。
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说明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4. 下面关于《大道之行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选文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选文从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精神愉悦的需要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C.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就是选文中“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反映的是人类理想中的社会蓝图 D.“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中,“天下为公”点明社会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选贤与能”指出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推举出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讲信修睦”明确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具备的和谐良好的关系 5. 下列各组对照语句中括号内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组是 ( )(6 分,选对一项得 3 分,选错不扣分,多选或少选本题计 0 分) A.(虽)有佳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弗食,不知其(旨)也——天子谕告臣民曰诏(旨)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 E.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F.男有(分),女有归——此臣所以报先帝,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 下列句子“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其此之谓乎! C.鹏之徙于南冥也 D.我知之濠上也 7. 下列对句中括号内词语解释正确一项是 ( )(3 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人),不独子其子 亲:亲人 B.使(老)有所终 老:年老、衰老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孤:幼而失父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关闭 8. 下列句子括号内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3 分) A.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故(外)户而不闭 C.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D.弗学,不知其(善)也 9. 下列四个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D.其此之谓乎 10. 拓展阅读请根据你对课文和下面这节选文的解读答题9 分)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②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③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④,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选自选自《礼记·礼运》 注释: ①蜡(zhà)宾: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 ②观(gu à n) :宗庙门外两旁的楼 ③言偃(yǎ n):字子游,又称叔氏,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④三代:指夏朝、南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将词义写在括号后的横线上4分) 昔者仲尼(与)______于蜡宾,事(毕)______,出游于观之上, (喟然)______而叹仲尼之叹,(盖)______叹鲁也 (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为现代文3 分)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3)这则短文体现了什么主旨?(2 分) 参考答案: 1. 虽:虽然;强:勉励;长:促进;修:培养;作:兴起;是:这 2. (1)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4)总括《大道之行也》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7)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8)男有分,女有归 (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C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运用引证法对本文观点作补充论述,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4.C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大同”社会的艺术展现,这是中国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蓝图 5.CFC项中“是”是代词“这”;F项中“分”(f è n)是职分、职责之意其它几项解析:A 项中“虽”分别为“虽然”“即使”;B项中“旨”分别是“味美”“皇帝的意见、命令”;D项中“为”分别是“是”“当作”的意思;E项中“与”字,前者同“举”,是选择、推举之意,后者是欣赏、领会之意 6.CC 句中“之”与例句中一样是用于主谓之间,用以取消句子独 立性的其它三项解析:A项中“之”是音节助词,无实义;B 项中“之”是结构助词,倒装的标志;D项“之”是代词,代指“知鱼之乐” 7.C其它错误项解析:A 项中括号中的“亲”特指“双亲”,即父母,非泛指所有亲人;B项中“老”是形容词作名词,指年老的人;D项中“闭”是指从里面闩住门 8.D其它各项解析:A项中“食”是名词作动词,意为“吃”;B项中“外”是名词作状语,“从外面”;C项“老”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9.B解析:B是判断句,其它三项都是倒装句A项是“力恶”应为“恶力”,C项中“自强”应为“强自”,D项中“此之谓”应为“谓此” 10.(1)与:参加、参与;毕:结束、完成;喟然:叹息的样子;盖:是 (2)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3)体现在身在纷乱世代中的孔子对大同社会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