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八节:聂耳4.docx
15页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人民音乐家聂耳学科音乐学段: 高中年级高一相关领域音乐鉴赏教材书 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必修) 出 版 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年7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琼悦北京市顺义牛栏山一中15510145511实施者王琼悦北京市顺义牛栏山一中15510145511课件制作者王琼悦北京市顺义牛栏山一中15510145511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深入了解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探究聂耳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正视、尊重并乐于传承这些优秀音乐作品 (二)理论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弘扬民族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 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六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并了解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和社会价值。
聂耳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共创作了41首作品其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器乐作品与声乐作品两大类 器乐作品《金蛇狂舞》是在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在乐曲中运用了民族民间音乐螺蛳结顶的创作手法,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 在他的声乐作品创作中,有为学生、工人、儿童、女性等不同无产阶级群体创作的歌曲聂耳是我国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无产阶级光辉形象的作曲家他作品中体现了不怕吃苦、反抗压迫、“背起重担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北京市示范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生源质量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对知识的渴求度较高,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学生对聂耳同时期的作曲家萧友梅、黄自的作品已有所了解本课通过对比,体现出作曲家们创作群体的不同,为理解“人民音乐家”的称号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直观演示——教师采用“范唱”、“演奏”和视听等方法,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参与体验——学生通过演唱、乐器音色听辨、乐器演奏,感受聂耳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特点。
对比分析——学生在对比聆听中鉴赏音乐,主动探究、理性思考聂耳器乐创作和歌曲创作的特点 (四)技术准备 1.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曲谱等相关资料 2.剪辑音频、制作演示文稿(PPT) 3.准备上课所需乐器(锣、鼓、镲、琵琶、电钢琴),并于课前进行调音 4.练习《金蛇狂舞》、《毕业歌》的弹奏和演唱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 针对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音乐作品知之甚少的实际情况,本课在教学素材方面,甄选了社会上知名度高、流传较广、最易于学生接受的作品,如:《金蛇狂舞》、《毕业歌》、《卖报歌》片段,通过相对熟知的作品引发学生的共鸣 2. 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歌唱或表演时通常比较拘谨、羞于大胆表现的现状,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范唱”、“范奏”引导学生大胆地模仿、积极地表现,在实践参与中感知音乐、体验音乐三、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在感受、体验聂耳代表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领略聂耳的音乐魅力,提高对人民音乐家的兴趣及爱好,主动探究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以及聂耳的精神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感受、体验聂耳音乐的基础上,运用聆听、演唱、分析、比较、实践等方法赏析乐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金蛇狂舞》的主奏乐器及乐队编制知识,分辨演奏乐器音色,并了解螺 蛳结顶传统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2.了解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 3.在关注聂耳歌曲创作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歌唱《毕业歌》及其它歌曲片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唱、感受、分析《金蛇狂舞》,归纳聂耳器乐作品的特点 2.感受、体验《毕业歌》的旋律、节奏、归纳出聂耳声乐作品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通过视唱、听辨、演奏的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总结出聂耳音乐特点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在大屏幕出示国旗,全体起立随音乐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提出问题: (1)国歌的全名是什么? 设答:《义勇军进行曲》 (2)创作于哪一年? 设答:《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1982年正式确立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
(3)曲作者是谁? 设答:聂耳 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拉近与作曲家的距离、引出学生对音乐家作品的初步印象 (二)新课讲授 1.作曲家简介: 2.聂耳代表作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了解聂耳生活的年代以及主要创作时间并引出聂耳创作分为两大类:器乐作品与声乐作品 3.聂耳器乐代表作《金蛇狂舞》 (1)聆听音乐,思考并回答: ①通过聆听音乐,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 设答:热闹喜庆 ②乐曲表达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设答:欢快 ③乐曲由哪些中国名族乐器演奏? 设答:锣、鼓、琵琶、唢呐等教师总结:《金蛇狂舞》由完整民族管弦乐团演奏,主要分为:拉弦、弹拨、吹管、 打击四大声部,为第三段主题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听辨的方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编制,方便学生总结回答螺蛳结顶部分主奏乐器。
(2)出示谱例并分析创作特点 ①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教师出示乐谱: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乐谱,聆听并思考,哪段音乐情绪最高涨热烈? 设答:第三段②教师运用口传心授的方法学唱第三段主题,并用琵琶伴奏 ③完整演唱第三段主题,体会乐曲逻辑重音的变化 (要求:每小节第一个音符拍手) ④对比视唱,思考逻辑重音频繁变化的作用? 设答:使曲子更加欢快,更具民族特色 ⑤通过学生演奏打击乐器和演唱乐谱,总结螺蛳结顶——对答呼应的特点 ⑥将乐谱重新排序,总结螺蛳结顶——句幅逐渐缩减的特点 (3)总结螺蛳结顶特点,明确概念 (4)对比聆听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片段 (5)学生讨论:在这样一个外强侵略、战火纷飞、内忧外患的年代,为什么 聂耳创作这样欢快喜庆的作品? 设答:此曲表现的是江南人民在节日里赛龙舟的欢腾喜庆场面,表现人 们压抑已久的热情, 聂耳将乐曲的曲名定为《金蛇狂舞》,反 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总结:通过学习《金蛇狂舞》,总结聂耳器乐创作中的特点----多用民间音乐创 作手法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锦鸡出山》、《金蛇狂舞》,体会聂耳采用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作品更易于人民大众接受喜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聂耳的创作精神 4.学习声乐代表作品 (1)《毕业歌》 ①出示《毕业歌》谱例,聆听并思考: a.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设答:激昂的 b.乐句长度是怎样的? 设答:乐句短小紧凑 c.乐曲多用哪种种节奏? 设答:节奏多用附点 ②手打节拍视唱谱例学生聆听《毕业歌》,用对比的方法探究“附点节奏” 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歌唱、分析歌曲片段,分析出聂耳歌曲创作中“乐句短小紧凑”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发现聂耳歌曲创作中乐句短小紧凑和节奏多用符点的两个特点。
(2)《码头工人歌》 ①出示《码头工人歌》谱例,并提出问题:歌曲运用了哪种体裁? 设答:劳动号子 ②学生歌唱、分析歌曲片段 ③提出问题:作品为哪一类人群创作? 设答:工人 教师总结:聂耳是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位成功塑造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 为我国无产阶级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感受无产工人阶级生活的艰辛,引导学生总结 (3)跟随音乐演唱《卖报歌》出示两幅图片,并介绍聂耳与小毛头的故事 提出问题:聂耳是为哪一类人群创作的作品? 设答:儿童 教师总结:聂耳对儿童给予了鼓舞 (4)欣赏《铁蹄下的歌女》 提出问题:聂耳还为哪一类人群创作了作品? 设答:女性 【设计意图】:感受被压迫的劳动妇女生活的不易,引导学生总结 5.对比聆听三十年代作曲家。
(1)对比几位作曲家的作品,引出问题: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需要什么样 的音乐作品来唤醒民众?从节奏、速度、乐句长度、表达情感四个方面 回答 ①通过歌唱回顾肖友梅创作的《问》片段; 总结:作者面对山河残破的迷茫、彷徨的情感 ②欣赏黄自创作的《玫瑰三愿》片段; 总结:节奏疏松、速度缓慢、乐句较长,歌唱难度大,表达作者对黑暗 势力的不满,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③教师播放刘雪庵创作的《何日君再来》片段 (2)提问:三位作曲家为什么群体而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