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激发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x
6页如何激发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濮阳县第五中学 房国银摘要:学习兴趣是构成中小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和解学好数学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学生“乐在其中”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做为中小学数学老师应怎样使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本文就教师如何激发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了阐述关键词:激发 中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新课改后,数学课本不再象以前那样都是黑白的了,书本上有很多五颜六色的插图,书本上的知识也不象以前那样枯燥无味,而是将知识穿插在一些有趣味的小问题中一些结论的得出,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总结出来这些改变,对教师教授知识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不能再象以前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需要学生和教师一起交流,一起合作,一起探索要想让学生跟教师一起探索,就需要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很愿意听你上课,这样才会和教师有互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如何让学生想上数学课就是关键所在一、从教材着手作为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首先就是要熟悉课本,这样才能很好的教授知识怎么样将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很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现在的课本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各单元的练习题也都是以生活中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来考察学生,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的问题都是来自生活,数学也是为生活服务的,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行成新的知识等等。
那么教师如何根据书本上的活动来设计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重要的1.1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又贴近学生,能提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老师:前几天看你们打篮球,唉,你别说你们打得还真好,不知道你们爱看nba不?昨天我看了,很可惜你们正上课是把吧,昨天可精彩了,掘金对湖人依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探索欲望 (特别是不爱学习的学生) 学生:谁赢了?比分多少? 谁谁谁的多少分?……. 老师:你们自己算吧 ! 掘金和湖人一共得了201分,湖人比掘金少得3分 学生:两个一个都没说怎么知道,(两个未知数的感念就有了) ①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x,y是成对出现的; ②用x的代数式表示y,使学生的思维有消元意识,为下一节打下伏笔 ③两者共同点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不同点是“有两个未知数”,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建构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④在检验符合方程两边的值时,学生归纳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1.2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问题来解决数学上的数量关系 因为各单元的练习题、考试中的试题也都是以生活中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来考察学生,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的问题都是来自生活,数学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要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行成新的知识。
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上的变化规律这节内容,被除数÷除数=商,问题:当被除数和除数扩到于缩小是上分别是怎么变化的,是扩大还是缩小,扩大缩小了多少等,如果教师知识一股脑的告诉学生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扩大或缩小;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孩子是不容易理解的,更别说记住,那么这是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试着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猴子分桃》,桃被分桃就是被除数,猴子分桃,猴子就是除数,商就是一个猴子分多少?那就把 这个问题转化为:桃(被除数)÷猴子(除数)=每个猴子得多少(商),这样已转化学生就很有兴趣了,而且学生也会自主的探究商的变化规律,因为桃多猴子得到的多,猴子多每个猴子得到的少这个知识大家都知道二、从学生着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现在的学生都还是处在贪玩的年龄,如果让他们在听老师讲课和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之间选择,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自己探索得出新知识,这正好也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正如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数学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听教师讲课,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相互交流,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得到新知识通过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二册的《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猜猜自带的圆柱体物品的表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然后我以旁观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验证猜想、最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全程投入,运用各种方法(剪、拼、补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做法,看到他们都在兴致盎然地“做数学”,都在数学活动的乐园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答案,我们力图 “ 让课堂成为一个各抒已见的场所,一个探索问题的场所,一个聆听他人发言、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性格的张扬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作为教师,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即使不能做到全部了解也要是对大部分学生很了解了解学生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和上课的听课情况,这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平时要和学生多交流,在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课下的时候是朋友的关系这样可以多了解学生,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可以知道现在学生对什么感兴趣,这样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用在数学教学和调节课堂气氛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作为主体,就要以学生为主,现在初中生正处在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对什么事情都有很强的求知欲的阶段作为教师就要很好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全部转移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上来在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环节上,就要多多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入新课,相信可以很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从教师本身着手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认真备课,课前要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吃透教材,要翻阅大量的备课参考资料这是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那么除了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外,对老师还要有那些更重要的要求呢? 3.1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 “ 直观 ” 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 “ 直观 ” 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
例如,在教学 “ 立体图形的认识 ” 时,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物体,通过分类,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而且能再把所学知识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诉爸爸妈妈牙膏的包装盒是个长方体了 另外,我使用适当的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能将枯燥的数学寓于情景之中,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3.2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 “ 好表扬 ” 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大家鼓掌、奖给小红花等形式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的,有阶梯的设计教学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 “ 跳一跳摘果子 ” ,不同的人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数学知识,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苦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我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我在传授知识、技能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我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实践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份空间3.3缩短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开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先拿出长方形纸,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呼声很强烈,于是我便转身一裁,即刻将长方形纸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纸,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不好玩,我们也会!”学生边笑边说,“是吗?我不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
每人很快完成了这一过程,我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起来,笑得很得意其实,最得意的还是我,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学生更乐意学习了如果教师要走近学生,那么教师就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比如在一节三年级上册的《毫米、分米的认识》上,为了让学生观察 1 厘米 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我与学生一起去观察,发现 1 厘米 长度中有许多个小格,并告诉学生 1 小格就是 1 毫米 ,再通过数数,发现 1 厘米 里面有 10 个小格,从而得出 1 厘米 = 10 毫米 这个结论这样,从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我的参与,学生当然就心领神会了,使学生学起来有平等感,有合作的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
3.4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之间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