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艺《城市设计》().pdf
3页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 2009 级环艺系理论课程《城市设计》 李蓉 li.r23@ 参考教材 1.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第十章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第十九章 城市设计) 2.《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城市设计》,王建国,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推荐阅读文献 1.《城市意象》, K•林奇著,方益萍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1 《城市的印象》, K•林奇著,项秉仁译,建工出版社, 1990 2.《城市设计》, E•N•培根著 ,黄富厢等译 ,建工出版社 ,2003 《城市设计》, E•N•培根等著 ,黄富厢等译 ,建工出版社 ,1989 3.《城市建设艺术》 ,C•西特著 ,仲德昆译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0 4.《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罗杰·特兰西克著,朱子瑜等译,建工出版社,2008 5.《城市设计》,乔恩·兰著,黄阿宁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参考文献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 2005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扬·盖尔等著,汤羽扬等译,建工出版社, 2003 《大规划——城市设计的魅惑和荒诞》,肯尼思·科尔森著,游宏滔等译,建工出版社, 2006 《市镇设计》 , F·吉伯德著 ,程里尧译 ,建工出版社 ,1983 《城市形态》 ,K•林奇著 ,林庆怡等译 ,华夏出版社 ,2001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扬 ·盖尔著 ,何人可译 ,建工出版社 ,2002 《拼贴城市》,柯林·罗等著,童明译,建工出版社, 2003 《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原修订版),罗伯特·文丘里等著,徐怡芳等译,知识产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设计结合自然》,伊恩 .伦诺克斯 .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城镇空间——传统城市主义的当代诠释》,罗伯 .克里尔著,金秋野等译,建工出版社, 2007 《街道与城镇的形成》,迈克尔·索斯沃斯等著,李凌虹译,建工出版社, 2006 《建筑的永恒之道》、《建筑模式语言》、《俄勒冈实验》、 《住宅制造》、 《城市设计新理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 C.亚历山大等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斯皮罗·克斯托夫著,单皓译,建工出版社, 2005 《城市的组合——历史进程中的城市形态的元素》,斯皮罗·克斯托夫著,邓东译,建工出版社, 2008 《美国城市设计》,戴维·戈斯林等著,陈雪明译,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美国城市设计指南——西海岸五城市的设计政策与指导》,约翰·彭特著,庞玥译,建工出版社, 2006 《城市设计美学》,徐苏宁编著,建工出版社, 2007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沙尔霍恩等著,陈丽江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城市设计构思教程》,赖因博恩等著,汤朔宁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城市设计方法与技术》,奎斯塔等著,杨至德译,建工出版社, 2006 1.城市设计基本概念 1.1 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Physical Environment 城市形体(体形、物质)环境 Built Environment 城市建成环境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 City Design Civic Design 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 Regional & City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 Planning 景观设计与规划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建筑学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设计 衔接环节,承上启下地从城市空间总体构图引导项目设计 城市开发的市场机制缺陷:外部效应、公共设施、价值准则等 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 1、金融政策 2、物质建设:公共领域的开发设计 3、行政管理: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控制 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开发管理 1.2 城市设计的定义 1.形体环境论: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 K.Lynch:“城市设计专门研究城市环境的可能形式”市区设计 (City Design)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环境形态所作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2.建筑论:对城市空间秩序的创造,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建筑学的扩展 沙里宁:城市设计是按三维空间的要求考虑建筑及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均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F.Gibberd:城市设计主要是研究空间的构成和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 3.规划论:城市规划的一个分支、阶段,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 G.Crane:城市设计就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那一级的设计 实践上,并不能作为与建筑、风景建筑及城市规划截然分开的一种设计: 从成果看,作为前两者的一部分来实践;从程序看,作为后者的一部分 4.管理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城市公共政策,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J.Barnett: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 (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不仅仅是一种形体空间的设计,而且是一个城市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决策程序 H.Shirvani:“城市设计寻求制定一个政策性框架”,与“城市物质开发的管理有关”,该政策框架是组成城市开发政策的真实的三向度物质设计指南 5.全过程论:城市设计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1.3 城市设计的特征 1.空间特性——公共空间 “非任何人所有”的土地,每个人所有的土地,即建筑物之间的空间 狭义,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广义,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 是人们进行日常活动和因变化而产生最强烈情感的环境尺度,是城市设计活动的尺度 只是在政府改善环境的战略提出以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才受到人们的关注 2.时间特性——长时间 城市设计关系到很长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 15-20 年) 更接近于而且需要规划的技术而不是建筑的技术 城市设计师必须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环境,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具有发展与限制的阶段序列概念,将生活演变和一代人的时间跨度的变化联系起来 认识并表现环境的“场所感”,从作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力量反应的人的活动和建设形式来了解现有情况的演变,而不是因为特别的注目而选择大胆漂亮的建筑物 3.设计核心——人和环境的关系 城市设计所考虑的尺度是个别用户、居民和他们的亲密社会组群能被识别的尺度 理解现有的人—环境关系以及拟议的变化可能对这些关系发生影响的方式 发展敏锐的洞察力 4.多顾主: 城市设计过程几乎总是涉及许多明显的和较不明显的顾主,包括政府机构、开发商和使用者 公共场所的设计必须与周围相关的房主和使用者协商,多功能开发项目涉及许多代表不同利益的顾主,改变或控制场所的自然形态和建筑形式要参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要求 城市设计师应该是一名精明能干的协商者、调停者,以及某种意义上的鼓动者或促成者 5.多专业: 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经济科学、法律科学 城市设计师的专长在于了解其它学科的局限,并在几个学科之间建立沟通和联系以形成一个不同专业的共同工作关系。
6.指导性 城市设计师的首要职责是指导各阶段的环境开发活动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城市设计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设计功底,还应具备表达和实现理想目标的能力 1.4 城市设计的总目标 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形体环境,影响城市形态的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政治的、法律的和美学的力量 城市生活环境,生活舒适性、市民认同感、情趣交融的场所、适应社区公共生活、环境的公平性 1.4 城市设计的工作范畴 广义:任何地域规模的天然地形的形态改变或土地开发 狭义:通常,行人或人体的尺度,如郊区、商业中心、大学、公园、林荫道、自然环境、新区、旧城、工业区、低收入者居住区等 1.4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设计中心 美国建筑师学会编,《城市设计——城镇的建筑》 “Urban Design:The Arehitecture of Towns and Cities”: -人和环境的感觉联系 -把未来视作过去的延伸 -尊重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