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
12页1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第一章 中学美术教学目的1.中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双层次结构,即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与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 1 智育目的;2 德育目的;3 美育目的2.美育即审美教育的简称,又称为美感或美学教育美育目的主要体现在 1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2 培养审美感受力;3 培养审美鉴赏力;4 培养审美创造力这 4 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表现为以审美观为核心,以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为手段的培养关系3.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是指通过美术教学使 1 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2 美术心理素质、3 美术鉴赏力得到提高与发展4.美术双基即美术基础和基本技能的简称美术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美术基本理论与美术史的知识;美术基本技能,包括使用有关的物质材料、制作工具及创作的技能技巧等5.美术教学的成败、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素质与美术文化素质的提高6.美术教学的任务就是中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主要表现为:1 是通过美术实践教学;2 是通过美术鉴赏教学;3 是通过美术课的教学第二章 中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1.中学美术教学原则 5 条 1 遵行素质教育精神,重在提高审美素质;2 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循序渐进教学;3 传授美术“双基”和开发创造相结合;4面向全体精讲善练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 5 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和课内外教学相配合。
22.精讲善练 “精讲”就是要有充分准备的高质量的少讲要讲透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的通俗易懂 “善练”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下,目的明确,方法正确的实践练习第三章 美术教学大纲的内容1.美术教学大纲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1 美术教学大纲是纲领性文件,是法规性文件,它直接制约着中学美术教学,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作用 1 编写教科书的依据;2 组织教学的依据;3 考核命题的依据;4 教学评估的依据2.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是指规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3.美术教学大纲的若干基本要求:1 方向性和科学性;2 理论性和实践性;3 统筹性和适应性;4 继承性和发展性4.贯彻执行大纲的要点是(掌握) 一要认真学习,二要切实遵循,三要灵活运用第四章 中学美术教材1.美术教材定义:广义:一切用于美术教学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像带、磁盘)都是美术教材狭义: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2.中学美术教科书的作用 1 它直接体现中学美术教学大纲;2 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 它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指导工具;4 它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3.中学美术教科书的特点 1 审美性;2 教育性;3 基础性;4 实用性;5 灵活性;6 地域性;7 发展性34.美术教科书的结构 一般包括显性的教学内容结构和隐性的心理学结构两个方面5.中学美术教材的内容结构有 1 欣赏部分;2 绘画部分;3 艺术设计部分6.美术电教教材 是指利用现代电化技术记录、储存、传播美术教学信息的一类教材,包括幻灯片、录像带、影视片以及微机软件、光盘等它使美术教学更具直观性,更便于学生真实感受艺术作品和深入理解技法操作的步骤方法等第五章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1.美术欣赏是指欣赏着运用记忆、知识、经验,对美术作品经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2.美术欣赏能力 是指观赏者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把握美术作品的能力包含四个层次:1 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力;2 透过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能力;3深入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能力;4 依据个人见解的审美评价力3.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即 感知、分析、理解、评价 4 个阶段4.在欣赏教学中,感知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品内容给人的情绪体验;二是作品形式因素给人的情绪体验5.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 1 直观性;2 再创造性;3 精神愉悦性;4 美育性。
6.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 专题欣赏;2 随堂欣赏;3 现场欣赏 7.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依据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而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与手段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讲、看、谈、写第六章 中学绘画教学41.绘画教学的意义 1 通过绘画教学,可使学生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和扩大知识领域,为将来打下基础;2 绘画教学可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3 绘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丰富其审美素养 2.绘画教学的内容 一、基本常规常识:1 作画姿势;2 绘画工具材料的熟悉与掌握;3 绘画造型艺术语汇(点线面) ;4 绘画透视学(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的立体空间关系的学问 ) ;5 艺用人体结构运动学;6 色彩学(即研究色彩的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由于形与色是构成物象与美术形象的两个基本外表要素) ;7 绘画构图学(就是研究绘画中各要素的组合、构成等形式美的学问 ) ;二、素描;三、速写;四、水彩;五、水粉画;六、版画(纸版画、木刻版画);七、中国画。
3.绘画教学的要求:1 绘画教学要有目的性;2 绘画教学要有序列性;3 绘画教学要有多样性;4 绘画教学要有双基性4.写生教学基本要点 1 在教学中,教师就根据具体的课题与教学内容,对所准备的欣赏作品、范画等进行简析,使学生得到艺术美感的熏陶和写生表现的启迪,又能激发他们写生实践的兴趣和信心;2 在学生和作画示范时,教师的绘画方法要多样而具体;3 在教学中应切合实际地注重一般画法、画理的介绍和指导;4 在写生教学中应适当增补记忆画、默画的练习使写生教学效果深入圆满;5 在教学中,教师对写生对象和教室环境要进行必要的选择、设计安排5.临摹教学的基本方法 1 临写法;2 摹写法6.临摹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明确教学目的;2 精选临摹范本;3 深入分析范本;45把握临摹的灵活性;5 注重学生临摹方法的指导7.创作教学基本形式 1 记忆画;2 想象画(是指把过去认识和积累的材料根据需要重新联系、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并被表现出来的绘画,即创作画教学方法分两种:一是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物象特征,偏重写实的“再现”教学方法;一是着重反映作者的主观情趣,偏重理想地表现对象的“表现”教学方法) ;3插图;4 其它教学形式。
第七章 中学艺术设计教学1.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1 传统工艺美术;2 现代艺术设计;3 民间工艺美术;2.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我们认为艺术设计的意义就是通过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审美情趣,且具有其他美术形式不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与深入性1 通过艺术设计教学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作为美术的一种,它是和社会生产有着重要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具有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双重特性;2 通过艺术设计教学使学生懂得艺术设计不仅是审美与生活的结合,也是艺术与科技的结晶,它为生活服务并反映时代特征;3 通过艺术设计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形式美原理和法则,培养他们一定的设计制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首先,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次,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最后,艺术设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美化生活的能力 )3.艺术设计学的要求:1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要力求做到“精要” ;2 从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好懂” ;3 从教学效果看要力求做到“有用” 4.平面构成是指在平面上将点、线=面按照交叉、重叠等不同组合方式,根据一6定的骨骼形式进行排列,构成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密集、对比、特异、空间错视等图案形象,产生新的视觉效果的现代造型设计艺术。
5.民间工艺美术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平面造型类,如民间剪纸、民间镂印、地方戏剧脸谱以及民间年画等;二是立体造型类,如民间竹刻、民间泥塑、民间编织与编扎等6.民间剪纸教学需注意:1 了解生活中的民间剪纸;2 造型方法灵活多样(剪纸造型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求大、求活、求全、求美四点) ;3 剪纸的步骤(a 设计好画好图案在剪的纸的背后,文字要反写b 剪刻过程中要细心,线条要流畅c 最后把剪好的图案用糨糊裱在白纸或彩色纸上 ) ;4 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a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图样做到“线线相通物物相连”分清主次关系b 讲清剪刻过程要细心C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剪刀,不要限制学生对纸张材料的选择使学生得到锻炼与发展)第八章 中学美术教学过程1.美术教学的过程即教学的实施过程,也称教学程序(教程) 、教学阶段(教段、)教学程式(教式)或教学流程2.构成美术教学活动的五要素 1 教师;2 学生;3 教学内容;4 教学方法;5 教学手段3.六对关系 1 教师—学生;2 教师—教学内容;3 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4学生—教学内容;5 学生—教学手段与方法;6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4.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1 按照学生认识与实践过程的规律组织教学;2 教学和教育的统一性;3 教学和发展的统一性;4 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5.美术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感知阶段:(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产生7清晰的美术表象)美术教学从感知开始,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体现了美术教学的特征二理解阶段:(它是教学过程各个阶段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阶段)感知只能获得表象之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进入对本职的理解,这就是感知认识能动地向理性认识的转化三巩固阶段:(能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美术技能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概念趋于明确,使技能逐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知到理解,初步掌握了所学的美术技能知识四运用阶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技能知识,对学生自觉而牢固地掌握技能知识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九章 中学美术教学方法1.美术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美术教学目的而调整师生相互联系活动的方法美术教学过程的进行,美术教学原则的贯彻,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都离不开美术教学方法2.美术教学方法的特征(作用):1 美术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中一切活动方式的总和;2 美术教学方法直接用于掌握美术教科书的内容;3 美术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为师生共同使用;4 美术教学方法是为达到美术教学目的、完成美术教学任务、贯彻美术教学原则服务的;5 美术教学方法归根结底是加速学生掌握美术文化的技能知识、加速学生审美素养提高的方法。
3.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美术教师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按讲授内容的不同,可大体分为描述法和论证法;按逻辑的性质,又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按认识事物的侧8重面不同还可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一般地说,它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评、讲演、讲读等方法2 谈话法:讲授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且通过谈话,教师可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教学效果,从而弥补学生的学习不足3 讨论法; 4 读书指导法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 演示法:是指美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和直观教具,当堂示范绘制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的优化要求:a 课前要准备充分,组织周密,备齐演示工具,且安排好演示顺序;b 范画、范例要精选,不仅要图像清晰、色彩鲜明、造型美观,放置的位置、大小及角度也要适宜;c 教师示范时要注意身体的位置与角度的变化,如在演示时要不断地变换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