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德中学《祖国山川颂》.doc
3页第 1 页 共 3 页祖国山川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颂”的问题特点,学习片段式的表现形式2) 过程与方法:要文本研习,本文是一篇“颂” ,不仅感情热烈,而且语言优美,节奏感强,教学时还应该重视发挥诵读的效用,要在反复吟哦中走进文本,领会文本3) 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情赞美,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难点: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激发爱国情感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祝福祖国》 ,是的,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祖国,祖国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灵魂的寄托在每个人心里,祖国永远是最美的,最值得深情祝福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黄药眠先生的《祖国山川颂》 ,共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二. 一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祖国山川颂》 ,是歌颂祖国的优美山川,作者通过对祖国山川的细致描绘,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热情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祖国文化积淀的丰厚,祖国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崇高,表达了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大大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情感的缘由黄药眠,著名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
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理解,风戳的成果而享誉海内外著有小说《暗夜》等黄药眠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爱国者,从五四运动开始,他便以一腔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中四. 文体特征“颂”原为歌颂神的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更为广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对象和主题的都可以称做“颂” 颂的表现形式多为片段形式,因为这样便于作者自由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自己的情感作者黄药眠在《祖国山川颂》一文里,灵活地运用这一表现形式,采取全景式的描画和铺陈,完美地歌颂了心中所记的山河美景五.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一) (1-2):起总领全文的作用,并且点名全文的主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风景,山河大地二) (3-34):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赞美,这部分作者灵活运用颂的表现形式——片段式采用铺陈,可将文章划分为五个层次1) (3-5):自然历史分析并思考问题:① 文章 3,4 节分别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明确】第三节,作者运用衬托手法,以文明世界的四大外国风景来衬托祖国山川的壮丽,凸显其伟大;第四节,则运用排比手法,一次列举了十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景观,感情热烈,更彰显祖国的博大秀美② 文章第 5 节,作者连用几个动词,这些动词是否冲淡了“我”对祖国的热爱?【明确】没有,这段开始作者已说道:“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
”反而使“我”对祖国爱得更热切,更深沉,因为祖国磨难中表现得那么坚强,傲然挺立,而且,作者对祖国的未来也是充满自信,祖国终于“苏醒”了,向我们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2) (6-7):祖国人民,这部分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写出人民有情,山水亦有情第 2 页 共 3 页小结:这篇文章结构特点以“颂“的表现形式为主,并以其灵活运用,作者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爱国的情感作业:那么,同学们回去思考关于下面段落的结构是如何划分的极其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①文章的主题 ②文章的结构是如何划分的二. 继续——理清文章结构(3) (8-10):民族语言分析并思考问题:① 这里在赞美祖国的语言,是否脱离了主题?【明确】没有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祖国特定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长期孕育而成的,是祖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作者在这里赞美祖国的语言,其实就是歌颂祖国的山川② 作者是如何赞美祖国语言的?【明确】以诗歌作为代表,作者认为诗歌是祖国语言中的精华,诗歌中思想感情,节奏韵律,以及言之不尽的神韵4) (11-23):四季晨昏分析并思考问题:① 四季都分别写了哪些景象?【明确】祖国的四季景色宜人。
有春天唧唧的虫鸣、繁盛的花木,有夏天迎着朝霞,踩着露珠的姑娘,有秋天收获的果实,轻纱般的羽云,有冬天不畏寒,开在冰峰雪岭间的雪莲② 写晨昏部分运用了哪些手法?【明确】一系列的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树的期盼,太阳的微笑以及黄昏的蹒跚与醉倒,接着又以花下的日影弄姿,林荫道旁的玲珑树影,衬托出了森林深处,如诗如画5) (24-34):祖国山川分析并思考问题:在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景色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以点代面的手法,以大江、高山、深海、瀑布和小溪等为典型景致,反复渲染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分析这部分内容:① 作者写扬子江由滴沥的小泉发展到细流,到溪涧,到瀑布,到湖泊,到大江的过程,是为了说明事物的发展壮大需要经历许多曲折,祖国的历史也不例外② 作者写登山远眺,临海观景,是为了说明祖国风景的千姿百态和博大神奇,而且还提醒了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慧眼③ 作者写丘壑雷鸣,雾气升腾,彩练悬空,珠花迸发的黄果树大瀑布,则是要以其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击的力量去振奋人心,去激发人们心中的那股爱国精神④ 最后,作者又以细腻的手笔,描绘出一幅风景:细雨如烟,小溪微涨,燕子回旋,红棉花开,笛声断续飘来,行人打着雨伞悠然走过,朦胧的画面,独特的风情,又使我们陷入了对家乡的思念。
三) (35-36):这部分的作用是对主题的升华,群山目送小溪入海,流水化作羽云瞭望故乡,满含象征,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提出意象,分别有什么含义?①“小溪唱着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将冲击着一切崖岸流向大海 ”——祖国儿女追逐理想的过程第 3 页 共 3 页②“静静的群山,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 ”——祖国对儿女的期待与美好祝愿③“流水一去是决不回去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 ”——写祖国儿女对祖国的依恋总结:整篇文章作者借景抒情,由祖国山川的秀美抒发自己爱祖国,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在结构上,分别是总—分—总首先,提出自己的主题,再对这份热爱具体化,正是文体“颂”的体现,结尾运用象征手法将情感升华布置作业:课后多朗诵诗歌,体会意象,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情感做《赢在课堂》本课练习板书设计:爱国————具体化———自然历史、祖国人民关系、民族语言、四季(主旨) (片段式) 晨昏、祖国山川————依依山水情(主旨升华)目标比较具体教学过程也能注重文本、语句,落实到位每课时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最好写出分课时完成哪些目标教学过程宜分出师、生活动,即该环节(或步骤)师做什么,生做什么?如“读课文” ,太笼统,怎么读?读几次?布置作业也太笼统,而且不能把一课的练习都放在课外做。
诗歌教学还要强调文体特点,如同样的内容,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分别是怎么表达的诗歌的押韵意象等等还不妨让写写短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