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士德难题2.doc
6页浮士德难题——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摘要:在《浮士德》中,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对立,是人的内心世界中理性和欲望的对立这种内心的冲突常使得浮士德处于两难的境地:在他的胸中,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想从另一个挣脱掉;一个在粗鄙的爱欲中,以固执的官能紧附于世界;另一个则努力超尘脱俗,一心攀登到列祖列宗的崇高灵魂这就是浮士德难题本文主要阐述浮士德难题,怎样个使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关键字:理性 欲望 社会道德 个人道德 个人幸福 个人灵魂正文: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梅菲斯特的形象,展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生活的发展史 浮士德一生都在追求、探索,他常常处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而这就是著名的“浮士德难题”浮士德难题”在剧中主要表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魔鬼梅菲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魔鬼梅菲斯特是“一切障碍之父”、“恶”的化身,浮士德与魔鬼订约结为主仆:浮士德愿意以灵魂为赌注使魔鬼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但是浮士德有朝一日一旦满足现实生活而停止探索,他的生命就会结束,灵魂归魔鬼所有,并且反作魔鬼的奴仆继而,他们相伴而行,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然而,不断追求、勇于实践、百折不挠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在经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后仍免遭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些二元对立给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的内在的严重矛盾在《浮士德》中,这一矛盾贯穿了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恶魔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恶魔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 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同时也是他与恶魔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的内在化的体现,而他与恶魔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则同时也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化体现在与恶魔靡非斯特这“一切的障碍之父”、恶的化身结为主仆,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随时皆有可能堕落为恶魔的奴隶但是,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而恶在这里却从反面发挥一种“反而常将好事做成”的推动性作用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矛盾,而正是矛盾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地去追求、探索,他们在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无法逃避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就是人类共同的难题——“浮士德难题”,它是有待解决的内在的亟待答案的难题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理性与欲望,始终是对立的理想与现实也存在着矛盾,我们在追求自己的个人欲望与个人幸福时,不得不考虑社会、个人道德以及个人的灵魂欲望是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人的个人欲望是无止境的,面对个人欲望时,社会道德,个人道德是我们必须所考虑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应该选择遵循社会、个人道德。
当然这需要自己很好的控制自己的个人欲望比如,一件简单的事:坐公交车遇到老奶奶,社会道德是要求你让座的,个人欲望你是想坐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控制住自己的个人欲望而选择社会道德当然,这里也可以说二者是不冲突的,自己舒服是欲望,尊老爱幼也是欲望而尊老爱幼就是社会道德社会道德是一种参考,你的行为最终还是靠你的认识选择让座,那么你就使社会道德和个人欲望协调统一了个人欲望,社会道德,看似矛盾的二者当然也会有协调的时候,我们应该摆正社会道德在我们自身心中的位置,那么个人欲望和社会道德就能协调统一当然,当社会道德和个人欲望无法重叠统一时,我们应尽量控制个人欲望,因为个人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无穷无尽你思想成熟了,社会道德就不存在了只要你是我的朋友,哪怕你十恶不赦,为天地所不容,我也要站到你身边——《黄金时代》那么个人幸福和个人的灵魂该如何统一起来呢?我们应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灵魂呢?还是一件简单的事:你22岁,美丽青春,你面前有一个追求者,有钱有势,嫁给他,你获得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可是你并不爱他,你怎么选择?选择他,可能你获得了表面上的幸福,可是你却出面了自己的灵魂,因为你并不爱他在这里,我们可以说,面对爱情,你为了物欲,或者势力,选择了你并不爱的,那么你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遵照自己的个人灵魂去做一切一切的事,那么我相信,不管你处于何种状态,即使你贫穷,你一无所有,那么你依然幸福,因为你始终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你并没有出卖他就是这么简单个人欲望,社会道德,个人幸福,个人灵魂,看似矛盾的东西,只要自己愿意,控制自己的欲望,始终站在自己的灵魂上,那么他们就是协调而统一的歌德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两重性使他处在上帝和魔鬼之间,兼有神性和魔性他若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会上升到灵的境界;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将坠入魔道,走向堕落歌德认为,沉沦和进取的双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对等,他的神性要强过魔性,他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这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 然而,剧中的魔鬼不是西方传统悲剧中的“反面人物”,在诗剧冲突中,他是浮士德的对立面,但并不只是起着毁灭善与美的作用,相反地,他发挥了“反而将好事做成”的推动作用说白了,魔鬼是浮士德的另一侧面,歌德在矛盾冲突方面,以深刻的辩证法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盾冲突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克服障碍、超越自我的可贵精神。
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歌德塑造的浮士德难题使我们一直在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我们要追求个人幸福当然也不能摒弃社会责任结语: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需要协调统一起来,追求个人幸福而不出卖自己的个人灵魂,这是难题也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的将个人灵魂和社会道德放在首位,同时合理的追求自己的欲望参考书目:《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文学名著精要导读》 罗英主 陕西旅游出版社 《黄金时代》 王小波 北方文艺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黄汉平 暨南大学出版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