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知识积累.docx
1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考古代文学常识 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 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二、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
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着名作品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最早的历史着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着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这些着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里的民歌,多是五言诗的形式,最着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从民歌发展而成的。
3、东汉时期,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但是开始的时候,诗的产量较少到了建安年间,有些诗人,尤其是曹植,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来抒写个人的思想感情,写了很多很好的五言诗五言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晋末年的诗人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南北朝的民歌,也是因官府采录配乐而,保存下来的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其中《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高中古诗文文学常识 唐代文学 1、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 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