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薄层色谱法(tlc).ppt

19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52264329
  • 上传时间:2018-08-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1M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薄层色谱法(TLC)韩春明TL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 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 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 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将样品 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 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 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 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常利用薄层色 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一 概述•定义:薄层色谱法就是将被分离的试样溶液 点在薄层板的一端,再用溶剂把试样展开,从 而使试样组分分离,属于固-液吸附色谱•原理: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 溶解性能(分配)的不同;或其亲和性的差异, 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 或分配作用,从而使各组分分离薄层色谱展开示意图二 色谱条件•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是氧化铝或硅胶硅 胶略带酸性,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 ;碱性物质则能与硅胶作用,不易展开或发 生拖尾的斑点,不好分离。

      对于氧化铝则相 反流动相则是一种极性待选的溶剂大多 数实验室实验中都使用标准硅胶板•硅胶: 极性吸附剂,应用范围广物理吸附为主,氢键吸附为辅微酸性,不直接用于碱性成分的分离机械强度好,适用于薄层色谱吸附容量大,与羟基数目有关 常用硅胶的规格:硅胶H,硅胶G,硅胶GF254等 • 氧化铝:a.极性吸附剂,较硅胶强b.物理吸附为主,氢键吸附为辅c.微碱性,不直接用于酸类成分的分离碱性氧化铝:适用于碳氢化合物、生物碱以及其它碱 性化合物的分离中性氧化铝:应用最广,适用于醛、酮、醌以及酯类 化合物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适用于有机酸类的分离 应该根据化合物的极性大小来选择吸附活性合适的吸 附剂,对极性小的试样可选择吸附活性较高的吸附剂 ,对极性大的试样,选择活性较低的吸附剂活性等级IIIIIIIVV 氧化铝加水量 /%0361015 硅胶加水量 /%0515 2538硅胶、氧化铝的含水量与活性级别•流动相( 展开剂)的选择选择原则: 被分离成分极性大展开剂极性大 被分离成分极性小展开剂极性小硅胶、氧化铝薄层: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其展开能力 越强,化合物在色谱中移动的速度就越快,表现为Rf 增大。

      正己烷 环己烷 四氯化碳 甲苯 氯仿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 水溶剂的洗脱能力随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强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先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为基础溶剂展开混合物,若展开不好,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与前一溶剂混合,调整极性,再次试验,直到选出合适的展开剂组合 理想的展开剂应能使混合物分离后各组分的Rf值相差尽可能大各组分理想的比移值在0.2-0.8之间三 薄层色谱操作•薄层板的制备吸附剂硅胶调制涂布玻璃板粘合剂、添加剂•调制时慢慢搅拌,勿使产生气泡•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摇动摊平,晾干•使用前放入烘箱内,在105-115℃左右烘干40-50min冷却后使用•点样通常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丙酮、甲醇、乙醇、 氯仿、苯、乙醚和四氯化碳)配成1 %的溶液,用内 径小于1 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点样实验具体操作:Ø (1)先用铅笔在距薄层板一端1.5cm处轻轻划一横 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 上小心点样,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2-3mmØ (2)若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 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 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

      Ø (3)若在同一板上点几个样,样点间距离应1.5- 2cm Ø (4)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三 展开Ø展开方式可分为三类:上行展开和下行展开;单次 展开和多次展开;单向展开和多向展开 Ø常用的是上行展开,就是使展开剂从下往上展开: 当样点上的溶剂充分挥干后,将薄层置于盛有适当 展开剂的标本缸、大量筒或方形玻缸中,使展开剂 浸入薄层的高度约为0.5cm Ø注意事项:先悬空饱和、再入液展开;样点不能泡 在展开剂中;薄层浸入时不能歪斜进入 四 显色用适当的方法或者合适的显色剂处理薄层,使其上可 能已经分离的各成分斑点显示出来,以方便计算各个 斑点的比移值,从而提供定性与定量的依据一看、二照、三碘、四显1. 首先在日光灯下观察,划出有色物质的斑点范围 : 2. 在紫外灯下观察有无暗斑或荧光斑点: 3. 大部分有机物会吸附碘,可逆的棕色或黄色斑点 : 4. 既无色又无紫外吸收的物质,可以用显色剂显色五 结果计算与判断展开结束后,经过各种显色操作后,样品中各个成 分的斑点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为了表达各 成分的相对位置(极性)通常以比移值作为称量斑 点位置的指标比移值Rf=(斑点中心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离)/(溶剂 前沿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离)各种物质的Rf 随要分离化合物的结构,滤纸或薄层 板的种类、溶剂、温度等不同而不同,但在条件固 定的情况下,Rf对每一种化合物来说是一个特定数值 。

      薄层层析的Rf 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使严格按照 实验要求做了,结果的重现性仍较差因此,薄 层定性时常与标准品一起点样进行对比分析在 跟踪反应进行时,一定要点上起始反应物、反应 混合物以及两者的混合物1h反应混合液样原料样2h反应 混合液 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