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调控政策研究.doc
8页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调控政策研究罗敏2012-10-10 10:21:29 来源:《农业经济》2012 年第 6 期摘要: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十二五规划能否顺利完成的一项关键性任务笔者认为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包括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制度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实现产业对接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力,此以上三个因素构成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而完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经济凝聚力以及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控政策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调控政策中国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农业大国,70%人口和 85%的国土面积分布在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稳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国家已经连续九年已经把中央一号文件定位在三农发展方面,说明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三农问题,把农业发展放在我国经济工作的首位,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和城市工业的产业对接是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实现农业繁荣的动力机制。
而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强化社保覆盖,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凝聚力,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产品的加工从而完成农业和城市工业的等产业对接则是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控措施一、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我国的劳动生产效率较低下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没有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方面极端低下,我国的农业发展与国外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差距,无论是个体农户的操作还是整体农庄的整体生产能力,在农业科技水平没有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劳动力单位土地产量较低二)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相比较之前虽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和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相比较,我国的科技进步水平在农业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还很低,甚至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三)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为生产力比较落后导致无论高产地区还是中低产地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比较低,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操作技术的落后导致中低产田的利用效率较低,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潜力四)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较低。
虽然我国农产品产量增产较快,而农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却比较低,在国际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力,目前我国主要依靠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出售初级产品(原料型产品)以数量来换取外汇,因为不掌握产品定价权导致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综合比较之后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如包括整体产值低,效益不高,农业的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极少,与工业和其它产业相比农业的投入产出比极低,农业整体效益低,对农业的投入与我国对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远远不足,农业的自身发展能力比较脆弱,遇到极端气候或干旱天气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低,抵抗风险承受力很差等典型问题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解决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是目前工作的重心,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繁荣现代农村作为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整体增强我国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结合笔者的思考,应从以下三方面抓好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建设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元动力社会消费结构在人民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带动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我们要紧随时代发展,积极变革,实现创新,突破农业产业结构的传统模式,积极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是拓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只有实现结构创新才能确保实现农村经济协调,完成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主要是指种植业或者说是粮食生产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创新,必须从单一的粮食种植生产向农林牧副渔并举发展转变,实现农业的生态发展,改变单一的粮食生产模式,向多种生产经营转变农村产业结构创新要通过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来实现,即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挖掘,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量的前提之下,鼓励农民积极从事多种农业经营,实施发展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科技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创新主要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农业经济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集团经营、优先开拓城市农产品市场、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最终带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方面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对于构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实现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方面拥有一般的农户无法实现的资源整合优势因此,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创新,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其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资源进行集中使用,发挥规模化使用效益,重点培育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这也是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系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农业科技创新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要实现农业产业机构的创新和转型,必须增加农业产业的科技附加值,也就是充分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从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转变转变,这其中起到推动作用的就是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学技术综合素质,提升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提高单位亩产的效益和产量,提升整体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最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产品优质化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注意农业科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关键农业科技创新能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看农业的增长能否真正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经济发展的长远来看,农业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制度的创新都是可以被模仿的,但农业科学技术则因为其具有的专利保密性很难被短时间仿制,因此决定国家之间产业产局的核心因素就在科技创新,创新程度的差异将决定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程度的差异程度农业科技创新能引起农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从而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极大改变因此,农业科技创新的开展和深入就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没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农业科技创新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迅速,成果累累,生物基因技术的运用、农业温室的大量普及,农产品储藏技术和深加工技术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农业内涵上根本性的改变,在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大力进军三)实现产业对接是农业发展的加速力实现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并且在深层次上改变工业对农业发展的剪刀掠夺状况,从政策层面给予农村和农民更多的制度关怀实现产业对接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构建连接带,连接带最核心的表现就是乡镇企业,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主要是农产品的加工产业是实现工业和农业在产业模式对接的最佳途径实践证明,大力开展乡镇企业对于分流农业剩余劳动力,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升级进步,对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乡镇企业可以实现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减轻劳动力运输成本,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发展乡镇企业对于实现农业科技的及时转化,降低农业技术的使用和交易成本,加强生产部门和原材料供给部门的联系,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乡镇企业对实现农产品的规模效应和产品汇聚再加工,并且通过其专业销售网络和渠道对于缩短农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距离,克服农户分散经营对产业化运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农业发展进入到快车道也有着重要的加速力目前我国的乡镇企业普遍处于规模小,加工能力差,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完善,成本高质量低,并且资金缺口较大的状态,同时乡镇企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还具有综合素质较低,亟待提升等方面特点因此通过加大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给予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实现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政策优惠措施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农民企业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使其尽快完成由家族式管理向企业化运作的转变,特别是对于具有农产品加工特有技术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乡镇企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运转三、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调控政策研究通过以上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农业产业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对接三种动力源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驱动,在实际经济运作过程中,我们亦可通过以下三项农业鼓励政策对三农问题进行微观调控一)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和科技培训体系,增强农村劳动力农业生产职业技能通过推行农村人口免费教育普及及提升制度,优化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结构,除了配合在正在推进的农村九年全免费教育基础上,尝试推行农村高中阶段全免费教育普及,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文化素质。
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对农村劳动力的短期培训,针对市场热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课程,并在培训过程中开展人性化管理,保证培训的实施效果二)大力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将建设,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的凝聚力农村经济能否取得稳定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尤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经济和乡镇企业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只有依靠农村完善的基建设备和创业环境才能吸引具有产业化实践经验的农业专业人才投身农村经济发展,为农业经济贡献力量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有助于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实现,提高农业人均产出,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要实现发展乡镇企业的农产品加工业,必须通过农业科技的有效转化,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四、结语目前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正是其农村经济发展爆发的潜在优势,中国在逐步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之上,逐渐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农业发展成为下个五年计划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因此,通过农业经济发展的三个动力源分析,加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业经济的基础条件,同时加大对农业人口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的利润,在生产率提升的基础上,农业和农村将创造出中国经济巨大的新增潜能。
参考文献:[1]张燕.落后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2006,(04).[2]孙绪民.对新时期乡镇企业的几点认识[J].乡镇经济,2006,(03).[3]谢鹏飞.重点是加快山区的发展[N].南方日报,2002-07-08.[4]柳随年.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形势与任务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l0,(01).[5]方言.农业经济:形势喜人不容乐观[J].宏观经济管理,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