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实验与实验探究课件.ppt
54页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实验与实验探究1.(2011山东理综,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A苏丹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D甲基绿、派洛宁(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一、理解能力12.解析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来判断,选项A中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选项B中在用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之前需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此时细胞已被杀死;选项D中需用试剂盐酸处理后再染色,故D中细胞也无需保持细胞的活性答案C3.(2011江苏生物,10)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解析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可从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直接观察到叶绿体,且呈绿色;细胞中的脂肪颗粒、线粒体和细胞核,本身不具有颜色,需经特殊染色处理后,才能够观察到。
答案A24.(2011新课标理综,6)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二、获取信息的能力3实验目的试 剂预期的实验结果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醋酸洋红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B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双缩脲试剂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C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甲基绿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斐林试剂吡罗红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5.解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可用醋酸洋红把染色体染成紫红色;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用苏丹或苏丹把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或红色;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时,可用斐林试剂与植物组织通过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答案A6.(2011福建理综,26)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实验序号)2)实验和实验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用盐酸可改变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
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4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7.(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答案(1)(2)细胞膜时间(3)三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8.(2011浙江理综,31)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1)实验分组: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乙组:培养液Y细胞3HTdR X(用生理盐水配制)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其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 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三、实验与探究能力59.请回答问题。
1)实验目的:_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3)实验中采用3HTdR 的原因:_解析(1)分析题目中实验思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X对Y细胞增殖的影响或探究X对DNA合成的影响2)本实验为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应从促进、抑制、无影响三方面进行预测3)实验中采用3HTdR 的原因有二:一是3HTdR 是合成DNA的原料,二是其具有放射性,利于检测答案(1)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2)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用;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3)3HTdR 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来判断细胞增殖(DNA合成)情况10.(2011福建理综,26)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 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 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组无辐射损伤;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组先辐射损伤,1d后注射IL18 。
14d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6组别处理方法0h12h24h48h无辐射损伤0.0460.0560.0480.038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辐射损伤IL180.2390.2650.2790.26911.(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器官已知IL18 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从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 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 ,3d后进行辐射损伤,14d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组相比,设置第组的目的是_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育种,其特点是_(至少答出两点)12.解析(1)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其中有大量的免疫细胞,故选择脾细胞做实验材料,研究核辐射是否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探究人IL18 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凋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程序性)死亡;从表中三组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表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两组数据的对比可发现,每次检测的结果均是组细胞凋亡的相对值比组的小,说明IL18 能抑制脾细胞凋亡3)当第组实验的处理方法设置为“IL18 辐射损伤”时,通过与第组对比,该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 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利用60Co进行育种的方法属于诱变育种,其优点是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是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育种盲目性大,需处理大量材料,且符合人类生产需要的优良变异类型往往较少13.答案(1)免疫抗体(溶菌酶)(2)编程性(程序性)少(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 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诱变(辐射)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2011安徽理综,29)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2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2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714.组号CO2吸收量/(molm2s1)叶绿素含量/(mgg1)A10.663.07B13.043.02C15.913.05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中的缺陷并改正:步骤_;步骤_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_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_释放量计算15.解析(1)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应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的作为对照组;还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叶片的数量和取材部位完全相同;(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色素的数量、酶的活性、酶的含量和C5化合物的量,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从而提高了其CO2的吸收量;(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为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细胞呼吸CO2释放量之差,所以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来计算。
答案(1)没有对照组,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取材方法不科学,选取的叶片还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2)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3)小于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细胞呼吸CO2释放量之差O216.实验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和命题的重点近年来有关实验的考查,一是重视回归教材,直接考查教材实验内容或拓展考查教材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但考查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通过创设新的情境,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分析、理解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特别重视对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考查,表现在考查实验操作技能,考查检验已知的事实、概念、原理等的验证性实验,考查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处理、科学探究能力等进行本讲复习应从如下角度展开在实验复习中,首先,要依据考纲“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与技术进行逐一复习,各个击破,充分熟悉各个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等,并能够对基础实验所涉及的方法与技能进行迁移与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考纲对基础实验的考查要求其次,要能够选用一些经典实验,对其实验方案的设计内容进行剖析,从中领悟实验设计的方法,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从而完成实验能力的迁移与转化。
第三,要注意科学方法的复习归类,学会根据所给材料提出所要研究的课题,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运用数学模型在内的各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等17.1实验归类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一观察类实验考试说明(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名称细胞的状态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死细胞 、_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 细胞健那绿活甲基绿吡罗红18.实验名称细胞的状态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细胞无(为固定装片)蝗虫精母细胞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死细胞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洋葱根尖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胞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或死细胞无(无需染色)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叶的保卫细胞、鱼的红细胞等观察叶绿体 细胞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死死活活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19.显微镜相关的知识(1)观察:高倍镜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图像,并调节至清晰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