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ppt

86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78774196
  • 上传时间:2024-08-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11KB
  • / 8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第4章章 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4.1 总线、总线分支、网络标号工具的使用总线、总线分支、网络标号工具的使用            总线总线(Bus)是指一组具有相关性的信号线            当原理图中含有集成电路芯片时,常用“总线”代替数条平行的导线,以减少连线占用的图纸面积但“总线”毕竟只是一种示意性连线,通过总线连接的元件引脚电气上并不相连,还需要使用 “总线分支”、“标号”作进一步的说明  1. 放置总线(放置总线(Place Bus))            例如在如图4-1所示的电路中,当需要将IC1的P20~P26引脚分别与IC3的A8~A14相连时,除了平行导线外,也可以使用总线、总线分支以及标号来描述它们彼此的连接关系 图图4-1 用导线连接的原理图用导线连接的原理图               画总线与画导线的操作过程完全相同:画总线与画导线的操作过程完全相同:            单击画线工具栏的放置总线(Place Bus)工具,将光标移到总线的起点并单击鼠标左键(固定起点),移动光标到转弯处单击(固定转折点),移动光标到总线终点并单击(固定终点),然后再单击鼠标右键结束该总线(与画导线类似,此时仍处于画总线状态,可继续画总线,不需要画总线时,可再单击鼠标右键退出),如图4-2所示。

        图4-2  绘制一条总线后的结果 2. 放置总线分支(放置总线分支(Place Bus Entry))            使用“总线”来描述元件连接关系时,一般还需要“放置总线分支(Place Bus Entry)”连接元件引脚或导线           放置总线分支(放置总线分支(Place Bus Entry)的操作过程如下)的操作过程如下:            单击菜菜单单或画画线线工工具具栏栏的放置总线分支(Place/ Bus Entry)工具,总总线线分分支支即附在光标上,如图4-3所示,通过空格、X或Y键调整总线分支方向后,移动光标到需要放置总线分支的元件引脚或导线的端点,再单击鼠标左键固定 图图4-3 处于激活状态的总线分支处于激活状态的总线分支             与总线配合使用的总线分支往往需要多个,不断重复“移动光标→单击”操作就可以连续放置多个总线分支,当所需的总线分支放置完毕后,再单击鼠标右键,退出总线分支放置状态,操作结果如图4-4所示 图4-4  用总线和总线分支实现元件引脚间的连接 3. 放置网络标号(放置网络标号(Place Net Label))            总线、总线分支毕竟只是一种示意性的连线,元件引脚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并没有建立,还需要通过网络标号(Net Label)来描述两条线段或线段与元件引脚,即两电气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导线或引脚端点放置两个相同的网络标号后,导线与导线(或元件引脚)之间就建立了电气连接关系原理图中具有相同网络标号的电气节点均认为电气上相连,这样可以使用网络标号代替实际的连线             ((1)放置网络标号的操作过程如下:)放置网络标号的操作过程如下:            单击菜单或画线工具栏的放置网络标号(Place Net Label)工具,一个虚线框就出现在光标附近,虚线框内的字符串就是最近一次输入的网络标号名称             按按下下Tab键键或放放置置后后鼠鼠标标左左键键双双击击,进入网络标号选项属性设置窗口,如图4-5所示,设置网络标号名称、颜色、字体及大小等属性后,将光标移到需要放置这一网络标号的引脚端点或导线上,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完成 图4-5  网络标号选项属性             ((2)注意:)注意:            在放置网络标号时,网络标号电气节点一定要对准元件引脚端点或导线,否则不能建立电气连接关系;网络标号可以是任意长度的字符串,但当网络标号以“数字”结尾,如用A8、D0或SD2等作为网络标号时,在放置了当前网络标号后,网络标号会自动递增,这样在放置多个网络标号时,单击放置“网络标号”工具,并设置第一个网络标号名后,即可不断重复“移动→单击”操作迅速放置剩余的网络标号,如图4-6所示。

         图图4-6 用网络标号指示电气连接关系用网络标号指示电气连接关系 4. I/O端口端口             如果原理图中的元件数目较多,使用实际导线连接显得很乱时,除了使用网络标号来表示元件引脚之间的连接关系外,还可以使用I/O端口描述导线与导线或元件引脚(包括任何两个电气节点)的连接关系 放置放置I/O端口端口的操作过程如下:的操作过程如下:            单击菜单或画线工具栏的放置I/O端口(Place Port)命令,光标变成十字状,并在光标处出现I/O图标,如图4-7            按下Tab键,进入网络标号选项属性设置窗口,如图4-8所示,即可设置I/O端口名称、外形、类型、名称位置、颜色等属性后,将光标移到需要放置I/O端口的引脚端点或导线上,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完成 图图4-7 单击单击“I/O端口端口”工具后出现的工具后出现的I/O端口框端口框 图图4-8 I/O端口选项属性设置窗端口选项属性设置窗 图4-9  I/O端口形状 图4-10  用“I/O端口”指示电气连接关系  4.2 绘制图形绘制图形 1. 画图工具栏介绍画图工具栏介绍             画图工具,如直线(Line)、多边形(Polygon)、椭圆弧(Elliptical Arcs)、椭圆(Ellipses)、毕兹曲线(Bezier)等均存放在“画图”工具(Drawing Tools)栏内(如图4-11所示)。

      因此,如果画图工具没有出现,则可执行“View”菜单下的“Toolbars\Drawing Tools”命令打开画图工具窗(栏),然后直接单击“画图”工具窗内的工具完成相应的操作(与执行“Place\Drawing Tools”菜单下相应的画图工具命令效果相同)                   图4-11   画图工具 2. 常见图形的绘制技巧常见图形的绘制技巧             通过下面的几个实例介绍画图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而绘图工具更详细的使用方法可参阅4.2节的内容            利用直线、曲线、文字等画图工具在如图3-26所示的电路中添加如图4-12所示的输入/输出信号波形的操作过程如下: 图图4-12 输入输入/输出波形输出波形              (1) 单击画图工具(Drawing Tools)窗内的直线工具,按下Tab键进入直线选项属性设置窗口(如图4-13所示),选择线条粗细(Small即小、Smallest即最小、Medium即中等、Large即粗)、形状(Solid即实线、Dashed即虚线、Dotted即点画线)后,将光标移到直线段起点并单击鼠标左键(固定直线段的起点),移动光标到直线段终点并单击鼠标左键(固定直线段的终点),再单击鼠标右键(这时仍处于画直线状态,如果要退出画线状态,必须再单击鼠标右键),形成X轴线段。

               (2) 将光标移到Y轴的起点并单击,移动光标到Y轴的终点并单击,然后再单击右键即可完成Y轴直线段的绘制         (3) 利用同样方法,绘出X轴、Y轴的箭头,然后单击右键或Esc键退出直线绘制状态         (4) 单击画图工具(Drawing Tools)内的曲线工具,必要时按下Tab键进入曲线选项属性设置窗口,选择线条粗细、颜色              (5) 将光标移到正弦曲线的起点,如图4-14中的1点,单击左键固定→将光标移到2点,并单击左键→将光标移到图中的3点,并单击左键,即可看到正弦信号的正半周→再单击左键,固定正弦信号正半周的形状(即3、4点重合)→将光标移到5点,并单击左键→将光标移到图中的6点,并单击左键,即可看到正弦信号的负半周→再单击左键,固定正弦信号负半周的形状(即6、7点重合)         图4-13  直线工具选项属性  图4-14  正弦信号波形的绘制顺序               (6) 单击右键或按下Esc键退出曲线绘制状态,即可获得一个周期的正弦波信号              一些常见曲线的绘制步骤如图4-15所示,其中:图(a)的绘制步骤为在1点单击,2点单击,3点单击,再单击,然后单击右键结束;图(b)、(e)绘制步骤与(a)相同;图(c)的绘制步骤为1点单击,2点单击,3点单击+单击,4点单击,5点单击+单击,6点单击,7点单击+单击,8点单击,9点单击+单击,再单击右键结束;图(d)的绘制步骤为1点单击,2点单击,3点单击,4点单击+单击,再单击右键结束;图(f)的绘制步骤为1点单击,2点单击,3点单击+单击,4点单击,5点单击+单击,再单击右键结束。

      图图4-15 常见曲线的绘制顺序常见曲线的绘制顺序                (7) 单击画图工具(Drawing Tools)窗内的文本(Place Annotation)工具,按下Tab键进入文本选项属性设置窗口,输入文本信息(缺省时是最近一次输入的文本信息),设置文本的字体颜色、字体大小等选项后,单击“OK”按钮退出即可(文本信息选项属性设置窗口与网络标号选项属性设置窗口相同,如果要输入汉字信息,也必须使用智能ABC外的其他输入方法)              (8) 将光标移到适当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固定文本信息即可然后不断按下Tab键,输入X轴、Y轴单位、坐标刻度等文本信息            利用同样方法制作输出特性曲线,最后就可获得如图4-12所示的输入、输出曲线 4.3 绘制电路原理图实例绘制电路原理图实例 1 . 操作对象概念操作对象概念            在Protel99SE原理图编辑器中,画线、画图工具中的所有工具的操作方式相同;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操作对象,如画线工具中的导线、总线以及画图工具中的直线、曲线等的选项属性设置窗内各设置项含义也相同或相近,又如画线工具中的网络标号工具与画图工具中的文本工具也具有相同的选项属性。

        2. 单个对象的编辑单个对象的编辑 ((1)) 选定当前操作对象选定当前操作对象 将鼠标移到待选定的操作对象上,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将鼠标下的对象作为当前操作对象当把画图工具中的直线,画线工具中的导线、总线以及总线分支等作为当前操作对象时,线段的起点、终点以及转弯处均出现一个灰色的小方块;而将元件及其序号、型号以及网络标号、文本信息等操作对象作为当前操作对象时,其四周将出现一个虚线框,如图4-16所示  图4-16  当前操作对象的状态 ((2)) 删除单个对象删除单个对象            将鼠标移到待删除对象上,单击鼠标左键,选定待删除的对象,然后按下Del键,即可将其删除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独删除元件序号、型号,原因是元件序号、型号是元件的组成部分,只有删除元件本身才能删除与元件关联的序号和型号  ((3)) 移动移动            方法一:将鼠标移到需要平移的操作对象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鼠标箭头将变为光标),移动鼠标器,光标下的操作对象也跟着移动,这样就可以直接将操作对象移到指定位置。

                   方法二:执行“Edit”菜单下的“\Move\Move”或“\Move\Drag”命令,然后将光标移到需要平移的对象上,单击鼠标左键,移动光标,可直接将操作对象移到另一位置,然后单击鼠标左键固定  ((4)) 修改对象的属性修改对象的属性            在Protel99SE中,任何操作对象均具有选项“属性”设置窗口,通过它可以重新设置、修改操作对象的选项例如,通过“直线”选项属性,可以重新选择直线的形式(实线、点划线、虚线)、宽度、颜色等;通过“文字”(注释文字、元件序号、类型或数值)选项属性,可以重新设置“文字”信息的字体、字型、字号、颜色等;通过“元件”选项属性,可以重新设置元件的封装形式、序号、型号或大小、颜色等               修改对象属性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将鼠标移到对象上,单击左键,选择对象             (2) 单击鼠标左键,激活对象             (3) 然后按下Tab(制表)键,即可调出对象的属性设置窗             或者直接将鼠标移到操作对象上,双击鼠标左键,即可调出操作对象的属性设置窗。

      或者将光标移到操作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调出快捷菜单,将光标移到快捷菜单上的“Properties…”(属性)命令上,单击鼠标左键也能调出对象属性对话框 3. 同时编辑多个对象同时编辑多个对象 ((1)) 对象的标记及解除对象的标记及解除            对多个操作对象进行移动(平移)、旋转(包括对称)、删除、重新排列等操作之前,均需要标记参与操作的对象,以确定哪些对象将要参与相应的操作标记操作对象的方法很多,如:            方法一:单击主工具栏的“标记”工具(与执行菜单命令“Edit\Select\Inside Area”的效果相同),然后将鼠标移到待标记区域的左上角,               单击鼠标左键,移动鼠标即可看到矩形框的右下角随鼠标的移动而移动,如图4-17所示当矩形框覆盖了所有待标记的对象后,单击鼠标左键固定矩形框右下角,矩形框内的对象即被选中,缺省状态下,被选中对象显示为黄色,如图4-18所示 图4-17  矩形框的大小随鼠标的移动而移动   图4-18  被选中对象显示为黄色              方法二:将鼠标移到待标记区域的左上角,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移动鼠标器,同样会出现一个大小随鼠标移动而变化的矩形框,当矩形框覆盖了所有待标记的对象后,松开左键,也可以迅速标记矩形框内的操作对象。

                  方法三:执行“Edit\Toggle Selection”命令,使SCH编辑器处于选择命令状态,将光标移到待标记的对象上,单击鼠标左键选定(一个对象被选定后,再单击时将取消选定),然后再移动光标到下一对象上,单击鼠标左键如此进行下去,直到选择了所有需要标记的对象              方法四:当需要选定矩形框外的操作对象时,可执行“Edit\Select\Outside Area”命令,然后将光标移到矩形框的左上角,并单击鼠标左键,再移动光标到矩形框的右下角,再单击鼠标左键结果将发现矩形框外的对象全部被选中            解除被选在一起的对象(即取消标记)的方法:单击主工具栏内的“解除”标记工具(与“Edit”菜单下的“DeSelect\All”命令等效)  ((2)) 删除多个对象删除多个对象            标记后,执行“Edit”菜单下的“Clear”命令,即可一次性地删除已标记的多个对象 ((3)) 移动移动/拖动多个对象拖动多个对象            标记后,单击主工具栏内的“移动选定对象”工具(与“Edit”菜单下的“Move\Move Selection”命令等效),将鼠标移到标记块内,单击左键,标记块即处于激活状态,然后就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通过移动光标使标记块平移,然后单击鼠标左键固定。

                  按空格键使标记块旋转,按X、Y键使标记块关于左右、上下对称翻转  ((4)) 元件及图件自动对齐元件及图件自动对齐            在放置元件或其他图形的操作过程中,依靠手工调整元件位置,使元件或图形排列整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使用“Edit”菜单下的“Align”命令重新迅速、准确地调整元件或图形的位置,使元件靠左或右,上或下对齐 图4-19  使图件靠左重新排列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图图4-20 对水平方向排列图件实施靠左右排列结果对水平方向排列图件实施靠左右排列结果(a) 执行靠左右排列命令前,沿水平方向排列的图件(b) 执行靠左右排列命令后,沿水平方向排列的图件重叠             1) 沿水平方向靠中排列            元件或图形沿垂直方向排列,但各图件水平中心线不重合时,标记后,执行“Edit”菜单下的“Align\Center Horizontal”命令,可使标记块内的图件水平中心线重合,最终使图件沿一条竖线分布,如图4-21所示  图图4-21 使垂直排列的图件沿竖线排列使垂直排列的图件沿竖线排列             2) 沿垂直方向靠中排列            元件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排列,但各图件垂直中心线不重合,标记后,执行“Edit”菜单下的“Align\Center Vertical”命令,可使标记块内的图件垂直中心线重合,最终使图件沿一条水平线分布,如图4-22所示。

      (a)(b)(c)图图4-22 使水平分布的图件垂直中心线重合使水平分布的图件垂直中心线重合             3) 沿垂直方向均匀排列            元件或图形沿垂直方向排列,但各图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如图4-23(a)所示,可执行“Edit”菜单下的“Align\Distribute Vertically”命令,使标记块内的图件以上、下两图件为上、下边界沿垂直方向重新排列,操作过程如图4-23所示              (A) 调整并固定最上和最下两电阻的位置,以确定图件重新排列的间距,因为垂直均匀分布操作的结果在不改变最上和最下两个元件位置的情况下,仅重新调整位于这两者之间的元件或图件位置)             (B) 标记待重新排列的图件,如图4-23(b)所示             (C) 执行“Edit\Align\Distribute Vertically”命令,使标记块内的元件沿垂直方向均匀排列,操作结果如图4-23(c)所示              (D) 单击主工具栏内的“解除标记块”工具,即可观察到如图4-23(d)所示的最终结果。

      (a)                            (b)                              (c)                            (d)图图4-23 使图件沿垂直方向均匀排列使图件沿垂直方向均匀排列             4) 沿水平方向均匀排列            元件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排列,但各图件在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如图4-24(a)所示,可通过“Edit”菜单下的“Align\Distribute Horizontally”命令,使标记块内的图件以左、右两图件为左、右边界沿水平方向重新排列,操作过程如图4-24所示             (A) 调整并固定最左边和最右边两电阻的位置,以确定图件重新排列的间距,因为水平均匀分布操作的结果也不改变最左边和最右边两元件的位置,仅重新调整位于这两者之间的元件或图件位置)             (B) 标记待重新排列的图件,如图4-24(b)所示            (C) 执行“Edit\Align\Distribute Horizontally”命令,使标记块内的元件沿水平方向均匀排列,操作结果如图4-24(c)所示。

                   5) 靠上或靠下重新排列沿水平分布的图件            元件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排列,但上、下不对齐,如图 4-24(a)所 示 , 标 记 后 , 执 行 “Edit”菜 单 下 的“Align\Align Top”命令使标记块内的图件靠上对齐,或执行“Edit”菜单下的“Align\Align Bottom”命令使标记块内的图件靠下对齐 图4-24  使图件沿水平方向均匀排列               6) 使图件同时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重新排列             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可执行“Edit”菜单下的“Align\Align…”命令,在弹出的对话窗内,选定图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排列方式,然后单击“OK”按钮,即可使图件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重新排列 4. 利用拖动功能迅速画一组平行导线利用拖动功能迅速画一组平行导线              在如图4-25所示电路中,当集成电路芯片IC1、IC2之间需要通过一组平行导线连接时,可直接将IC2左移(或执行“Edit”菜单下的“Move\Drag”、“Move\Move”命令),使两芯片需要连接的引脚端点重叠,如图4-26所示。

      然后执行“Edit”菜单下的“Move\Drag”命令(但这时不能直接移动或执行“Edit”菜单下的“Move\Move”命令),将IC2平行右移,将发现原来重叠的引脚端点间出现了连线,如图4-27所示 图4-25  IC1的P00~P07引脚与IC2的D0~D7引脚需要通过一组平行导线相连 图图4-26 IC2左移使左移使IC1与与IC2引脚端点相连引脚端点相连 图4-27  执行“Edit”菜单下的“Move\Drag”命令并将IC2右移  5. “画图画图”工具内工具内“阵列粘贴阵列粘贴”工具的特殊用途工具的特殊用途            利用Protel99SE原理图编辑器元件连续放置功能和图件重排命令,可以较快地放置一组水平排列或垂直排列的元件,但利用“画图”工具内的“Setup Array Placement(阵列粘贴)”工具放置一组平行导线或一组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列的元件时,效率似乎更高 ((1)) 放置一组元件放置一组元件 下面以放置图4-28中电阻R201~R206为例,介绍通过“画图”工具内的“阵列粘贴”工具放置一组元件的操作过程:              1) 在元件库(.lib)列表窗内,找出并单击电阻元件“RES2”所 在 的 电 气 符 号 图 形 库 文 件 “Miscellaneous Device.lib”。

                    图4-28  阵列粘贴结果              2) 在元件列表窗内,找出并单击“RES2”            3) 单击元件列表窗下的“Place”按钮,将电阻移到绘图区             4) 按下Tab键,进入RES2元件选项属性对话窗,设置好元件序号(这里设为R201)、封装形式(这里设为AXIAL0.4)、大小(这里为270Ω)后,单击“OK”按钮,关闭元件属性选项设置窗              5) 通过移动鼠标,按空格、X、Y键,将R201电阻放到编辑区内适当位置,如图4-29所示             6) 分别调整好元件序号、型号字符串位置和大小             7) 执行“Edit”菜单下的“Toggle Selection”命令,然后将鼠标移到R201电阻上,单击左键,选择R201,再单击右键,退出连续选择命令状态             8) 执行“Edit”菜单下的“Copy”(复制)命令,然后将鼠标移到被选中的R201电阻框内,单击左键,确定复制操作的参考点 图4-29  设置并调整好第一个电阻R201               9) 执行“Edit”菜单下的“Clear”命令,删除组内的第一个元件。

      一定要删除组内的第一个元件,否则执行“阵列粘贴”后,粘贴来的元件序号与第一个元件序号重复              10) 执行“画图”工具栏内的“阵列粘贴”工具,在如图4-30所示的“阵列粘贴”属性选项框内,输入需要的数目、各粘贴单元之间水平与垂直距离等参数后,单击“OK”按钮以确认  图4-30  “阵列粘贴”属性选项框             11) 将鼠标移到绘图区内适当位置,单击左键,即可观察到如图4-31所示的粘贴结果            12) 执行移动操作,将粘贴来的图件阵列移到指定位置后,单击主工具栏内“解除选中”工具,即可获得排列整齐的一组元件        图4-31   粘贴结果  ((2)) 放置组合元件放置组合元件            下面以放置图4-28中电阻R201~R206及发光二极管VD201~VD206为例,介绍通过“画图”工具内的“阵列粘贴”工具放置组合元件的操作过程:             1) 在元件列表窗内,找出并单击“RES2”             2) 单击元件列表窗下的“Place”按钮,将电阻元件移到绘图区内。

                  3) 按下Tab键,进入RES2元件选项属性设置窗,设置好电阻元件序号(这里设为R201)、封装形式(这里设为AXIAL0.4)、大小(这里为270Ω)后,单击“OK”按钮,关闭元件选项属性设置窗             4) 通过移动鼠标,按空格、X、Y键旋转操作,将R201电阻放到编辑区内适当位置,如图4-29所示            5) 在元件列表窗内,找出并单击“LED”            6) 单击元件列表窗下的“Place”按钮,将LED移到绘图区内               7) 按下Tab键,进入LED元件选项属性对话窗,设置好发光二极管LED的序号(这里设为VD201)、封装形式(这里设为LED0.1)、型号(空白)后,单击“OK”按钮,关闭元件选项属性设置窗           8) 通过移动鼠标,按空格、X、Y键旋转,将VD201发光二极管放到编辑区内适当位置,如图4-32所示           9) 用“画线”工具内的“导线”将电阻R201和发光二极管VD201连在一起  图图4-32 设置并调整好第一个电阻设置并调整好第一个电阻R201和第一个和第一个LED VD201            10) 分别调整好元件序号、型号字符串位置和大小。

                 11) 利用主工具栏内“块标记”工具,使电阻R201、导线段及VD201处于选中状态或执行“Edit”菜单下的“Toggle Selection”命令,依次移到电阻R201上、导线段上、发光二极管VD201上单击,使R201、DV201和导线段处于选中状态,然后单击右键退出连续选择命令状态            12) 执行“Edit”菜单下的“Copy”(复制)命令,然后将光标移到被选中的元件框内,单击鼠标左键,确定复制操作的参考点              13) 执行“Edit”菜单内的“Clear”命令,删除选中的部分            14) 执行“画图”工具栏内的“阵列粘贴”工具,在如图2-66所示的“阵列粘贴”选项属性框内,输入粘贴数目、各粘贴单元之间水平与垂直距离等参数后,单击“OK”按钮            15) 将光标移到绘图区适当位置,单击左键,即可观察到如图4-33所示的粘贴结果            16) 执行移动操作,将粘贴到的阵列图件移到指定位置后,单击主工具栏内“解除选中”工具后,即可获得排列整齐的一组元件,如图4-28所示。

                 图4-33  粘贴结果   图4-34  绘制第一条导线 ((3)) 迅速画出一组平行导线迅速画出一组平行导线            当需要画出如图4-27所示的一组平行导线时,除了可通过手工方式逐一绘制外,还可以通过“阵列粘贴”工具迅速绘出,效率也很高下面以连接图4-27中IC1与IC2之间的一组平行导线为例,说明利用“阵列粘贴”工具迅速绘制一组导线的操作过程:            1) 在绘图区内,先画出如图4-34所示的第一条导线            2) 执行“Edit”菜单下的“Toggle Selection”命令,然后将光标移到第一条导线上,单击鼠标左键,使导线处于选中状态,再单击鼠标右键,退出连续选择命令状态                  3) 执行“Edit”菜单下的“Copy”(复制)命令,再将光标移到被选中的导线上,单击鼠标左键,确定复制操作的参考点              4) 执行“Edit”菜单内的“Clear”命令,删除第一条导线              5) 执行“画图”工具栏内的“阵列粘贴”工具,在如图4-30所示的“阵列粘贴”属性选项框内,输入粘贴数目(8条)、各粘贴单元之间水平距离(0)与垂直距离(10,即栅格线间距)等参数后,单击“OK”按钮。

                                 6) 将光标移到绘图区适当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即可观察到生成了一组导线段             7) 执行移动操作,将粘贴到的导线组移到指定位置后,单击主工具栏内“解除选中”工具后,即可获得如图4-35所示的结果 图图4-35 粘贴结果粘贴结果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