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想象力读书报告1900字.docx
12页营销想象力读书报告1900字 《营销想象力》读书报告作为公认的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人,西奥多·莱维特的这本《营销想象力》在全球化真正席卷而来之前就已经成为了经典之作,在今天也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远见卓识整本书看下来被作者充满哲学的语言和论调深深征服了,那些对营销和运营本质的深刻思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营销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无需本书出版的年代那样需要强调和论证,想象力之于营销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发现,有人甚至夸张的说“人类几乎所有的成就都是想象力的结果”, 营销自然也不例外有关于此,我觉得不会有人比作者写的更有力:“如果不能发挥营销想象力,不发挥热情当的神奇力量,现代营销科学和深度分析都只会是百无一用世人总是希望找到一些简便的方法和精细的计划,来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现在管理者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们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这些对手在不停地发明新产品、寻找提供这些新产品的新方法,以此绕过那些根深蒂固的旧事物,远远地跑到了前面——那就是拜他们的想象力所赐所以,即使是那些根基深厚的企业,也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知道,正是他们的想象力,还有他们的前辈们的事业心,把他们带到了现在这个位置。
对于企业管理,作者说“没有哪一项有效的公司战略不是营销导向的,企业最终都要遵循下面这条永恒的规则: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留住顾客企业的顾客导向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以产品为导向“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作者的营销观念中,外界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竞争经常来自行业外部”只有研究人们的欲求和价值观,才能针对竞争对手提供的选择快速做出调整 在以往,市场营销观念的内在逻辑是市场决定曲调,乐手必须按照乐谱演奏;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的商业惯例都面临着同一种情况——商业惯例中的很多假设,只要有想象力和胆识,并且坚持不懈地发起攻击,他们就会轰然倒塌为什么呢?因为全球化的影响,人们的偏好变得世界大同,这必然导致产品、制造以及贸易和商业机构的全球标准化普遍认为,全球化带来的额这种标准化引起了生产、分销、营销和管理上的规模经济,进而致使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强调价格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消费者都愿意为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会愿意放弃自己在产品特色、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偏好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在真实市场这个现实世界里,哪怕价格竞争激烈到极点,买主也会考虑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具体说来,是因为人们购买产品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一个整体产品包括了一般产品、期望产品、扩充产品和可能产品四部分,因此只有当用户的其他期望都得到满足时,一般产品才能卖出去。
所以,当发现价格竞争十分激烈时,就需要通过追加成本、开发特别的产品扩充内容一整个产品开发的循环可以理解为从开发产品满足期望(产品差异)开始,逐渐为了差异化而降低价格,然后在价格竞争较大时再开发扩充产品,新产品再次开始降低价格??最终,所有产品都是向着“可能产品”发展所以说,单纯价格战注定是失败的 那如何才是最好的差异化方法呢?只有去挖掘去探求到底大部分的用户都希望得到些什么,抓住重点,再通过对重点部分的提升(不浪费资源投放的小众需求上)才能赢得全球化大市场中竞争管理市场营销的方式,才是一家公司实现差异化的最强大的方式成功的营销就像是一场成功的婚姻,会不可避免地转变成一种长久的关系,而买卖双方之间的交往界面也变成了相互依存这种关系需要用心经营如果一味追求价格和效率,就是高效地追求错误的目标,比低效地追求正确的目标更具破坏性营销的对象如果出现的偏差越大,受众产生反感、抵触的情绪也越大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但营销的对象错了,创造更“适合”的需求的产品也是徒劳因此,作者认为,正确的目标就建立在营销想象力中营销想象力是选定企业目标的重要工具在购买这个我们都司空见惯的动作上,作者也提出了非常有趣的看法。
作者说“既然买主认为生意成交是他给卖主的恩惠,那么他事实上是透支了卖主的账户,所以卖主反而欠下买主一个恩惠于是,卖主不得不在亏空的基础上来重建双方的关系因此,卖主要更加主动的向买主提供某些额外的服务、帮助来维护之间良好的关系作者还提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常面对着无可预估的风险,产品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但结果却可能得不偿失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去做“咬第二口苹果的人”营销需要想象力,而营销蕴含在整个企业运营发展的方方面面,本质上来说企业管理也是需要想象力的新产品开发和营销的过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学习了营销奠基人的管理哲学,很多内容需要细细品读和思考,希望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一二第二篇:《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报告 4500字形势与政策读书报告社会学的想象力姓 名专 业班 级学 号现代人是如此紧密的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相联系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还需要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这种品质正被称为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是一段对作者所认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描述我还并不是非常明白社会学的想象力到底是什么。
难道在有效的信息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之间还需要某种介质,才能让人真正看清周围的世事?我很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一、这种想象力的第一个成果——是这样一个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我猜测大概的意思是: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切的明白自己的命运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讨论这个有意义么?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里程,以及在社会中二者间的联系这种想象力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总之我感觉这一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我一直的概念里,探究某个社会或者个人的存在与意义,无论如何都带有个人倾向和某种出发点,哪怕仅仅是单纯地描述某一状态,它所运用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地会带有作者的色彩 另外就是这一部分作者试图在解释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什么吗?二、或许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所作的最有成果的区分是“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困扰产生于个体的性格之中,产生于他与别人的直接联系之中,这些困扰与他自身有关,也与他个人所直接了解的有限的社会生活范围有关。
论题涉及的事情则超越了个人的局部环境和内心世界我们在各种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往往是由结构性的变化引起的所以,要理解许多个人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超越这些变化来看待它们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大、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更加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作者意在强调,需要把个体面对的问题放到更大的环境中思考,才有可能找到更合理的原因这需要我们有一种心智——这种心智可以引导我们更好的抛开个人因素思考复杂问题四、作者在这里讲述了“困扰”,“论题”,“幸福”,“漠然”,“不安”几者间的关系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珍视的价值受到了威胁,那么就会产生困境,这是一桩私人事务而论题涉及的事情则超越了个人的局部环境和内心世界论题是公共事务:公众感到它们所珍视的某种价值受到了威胁当人们珍视某些价值而尚未感到它们收到威胁时,他们会体会到幸福;而当他们感到所珍视的价值确实被威胁时,他们便产生危机感;如果所有这些价值似乎都受到了威胁,他们会感到恐慌;如果人们不知道他们珍视什么价值,也未感到什么威胁,这就是一种漠然的状态,如果对所有价值皆如此,则他们将变得麻木不仁如果他们不知其珍视什么价值,但仍然觉察到威胁,那么就是一种不安 我们这个时代是焦虑与淡漠的时代。
对此我真的很想问,以前不是吗?那么为什么以前的时代不是焦虑和淡漠的时代 1呢?“焦虑”和“淡漠”是否是贬义词呢?那么我们是否在用某种价值观对待现在的处境,而这样可能对现在略显不公?这就好像对“这个社会都趋向病态化”的描述是否合理?到底是病态还是常态,其考量的标准是什么? 社会科学家首要的政治与学术使命是搞清当代焦虑和淡漠的要素四、每个学术时代都会有某种反思类型趋于成为文化生活的共同尺度 我相信,社会学的想象力正成为文化生活的主要共同尺度和特征似乎人人都要成为更为智慧更为高尚更为理性的人了,但是也似乎社会更加淡漠更加充满矛盾了,这怎么解释呢?这就好像——事实上我们只是上帝手边的一群玩偶,唱着一出出自己的戏,可是却偏偏想要变成上帝,于是,上帝笑了五、社会学家应该焦虑的是在大家看来正常的东西另一方面,偏向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但是仅仅是那些被大胆变现出来的、敢于被质疑的偏向才是值得尊重的,如果非要用自己的偏向去“强奸”他人的偏向,那么就很糟糕了作者本部分意在说明社会学想象力应该是什么样的,同时,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性,奠定了它未来应有的重要角色的基础六、目前被认为是社会学的那些研究工作有如下三个总体的发展方向,每个方向都易遭扭曲,甚至走火入魔。
第一个趋势:倾向于一种历史理论它是历史性和系统性的关于人类历史的理论很容易偏向于使人类历史的材料被强迫套入超越历史的紧身衣,而从这紧身衣中又跑出来对未来的先知性的观点(往往都是悲观的) 什么是“超越历史的紧身衣”?应该怎么理解呢?是不是说,这些材料既然只在某个时段出现,就只需要放在这个时段予以考量与评价足以很显然,我们可以理解“往往都是悲观的”,因为“世风日下”不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就被一代又一代的老人们挂在嘴边吗?个人习惯于传统和过往可能出于本能,因为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和思想以维系我们的生活(当然,这个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证据),但社会毕竟是由很多人组成并且是动态运动的(在这里我并不想用“发展”或者“前进”这样带有价值取向的词来形容)第二个趋势:倾向于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形式主义的观点在过高的总体性层次上理解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过于静态和抽象第三个趋势:倾向于对当代社会事实和问题的经验研究对当代事实的研究很容易变成对一定环境中各个互不相关也不大重要的事实的罗列感受: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先废后立他首先批判了当今社会中的两种研究方法,并一再强调社会学想象力的重要性。
随后他开始阐释自己对于如何做好社会学研究的观点1、我们都是历史中的沧海一粟,人们时而幸福时而漠然焦虑,当社会或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我们往往会迷失,找寻不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点有时候个人的不安并非自身所致,而是受到社会和历史所影响为了更清晰地洞察当下社会结构的本质、众生的心理状态、社会现象背后的历史原因以及明确社会的价值所在,必须建立个人与社会结构、个人与历史进程之间的联系超越个体的高度;一种联系和转化的能力——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的全貌”)22、批判两种方法:宏大理论和抽象的经验主义1)宏大理论:以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为例,刻意地追求空泛的理论,对概念的盲目崇拜,冲淡了现实的意义,让科学变得艰涩难懂,扼杀了自由的想象力2)抽象经验主义:只重方法,不重事实怎样抓取事实,而不是被事实所淹没”)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仅仅是用抽象的数理方法进行简单叠加,忽略历史的重要性,甚至将方法论凌驾于实际问题之上,抽象经验主义将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式的教条主义方法)奉为唯一的科学方法。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等研究条件,这就使社会科学家往往与政府、财团等科层组织相联合以获得良好的研究条件,因此,社会学研究往往不是独立自主的,它往往会受制于这些组织,丧失自主性,而日渐成为他们控制社会大众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