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信大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一章 绪论.ppt
85页气象学与气候学王志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zfwang@zfwang@2气象学与气候学3课程简介课程简介l l课时安排课时安排l l总学时:总学时:总学时:总学时:3232学时(学时(学时(学时(1-171-17周)周)周)周)l l讲授为主讲授为主讲授为主讲授为主l l考核方式考核方式l l平时成绩(书面作业、出勤)平时成绩(书面作业、出勤)平时成绩(书面作业、出勤)平时成绩(书面作业、出勤)l l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气象学与气候学4课程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二章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大气的热能第三章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大气中的水第四章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第五章第五章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第六章第六章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6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第二节第二节 气候系统概述气候系统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大气的基本物理性状大气的基本物理性状气象学与气候学92、气候学的概念、气候学的概念气候气候的一般概念的一般概念l l我国古代,我国古代,“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
二候应 “节节气气”;;“候候应应” 气候气候气象学与气候学102、气候学的概念、气候学的概念l l气候气候气候气候的定义: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定义: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定义: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定义: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下,某一区域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大量相互作用下,某一区域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大量相互作用下,某一区域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大量相互作用下,某一区域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大量天气天气天气天气过程的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极端情形过程的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极端情形过程的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极端情形过程的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极端情形l l天气天气天气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综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综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综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综合。
合气象学与气候学11世界世界1月海平面气温(摄氏度)的分布月海平面气温(摄氏度)的分布气象学与气候学12过去过去157年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变化年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变化时间(年)时间(年)时间(年)时间(年)气象学与气候学133、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区别、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区别l l两者存在统计联系两者存在统计联系两者存在统计联系两者存在统计联系l l气候是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气候是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气候是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气候是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l l包含天气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包含天气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包含天气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包含天气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l l区别:区别:区别:区别:l l时间尺度时间尺度时间尺度时间尺度l l变化特点变化特点变化特点变化特点l l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气象学与气候学144、发展简史、发展简史1 1)萌芽时期:公元)萌芽时期:公元)萌芽时期:公元)萌芽时期:公元1616世纪中叶以前世纪中叶以前世纪中叶以前世纪中叶以前l l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l l感性认识和经验形成阶段,以文献记录和现象感性认识和经验形成阶段,以文献记录和现象感性认识和经验形成阶段,以文献记录和现象感性认识和经验形成阶段,以文献记录和现象描述为主描述为主描述为主描述为主l l我国曾居于世界领先我国曾居于世界领先我国曾居于世界领先我国曾居于世界领先l l殷代:殷代:殷代:殷代: 风、云、雨、雪等文字记录风、云、雨、雪等文字记录风、云、雨、雪等文字记录风、云、雨、雪等文字记录l l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 ”l l气象观测仪器气象观测仪器气象观测仪器气象观测仪器l l古希腊古希腊古希腊古希腊气象学与气候学154、发展简史、发展简史2 2)发展初期:)发展初期:)发展初期:)发展初期:1616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到1919世纪末世纪末世纪末世纪末l l观测方面:气象仪器的发明、建立地面气象观测观测方面:气象仪器的发明、建立地面气象观测观测方面:气象仪器的发明、建立地面气象观测观测方面:气象仪器的发明、建立地面气象观测站和观测网,开始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积累站和观测网,开始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积累站和观测网,开始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积累站和观测网,开始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积累发发明明明明时间时间发发明者姓名明者姓名明者姓名明者姓名发发明者国籍明者国籍明者国籍明者国籍发发明的气象明的气象明的气象明的气象观测观测仪仪器器器器15931593伽利略伽利略意大利意大利温度表温度表16431643托里拆利托里拆利意大利意大利气气压压表表16671667胡克胡克英国英国板式板式风风速器速器17831783索修索修尔尔瑞士瑞士毛毛发发湿度湿度计计气象学与气候学164、发展简史、发展简史l l理论研究方面:气象学和气候学由单纯定性的理论研究方面:气象学和气候学由单纯定性的理论研究方面:气象学和气候学由单纯定性的理论研究方面:气象学和气候学由单纯定性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逐渐发展为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逐渐发展为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逐渐发展为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科独立的学科独立的学科独立的学科时间时间姓名姓名姓名姓名国籍国籍国籍国籍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研究成果18201820布布兰兰德德德国德国绘绘制世界上第一制世界上第一张张天气天气图图18351835科里奥利科里奥利法国法国科里奥利力的概念科里奥利力的概念18571857白白贝罗贝罗荷荷兰兰风压风压关系定律关系定律18631863菲茨菲茨罗罗伊伊英国英国气旋模式气旋模式18171817洪堡德洪堡德德国德国绘绘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18831883汉汉恩恩德国德国《《气候学手册气候学手册》》三大卷三大卷气象学与气候学174、发展简史、发展简史3 3)发展时期:)发展时期:)发展时期:)发展时期:2020世纪以来世纪以来世纪以来世纪以来l l早期:早期:早期:早期:2020世纪前五十年世纪前五十年世纪前五十年世纪前五十年l l观测方面:观测方面:观测方面:观测方面:l l地面观测内容更加丰富和精确,观测站网扩大地面观测内容更加丰富和精确,观测站网扩大地面观测内容更加丰富和精确,观测站网扩大地面观测内容更加丰富和精确,观测站网扩大l l气象观测从地面向高空发展气象观测从地面向高空发展气象观测从地面向高空发展气象观测从地面向高空发展l l19281928年苏联莫尔恰诺夫发明无线电探空仪年苏联莫尔恰诺夫发明无线电探空仪年苏联莫尔恰诺夫发明无线电探空仪年苏联莫尔恰诺夫发明无线电探空仪气象学与气候学184、发展简史、发展简史l l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l l锋面气旋学说锋面气旋学说锋面气旋学说锋面气旋学说l l长波理论长波理论长波理论长波理论l l降雨学说降雨学说降雨学说降雨学说l l创立了气候型的概念、几种气候分类法、出版了五创立了气候型的概念、几种气候分类法、出版了五创立了气候型的概念、几种气候分类法、出版了五创立了气候型的概念、几种气候分类法、出版了五卷卷卷卷《《《《气候学手册气候学手册气候学手册气候学手册》》》》l lWalkerWalker提出三大涛动概念,把大气活动中心和世界提出三大涛动概念,把大气活动中心和世界提出三大涛动概念,把大气活动中心和世界提出三大涛动概念,把大气活动中心和世界气候联系起来气候联系起来气候联系起来气候联系起来 ((((NAONAO,,,,NPONPO,,,,SOSO))))气象学与气候学194、发展简史、发展简史l l近期:近期:近期:近期:2020世纪中叶以后世纪中叶以后世纪中叶以后世纪中叶以后l l 观测方面:观测方面:观测方面:观测方面:l l先进的观测技术先进的观测技术先进的观测技术先进的观测技术l l常规气象观测网的加密常规气象观测网的加密常规气象观测网的加密常规气象观测网的加密l l开展大规模的综合观测试验开展大规模的综合观测试验开展大规模的综合观测试验开展大规模的综合观测试验气象学与气候学20全球监测系统全球监测系统气象学与气候学21气象学与气候学22气象学与气候学23气象学与气候学24GEWEX观测区域示意观测区域示意气象学与气候学25气象学与气候学264、发展简史、发展简史l l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l l建立数值模式,进行定量数值模拟试验,使气象学、建立数值模式,进行定量数值模拟试验,使气象学、建立数值模式,进行定量数值模拟试验,使气象学、建立数值模式,进行定量数值模拟试验,使气象学、气候学进入试验科学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气候学进入试验科学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气候学进入试验科学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气候学进入试验科学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l l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l l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气候学术会议、提出了气候系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气候学术会议、提出了气候系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气候学术会议、提出了气候系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气候学术会议、提出了气候系统的概念和世界气候计划(统的概念和世界气候计划(统的概念和世界气候计划(统的概念和世界气候计划(WCPWCP)、成立了政府间)、成立了政府间)、成立了政府间)、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提出了)、提出了)、提出了)、提出了《《《《世界气候世界气候世界气候世界气候框架公约框架公约框架公约框架公约》》》》气象学与气候学27时间时间地点地点地点地点会会会会议议名称名称名称名称19721972瑞典斯德哥瑞典斯德哥瑞典斯德哥瑞典斯德哥尔尔摩摩摩摩联联合国合国合国合国环环境大会境大会境大会境大会19741974瑞典斯德哥瑞典斯德哥瑞典斯德哥瑞典斯德哥尔尔摩摩摩摩联联合国粮食大会合国粮食大会合国粮食大会合国粮食大会19741974瑞典斯德哥瑞典斯德哥瑞典斯德哥瑞典斯德哥尔尔摩摩摩摩气候的物理基气候的物理基气候的物理基气候的物理基础础及其模及其模及其模及其模拟拟的国的国的国的国际讨论际讨论会会会会19791979日内瓦日内瓦日内瓦日内瓦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WCP)(WCP)19801980广州广州广州广州亚亚洲及西太平洋气候会洲及西太平洋气候会洲及西太平洋气候会洲及西太平洋气候会议议19901990日内瓦日内瓦日内瓦日内瓦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19921992巴西里巴西里巴西里巴西里约热约热内内内内卢卢世界世界世界世界环环境与境与境与境与发发展大会展大会展大会展大会气候学术会议气候学术会议气象学与气候学28气候学术会议(续)气候学术会议(续)时间时间地点地点地点地点会会会会议议名称名称名称名称19971997日本京都日本京都日本京都日本京都 《《《《联联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变变化框架公化框架公化框架公化框架公约约》》》》缔约缔约方第三次会方第三次会方第三次会方第三次会议议20072007印度尼西印度尼西印度尼西印度尼西亚亚巴厘巴厘巴厘巴厘岛岛 《《《《联联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变变化框架公化框架公化框架公化框架公约约》》》》缔约缔约方第十三次会方第十三次会方第十三次会方第十三次会议议20092009日内瓦日内瓦日内瓦日内瓦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20092009纽约纽约联联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变变化峰会化峰会化峰会化峰会20092009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气候哥本哈根气候哥本哈根气候哥本哈根气候变变化大会化大会化大会化大会20102010坎昆坎昆坎昆坎昆《《《《联联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合国气候变变化框架公化框架公化框架公化框架公约约》》》》缔约缔约方第十六次会方第十六次会方第十六次会方第十六次会议议气象学与气候学29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20092009年年9 9月月2222日,美国纽约)日,美国纽约) 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在联合国论坛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在联合国论坛上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上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中方立场,国际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国际社会给予高度关注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讲话,明确:式上讲话,明确:•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2020年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2005年年有有显著显著下降。
下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2020年年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15%%左右•大力增加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森林碳汇,争取到,争取到20202020年森林面年森林面积比积比20052005年增加年增加40004000万公顷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森林蓄积量比比20052005年增加年增加1313亿立方米亿立方米•大力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积极发展,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和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气象学与气候学304、发展简史、发展简史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我国气象事业发展l l观测方面观测方面观测方面观测方面l l505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立气象观测网年代:开始大规模建立气象观测网年代:开始大规模建立气象观测网年代:开始大规模建立气象观测网l l7070年代:开始建立天气雷达网年代:开始建立天气雷达网年代:开始建立天气雷达网年代:开始建立天气雷达网l l19791979年:实施中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年:实施中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年:实施中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年:实施中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l l19851985年: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年: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年: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年: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气象站 开展大规模野外综合试验开展大规模野外综合试验开展大规模野外综合试验开展大规模野外综合试验气象学与气候学314、发展简史、发展简史l l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l l19611961年:曾庆存提出半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大气运动年:曾庆存提出半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大气运动年:曾庆存提出半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大气运动年:曾庆存提出半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大气运动原始方程组原始方程组原始方程组原始方程组l l19651965年:开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等等年:开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等等年:开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等等年:开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等等l l我国气象学、气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我国气象学、气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我国气象学、气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我国气象学、气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l l《《《《物候学物候学物候学物候学》》》》l l19721972年,年,年,年,《《《《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l l19871987年成立了国家气候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国家气年成立了国家气候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国家气年成立了国家气候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国家气年成立了国家气候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国家气候蓝皮书、制定了国家气候研究计划候蓝皮书、制定了国家气候研究计划候蓝皮书、制定了国家气候研究计划候蓝皮书、制定了国家气候研究计划气象学与气候学32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第二节第二节 气候系统概述气候系统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大气的基本物理性状大气的基本物理性状气象学与气候学331、气候系统的概念、气候系统的概念l l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岩石是由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岩石是由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岩石是由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组成的,能够决定气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组成的,能够决定气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组成的,能够决定气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组成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统l l五个组成部分:五个组成部分:五个组成部分:五个组成部分:l l大气圈大气圈大气圈大气圈 (atmosphere) (atmosphere) 、、、、l l水 圈水 圈水 圈水 圈 (hydrosphere)(hydrosphere)(海洋)(海洋)(海洋)(海洋)l l岩石圈岩石圈岩石圈岩石圈 (lithosphere) (lithosphere) (陆地表面)(陆地表面)(陆地表面)(陆地表面)l l冰雪圈冰雪圈冰雪圈冰雪圈 (cryosphere) (cryosphere) l l生物圈生物圈生物圈生物圈 (biosphere)(biosphere)气象学与气候学343434气候系统气候系统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生物圈气象学与气候学35气候系统的控制与强迫因子气候系统的控制与强迫因子l l外强迫:外强迫:外强迫:外强迫:l l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l l地球轨道参数地球轨道参数地球轨道参数地球轨道参数l l太阳常数的变化等太阳常数的变化等太阳常数的变化等太阳常数的变化等l l地球重力场地球重力场地球重力场地球重力场l l内强迫:各子系统的变化、演变等内强迫:各子系统的变化、演变等内强迫:各子系统的变化、演变等内强迫:各子系统的变化、演变等 l l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大陆漂移l l地形变化地形变化地形变化地形变化气象学与气候学36气象学与气候学37系统内部的能量形式与物理过程系统内部的能量形式与物理过程l l能量:能量:能量:能量:l l辐射能、热能、位能、动能、化学能、电磁辐射能、热能、位能、动能、化学能、电磁辐射能、热能、位能、动能、化学能、电磁辐射能、热能、位能、动能、化学能、电磁能等能等能等能等l l过程:过程:过程:过程:l l动力过程、热力过程、能量的转换、物理量动力过程、热力过程、能量的转换、物理量动力过程、热力过程、能量的转换、物理量动力过程、热力过程、能量的转换、物理量的输送等的输送等的输送等的输送等l l反馈:反馈:反馈:反馈:l l各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各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各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各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气象学与气候学382、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特征、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特征((1 1)大气圈)大气圈l l1 1 1 1)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态和液态微粒)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态和液态微粒)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态和液态微粒)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态和液态微粒(气溶胶粒子)(气溶胶粒子)(气溶胶粒子)(气溶胶粒子)l l2 2 2 2)水平尺度与垂直尺度:)水平尺度与垂直尺度:)水平尺度与垂直尺度:)水平尺度与垂直尺度:10106 6m / 10m / 104 4mml l3 3 3 3)动力、热力性质:)动力、热力性质:)动力、热力性质:)动力、热力性质:l l热惯性小:其热力响应时间约为热惯性小:其热力响应时间约为热惯性小:其热力响应时间约为热惯性小:其热力响应时间约为1 1 1 1个月个月个月个月l l输送作用强:热量、水汽、动量、气溶胶、输送作用强:热量、水汽、动量、气溶胶、输送作用强:热量、水汽、动量、气溶胶、输送作用强:热量、水汽、动量、气溶胶、COCO2 2、、、、OO3 3等等等等l l动力作用活跃:水平运动和垂直对流,形成各种天动力作用活跃:水平运动和垂直对流,形成各种天动力作用活跃:水平运动和垂直对流,形成各种天动力作用活跃:水平运动和垂直对流,形成各种天气现象气现象气现象气现象气象学与气候学39大气的气体组成成分大气的气体组成成分~78%~21%~0.9%~0.1%气象学与气候学40H2O是大气中唯一具有三态的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不定气象学与气候学41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分布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分布高度/km臭氧层臭氧浓度/m-3101710191018气象学与气候学42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气象学与气候学43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效应温室效应))l l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地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补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面放射长波辐射,补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失的能量,使地面气温升高的效应。
损失的能量,使地面气温升高的效应气象学与气候学44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l l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化石能源燃烧活动(CO2等)等)l l化石能源开采过程(化石能源开采过程(CO2和和CH4))l l工业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CO2))l l农业和畜牧业(农业和畜牧业(CH4))l l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CH4和和N2O))l l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CO2))气象学与气候学45固态微粒固态微粒液态微粒液态微粒气溶胶气溶胶 (Aerosols) 气象学与气候学46火山灰火山灰气象学与气候学476月月7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火山灰颗粒形成斯艾利斯被火山灰颗粒形成的云雾笼罩的云雾笼罩智利南部普耶韦火山智利南部普耶韦火山6月月4日起日起开始喷发开始喷发气象学与气候学48气溶胶的气溶胶的阳伞效应阳伞效应l l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使到达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引起地面气温的下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引起地面气温的下降,其效应类似于阳伞效果,故称为阳伞降,其效应类似于阳伞效果,故称为阳伞效应气象学与气候学494)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的垂直结构l l根据垂直方向上大气温度变化、运动状态、密度及成分的变化等,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气象学与气候学50l l中间层中间层中间层中间层(~85km)(~85km)l l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下降下降下降l l强烈垂直运动强烈垂直运动强烈垂直运动强烈垂直运动l l热层热层热层热层l l气温随高度迅速增高气温随高度迅速增高气温随高度迅速增高气温随高度迅速增高l l空气处于电离状态空气处于电离状态空气处于电离状态空气处于电离状态l l散逸层散逸层散逸层散逸层l l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带过渡带过渡带过渡带l l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17-18km)(17-18km)l l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l l垂直对流运动垂直对流运动垂直对流运动垂直对流运动l l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匀匀匀l l平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平流层(~55km)(~55km)l l气温初稳后升热气温初稳后升热气温初稳后升热气温初稳后升热l l气流平稳,水汽含量少气流平稳,水汽含量少气流平稳,水汽含量少气流平稳,水汽含量少4)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平流层上冷下热上冷下热上冷下热上冷下热高空对流高空对流高空对流高空对流电电电电离离离离层层层层中间层中间层中间层中间层热层热层热层热层气象学与气候学51气象学与气候学52((2)水圈)水圈1 1)组成: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地表上的)组成: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地表上的)组成: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地表上的)组成: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地表上的一切液态水一切液态水一切液态水一切液态水l l海洋海洋海洋海洋l l总面积:地球表面的总面积:地球表面的总面积:地球表面的总面积:地球表面的70.8%70.8%l l温度结构温度结构温度结构温度结构l l混合层(表层约混合层(表层约混合层(表层约混合层(表层约50-100m)50-100m)l l斜温层(跃温层,温度梯度大)斜温层(跃温层,温度梯度大)斜温层(跃温层,温度梯度大)斜温层(跃温层,温度梯度大) l l深温层(等温层,深温层(等温层,深温层(等温层,深温层(等温层,500-1000m500-1000m以下)以下)以下)以下)l l盐度结构盐度结构盐度结构盐度结构l l表层约表层约表层约表层约500m500m以内变化较大,因纬度而异;深层趋于均匀以内变化较大,因纬度而异;深层趋于均匀以内变化较大,因纬度而异;深层趋于均匀以内变化较大,因纬度而异;深层趋于均匀气象学与气候学53海洋温度垂直廓线海洋温度垂直廓线气象学与气候学54海洋盐度垂直廓线海洋盐度垂直廓线气象学与气候学55l l动力、热力性质:反射率小、热容量大、流速动力、热力性质:反射率小、热容量大、流速动力、热力性质:反射率小、热容量大、流速动力、热力性质:反射率小、热容量大、流速小,动力、热力惯性大小,动力、热力惯性大小,动力、热力惯性大小,动力、热力惯性大(气候系统的能量库,气候系统总热量的(气候系统的能量库,气候系统总热量的(气候系统的能量库,气候系统总热量的(气候系统的能量库,气候系统总热量的95.6%95.6%)))) l l变化的时间尺度:几个月变化的时间尺度:几个月变化的时间尺度:几个月变化的时间尺度:几个月~ ~几年(上层海洋)几年(上层海洋)几年(上层海洋)几年(上层海洋) 世纪尺度世纪尺度世纪尺度世纪尺度 (深层海洋)(深层海洋)(深层海洋)(深层海洋)l l对气候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1 1)对温度的调节作用、水汽)对温度的调节作用、水汽)对温度的调节作用、水汽)对温度的调节作用、水汽源地;(源地;(源地;(源地;(2 2)海)海)海)海- -气相互作用气相互作用气相互作用气相互作用气象学与气候学56气象学与气候学57气象学与气候学58((3)岩石圈)岩石圈l l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表面,由岩石、土壤和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表面,由岩石、土壤和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表面,由岩石、土壤和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表面,由岩石、土壤和沉积物组成。
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沉积物组成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沉积物组成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沉积物组成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l l反照率:较海洋大,反照率:较海洋大,反照率:较海洋大,反照率:较海洋大,0.10~0.800.10~0.80之间之间之间之间l l热力性质:热容量小,热惯性小热力性质:热容量小,热惯性小热力性质:热容量小,热惯性小热力性质:热容量小,热惯性小l l演变时间:演变时间:演变时间:演变时间:10105 5-10-109 9年以上年以上年以上年以上l l山脉形成:山脉形成:山脉形成:山脉形成:10105 5~10~108 8年年年年l l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大陆漂移:10106 6~10~109 9年年年年l l陆块位置和高度变化:陆块位置和高度变化:陆块位置和高度变化:陆块位置和高度变化:10109 9年以上年以上年以上年以上l l气候影响:动力作用、热力作用、物质交换气候影响:动力作用、热力作用、物质交换气候影响:动力作用、热力作用、物质交换气候影响:动力作用、热力作用、物质交换气象学与气候学59世界地形图世界地形图气象学与气候学60气象学与气候学61((4)冰雪圈)冰雪圈l l构成:大陆冰原、高山冰川、海冰和地面雪盖,构成:大陆冰原、高山冰川、海冰和地面雪盖,构成:大陆冰原、高山冰川、海冰和地面雪盖,构成:大陆冰原、高山冰川、海冰和地面雪盖,包括格陵兰、南极、大陆冰川、冻土等包括格陵兰、南极、大陆冰川、冻土等包括格陵兰、南极、大陆冰川、冻土等包括格陵兰、南极、大陆冰川、冻土等l l热力性质:反射率大热力性质:反射率大热力性质:反射率大热力性质:反射率大l l变化时间尺度变化时间尺度变化时间尺度变化时间尺度l l陆地雪盖:季节陆地雪盖:季节陆地雪盖:季节陆地雪盖:季节~ ~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年际变化l l海冰:海冰:海冰:海冰: 季节季节季节季节~ ~几十年际变化几十年际变化几十年际变化几十年际变化l l大陆冰原和高山冰川:几百年大陆冰原和高山冰川:几百年大陆冰原和高山冰川:几百年大陆冰原和高山冰川:几百年~ ~几百万年几百万年几百万年几百万年l l作用:淡水的重要来源;高反照率对气候有重作用:淡水的重要来源;高反照率对气候有重作用:淡水的重要来源;高反照率对气候有重作用:淡水的重要来源;高反照率对气候有重要影响要影响要影响要影响气象学与气候学62气象学与气候学63天山的积雪和冰川天山的积雪和冰川天山的积雪和冰川天山的积雪和冰川气象学与气候学64雪盖的变化雪盖的变化气象学与气候学65海冰的变化海冰的变化北极海冰面积距平北极海冰面积距平(1979-2004年年)气象学与气候学66((5)生物圈)生物圈l l构成: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空气、海洋和陆构成: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空气、海洋和陆构成: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空气、海洋和陆构成: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空气、海洋和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人类本身地生活的动物,包括人类本身地生活的动物,包括人类本身地生活的动物,包括人类本身l l作用:调节温室气体及其它大气成分(作用:调节温室气体及其它大气成分(作用:调节温室气体及其它大气成分(作用:调节温室气体及其它大气成分(COCO2 2、、、、CHCH4 4、水分等)、水分等)、水分等)、水分等)l l植被:影响地表反照率、蒸发、蒸腾、径流、植被:影响地表反照率、蒸发、蒸腾、径流、植被:影响地表反照率、蒸发、蒸腾、径流、植被:影响地表反照率、蒸发、蒸腾、径流、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COCO2 2平衡等平衡等平衡等平衡等l l变化时间尺度:变化时间尺度:变化时间尺度:变化时间尺度:1010-1-1~10~107 7年(季节年(季节年(季节年(季节~ ~千年)千年)千年)千年)ØØ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特性和大气成分对气候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特性和大气成分对气候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特性和大气成分对气候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特性和大气成分对气候产生影响。
产生影响产生影响产生影响气象学与气候学67粗糙度减小粗糙度减小地面气温增高地面气温增高表层湿度减小表层湿度减小近地面风速增大近地面风速增大气象学与气候学683、气候系统的基本性质、气候系统的基本性质l l气候系统是一个气候系统是一个气候系统是一个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高度非线性的开放系复杂的、高度非线性的开放系复杂的、高度非线性的开放系复杂的、高度非线性的开放系统统统统 l l各个气候子系统间各个气候子系统间各个气候子系统间各个气候子系统间显著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属性显著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属性显著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属性显著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属性差异差异差异差异l l气候系统的气候系统的气候系统的气候系统的反馈性反馈性反馈性反馈性l l气候系统的气候系统的气候系统的气候系统的可预报性可预报性可预报性可预报性气象学与气候学69复杂的、高度非线性的开放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许多:许多:许多:许多物体物体物体物体(成分)和(成分)和(成分)和(成分)和属性属性属性属性(变量)组成的(变量)组成的(变量)组成的(变量)组成的结构群,这些物体和属性之间通过一定的物理结构群,这些物体和属性之间通过一定的物理结构群,这些物体和属性之间通过一定的物理结构群,这些物体和属性之间通过一定的物理过程而相互联系,并按某种观测的型作为一个过程而相互联系,并按某种观测的型作为一个过程而相互联系,并按某种观测的型作为一个过程而相互联系,并按某种观测的型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而起作用。
复杂的整体而起作用复杂的整体而起作用复杂的整体而起作用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l l开放系统:有能量和物质与系统外交换开放系统:有能量和物质与系统外交换开放系统:有能量和物质与系统外交换开放系统:有能量和物质与系统外交换l l封闭系统:有能量但无物质与系统外交换封闭系统:有能量但无物质与系统外交换封闭系统:有能量但无物质与系统外交换封闭系统:有能量但无物质与系统外交换l l孤立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与系统外交换孤立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与系统外交换孤立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与系统外交换孤立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与系统外交换气象学与气候学70各圈层的热力和动力差异气象学与气候学71气候系统的反馈性l l反馈:将系统的部分输出作为输入重新输进系反馈:将系统的部分输出作为输入重新输进系反馈:将系统的部分输出作为输入重新输进系反馈:将系统的部分输出作为输入重新输进系统,从而使系统的净响应得到改变统,从而使系统的净响应得到改变统,从而使系统的净响应得到改变统,从而使系统的净响应得到改变l l分类:分类:分类:分类:l l正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变化与原变化同号,系正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变化与原变化同号,系正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变化与原变化同号,系正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变化与原变化同号,系统偏离稳定状态,向一个极端方向发展统偏离稳定状态,向一个极端方向发展统偏离稳定状态,向一个极端方向发展统偏离稳定状态,向一个极端方向发展l l负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变化与原变化反号,抑负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变化与原变化反号,抑负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变化与原变化反号,抑负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变化与原变化反号,抑制变化和异常的发展,系统状态在平衡态附近振制变化和异常的发展,系统状态在平衡态附近振制变化和异常的发展,系统状态在平衡态附近振制变化和异常的发展,系统状态在平衡态附近振动动动动气象学与气候学72反馈过程举例l l正反馈过程举例:正反馈过程举例:正反馈过程举例:正反馈过程举例:l l冰雪反照率与全球温度冰雪反照率与全球温度冰雪反照率与全球温度冰雪反照率与全球温度l l水汽与地面温度水汽与地面温度水汽与地面温度水汽与地面温度l lCOCO2 2与全球温度与全球温度与全球温度与全球温度l l植被植被植被植被– –反照率反照率反照率反照率– –稳定度反馈稳定度反馈稳定度反馈稳定度反馈l l负反馈过程举例:负反馈过程举例:负反馈过程举例:负反馈过程举例:l l温度与全球云量温度与全球云量温度与全球云量温度与全球云量l l大气温度大气温度大气温度大气温度– –长波辐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气象学与气候学73冰雪反照率反馈 地球变地球变地球变地球变暖暖暖暖((((冷冷冷冷)))) 冰雪覆盖冰雪覆盖冰雪覆盖冰雪覆盖减少减少减少减少 ((((增多增多增多增多)))) 行星反射行星反射行星反射行星反射减少减少减少减少 ((((增多增多增多增多))))系统吸收更系统吸收更系统吸收更系统吸收更多多多多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少少少少))))气象学与气候学74CO2反馈 CO CO2 2浓度浓度浓度浓度增加增加增加增加 ((((减少减少减少减少) )全球变全球变全球变全球变暖暖暖暖 ((((冷冷冷冷))))海表面温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温度升高升高升高升高 ((((降低降低降低降低))))海洋吸收海洋吸收海洋吸收海洋吸收COCO2 2能力能力能力能力减弱减弱减弱减弱 ((((增强增强增强增强))))海洋垂直海洋垂直海洋垂直海洋垂直稳定度稳定度稳定度稳定度增加增加增加增加 ((((减少减少减少减少))))气象学与气候学75云反馈(负) 地球变地球变地球变地球变暖暖暖暖 云水含量云水含量云水含量云水含量增加增加增加增加 云的亮度云的亮度云的亮度云的亮度增加增加增加增加 系统反射更系统反射更系统反射更系统反射更多多多多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地球变地球变地球变地球变冷冷冷冷 云水含量云水含量云水含量云水含量减少减少减少减少 云的亮度云的亮度云的亮度云的亮度减小减小减小减小 系统反射更系统反射更系统反射更系统反射更少少少少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气象学与气候学76气候系统的可预报性第一类可预报性(第一类可预报性(第一类可预报性(第一类可预报性(时间意义上时间意义上时间意义上时间意义上的可预报性)的可预报性)的可预报性)的可预报性)l l初始误差(扰动)随时间的增长问题,直接与初始误差(扰动)随时间的增长问题,直接与初始误差(扰动)随时间的增长问题,直接与初始误差(扰动)随时间的增长问题,直接与大气统计性质的预报有关,主要表现为按时间大气统计性质的预报有关,主要表现为按时间大气统计性质的预报有关,主要表现为按时间大气统计性质的预报有关,主要表现为按时间顺序预报气候状态的可能程度顺序预报气候状态的可能程度顺序预报气候状态的可能程度顺序预报气候状态的可能程度第二类可预报性(与时间无关的第二类可预报性(与时间无关的第二类可预报性(与时间无关的第二类可预报性(与时间无关的敏感性预报敏感性预报敏感性预报敏感性预报))))l l外强迫发生变化后,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报能外强迫发生变化后,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报能外强迫发生变化后,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报能外强迫发生变化后,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报能力力力力气象学与气候学77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第二节第二节 气候系统概述气候系统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大气的基本物理性状大气的基本物理性状气象学与气候学78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的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是指表示大气的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是指表示大气的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是指表示大气的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1 1、气温、气温、气温、气温: : 在一定的容积内,一定质量的空气,其温度在一定的容积内,一定质量的空气,其温度在一定的容积内,一定质量的空气,其温度在一定的容积内,一定质量的空气,其温度的高低只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有关。
的高低只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有关的高低只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有关的高低只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有关l l单位:摄氏度单位:摄氏度单位:摄氏度单位:摄氏度℃℃℃℃;绝对温度;绝对温度;绝对温度;绝对温度KK2 2、气压、气压、气压、气压:大气的压强大气的压强大气的压强大气的压强 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l l单位:水银柱的高度(单位:水银柱的高度(单位:水银柱的高度(单位:水银柱的高度(mmmm、、、、cmcm);大气压;百帕);大气压;百帕);大气压;百帕);大气压;百帕 760mmHg=1760mmHg=1个大气压个大气压个大气压个大气压=1013.25hPa=1013.25hPa一、主要气象要素一、主要气象要素气象学与气候学793 3、湿度、湿度、湿度、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大气: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大气: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大气: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大气湿度状况与云、雾、降水等关系密切湿度状况与云、雾、降水等关系密切湿度状况与云、雾、降水等关系密切湿度状况与云、雾、降水等关系密切 ((((1 1)水汽压()水汽压()水汽压()水汽压(e e)和饱和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E E))))l l大气压力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大气压力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大气压力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大气压力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l l水汽和其他气体一样,也有压力水汽和其他气体一样,也有压力水汽和其他气体一样,也有压力水汽和其他气体一样,也有压力l l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e e))))一、主要气象要素(续)一、主要气象要素(续)气象学与气候学80一、主要气象要素(续)一、主要气象要素(续)饱和空气:饱和空气:饱和空气:饱和空气: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E E):):):):实验和理论都可以证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实验和理论都可以证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实验和理论都可以证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实验和理论都可以证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数值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数值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数值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数值是不同的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成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成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成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成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称称称饱和空气饱和空气饱和空气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 E),也叫最大水汽),也叫最大水汽),也叫最大水汽),也叫最大水汽压,因为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凝结。
压,因为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凝结压,因为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凝结压,因为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凝结气象学与气候学81((((2 2)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比值(用百分数表示)比值(用百分数表示)比值(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当其接近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当其接近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当其接近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当其接近100%100%时表明空气近于饱和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时表明空气近于饱和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时表明空气近于饱和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时表明空气近于饱和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会减小一天中相对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会减小一天中相对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会减小一天中相对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会减小一天中相对湿度最湿度最湿度最湿度最大大的时间是的时间是的时间是的时间是早晨早晨,最,最,最,最小小小小的时间是的时间是的时间是的时间是中午中午中午中午。
一、主要气象要素(续)一、主要气象要素(续)气象学与气候学82((((3 3)饱和差()饱和差()饱和差()饱和差(d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即与实际水汽压之差,即与实际水汽压之差,即与实际水汽压之差,即d d = = E E – – e e((((4 4))))比湿:比湿:比湿:比湿:((((5 5)水汽混合比:)水汽混合比:)水汽混合比:)水汽混合比: 一、主要气象要素(续)一、主要气象要素(续)气象学与气候学83一、主要气象要素(续)一、主要气象要素(续)((((6 6)露点(露点温度):)露点(露点温度):)露点(露点温度):)露点(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冷却冷却冷却达到饱达到饱达到饱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和时的温度,和时的温度,和时的温度,T Td d18℃18℃-2℃-2℃水汽含量多,露点温度就高,水汽含量少,露点温度就水汽含量多,露点温度就高,水汽含量少,露点温度就水汽含量多,露点温度就高,水汽含量少,露点温度就水汽含量多,露点温度就高,水汽含量少,露点温度就低。
所以根据露点温度的高低就可以判断出空气中的水低所以根据露点温度的高低就可以判断出空气中的水低所以根据露点温度的高低就可以判断出空气中的水低所以根据露点温度的高低就可以判断出空气中的水分多少饱和开始凝结饱和开始凝结饱和开始凝结饱和开始凝结气象学与气候学844 4、降水、降水、降水、降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降水量单位:降水量单位:降水量单位:降水量单位:mmmm5 5、风、风、风、风: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矢量,包括: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矢量,包括: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矢量,包括: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矢量,包括•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单位:单位:单位:单位:•风速:风速:风速:风速:m/sm/s•风向:风向:风向:风向:1616方位表示方位表示方位表示方位表示•风压:风压:风压:风压:一、主要气象要素(续)一、主要气象要素(续)气象学与气候学856 6、云量、云量、云量、云量::::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
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成数成数成数7 7、能见度、能见度、能见度、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一、主要气象要素(续)一、主要气象要素(续)气象学与气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