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商朝历史人物故事简介.docx
10页2022年商朝历史人物故事简介 读历史故事肯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人物故事(一) 太戊——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 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2] (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驾驭国政,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太戊与太甲、祖乙并称三示(即三位有贡献的君主)太戊死后,庙号中宗,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 太戊,亦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是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太戊在其兄雍己死后,继承君位,成为商朝第九任君主太戊继位后,启用伊尹之子伊陟 担当国相太戊后任用巫咸辅佐朝政,巫咸治理王家政事很有成果,于是写作《咸艾》和《太戊》《咸艾》是总结巫咸辅佐政事的阅历,《太戊》是记述太戊时期的历史,二书现今均已失传太戊曾在祖庙赞扬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
伊赞谦让,于是写作《原命》,希望太戊能发扬夏禹、商汤的王道太戊在伊陟和巫咸的辅佐之下,原来起先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因此尊称太戊为中宗 太戊在位75年去世,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太戊死后,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由其子中丁继位 太戊陵位于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该陵坐落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上,也称“刘次范遗址”,是现今国内所存唯一的一处商代王陵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爱护单位汉代建陵寝,唐代继修,北宋开宝七年(974年)重修,明清时期又多次修葺增建据《内黄县志》记载,太戊陵在内黄县西南二十五里刘次范村太戊陵高一丈五尺多,环绕数十丈其庙在陵后,正殿五间,旁有碑亭,庙门二重,前有丰碑 太戊陵从前陵外筑城(俗称皇城),占地4.5亩,内筑太戊陵,嫔妃墓,古柏森森,祭碑142块,还有接官厅等附属设施陵区内发觉有仰韶、龙山文化及商代文化层(陶片、石器等),另据《内黄县志》记载,有明清时代谕祭太戊陵祭文42道现存开宝七年(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螭首龟趺,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河南现存不行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
雕刻精湛,书法刚劲,碑文记述丰富,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祖辛——商朝第十四任国 祖辛:生卒年月不详在位十六年甲骨文作“且辛”在位时发生九世之乱,使商朝进一步衰落祖辛,商朝第十四任国王姓子名旦生卒年不详商王祖乙子祖乙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谥号“商桓王” 历史人物故事(二) 箕子——辅佐纣王并建立箕氏侯国 箕子因封国于箕(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故称箕子是商末贵族,商纣王的伯父,与微子、比干齐名,史称“殷末三贤”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行振也果真后来商纣王暴虐无道,成天酗酒淫乐而不理政,挥霍无度纣王的叔父箕子,见纣王这般无道,苦心谏阻,但屡谏纣王都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尹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箕子见成汤所创六百年江山即将断送在纣王手中,伤心如割,爽性割发装癜,披发佯狂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弹唱“箕子操”曲以发泄心中悲愤纣见此,以为箕子真疯,遂将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 纣王末年(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兴兵伐纣。
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覆灭在这商周变易之际,箕子便趁乱逃往箕山(今陵川棋子山),在箕山(今陵川棋子山)过起一段短暂的隐居生活箕子利用那些自然的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参悟星象运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万物循变之理武王灭商建周后,求贤若渴的周武王访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恳切请教治国的道理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缘由,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情愿讲自己故国的坏话武王也发觉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武王听后,非常敬佩,就想请箕子出山治理国事,重用箕子但箕子早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殷商假如灭亡了,我不会作新王朝的臣仆)《尚书·微子》)他不愿作周的顺民,因此不愿再出山,武王无奈而走因怕武王再次来请,箕子乘武王走后,他便快速率领弟子与一批商的遗老故旧一大批人,匆忙离开箕山向东方而去,从今陵川便留下了箕子履迹的传闻,棋子山也慢慢被人们称作了谋棋山、谋棋岭 历史人物故事(三) 沃甲——商朝第十五任国王 商僖王(沃甲)子逾,前1355年—前1336年,在位20年。
沃甲,姓子名逾,商朝第十五任国王《世本》作开甲,甲骨文作羌甲,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继位在位20年(一说25年),病死,葬于狄泉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谥号“商僖王”沃甲,姓子名逾生卒年不详《世本》作开甲,甲骨文作羌甲,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继位在位25年(一说5年),病死,葬于狄泉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 九世之乱是商朝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使王朝中衰、诸侯离叛的事务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九世之乱持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 小辛——商王盘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 小辛,商朝国王,姓子名颂,商王盘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盘庚死后继位,相传在位21年,小辛,商朝国王,姓子名颂,商王盘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盘庚死后继位 盘庚之弟子颂 盘庚之弟子颂 相传在位21年,病死,葬于殷小辛继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死后小乙继位 历史人物故事(四) 廪辛——中国商朝第26任国王 廪辛,《竹书纪年》作冯辛,姓子名先,是中国商朝第26任国王,前任国王祖甲之子。
廪辛以殷为首都,在位6年(《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四年)他死后由弟庚丁继位 廪辛时期,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格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帮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详细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保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化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保卫边疆的卫廪辛时期,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生活在商周之际的周公曾经在《酒诰》中这样概述其状况:“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 内服是商王廪辛干脆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很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
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闻名的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甸,卜辞称为“田”,“多田(甸)”即指很多甸职官员男,在卜辞中称为“任”,闻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多马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者卜辞和金文所见商朝的内服官有五六十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旧臣、老臣以及商王的近侍之臣其中还有负责出纳王命的史官二是“惟亚惟服”主要是与商王关系亲密的军职官员三是“宗工”指负责王室祭祀和某些详细事务的官员四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诸族与一般民众的官员 商王廪辛继位初,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促使廪辛确定用兵平定西戎商王廪辛针对羌方武装力气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打散了蚕丛氏部落,蚕丛氏首领被射杀并派出与王族关系亲密的逐、何等五族戍守廪辛在位期间,西方一些方国部落不断攻扰商朝,廪辛发兵多次征伐,还征调卫、虎、受等几个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折服但羌方并未被攻灭,武乙及其后的诸王在位时,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
周武王攻纣时,羌方更参与了灭商的联军 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广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甲骨文“疆理”的“疆”字,象征丈量和划出疆界的田地,“田畴”的“畴”字,像田间按行垄犁耕来回转折,这样的田畴当然不会耕作得很粗放这些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协作有浇灌沟渠的方块田,就是后来的井田商王廪辛时,商代运用的农具,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仍以石、骨及蚌制铲、斧、镰、刀等为主,间或也发觉有一些铜锸、铜铲等青铜工具,但不肯定用于农业生产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旁边,由商王和诸侯国君干脆占有,也有安排给近亲贵族其他贵族在封邑内也同样经营这样的田地,不过规模要小一些在国都以外,商王常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的地方去开垦土地 商王廪辛时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趋巩固和日益困难的状况下,商代的商业也有肯定程度的发展在周灭商后,据周公说在殷民中有一部分人是“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些人就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活动的商贾商王廪辛时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商业发展到肯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商王廪辛时铸造作坊商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比农业更为突出其中,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更集中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和时代的特点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觉有为王室所专用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当时,在这些作坊中都有比较细致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之大和技艺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所罕见的 历史人物故事(五) 父丁——孤竹国第七任国君 父丁(名竹猷,孤竹国第七任国君),担当商朝的贞人和司卜,官至亚官父丁薨逝时,传位于子亚微 孤竹国诞生于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北方大国,是滦河下游渤海之阳(海阳)最早的王族封赏制诸侯国它的出现,表明冀东、辽西地区文化已高度发达大致说来,孤竹国兴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从立国到灭亡存在约94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孤竹先民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距今约3600余年孤竹国范围广袤,约含概今日太行山以东、内外蒙古以及东北和朝鲜地区其夏代遗迹无考商代遗迹、遗物,遍及京津和辽西地区近年来,唐山市滦南县新发觉有关孤竹国重要物证,如带有玉文字的玉璧、玉圭、玉钺、玉冠等大量文物。
通过文物释读佐证了孤竹国中心就存在于滦南大地,从而解决了”孤竹国“中心即”孤竹城“的归属问题千年孤竹迷案最终大白于天下 姜王后——姜娘娘 姜王后,明代闻名作家许仲琳的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别名姜娘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