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备课资料2]汇编.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29710124
  • 上传时间:2023-09-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0.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历史材料与解析: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1.明代中书省制度始末先是,太祖①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②甲辰③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④,命百官礼仪俱尚左⑤,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平章政事⑥,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以统领众职置属官,左、右司,郎中,正五品,员外郎,正六品,都事、检校,正七品,照磨、管勾,从七品……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⑦──[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十二《职官志一》【解读】《明史》是清代官修的纪传体明代史书,文字洗练,叙事严谨,是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文献这条资料主要介绍了明代中书省的设立与撤销,中书省丞相及以下官职的具体设置在建立明朝之前,朱元璋就参照元朝政权结构设立了中书省左、右丞相为中书省最高长官,下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高级官僚,左右司、郎中等中下级属员中书省统领各部,丞相位尊权重洪武九年(1376),取消平章政事、参知政事之职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中书省,丞相及各级僚属也相应取消,仅存中书舍人。

      从这条资料中,可以看出:①明初设中书省,立丞相,是对元朝制度的沿袭沿袭前朝制度往往出于权宜之计,一旦局势稳定,便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②中书省纲领百司,权力太大,被废是必然的结果注释】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②正一品:明代官员分成十九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共十八级,最后还有一个“未入流”,正一品为最高品级③甲辰:1364年④吴元年:1367年1364年正月元旦,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吴王位,以1367年为吴元年⑤命百官礼仪俱尚左:尚左,即以左为尊,左官居上唐宋尚左,元代尚右,因此,朱元璋先是按照元的习惯,以右为尊,李善长为右相国,后来又回到唐宋传统,以左为尊,李善长遂为左相国,始终居于徐达之上⑥平章政事:平章,平理之,章显之;平章政事就是商议国家大事的意思,在唐代演变为官名,宋代的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元代的平章政事仅次于丞相⑦中书舍人:唐宋时期,中书舍人是中书省的僚属,负责起草诏书明太祖废中书省后,仍保留负责起草诏敕的中书舍人2.胡惟庸其人胡惟庸,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擢湖广佥事吴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1370)拜中书省参知政事。

      已,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1373)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①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复以广洋为右丞相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②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③,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④,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⑤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⑥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尺,谀者争引符瑞⑦,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清]张廷玉《明史》卷三〇八《胡惟庸传》【解读】胡惟庸因“擅权枉法”被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明代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的导火索这则史料选自《明史·胡惟庸传》,对了解胡惟庸及胡惟庸一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胡惟庸从地方小官步步晋升,直至官拜中书省左丞相,深得朱元璋信任。

      但是,胡惟庸在朝中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对朝政大事常常擅自决断,势力日渐膨胀,最后竟有了造反的逆谋1380年,朱元璋处死胡惟庸,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此案延续数年,株连三万多人,连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也被牵入党狱胡惟庸被杀及中书省被废、丞相被罢,说明了以下几点:①中书省、丞相的设置,不符合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中书省作为皇帝与国家机关中间的一级权力部门,综理机务,以皇帝名义发出诏令谕旨,丞相高踞百官之上,权力很大,对皇权的行使造成严重掣肘,对皇帝的权威构成潜在威胁②胡惟庸跋扈揽权,致使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③废中书省、罢丞相,方便皇帝独揽大权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实际上是由皇权完全兼并了相权,从根本上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从而保证一切最高的军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权空前加强④胡惟庸集团的获罪,也与明太祖抑制功臣有关明初开国功臣多恃功骄恣,欺压百姓,侵田占产,加深社会矛盾,危及王朝利益,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关注注释】①左迁:此语出于尚右之时,以右为尊,以左为低,因此左迁即降职②曲谨:故意装出来的谨慎③黜陟(chù zhì):黜,贬官免职;陟,升官提拔④封事:原是奏疏体之一,百官上奏机密事,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进,故称封事,亦称“封奏”“封章”。

      后来泛指奏疏⑤躁进之徒:急切求取功名利禄的人⑥阍(hūn)者:看门的人⑦符瑞:符,符命,儒家、方士所说的表明君主“受命于天”的一种所谓的祥瑞征兆;瑞,吉祥的预兆井中出石笋、冢上火光烛天,都被认为是胡惟庸可能篡位称帝的好兆头3.严禁复立丞相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①,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②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③,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④,全家处死──[明]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解读】《皇明祖训》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撰之家法,对嗣君个人品格、政务处理办法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告诫,为后代嗣君统治天下提供道德和政务规范朱元璋在此强调自古以来丞相制度的弊端、本朝废除丞相的优点,并严禁后世子孙复立丞相这则资料还说明了:①不立丞相,更加符合皇帝集权需要各个部门分别管理事务,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部门、部门主官都无法直接操纵朝廷大政,权力只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②严禁议立丞相是否置丞相,本来不关国家兴亡或王朝兴亡,朱元璋竟规定:今后臣下敢有奏请设立丞相者,凌迟处死,全家抄斩可见朱元璋废丞相制度态度之坚决经朱元璋的严令禁止,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便从此废除注释】①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语出《尚书》,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所谓“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他们辅佐天子调理阴阳,安邦定国,没有专门的职任,是一种只有道德崇重的重臣功臣才能得到的荣誉头衔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冠、司空为六卿,所谓“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他们各有专门的职守,领导下属,管理国家具体事务②不旋踵:很快的意思③颉颃(xié háng):鸟往上往下飞,引申为不相上下,相抗衡④凌迟: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执行方式,先分割犯人的肢体,然后割断咽喉,以最大程度地增加犯人的痛苦4.升六部之权高皇帝下江南,即置行中书省,自领之即吴王位,改置中书省,而于六尚书势不遑①设洪武元年(1368)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②有差,而皆隶中书省,一仍元旧独户部事烦,设三四科尚书,寻亦罢十三年(1380),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兵刑工,又分大都督府为五,而摄其枢要③于兵部,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④,事权不专。

      天子之威福⑤无下移,盖隐然⑥周世六官⑦之征⑧,而独冢宰不制国用,司徒不掌邦教⑨,以此小异耳──[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七《职官考·尚书总叙》【解读】《续文献通考》记事与《文献通考》相接,上起宋宁宗嘉定年间,下至明神宗万历初年,于明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沿革尤为详尽这段史料介绍了明代六部地位的变化以及六部职权的定位①升六部与罢中书、广都府并列为朱元璋实行集权统治的三项重大改革罢中书就是废除中书省;升六部就是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地位;广都府就是改大都督府为左、右、中、前、后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分统京师及各地卫所,各设左右都督为长官,他们只管理军籍、军队,而无调兵之权,对军队的调遣权由皇帝控制②升六部与皇帝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相适应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原属中书省管辖,归丞相领导胡惟庸被杀后,罢中书,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从正三品晋升为正二品,地位提高,职权加重但六部各司一职,分治其事,在中央政府内部再也出现不了可能与皇权相抗衡的势力了六部尚书直接奉行皇帝的命令,只对皇帝负责,确保整个国家机器都在皇帝的直接指挥下运转注释】①不遑(huǎnɡ):没有闲暇②品秩:品,官级;秩,官吏的俸禄;品秩,表示官吏的品级等第。

      ③枢要:枢,门上的转轴,引申为事物的关键或中心部分;要,要领,关键枢要,关键的意思④名位不极:名位并不是最高的⑤威福:威,威严,引申为处罚;福,幸福,引申为给好处威福,作动词解,进行赏罚的意思⑥隐然:隐隐约约的样子⑦周世六官:根据《周礼》,周代设立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后世将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冠、司空分别作为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的别称,冢宰也作为宰相的别称⑧征:迹象,样子⑨冢宰不制国用,司徒不掌邦教:根据《周礼》,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及宫中事项,有属官六十三;司徒称为教官,管理土地方域及王畿内人民教养,有属官七十八5.废行省,设三司材料一明初,略定地方,置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其官,自平章政事以下,大略与中书省同六部尚书往往出为参知政事,参政入为尚书洪武九年(1376)六月甲子,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正二品十三年(1380),改正三品,增设左、右布政使各一员二十二年(1389),定秩从二品。

      建文中,升正二品,裁一员成祖复旧制……明太祖甲辰十一月辛酉,置湖广各道提刑按察司丙午①正月,命佥事周浈定按察司事宜条宪纲②以进吴元年十月,置各道按察司十三年五月,罢十四年二月,复置二十二年,定按察使为正三品建文(1399~1402)时,改为十三道肃政按察司成祖初,复旧──[清]龙文彬《明会要》卷四十《职官十二》材料二洪武三年(1370),升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卫为都指挥使司,以徐司马、濮英为都指挥使复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四都指挥使司都司之名自此始初,太祖置各都卫指挥使司,节制③方面八年(1375),诏改为都指挥使司凡都司十有三: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行都司三:西安、大同、建宁……(永乐)计天下都司凡十有六:十三省都司外,有辽东、大宁、万全三都司行都司凡五:陕西、山西、福建、四川、湖广──[清]龙文彬《明会要》卷四十二《职官十四》【解读】龙文彬参照汉唐会要体例,采录明代有关资料,编成《明会要》,是查阅明代典章制度的一部简明工具书这两则资料合在一起,说明了废行省、设三司的制度变迁过程行中书省与三司的更替说明了:①明初的行中书省职权很高。

      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上的分出机构,设有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总揽一省军政、刑名等大权②三司各有职掌,互不统属布政使作为朝廷派驻地方的主要官员,掌管一省行政事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国开山东开大《土质学与土力学》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中学教师资格证】.docx 2025国开山东开大《特许经营概论》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真题(含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与管理》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开大《自然现象探秘》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消费心理学》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国开山东《小微企业管理》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国开山东开大《资本经营》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试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考123答案+终结性考试答案.docx 2025国开《视频策划与制作》形考任务1-4答案.docx 2025国开《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形考任务234答案+期末大作业答案.docx 2025国开电大《煤矿地质》形成性考核123答案.docx 2025国开电大《冶金原理》形考任务1234答案.docx 2025国开《在线学习项目运营与管理》形考任务1234答案.doc 2025国开电大《在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阶段测验1-4答案.docx 2024 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x 环保工程师---2023 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x 2025国开《液压与气压传动》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060616计分:形成性作业2、3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