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叙文阅读考点.doc
14页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题型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旨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整理的情感 作用: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使文章条理清楚、浑然一体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语言要简洁,最好不超过8个字(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整理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整理、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把 事件叙述的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把 放到前面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插叙了 ,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 人物形象,表现了 的性格,突出了文章中心;缩短了记叙的时间、跨度,使情节更集中,结构更紧凑11.语言特色:从语境和修辞方法等角度,结合具体语句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12.构思和写作特色(1)这篇文章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通过描写 ,表达了 的感情具体可感,情景交融2)这篇文章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借写 ,表现了 具体可感,深刻隽永3)这篇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整理通过写 ,寄托了 的志向4)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通过把 和 进行对比,表现了 ,对比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这篇文章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方法,插入了 (内容),更能表现了 ,插入情节,补充交代,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更完整,结构更紧凑,情节更曲折生动,跌宕起伏。
6)这篇文章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先写 (结果)再写(原因)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7)……顺叙……,按 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层层深入,使行文更流畅8)……象征的表现手法,文中 象征 ,表现了 ,形象具体,含义深刻9)……讽刺的表现手法,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比作 ,深刻的揭露了(辛地讽刺了) (10)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描绘了 ,深刻地揭露了(讽刺了) (11)……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结合内容)文中哪里设置了悬念,后文哪里揭示出来,使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2)……设置巧合……,(内容)设置了 巧合,表现了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为后文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3)……线索……,本文以 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使文章浑然一体14)本文情节设计一波三折结合内容说,使情节一波三折,曲折生动,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5)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本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16)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通过写 ,突出表现了 ,平中见奇,生动形象,具体可感17)……欲扬先抑……,本文先写(抑) ,后写(扬) ,表现了(扬) ,使情节波澜起伏,对比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8)……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现了 使文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拟人的……,把 人格化,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的……,引用了 ,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意蕴深远19)……第一人称……, ,使文章更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亲切自然20)……铺垫……,(内容) ,渲染了 的气氛,烘托了 的心情,制造了 的气势,表现了 21)……首尾呼应……, ,表现了 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应……,文章的 和 形成前后照应,表现了 ,使文章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呼应题目……, ,起到了点题的作用13.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同圈点评注第一步) 方法:了解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的意思是 ,在这里写出了 ,(生动形象/细致传神)地表现了 14.理解句子【可从内容、结构、主题、写法、特殊句式(倒装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角度作答】 圈点评注第二步角度与之相同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了解上下文,由浅入深进行分析15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可从内容、结构、主题、写法、特殊句式、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角度作答) (1)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2)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3)写法上:托物言志(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以小见大、设置悬念(激趣)、欲扬先抑(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4)特殊句式:①倒装句 : 把 提前,强调了 ②双重否定句: 加强语气③反问句: 加强语气,引发思考(5)景物描写:作用见第16条(6)人物描写:见第19条1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品质,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中心。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品质,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17.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8.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整理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19.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描写(6)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场面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环境描写:作用见第16条20、记叙文标题的作用(可选角度:内容、主题、线索、写法、主人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标题点出了文章的主人公 ,运用 的写法,写出了 内容 ,表现了 主题 ;以 标题 为线索组织材料,使文章条理清楚,浑然一体;标题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选择几个角度可参考题目分数)文章以“父亲睡了”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答案:文章以“父亲睡了”为题,一语双关,既写了父亲靠在我怀中睡着时的情景,也含蓄的写出父亲永远的离我而去了;文章借此表现了老弱的父亲对“我”的依赖和“我”对父亲的体贴、关爱;同时以“父亲睡了”为线索组织材料,使文章浑然一体。
文章以“冬夜里落寞的糖葫芦”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答案:本文通过对寒夜里辛苦谋生的卖糖葫芦的父子及三轮车夫艰苦生活的描写,表达了整理对社会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关注同情及对他们坚强生活守望纯洁的赞美糖葫芦”是文章的线索,以此组织材料使文章浑然一体(标题一语双关,既指寒夜里的糖葫芦,也指寒夜里辛苦谋生的底层人民),标题生动形象,以此为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1、补写内容(补写心理描写时必须用第一人称)“补写题”大多是对文学作品做出合理的补写,并且以人物描写方面的补写为主考点分析】①补写人物的心理②补写人物的神情动作③补写人物所处的环境【解题指导】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2.结合具体语境3.把握人物形象及其特征4.细致描写,语言力求形象5.注意人称【典型例题透视】1、09年济南市中考试题《原谅》之18题:补写心理描写2、07年济南市中考试题《父亲睡了》之19题:补写神情、动作描写【课堂演练】08年济南市中考试题《倔强的仙人掌》之17题:补写心理描写06年济南市中考试题《我看到了一条河》之14题:补写环境22、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读来更亲切、更感人第二人称:便于整理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进行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23、引号的作用: ⑴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⑵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⑶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⑷表强调 24、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⑴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区别 ⑵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25、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⑴用第一人称; ⑵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6、补全故事情节先将文章按照提示分成几部分,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每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名著阅读:《三国演义》、《老人与海》、《简爱》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摆出相应语段能辨识、会概括、知道相对应的章回名称3、写作特色4、主题或教育意义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4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