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道及设备绝热工程施工与验收规定2.doc
16页工业管道及设备绝热工程施工与验收规定编制:机动处工业管道及设备绝热工程施工与验收规定1、目的1.1 为提高绝热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加强绝热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工业管道及设备绝热工程施工质量,特制度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规定使用于本公司新建、扩建、改建和更换的外表温度为-196~+850℃ 的工业管道及设备绝热工程的施工3、依据依据 国标《GB50126-200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国标《GB/T 11835-2007》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等相关的标准4、材料的质量要求4.1 绝热层材料应有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当用作于保温层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其平均温度小于等于 623K(350℃)时、导热系数值不得大于 0.10W/(m·K)4.2 用于保温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硬质绝热制品密度不得大于 220kg/m3;半硬质绝热制品密度不得大于 200kg/m3;软质绝热制品密度不得大于150kg/m3;4.3 用于保温的硬质无机成型绝热制品,其抗压强度不得小于 0.3MPa;有机成型绝热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 0.2MPa;4.4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参数及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4.5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化学性能稳定,对金属不得有腐蚀作用4.6 棉的物理性能指标性能 指标渣球含量(颗粒直径>0.25mm) ,% ≤ 10.0纤维平均直径 um ≤ 7.0密度,kg/m 3 ≤ 150导热系数(平均温度 70+5℃,试验密度 150kg/m3,W/(m.K) ≤ 0.044热荷重收缩温度℃ ≥ 650注:密度系指表观密度,压缩包装密度不使用5、质量检查5.1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其规格、性能等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5.2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到达现场后应对产品的外观、几何尺寸进行抽样检查;当对产品的内在质量有疑意时,应抽样送具有国家认证的检测机构检验5.3 受潮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当经过干燥处理后仍不能恢复合格性能时,不得使用。
用于保温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含水率应小于 7.5%5.4 抽样检查: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密度、透湿率、耐热性等指标,均应符合标准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运输存放和保管1 绝热材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棚库内2 绝热材料应按材质分类存放,分别设置防潮、防水、防冻及防成型制品挤压变形等设施3 软质或半硬质材料堆放高度不应超过 2m6 施工的准备和要求6.1 一般规定6.1.1 绝热工程施工前应对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资料进行核查6.1.2 工业管道及设备的绝热工程施工,宜在工业管道及设备压力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及防腐工程完工合格后进行6.1.3 雨雪天不宜进行室外绝热工程的施工当在雨雪天、寒冷季节进行室外绝热工程施工时,应采取防雨雪和防冻措施6.2 施工前的准备和要求6.2.1 工业管道及设备绝热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1 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文件齐全,施工图纸已会审2 施工方案已批准,技术与安全交底已经完成3 施工人员已进行安全教育4 施工区域特别是危险区域已设置安全措施6.2.2 施工人员应配备完善的劳动防护用品6.2.3 所使用的辅助材料应准备齐全6.2.4 绝热层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 支承件及固定件就位齐备。
2 设备、管道的支吊架和结构附件、仪表接管部件等均安装完毕3 电伴热或热介质伴热管道均安装就绪,并经过通电或试压合格4 绝热设备及管道表面的油污、铁锈已清楚干净5 对设备、管道的安装及焊接、防腐等工序办妥中间工序交接手续7 绝热层的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当采用一种绝热制品,保温层厚度大于等于 100mm,应分为两层或多层逐层施工,各层的厚度宜接近7.1.2 当采用软质绝热制品岩棉管或岩棉板时,安装厚度应符合设备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参照以下标准:(单位:mm)通径 DN10 DN25 DN32 DN40 DN50 DN65 DN80 DN100 DN125 DN150厚度 40 40 40 40 50 50 60 60 60 60DN200 DN250 DN300 DN350 DN400 DN500 DN600 DN700 DN800 DN900 ≥DN100080 80 80 80 80 100 100 100 100 100 150除水封设备绝热层厚度为 50mm 外,其余设备保温层为 100mm水平管道的纵向接缝位置,不得布置在管道垂直中心线 45°范围内当采用大管径的多块硬质绝热制品时,绝热层的纵向接缝位置可不受此限制,但应偏离管道垂直中心线位置。
7.1.3 方形设备或方形管道四角的绝热层采用绝热制品敷设时,其四角角缝应做成封盖式搭缝,不得形成垂直通缝7.1.4 干拼缝应采用性能相近的矿物棉填塞严密,填缝前,必须清除缝内杂物7.1.5 保温设备或管道上的裙座、支座、吊耳、仪表管座、支架、吊架等附件,当设计无规定时,可不必保温管道端部或有盲板的部位,应敷设绝热层,并应密封7.1.6 施工后的保温层不得覆盖设备铭牌当保温层厚度高于设备铭牌时,可将铭牌周围的保温层切割成喇叭形开口,开口处应规整7.2 捆扎法施工7.2.1 绝热层采用镀锌铁丝、不锈钢丝、金属带、黏胶带捆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绝热层的材料和绝热后设备、管径的大小选用 Φ0.8~Φ2.5mm 的镀锌铁丝或不锈钢丝,保温应采用宽度不小于 40 的黏胶带进行捆扎2 捆扎间距:对软质绝热制品宜为 200mm,半硬质绝热制品不应大于300mm,硬质绝热制品不应大于 400mm3 每块绝热制品上的捆扎件不得少于两道;对有振动的部位应加强捆扎7.2.3 软质绝热制品的保温层厚度和密度应均匀,外形应规整7.2.4 双层或多层绝热层的绝热制品,应逐层捆扎,并应对各层表面进行找平和严缝处理。
7.2.5 立式设备或垂直管道的绝热层采用绝热制品施工时,应从支承件开始,自上而下拼装保温应采用镀锌铁丝或包装钢带进行环向捆扎7.2.6 当卧式设备有托架时,绝热层应从托架开始拼装,保温宜采用镀锌铁丝网状捆扎7.2.7 敷设异径管的绝热层时,应将绝热制品加工成扇形状,并应采用环向或网状捆扎,其捆扎铁丝应与大直径管道的捆扎铁丝纵向拉连7.2.8 封头绝热层的施工,可将制品板按封头尺寸加工成扇形块错缝敷设,也可将制品板按“十”字形相互交叉辐射敷设捆扎材料一端应系在活动环上,另一端应系在切点位置的固定环或托架上,并应捆扎成辐射形拉条,相邻拉条应用扎紧条拉连,扎紧条应与拉条呈“十”字扭结扎紧当封头绝热层为双层结构时,应分层捆扎7.2.9 当蒸汽伴热管采用软质绝热制品保温时,应采用镀锌铁丝网或“V” 形金属伴热罩将伴热管包裹在主管上并扎紧,不得将加热空间堵塞,然后进行保温8 保护层的施工8.1 金属保护层8.1.1 金属保护层的材,宜采用镀锌薄钢板、薄铝合金板、彩钢瓦、不锈钢薄板8.1.2 直管段金属护壳的外圆周长下料,应比绝热层外圆周长加长30~50mm护壳环向搭接一端应压出凸筋;较大直径管道的护壳纵向搭接也应压出凸筋;其环向搭接尺寸不得少于 50mm。
8.1.3 管道弯头部位金属护壳环向与纵向接缝及三通部位金属护壳接缝的下料裕量,应根据接缝型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绝热层外径小于 200mm 的弯头,金属保护层可做成直角弯头2 绝热层外径大于 200mm 的弯头,金属保护层应做成分节弯头3 弯头保护层安装,其纵向接口应采用钉口形式,环向接口可采用咬接形式纵向接口固定时,每节分片上固定螺钉不宜少于 2 个,并应顺水搭接,搭接宽度宜为 30~50mm8.1.4 弯头与直管段上的金属护壳搭接尺寸,高温管道应为 75~150mm;中、低温管道应为 50~70mm 搭接部位不得固定8.1.5 水平管道金属保护层的环向接缝应沿管道坡向,搭向低处,其纵向接缝宜布置在水平中心线下方的 15~45°处,缝口朝下当侧面或底部有障碍物时,纵向接缝可移至管道水平中心线上方 60°以内8.1.6 管道金属保护层的接缝除环向活动缝外,应用抽芯铆钉固定保温管道也可用自攻螺丝固定固定间距宜为 200mm,但每道缝不得少于 4 个,且间距应均匀一致当金属保护层采用支撑环固定时,钻孔应对准支撑环8.1.7 管道三通部位金属保护层的安装(附下图) ,支管与主管相交部位宜翻边固定,顺水搭接。
垂直管与水平直通管在水平管下部相交,应先包垂直管,后包水平管;垂直管与水平管直通管在水平管上部相交,先包水平管,后包垂直管8.1.8 垂直管道或设备金属保护层的敷设,应由下而上进行施工,接缝应上而下8.1.9 设备及大型贮罐 金属保护层的接缝和凸筋,应呈棋盘形错列布置金属护壳的下料,应按设备外形先行排版画线,并应留出 20~50mm 裕量8.1.10 方形设备的金属护壳下料长度,不宜超过 1m当超过时,应根据金属薄板的壁厚和长度在金属薄板上压出对角筋线8.1.11 圆形设备的封头金属保护层采用平盖式或橘瓣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绝热层外径小于 600mm 时,封头可作平盖式2 绝热层外径大于等于 600mm 时,封头应作橘瓣式3 橘瓣式封头的分片连接可采用搭接或插接搭接时,每片应一边压出凸筋另一边可为直接搭接,并应用自攻螺丝或抽芯铆钉固定8.1.12 金属保护层的接缝可选用搭接、咬接、插接及嵌接的形式保护层安装应紧贴保温层金属保护层纵向接缝可采用搭接或咬接;环向接缝可采用插接或搭室内的外保护层结构,宜采用搭接形式8.1.13 立式设备、垂直管道或斜度大于 45°的斜立管道上的金属保护层,应分段将其固定在支承件上。
8.1.14 当金属保护层采用支撑环固定时,支撑环的布置间距应和金属保护层的环向搭接位置相一致,钻孔应对准支撑环8.1.15 管道金属保护层膨胀部位的环向接缝,静止设备及转动机械金属保护层的膨胀部位均应采用活动接缝,接缝应满足膨胀要求,不得固定8.1.16 绝热层留有膨胀间隙的部位,金属护壳亦应留设8.1.17 在已安装的金属护壳上,严禁踩踏和堆放物品对于不可避免的踩踏部位,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9 工程验收9.1 各生产部门提交的保温工程:此保温工程由装备处与招标办共同确定长期合作施工单位(南丰保温材料厂) ,并与其签定年度合同,合同中确定使用保温材料及工程价格9.1.1 材料进场验收9.1.1.1 机动处特种设备科在接到分厂的保温工程联系单后,会同分厂(项目) 、施工单位察看现场确定需使用保温棉的规格、型号及数量9.1.1.2 在确定所需保温棉规格型号和数量后,由机动处特种设备科填写《保温棉要货及验货通知单》 (附表 1)一式四份,特种设备科、物资验审科、项目部(分厂) 、施工单位各一执份,施工单位凭《通知单》的数量、规格生产和提供保温棉(管) 9.1.1.3 到货后,施工单位凭《通知单》到特种设备科申请验收,由特种设备科组织物资验审科及分厂(项目)共同验收,保温棉(管)质量参照“4.材料的质量要求”及“5.质量检查” “运输存放和保管 ”的要求进行验收,将验收内容填写于《保温棉要货及验货通知单》到货验收情况栏,并签字确认。
9.1.2 工序验收(施工过程监督检查)9.1.2.1 保温棉(管)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由机动处特种设备科全程跟踪,分厂与物资验审科参与监督9.1.2.2 对施工是否具备条件与保温棉(管)捆扎施工等是否符合要求参照“6施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