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61].docx
7页《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4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完成身体对外界的反应测试本课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2.比一比谁的得分多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第二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反应快慢是可以被强化训练”的结论学生分析】通过课前的访谈得知,学生每天都会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翻拍手游戏也是玩过的,所以聚焦环节很容易开展但是,当问到学生哪些方法能够提高游戏成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出来本课用到的感觉器官主要是手和眼睛,教师可以继续利用上一课的班级记录单,这样做既可以复习上一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知识,又可以为本节课做铺垫,把问题聚焦到感觉器官的反应上在探索环节,虽然学生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但他们依然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在本节课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数活动课都会出现时间不好把控的情况,所以教师要对完成任务快而有序的小组进行奖励,从而节省时间用于思维能力的提升训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2.知道反应速度可以通过多次训练以及眼手的默契配合得以提高科学探究目标1.主要利用眼睛、手这两种器官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反应速度2.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科学态度目标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难点: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教学准备】1.标记1~10号的彩色磁贴(至少5组)、白色卡纸条(上面有刻度但没有数字,两人1条)、黑色油性笔(每组1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2.课堂评价用的小动物图片和坐标图每个小组由一只小动物代表,每达到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前进一个格子;违反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退后一个格子)【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邀请一名学生和自己一起玩翻拍手游戏2.介绍活动规则:两人一组,每人拍对方5次,记下自己胜利的次数全组完成游戏后,组长举手示意3.挑选3名学生说一说自己获胜的次数,并谈一谈感受。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翻拍手游戏引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4.谈话: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板书:测试反应快慢)设计意图: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二、 探索谈话:为了测试反应快慢,我们要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第一关,看谁抓到的次数多一) 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 1.教师与学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确规则 教师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长白卡纸做的)的上端学生伸出一只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教师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上方,学生的手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待学生准备好后教师轻轻松开“尺子”,如果学生迅速将“尺子”抓住,即为成功,就可以在记录单上画“√”2.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两人一组完成游戏,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模仿操作,使学生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之分通过这个游戏可以比较出哪些同学反应快些,哪些同学反应慢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抓到“尺子”的部位是有区别的,为接下来在“尺子”上标记数字作铺垫二) 做一个有数字的“反应速度尺”1.思考: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反应速度的快慢,我们要在刚才的“反应速度尺”上标记一些数字。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标呢?2.学生观察:比较“反应速度尺”与真正的尺子有什么不同,然后一起制定出标记数字的规则例如:是否要标记0,1~10的数字从哪个方向开始,是标记在格子里还是标记上) 3.学生制作“反应速度尺”每组4人制作2条即可,制作完成后组长举手示意最先完成且制作正确的小组的小动物前进一格)4.展示交流不同标记的“反应速度尺”,制定统一的游戏规则首先,确定抓到数字大的反应快还是抓到数字小的反应快,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得到解决,只要捏“反应速度尺”的同学统一捏小数字的一端即可其次,通过上一个活动的经验发现,还要规定“反应速度尺”的下端与抓尺子的手的距离,这样才能进行全班比较,并体现公平原则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发现了标记数字的必要性,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本环节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体验亲身制定规则的快乐三)比一比,看谁抓得准,得分高1.教师示范记录得分的方法,然后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把分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姓名12345总分2.提问:仔细观察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颜色和总分)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标直指数据分析,从总分看,利用不完全归纳法进一步验证了之前的猜测,为学生总结提高分数的方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三、研讨1.你玩“抓尺子”的游戏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2.说说你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3.小结: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就会有发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但通过眼、手的相互配合,经过多次训练,抓到“尺子”的次数越来越多,得分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身体的反应速度是可以被训练的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学生通过班级记录单回想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出身体的反应速度有快慢之分,并且经过多次训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四、拓展提升 谈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反应速度慢,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麻烦但大家都不必担心,因为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良好的反应速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惊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图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都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介绍一些体育运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板书设计】 测试反应快慢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抓尺子”游戏的计分表学生要在表格中记录每一次游戏的成绩这些成绩反映了学生观察和反应速度的差异,以及经过反复训练后呈现的反应速度的变化教师可以在学生记录前利用PPT或者板书做示范,指导学生看表格和填写表格。
在填写“分数记录”表格时,学生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每次成绩的累加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有限,即便是简单的一位数连加,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运算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数据的计算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每完成一次游戏,就把累加的分数计算出来,这样就可以适当降低数据统计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