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一.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一高中片面文言虚词解释例析一 盖gai 1.盖其又深,那么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例解]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揣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约莫”推想”的意思 3.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与妻书》) [例解]表示这种意思的“盖”,也有用于句中的 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5.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雁荡山》) [例解]用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理由的作用,也含有不特别确定之意 故gu 1.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是故”“以故” 4.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史记;刺客列传》) 5.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解]用作副词有“从前”“有意”的意思 何he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例解]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理由,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理由”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例解]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5.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例解]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8.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解]用作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9.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例解]用作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10.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11.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12.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 [例解]“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13.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14.何以战?(《曹刿论战》) [例解]“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或huo 1.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3.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例解]用作代词有时分指它前面已经展现过的人或物中的一片面,有时泛指某人、某物或某种处境,可译为“有人”“有的”“某人”等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例解]用作副词表示不敢或不能断定,可译为“或许”、“可能”、“可能”等 5.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 6.蛟或浮或没《周处》)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两种(或以上)处境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替发生,可译为“或者”“有时” 乎hu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3.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例解]用作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4.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例解]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5.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例解]用于慨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6.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例解]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7.生乎吾前……(《师说》) [例解]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8.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例解]作词尾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