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语文学家.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43497924
  • 上传时间:2023-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语文学家【仓颉】 也作苍颉旧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文字是人类社会集体的产物,仓颉是古代整理文字的著名人物程邈】 字元岑,秦下杜(今陕西西安南)人秦时政权集中,文书特别繁多,小纂书写不便,胥吏在抄写时应用一种简易的书写体程邈将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和整理,成为隶书,后世遂有程邈创造隶书的传说史游】 西汉人元帝时任黄门令曾用韵语撰《急就篇》,以便记诵,供当时学童识字之用扬雄】(前58-后18) 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升为大夫作《剧秦美新》,阿附王莽以文章词赋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在形式上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从儒家思想出发,以为"词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遂薄词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又曾著《方言》,记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又继《仓颉篇》编成《训纂篇》所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至清严可均重编,最为详备。

      【杨雄】 即扬雄《汉书》作扬雄,清段玉裁考证谓"扬"应作"杨"许慎】(约58-约147)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著有《五经异议》十卷(已佚),清陈寿祺辑有《五经异议疏证》,辑注较备又著《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并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刘熙】 汉末训诂学家字成国,北海(郡治在今山东潍坊西南)人以语源学观点研究训诂所著《释名》,以音同音近的字解释字义,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为汉语语源学的重要著作训释中也存在主观臆断、穿凿附会之处李登】 三国魏音韵学家曾任左校令所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韵书(书已不传)孙炎】 三国魏经学家、训诂学家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郑玄弟子所著有《周易春秋例》,并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等书作注另著《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反切从此盛行所著各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吕忱】 晋文字学家字伯雍,《韵集》作者吕静之兄作《字林》,增补《说文》所未备吕静】 晋音韵学家。

      《字林》作者吕忱之弟曾仿李登《声类》,编《韵集》五卷书已不传郭璞】(276-324) 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东晋初为著作佐郎,后任王敦记室参军敦欲谋反,璞谓其必败,寿也不久,因而为敦所杀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学识广博,喜阴阳卜筮之术擅长诗赋所作《游仙诗》,通过对神仙境界的追求,表现忧生避祸、逃避现实的心情所著《尔雅注》、《尔雅音》、《尔雅图》、《尔雅图赞》,今仅存《尔雅注》三卷,刊入《十三经注疏》中又有《方言注》,以晋代语词解释古语,可考见汉、晋语言的流变另有《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原有集,已佚今传《郭弘农集》,系明人所辑沈约】(441-513) 南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卒谥隐政治上主张严格区分士族与庶族,维护封建门阀制度所作文章,宣扬儒术和佛教诗歌内容庸俗浮靡,着意雕琢词藻;与谢脁、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所创四声八病之说,在声律方面为诗歌创作作了许多规定,对五言古体诗向律诗完成转变有重要影响又据何承天、徐爰诸家的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所著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

      明人辑有《沈隐侯集》顾野王】(510-581) 南朝梁、陈之间文字训诂学家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初仕梁,陈时官至光禄卿,曾搜集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三十卷梁大同九年(公元543年)成书陆法言】 隋音韵学家名词,以字行,临漳(今属河北)人官承奉郎与刘臻、萧改、颜之推等讨论音韵,评议古今是非、南北通塞,编成《切韵》自《切韵》出,六朝诸家韵书渐亡,唐、宋韵书多以其为蓝本陆德明】(约550-630) 唐经学家、训诂学家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隋炀帝时擢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入唐,任国子博士为阐释封建统治阶级的经学及老庄之学,博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馀家,又兼采诸家训诂,考证各本异同,撰为《经典释文》,是汉魏六朝至唐初群经音义的总汇颜师古】(581-645) 唐训诂学家名籀,以字行(《唐书》本传及《新唐书·儒学传》作"字籀")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中书侍郎曾作《汉书注》、《急就章注》及《匡谬正俗》等,考证文字,多所订正王仁昫】 唐音韵学家曾著《刊谬补缺切韵》,为陆法言《切韵》增字加注,并订正其误字今存敦煌本残卷及故宫藏项元汴跋本、宋濂跋本三种宋跋本全。

      其书分韵一百九十五部,较《切韵》增"俨"、"酽"两韵,为研究《切韵》的重要资料孙愐】 唐音韵学家天宝时任陈州司马曾撰《唐韵》五卷,增订陆法言《切韵》的韵部,并为其增字加注李舟】 唐音韵学家曾据孙愐《唐韵》,重加订正,撰《切韵》十卷韵部的排列,各以类相从,又配以四声的次序,奠定了《广韵》二百六韵部次序的基础书已不传李阳冰】 唐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乾元时为缙云令,官至将作监工篆书,得法于秦《峄山刻石》,变化开合,自成一格,后世学篆者多宗之曾刊定《说文》为三十卷,不守许慎之旧,自为新说,但多有臆断书已不传碑刻有《怡亭铭》、《般若台提名》等神珙】 唐代和尚,音韵学家所著有《四声五音九弄反组图》守温】 唐末和尚,音韵学家参照梵藏字母,创制三十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蓝本敦煌所出唐人写本中有守温关于音韵学著作的残卷,内存"三十字母"及"四等轻重例"等,为守温首创字母之说之确证,又由此知其为等韵学的创始者徐铉】(916-991) 五代宋初文学家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南唐,后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与弟锴齐名,世称"大徐",或与锴合称"二徐"精通文字学,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新补十九字于正文中,又以经典相承及时俗通用而为《说文》所不载者四百零二字附于正文后,世称"大徐本"。

      所著有《徐公文集》徐锴】(920-974) 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之弟,世称"小徐"官内史舍人精通文字学,所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已注意到形声相生、音义相转之理文字解说,多宗儒家旧说又据孙愐《唐韵》,著《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郭忠恕】(?-977) 五代宋初画家、文字学家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后周广顺中(约公元952年)召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入宋,官国子监主簿,后遭贬谪擅画山水,尤精界画所绘重楼复阁,颇合砖木建筑的营造规矩兼通文字学,善写篆、隶书所著《佩觿》三卷,阐述文字的变迁,并考证历代传写的错误,对辨别一般形音义相近的字有参考价值又汇编古文字为《汗简》,可供研究古文字学的参考陈彭年】(961-1017) 字永年,宋南城(今属江西)人雍熙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与丘雍等奉诏修订《切韵》,所修名为《大宋重修广韵》薛尚功】 宋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中,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通古文字,著录考证其所见商、周、秦、汉金石文字,成《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又著有《广钟鼎篆韵》七卷(今以不传)。

      丁度】(990-1053) 宋文字训诂学家字公雅,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官至端明殿学士仁宗时,奉诏与李淑等刊修《韵略》,改称《礼部韵略》又依例刊修《广韵》成《集韵》,改併《广韵》独用韵为同用韵十三处吴棫】(约1100-1154) 宋音韵训诂学家字才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宣和进士,官泉州通判所撰《韵补》,认为古人用韵较宽,故有"古韵通转"之说所撰又有《诗补音》、《学字补韵》、《楚词释音》等(已不传)黄公绍】 宋元间音韵训诂学家字直翁,昭武(今福建邵武)人宋咸淳进士,入元不仕约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前,撰成《古今韵会》,为字书训诂之集大成著作其书以《说文》为本,并广泛参考了宋元以前的字书、韵书同时人熊忠以其徴引浩繁,使用不便,另编有《古今韵会举要》传世(《古今韵会》原书已不传)韩道昭】 金音韵学家字伯晖,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曾撰《五音集韵》,改併《广韵》韵部又改变韵书编次体例,用"三十六字母"排列各韵中的字是韵书与等韵学相结合的首创者周德清】 元音韵学家字挺斋,江西高安人善音律,兼长北曲有革新精神批评"世之泥古非今,不达时变者众呼吸之间,动引《广韵》为证"乃据当时北曲用韵,于泰定元年(1324年)写成《中原音韵》一书,为北音韵书的创始。

      陈第】(1541-1617) 明音韵学家字季立,号一斋, 福建连江人万历秀才研究古音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论证了古今音的不同,对后世的音韵研究颇有影响所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等顾炎武】(1613-168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早年曾参加抗清活动后致力著述,探究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哲学上赞成张载关于"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的学说,承认"气"是宇宙的实体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考订古音,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在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目上,有承前启后之功所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江永】(1681-1762) 清经学家、音韵学家字慎修,婺源(今属江西)人通《三礼》,晓乐律所著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律吕阐微》等,均为阐释经学之作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又精于音理,注重审音,所著《古韵标准》,定古韵为十三部。

      又著有《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论述等韵学及韵书中分韵的原理戴震】(1723-1777) 清思想家、学者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曾问学于江永乾隆间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在馆五年,以病卒博闻强记,对经学、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均有深刻研究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之例从分析《广韵》系统入手,区别等呼洪细与韵类异同,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入声对转的理论哲学上肯定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的内容是"阴阳五行",也就是"道"的实体并以"理存于欲"的命题,反击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说教,批评"后儒以理杀人"所著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孔广森】(1752-1786) 清经学家、音韵学家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山东曲阜人曾官翰林院检讨所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等又著有《诗声类》,分古韵为十八部,提出"阴阳对转"之说,并主张东、冬分部又善文学、工骈文,有《仪郑堂骈俪文》兼通数学,著有《少广正负术》内外篇钱大昕】(1728-1804) 清学者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少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