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5页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结合课文分析题目“白杨礼赞”的含义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3、通过对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形的了解,体会其不平凡的内在精神从而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1.通过对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形的了解,体会其不平凡的内在精神2.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种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这种树就叫白杨树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茅盾以高度的敬意赞美了白杨树他为什么要赞美普通但不平凡的白杨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白杨礼赞》二、资料助读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处女作有《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三、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扬之情。
2.请你找出文中直接赞扬白杨树的语句第1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自然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力求上进的精神第9自然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3、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那么接下来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宕开一笔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描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突出了它的“雄壮”、“伟大”,烘托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接着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为下文白杨树的闪亮出场做好了铺垫4、品读文章的(5)自然段,探究以下问题: (1)这段是从那些角度来写白杨树的?有什么作用?★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的总特点,然后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笔直;枝,强调它的靠拢;叶,突出它的向上;皮,则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最后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倔强挺立,不屈不挠,坚强不屈的内在精神便呼之欲出了。
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四、布置作业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题和第二题五、板书设计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不平凡”外部形态美生长环境美 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干、枝、叶、皮 (二)深层理解1.自主学习,讨论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找出有关语句 不是;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2.让学生读第7自然段中的四个反问句,思考这四个反问句揭示了白杨树怎样的象征意义 这里连用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深化,含蓄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只是树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步由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第2课时一、新课导入白杨树确实是不平凡的,它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这节课深入学习课文。
二、合作学习——交流与展示(一)品味文章1.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本文名为“白杨礼赞”,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写黄土高原,这部分内容是否多余?不多余,这是烘托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2.白杨树外部形态不平凡学生读第5段思考问题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分别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泛出淡青色”2)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3.白杨树内在气质不平凡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将“它没有……好女子”去掉,并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读一读比较表达效果 “它没有……好女子”这部分欲扬先抑,更能突出白杨树的“内外兼美”四个反问句构成了排比句,感情充沛,酣畅淋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扬之情4.正因为白杨树极普通又不平凡,正因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所以,作者要大声礼赞白杨树。
齐读课文第8、9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为什么要写到“楠木”? 楠木的“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白杨树“立足民众”却又“不平凡”的精神,深化了主题二)走进写法作者为了表现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本文中的白杨树,是作者寄托感情、表现感情内涵的象征物它既是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又是民族精神的化身作者先充分描绘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及不平凡的内在气质、精神风貌,再通过联想,由树及人,歌颂了与白杨树极其相似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北方军民,从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揭示文章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