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扩大验证试验.doc
6页《密集烘烤工艺优化试验》记载表(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扩大验证)中国烟叶公司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2011-5-9表 1 烘烤各个阶段关键温度点与其烘烤时间统计(单位:小时)烟叶部位试验处理烘烤温度段下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开始烘烤~35℃ 开始;35℃结束~38℃ 开始;38℃稳温;38℃结束~42℃ 开始;42℃稳温;42℃结束~ 47℃(或 45℃)开始;47℃(或 45℃)稳温;47℃(或 45℃)结束~54℃开始;54℃稳温;54℃结束~60℃ 开始;T160℃结束~烘烤结束开始烘烤~35℃ 开始;35℃结束~38℃ 开始;38℃稳温;38℃结束~42℃ 开始;42℃稳温;42℃结束~ 47℃(或 45℃)开始;47℃(或 45℃)稳温;47℃(或 45℃)结束~54℃开始;54℃稳温;54℃结束~60℃ 开始;T260℃结束~烘烤结束表 2 每烤烟叶产量统计(重量单位:千克)重复一 重复二处理 部位装烟竿数 样竿数样竿总鲜烟叶重量样竿总烤后烟叶重量装烟竿数 样竿数样竿总鲜烟叶重量样竿总烤后烟叶重量下中T1上下中T2上备注:样竿数均为 12 竿T1(优化工艺):下部烟叶每烤烟叶产量 kg,鲜干比 ;中部烟叶每烤烟叶产量 kg,鲜干比 ;上部烟叶每烤烟叶产量 kg,鲜干比 。
T2(常规工艺):下部烟叶每烤烟叶产量 kg,鲜干比 ;中部烟叶每烤烟叶产量 kg,鲜干比 ;上部烟叶每烤烟叶产量 kg,鲜干比 每烤烟叶产量和鲜干比计算公式:每烤烟叶产量=(样竿总烤后烟叶重量 / 样竿总竿数)×每烤总竿数鲜干比=样竿总鲜烟叶重量 / 样竿总烤后烟叶重量表 3 每烤烟叶等级比例及产值统计处理 部位 上等烟% 中等烟% 下低次烟% 杂色烟% 桔色烟%均价(元/kg)产值(元/亩)下中T1上下中T2上处理 T1部位 下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等级 X1F% X2F% X3F% X4F% C1F% C2F% C3F% C4F% B1F% B2F% B3F% B4F%百分比处理 T2部位 下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等级 X1F% X2F% X3F% X4F% C1F% C2F% C3F% C4F% B1F% B2F% B3F% B4F%百分比表 4 每烤耗煤、耗电量与每千克干烟成本统计处理 部位每烤用煤重量(kg)转化标煤重量(kg)每千克干烟耗煤量(kg)每千克干烟耗电量(度)每千克干烟成本(元)下中T1上下中T2上备注:当地煤炭价格每吨 元,电价格每度 元。
当地煤炭热值 kJ / kg由于各个产区煤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存在差异,为了统一衡量各个产区每烤耗煤量,则需将其转化为标煤进行记录 (1kg 标准煤的热值为 29270kJ)计算公式:每烤标煤用量=(每烤煤用量×当地煤热值)/ 29270每烤电用量根据每个烤房单独配备的电表进行读取即可每千克干烟耗煤量=每烤标煤用量 / 每烤烟叶产量(与记载表 2 中每烤烟叶产量一致)每千克干烟耗电量=每烤用电量 / 每烤烟叶产量(与记载表 2 中每烤烟叶产量一致)每千克干烟成本=每千克干烟耗煤量×当地煤价+每千克干烟耗电量×当地电价表 5 每烤烟叶外观质量整体评价外观质量处理/部位重复颜色 成熟度 叶片结构 身份 油份 色度重复一下重复二重复一中重复二重复一T1上重复二重复一下重复二重复一中重复二重复一T2上重复二备注:外观质量各个分级指标所打分均为整数附:烤烟外观质量评价方法颜色 分数 成熟度 分数 叶片结构 分数 身份 分数 油分 分数 色度 分数柠檬黄 6—9 完熟 10—8 疏松 7—10 中等 7—10 多 8—10 浓 8—10桔黄 7—10 成熟 7—10 尚疏松 4—7 稍薄 4—7 有 5—8 强 6—8红棕 5—8 尚熟 4—7 稍密 2—4 稍厚 4—7 稍有 3—5 中 4—6微带青 3—8 欠熟 0—4 紧密 0—2 薄 0—4 少 0—3 弱 2—4杂色 0—6 假熟 5—8 厚 0—4 淡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