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 副本.doc
25页第三单元教学方案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思路加 与 减1、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运算的意义, 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会借助简洁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逐步积存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阅历3、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把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准时验算的学习习惯1、以丰富的情境为载体,挂念同学把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2、用画图的方法挂念同学理解题意,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3、留意培育同学细心计算、准时验算的学习习惯捐书活动 1 里程表(一) 1课时 运白菜安排节余多少钱1 里程表(二) 12 练习二 1单元小结课题: 主备人捐书活动授课人 授课时间课时 1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受从表格中猎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握连加运算的运算挨次和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目标 的力量。
3、能结合具体状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工程和方法,初步进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加计算题,特别是连续进位加法教学 理解,体会,解决,运算方法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鼓舞同学独立探究并把握计算的教学方法,关注同学是否能够精确计算,特别是计算过程中消灭连续设计进位的状况,提示同学要多加留意,养成认真计算、准时验算的思路良好习惯,并要求同学在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的大致范围教学预备预习要点一、谈话切入: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要点与共性化修改我们学校生为“期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头了!同学们都乐观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学校和民族学校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静静地竞赛,他们都想为“期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状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 过程中消灭的问题吧!对话平台 二、玩中学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统计图,同学自主观看、争辩,启发同学依据图表中供应的信息提出问题1) 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状况的统计表谁能告知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 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A、一、二班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二、三班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一、三班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 三个班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2) 认真观看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 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量估量,大约会有多少本?(4) 说说你是怎样估量的3、算一算你们认为自己估量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沟通一下4、做一做:四班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独立完成,全班沟通5、回忆反思、沟通相互说一说大数目的连加运算应当留意什么?(让同学逐步生疏到大数目的连加法计算很简洁出错,要养成计算时认真认真、计算后准时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6、归纳总结三位数连加法的计算方法问: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可以怎样算?需要留意什么?可以先把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可以直接将三个数加在一起7、解决冒泡里的问题哪个班级捐的多,多多少本? 同学独立解决,集体沟通订正教参中指出:肯定不要把计算速度放在首位,不要强化计算速度要求实际上,一个人的计算速度与一个人的数学素养之间并没有什么必定的内在联系会按程序进行计算、有准时验算的习惯才能让同学受用终身三、学中做(课本第 18 页)1、计算竞赛,看谁算得全队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2、完成练一练第 1 题1) 独立思考,说说买 1000 元送大礼包是什么意思?(2) 逐个小题练习本完成,全班沟通3、完成练一练第 3 题先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尝试解答问题4、完成第 4 题先估一估,在算一算,全班沟通四、今日,你学会了吗?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118+104+95+317(本)共性作业设计:答:三班级一共捐书 317 本一星级(基础训练) 二星级(综合训练) 三星级(挑战自我)课后反思:问题档案:课题: 主备人运白菜授课人 授课时间课时 1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进一步生疏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洁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教学 结合具体情境,探究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与沟通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存从多角度分析数量目标 关系的活动阅历,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为的力量3、在与同伴沟通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细心计算、准时验算的好习惯教学突出同学独立探究连减问题的思考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重点 作用挂念同学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尤其是难点 如何使连续退位的连减运算的错误率降低。
教学 探究,体验,分析,计算方法本课通过运白菜这个实际情境引入,让同学经受估一估的历程,体验“一教学 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结果是相同的”这个过程,进一步设计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积存了积存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阅历,提高独立思路 分析和解决为的力量通过纠错、把 1000 变成 999+1 等策略,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细心计算、准时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预备预习要点一、、谈话引入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要点与共性化修改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那里的景色吧!这片地里种着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那些数学问题呢?二、玩中学1、说一说启发同学依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观看教材第 77 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 先独立思考2) 把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同桌沟通一下3) 谁情愿对大家说一说你的问题?2、写一写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经受不同的算法沟通 你想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1) 同学独立思考,尝试解答2) 全班内沟通算法3) 老师板书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850-256-280=594-280=314(棵)850-(256+280)=850-536=314(棵)(4) 说一说,每一步算式都算的是啥?(5) 组织同学集体观看、争辩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发觉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同学得到这个规律: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结果是相同的。
3、改错(1) 小组争辩:说说这些计算过程分别错在哪里?(2) 请你改错,全班沟通3) 说一说:如何避开消灭这样的错误4) 请计算精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方法5) 师小结:计算肯定要认真、专注、认真、当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4、验算新方法让同学尝试独立计算 1000-372-210同桌沟通,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组织全班沟通,共同探讨计算方法你验算了吗?出示验算新方法:把 1000 看成 999+1,先用 999-372-210,得到结果再加上 1就行了试一试验算新方法这个方法好吗?三、学中做,课本第 20 页练一练1、完成练一练第 3 题全对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2、完成练一练第 1 题1) 找找题目中的数学信息(2) 自主提问题并解答(3) 独立完成第一小题,全班沟通4) 完成其次小题理解:“提出一个可以用连减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尝试解答,集体沟通3、完成练一练第 4、5 题先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尝试解答问题4、完成第 2 题先找错误,再算一算改正过来,全班沟通四、今日,你学会了吗?板书设计:运白菜=594-280 =850-536=314(棵)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 314 棵白菜。
共性作业设计:一星级(基础训练) 二星级(综合训练) 三星级(挑战自我)课后反思:问题档案:课题:主备人节余多少钱授课人 授课时间课时 2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受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过程,探究并把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目标 力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机敏性教学重点 关注同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同学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难点教学 争辩,沟通,体会,感受方法教学 本课以节余多少钱这一情景为依托,相继呈现了两个问题,虽然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八月节余了多少钱相对简洁些,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都有设计 道理,而九十两月共节余多少钱这个问题相对简单,比较抽象,也难理解,思路 呈现了用画直观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表示出了此题的数量关系,鼓舞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列式解决问题教学预备预习要点一、课件导入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要点与共性化修改课件:亮亮奶奶说:我每月都能领取补助 185 元,亮亮说: 爸爸妈妈在城里工作,每月都寄回 800 元。
课件中的亮亮是一名留守儿童,他不仅要自理独立,还要替爸爸妈妈照看奶奶呢谁情愿帮亮亮来理财?同学可能提出:(1)亮亮和奶奶共有多少元?( 2)亮亮比奶奶多多少元?(3)奶奶比亮亮少多少元?„„二、玩中学1、每月节余1) 出示问题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 元,八月可以节余多少元?(2) 同学独立估算185 看做 200,200+800=1000,745 看做 750,1000-750=250(3)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同学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争辩自己的思考方法4) 全班沟通2、两个月共节余多少元?(1) 出示题目,独立思考求两个月一共节余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哪个信息已知?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个信息能求出?(2) 尝试理解,集体沟通 说说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