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矿庞庄煤矿矿井初设说明书.pdf
114页庞庄煤矿初步设计摘 要本设计井田面积为9.6 7 平方千米,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8-1 0 ,平均倾角9 ,平均煤厚4.6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瓦斯相对涌出量1.73 m 7t,矿井正常涌水量1 2 0 m /h,最大涌水量为3 4 0 m /h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设计矿井年产量0.9 M t/a,决定采用立井单水平加一辅助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设计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立井、走向长壁、放顶煤、综合机械化、高产高效AbstractThe design of mine area of 9.67square kilometres within the coal mineoccurrence relatively stable,and seam dip 8-10,the average dip 9,theaverage coal thickness 4.6 m,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relatively simple,relatively gas emission in 1.73 m /t,Mine normal discharge 120 m/h,thelargest Chung water,340 m7h.According to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n theactual situation and develop a mine field ready to form the preliminary design,design annual output 900,000 tons of mine,decided to adopt the shaft onsingle levels add a extra level explore ways down the mountain,a mechanicaldesign of an integrated whole high-mining process,to long-wall mining,Charged with all laws dealing with cross-mined-out area.Mine and transport,upgrading the mine,mine drainage and mine ventilation system,and otherproduction equipment selection,as well as on mine safety technology an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requested by the mine to complete thepreliminary design.Mine achieve full mechanization,use of advancedtechnology and have achieved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from modemexperience of mine,a mine to achieve a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mineto achieve good economic returns and social benefits.Key words:shaft,toward long wall,full-time high,comprehensivemechanization,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2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毕业设计前 言 .1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21.1 井田概况.21.1.1 井田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21.1.2 交通条件.21.1.3 自然地理.Q1.1.4 矿井地质.41.1.5 井田地层.51.1.6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II1.1.7 矿井水文地质.151.1.8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地层1.2.2 构造1.2.3 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特征1.2.4 水文地质特征1.2.5 瓦斯、煤尘和自燃1 2 6 地温、低压2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2.1 井田境界2 2井田储量2.2.1 矿井工业储量2.2.2 矿井设计储量 182.2.3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92.3矿井年年产量及服务年限222.3.1 矿井工业制度2.3.2 矿井服务年限3井田开拓3.1 概 述233.1.1 开拓方式选择3.1.2 影响立井开拓的主要因素分析3.2 井田开拓233.2.1 对井田开拓中若干问题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毕业设计3.2.2 方案的提出及技术比较3.2.3 方案经济比较3.3 井筒特征3.3.1 主井 293.3.2 副井 303.3.3 风井 323.4 井底车场323.4.1 选择井底车场的形式333 4 2 线路总平面布置设计333.4.3 通过能力计算 383 4 4 确定各井底车场洞室位置403.5 开采顺序及盘区回采工作面的配置3.5.1 开采顺序3.5.2 保证年产量的同采盘区数和工作面数3.6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3.6.1 概述3.6.2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的各计算图表4采煤方法4.1 采煤方法的选择4.2 盘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4.2.1 盘区走向长度的计算的确定4 2 2 确定区段走向长度及数目4.2.3 煤柱尺寸4.2.4 盘区上山的布置4.2.5 回采巷道的布置4 2 6 联络巷的布置 494.2.7 盘区车场形式选择4.2.8 盘区洞室4.2.9 盘区千吨掘进率、盘区掘进出煤率及盘区回采率4 2 1 0 确定盘区巷道掘进方法、设备数量及掘进工作面数4.2.11 盘区生产系统4.3 回采工艺设计 554.3.1 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 554.3.2 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585矿井运输、提升及排水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毕业设计5.1 矿井运输605.1.1 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605.1.2 盘区运输设备的选型605.1.3 大巷运输设备 655.2 矿井提升5.2.1 矿井提升概述 675.2.2 矿井提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 675 2 3 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685.3 矿井排水5.3.1 概述5.3.2 排水设备选型计算6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866.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866.1.1 通风设计的基本依据866.1.2 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866.1.3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876.2 风量机算及风量分配876.2.1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876.2.2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896.2.3 恫室实际需风量896.2.4 风速验算:906.3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 916.3.1 计算原则 926.3.2 计算方法 926.3.3 计算矿井的总风阻及总等积孔966.4 扇风机选型966.4.1 选择主扇 966.4.2 选 择 电 动 机 996.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1016.5.1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1016.5.2 防尘措施 1016.5.3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1026.5.4 为防止井下水灾的措施 1027矿山环保1037.1 矿山污染源概述103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毕业设计7.1.1 大气污染 1037.1.2 废水排放 1037.1.3 固体废弃物排放1037.1.4 噪声污染 1047.2 矿山污染源的防治 1047.2.1 大气污染防治 1047 2 2 矿山水污染的防治 1047.2.3 矿渣利用 1057.2.4 噪 声 的 控 制 105结 论107致 辞参考文献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毕业设计1井田概况及地质资料1.1井田概况1.1.1 井田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庞庄煤矿庞庄井位于徐州市九里区境内,距徐州市中心13km。
井口标高+36.5mo庞庄井田范围为:东自矿区铁路专线;西以夹河工业广场及第1 7 勘探线与夹河矿为界;南部边界分两段:中段(铁路煤柱至第11勘探线):以 耳断层为界,断层以南隶属拾屯煤矿西 段(第 11至 第 15勘探线):各煤层一270m水平以上急倾斜部分归拾屯煤矿北以E 断层与张小楼井相邻井田东西长约2.3k3.9km、南 北 宽 1.73.4km,面积约9.67km)庞庄井田位于九里山向斜中段,总体上为一不对称的复式向斜构造,即 由 2 个背斜、3 个向斜组成大、中型断裂亦较为发育,受褶曲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沿走向和倾向上均有变化,倾角一般为810;东南翼较陡,西北翼相对较缓1.1.2、交通条件徐州市地处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动脉的交汇处本矿井有矿区专用铁路,东与京沪铁路茅村站、西与陇海铁路夹河寨站相联接徐丰公路从矿门口通过,可与苏北、皖北、鲁南、豫东各县相通矿区东北有京杭大运河穿过,经徐州煤港贯通南北因此,庞庄煤矿水、陆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 利(见 图 1-1)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毕业设计1.1.3、自然地理 地 形、地貌庞庄井田为古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冲积层东北薄,西北厚,平均厚度7 6.0 m o区内地势较平坦,略显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
地表标高+3 5 m +4 2 m,坡度约为两千分之一由于几十年的煤炭开采活动,使地表形成大面积塌陷并积水成塘,塌陷区水深可达到5 m6 m矿区东南有寒武、奥陶纪石灰岩构成的为数不多的低山丘陵,大致呈N E 6 00方向延展自西向东有大、小孤山、霸王山、九里山、琵琶山其中以九里山最高,山顶绝对标高为+1 7 3.2 m水文井田内尚有零星分布的鱼塘和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因此,矿区地表水系较为发育气象根据徐州气象资料,本区属南温带鲁南气候区,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过渡的性质,日照充足,年降水量充沛,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毕业设计春、秋季短,并有寒潮、霜冻、冰雹、旱风等自然灾害降水量由于本区地处中纬度副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因此,降水有集中性高、年变化大的特点,平均年降水量8 4 1.9 m m,最 大1 2 9 7.0 m m (1 9 5 8年);最 小5 0 0.6 m m (1 9 8 8年)夏季平均雨量(68月)4 6 6.0 3 m 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 5%,其中以7、8月份雨量最多,形成了冬干、春秋旱频繁、盛夏常发生旱涝急转,易涝、易旱的气候特点蒸发量 1 4 4 0 m m/年。
风向、风速全年多偏东风,平均风速3.2 m /s,最大风速2 4.3 m /s (1 9 5 9年6月)气温年平均气温1 4.1 3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6;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 7.4冻土 冻土深度平均为2 9 c m霜期 历年平均初霜期为1 0月下旬,终霜期4月上旬项地震徐州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根 据1 9 5 6年科学出版社资料,徐州地区地震记录始于公元5 2 2年,迄 于1 9 3 7年,即1 4 1 5年间发生地震2 1次其中破坏性地震占了 3 7次影响较大的有1 5 0 2年1 0月1 7日地震;1 6 6 8年7月2 5日山东莒县建城8.5级地震,1 9 3 7年8月1日山东浦泽7级地震等本区属华北地震区,距郑庐断裂约l OOk m o1.1.4 矿井地质区域地质构造概况徐州煤田位于中朝准地台山东隆起区的南端,徐州复背斜的西端若按地质力学划分:是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支和新华夏第二隆起带的交汇部位,其东侧紧邻郊庐大断裂故本区是几个大构造带的交汇地,构造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