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师范大学22春《中学物理教法研究》在线作业三及答案参考71.docx
16页福建师范大学22春《中学物理教法研究》作业三及答案参考1. 教学方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活动和学生的认知活动的相互关系二、是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一中有组织的活动程序,是一种有秩序的活动方式体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 物理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 )A.拓展知识B.解决问题C.发现物理规律D.提高教学质量参考答案:ABD3. 物体放在某凸透镜前16厘米处,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8cm C.4cm物体放在某凸透镜前16厘米处,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8cmC.4cmD.18cmA4. 为什么准静态等压加热过程要设想系统依次与很多温度相差很小的热源接触?若用炉子加热一块固体,此过程是否是为什么准静态等压加热过程要设想系统依次与很多温度相差很小的热源接触?若用炉子加热一块固体,此过程是否是准静态等压过程?为什么?当某物体与温度不同的另一物体或者某一热源相接触时,该物体各个部分的温度不会相等,因而它不处于平衡态,这不是准静态过程.当然,绝对的准静态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只要物体内部的最大温度差△T满足(其中T是物体的平均温度),则就可认为该物体己处于平衡态了.因此准静态等压加热过程应该使物体在等压条件下依次与很多个温度相差很小的热源相接触(这些热源温度是依次逐步递增的,相邻两热源之间的温度差满足的条件),并且只有当物体与任一热源接触,其温度已经与该热源的温度完全相等时,才允许它脱开而与下一热源相接触.由于相邻两个平衡态之间的差异非常小,该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状态图上以一条实线表示,所以这样的热传递过程是准静态过程.5. 说明PIN光电二极管的I层的作用.说明PIN光电二极管的I层的作用.PIN光电二极管P层和N层中间的I层也称为耗尽层,起到增耗尽层宽度的作用.在足够高的反偏压下.I层完全变成耗尽层,其中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立刻被电场分离而形成光电流.I层的厚度可以很薄,目的是用以获得最佳的量子效率和频率响应.6. 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很广,爷爷戴的老花镜是______透镜.鱼眼的晶状体比人眼晶状体要凸,以增强其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很广,爷爷戴的老花镜是______透镜.鱼眼的晶状体比人眼晶状体要凸,以增强其折射光的能力,便于在水中能看清楚物体,假如“美人鱼”要在陆地上看报纸,她应戴______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越凸,其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短.已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即假如“美人鱼”要在陆地上看报纸,她应戴凹透镜.故答案为:凸;凹.7. 不属于物理新课导入方法的是( )。
A.史料运用法B.试验导入法C.习题练习法D.逆向思维法参考答案:C8. 一束光是否有可能包括两个正交的非相干态、但不是自然光?一束光是否有可能包括两个正交的非相干态、但不是自然光?可能.当两个正交的非相干态的振幅不相等时,则合成为部分偏振光;而振幅相等时,合成为自然光.9. 在宽带去偶13CNMR.谱中,谱图特征为( )A.除去了13C一2H二键以上的偶合B.全部去掉了1H对13C的在宽带去偶13CNMR.谱中,谱图特征为( )A.除去了13C一2H二键以上的偶合B.全部去掉了1H对13C的偶合C.除去了溶剂的多重峰D.除去了所有元素对13C的偶合正确答案:B10. 一块闪耀光栅宽300mm,有500个/mm刻槽,闪耀角为77°12&39;一块闪耀光栅宽300mm,有500个/mm刻槽,闪耀角为77°12'光栅栅距 已知光栅宽300mm,因此光栅槽数为 应用式d(sinθ-sinγ)=mλ,m=0,±1,±2,…,光栅对650nm的闪耀级数为 因此光栅的分辨本领 =mN=6×1.5×105=9×105$光栅的自由光谱范围 $题给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分辨本领和自由光谱范围分别为 和 可见题给光栅和标准具的分辨本领差不多,但光栅比标准具的自由光谱范围宽得多。
11. 在一切惯性参照系中,基本物理规律都一样,都可用同一组数学方程来表达这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假设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在哪一年?( )A.1989B.1999C.1979D.1969参考答案:B13. 物理选择题是典型的客观型物理习题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 单缝宽度a变大,双缝间距d不变,条纹有什么变化?单缝宽度a不变,双缝间距d变大,条纹有什么变化?单缝宽度a变大,双缝间距d不变,条纹有什么变化?单缝宽度a不变,双缝间距d变大,条纹有什么变化?正确答案:双缝间距d不变缝宽度a变大并不影响干涉条纹的间隔双缝衍射是受单缝衍射调制的缝宽度a变化影响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宽度a变大单缝衍射调制的最小值的位置向中央靠拢单缝衍射中央包络内条纹个数变少\r\n 双缝间距d变大缝宽度a不变干涉条纹的间隔变小双缝衍射是受单缝衍射调制的缝宽度口不变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变化单缝衍射调制的最小值的位置不变单缝衍射中央包络内条纹个数变多双缝间距d不变,缝宽度a变大,并不影响干涉条纹的间隔双缝衍射是受单缝衍射调制的缝宽度a变化影响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宽度a变大,单缝衍射调制的最小值的位置向中央靠拢。
单缝衍射中央包络内条纹个数变少双缝间距d变大,缝宽度a不变,干涉条纹的间隔变小双缝衍射是受单缝衍射调制的缝宽度口不变,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变化,单缝衍射调制的最小值的位置不变单缝衍射中央包络内条纹个数变多15. 温度由低变高,材料的宏观断裂形式由脆性为韧性;应变速度由慢变快,宏观断裂形式又由韧性变为脆性 ( )温度由低变高,材料的宏观断裂形式由脆性为韧性;应变速度由慢变快,宏观断裂形式又由韧性变为脆性 ( )正确16. 绝对黑体和平常所说的黑色物体有何区别?绝对黑体在任何温度下,是否都是黑色的?在同温度下,绝对黑体和一般黑绝对黑体和平常所说的黑色物体有何区别?绝对黑体在任何温度下,是否都是黑色的?在同温度下,绝对黑体和一般黑色物体的辐出度是否一样?一般的黑色物体是指能全部吸收所有可见光的物体,而绝对黑体指的是在任何温度下能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的物体绝对黑体本身也能向外辐射电磁波,并非在任何温度下都呈黑色在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辐出度比一般黑色物体的大,因为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辐射体绝对黑体是完全的吸收体,因此也是理想的辐射体17.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消费功能参考答案:ABC18. 从理论上预测介子存在的科学家是:( )A、泡利B、门捷列夫C、鲍威尔D、汤川秀树从理论上预测介子存在的科学家是:( )A、泡利B、门捷列夫C、鲍威尔D、汤川秀树正确答案: D19. 有人说:“人推动了车是因为推车的力大于车反推人的力。
这话对吗?为什么?有人说:“人推动了车是因为推车的力大于车反推人的力这话对吗?为什么?人推动了车是因为推车的力大于车所受到的摩擦力,人推车的力应该等于车反推人的力,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20. 一束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______度;要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方向成120°的夹角,则平面镜要转动_一束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______度;要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方向成120°的夹角,则平面镜要转动______度.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要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方向成120°的夹角,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因此平面镜要转动60°.故答案为:0;60.21. 波长为500nin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如要求第一级谱线的衍射角为30°,问光栅每毫米应刻几条线?如果单色波长为500nin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如要求第一级谱线的衍射角为30°,问光栅每毫米应刻几条线?如果单色光不纯,波长在0.5%范围内变化,则相应的衍射角变化范围△θ如何?又如光栅上下移动而保持光源不动,衍射角θ有何变化? 即,第一级相应的衍射角变化范围为0.17°. 若光栅上下移动,而保持光源不动,则衍射角θ不会发生变化. 22. 已知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在空间任一点的磁感应强度为,试证明满足方程式已知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在空间任一点的磁感应强度为,试证明满足方程式 以导线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 P为空间中任意一点.过其作xy平面 ; Bz=0 ,, 所以. 23. “善为师者,既美其德,又慎其行。
是教师职业标准的集中概括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4. 物理实验教学一定要坚持安全性原则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5. 什么是能级的简并?若不考虑电子自旋,氢原子的能级由什么量子数决定?什么是能级的简并?若不考虑电子自旋,氢原子的能级由什么量子数决定?n相同而l和ml不同的各个状态的能量是相同的,这种现象称为能级的简并如果不考虑电子的自旋,则氢原子的能级是由n、l、ml量子数所决定的26. 物理学习的“基础”和“仓库”是指( )A.记忆B.观察C.思维D.想象参考答案:A27. 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4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1cm B.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4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1cmB.22cmC.33cmD.44cmA28. 线性引力 假若质点间的万有引力是线性的,即质量m1,m2的质点间万有引力大小为 F=G*m1m2r, 其中G*为假想的线性引力 假若质点间的万有引力是线性的,即质量m1,m2的质点间万有引力大小为 F=G*m1m2r, 其中G*为假想的引力常量,r为两质点的间距。
不考虑质点间相互碰撞的可能性,试在质心系中导出多质点引力系统各质点的运动轨道和周期质心系为惯性系,以质心为坐标原点,第i质点的质量记为mi,位矢记为ri,加速度记为,可建立下述动力学方程组: 将质点系总质量记为m,有 代入后,得 即有 实现了变量分离 上述结果表明,第i质点所受合引力可等效为受系统质心的引力.对第i质点,将t=0时刻的位矢ri(0)和速度υi(0)唯一确定的平面记为σi在σi平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