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3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沿革.ppt

32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8207994
  • 上传时间:2018-07-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3.15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沿革主讲教师:齐立森 山东理工大学内容提要一、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 (二)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表21 我国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过程 阶段时间新介入的媒体 主要的应用特点 视觉教学传播 阶段20世纪初~ 20年代挂图等直观展示媒体中小学的教学以书本应用为 主 电子视听教学 传播阶段20世纪20年 代~1949年 新中国成立 前幻灯、电影、广播、 唱机电子媒体主要以社会教育应 用为主,在学校教育中并不 普及,对中小学教育影响甚 小 1949年新中 国成立后~ 70年代语言实验室、录音、 录放像设备、电视、 广播、闭路电视系统电视、广播被用于成人教育 ;常规视听教学媒体被大量 地用于学校教育多媒 体组 合教 学传 播阶 段80年代计算机 卫星电视系统我国的电化教育形成了三大 系统,另外计算机开始以课 程的形式进入中小学教育网络教 学传播 阶段90年代计算机网络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应用全面 发展一、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 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典型事件:•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1923年晏阳初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实验中使用了幻灯•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发展特点:•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而引入我国的,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且先在社会教育中,后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推广•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加上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因此电化教育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只在南京、上海一带少数城市的学校社会团体中有所开展,始终未能有大规模的推广 •早期电化教育的实质是视听媒体设备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相当于美国的视听教育,从本源上说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时期:1950-1965•特征:•播音教育(举办俄语广播学校 、文化补习学校 、广播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开课(如:北师大1947年有电化教育馆,开设选修课);辅助教学•典型事件:•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 •1950年中央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于推动各地电教工作。

      •1958年9月筹建北京电化教育馆(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相继成立电化教育馆) •发展特点•政府重视,因此恢复发展很快•电化教育无论是社会或学校都是由相应的领导机构来组织与推动•电化教育主要是幻灯、电影、广播、录音、电视等设备和传播系统的应用,实质是视听媒体的应用 •由于文革的原因,受到严重的摧残,机构撤消,人员下放,设备散失,使电化教育事业在文革中处于停止状态 (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时期:1978-90年代中期•特征:•全国电教系统形成•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典型事件:•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1993年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发展特点•80年代,电教是一个高潮,发展快和宽,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的发展•90年代中期以前,电教领域产生明显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影响,视听技术、教育技术的系统观上升,影响视听教育的媒体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取代教育技术的趋势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 •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征:•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典型事件:•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文。

      •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 •2002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 •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n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n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n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n 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5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5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二)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于1998年进行了一项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的专题调查,得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体系的六个因素:ü教学系统设计能力ü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ü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ü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ü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ü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 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各类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或教育信息化的部门和机构工作,也可以到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资源设计、制作、评价、管理等工作• 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受过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并熟悉教学过程• 2003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研究决定,在全国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院校开展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同方向培养方案的研究工作,以确立具有各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及其培养模式• 初步确定了本专业的五个发展方向:Ø 教育技术学方向: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

      Ø 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艺术基础和传播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字传媒技术应用及制作的全面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在教育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制作、应用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ü 现代远程教育方向:培养远程教育或培训系统的技术方案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相关技术支持人员;远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制作人员;各类远程教育或培训机构的基层管理人员;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人员;有关远程教育的新闻传媒工作人员ü 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主要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与技术支持人员,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培养与应用人员ü 教育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培养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等学会从教育技术的视角表达教育问题,用教育技术的思维方式分析教育问题,用教育技术的手段方法解决教育问题,是做好教育技术研究的三项基本功1.专业课程结构(五个模块)公共课 核心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基础课 专业实践课 (三)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文化政治(13) •大学外语(15) •高等数学(12) •大学物理及实验(8.5 ) •军事体育(6) •信息技术(12) •跨院系任选( ?)学校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向主干课程基础课程任选课• S1 教育技术学导论(3)• S2 媒体设计基础(3)• S3 教学系统设计(3)• S4 电视编导与制作(4)• S5 网络技术与应用(3)• S6 教育技术专业英语(2)• S7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3)• S8 可视化编程与设计(4) 学校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向主干课程基础课程任选课•平面图像处理(3)•网页设计(3)•平面动画技术(3)•三维动画技术(3)•数字出版技术(3)•数字音频技术(3)•非线性编辑(3)•影视后期合成技术(3)教育基础数字媒体基础电子基础学校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向主干课程基础课程任选课计算机基础•教育传播学(3)•计算机软件技术(3)•数字电路(3)•模拟电路(3)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项目实践?教育技术教育软件工程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整合、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学 法?网络教 育应用、远程教育学、学习?图像、动画、网站、音视频编辑?数据结构 、程序设计 、计算机原理、网络编程?学校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向主干课程基础课程任选课毕业论 文(8)2.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五个方面)Ø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与课程论知识、传播学知识、系统科学理论知识、信息科学理论知识等。

      Ø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视听媒体技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Ø学科理论知识:包括媒体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Ø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等Ø专业基本技能: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网站等资源的开发、制作;教学平台的开发、制作;教育电视节目摄、录、编;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维护、管理;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维护;学习材料的编制、课程开发等应用方面的知识第三次作业•试阐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有哪些可能的就业机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