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pptx
32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产,产,业,业组织,理,理论的,形,形成与,发,发展,聊城大,学,学商学,院,院,BusinessSchoolofLCUniversity,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理论,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四、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五、产业组织理论发展新趋势,一、产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对象,即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等可归结为:垄断、竞争及规模经济关系还包括企业内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即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理论,市场绩效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市场行为理论,产业组织政策,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过程,斯密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马歇的“组织”理论与“马歇尔冲突”,张伯伦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及其标准的讨论,SCP范式的理论基础2.新古典中的产业组织思想,1.古典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思想,3.不完全竞争理论,1.古典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思想,产业组织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关于“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以及劳动分工理论的论述。
这些论述可以说是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及其关系的最早论述经济人”假说,“看不见的手”与竞争机制,完全竞争市场和帕累托最优状态,1,马歇尔最初把,“组织”作为第四要素,引入经济学2,经济学原理中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产业区域集中的利益、大规模生产的利益、经营管理专业化的利益、马歇尔意义上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规模收益递增与规模收益递减等现代产业组织概念与内容3“马歇尔冲突”:,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垄断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是说在规模经济和垄断之间存在两难选择即规模经济性与完全竞争之间的存在矛盾2.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思想,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企业大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性,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市场,垄断,Marshalls dilemma,1,20,世纪初,发达国家垄断、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马歇尔冲突”的论争,,导致不完全竞争理论的产生2贝利和米恩,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对近代垄断和寡头垄断的实证分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提供了实证材料3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哈佛),罗宾逊夫人不完全竞争理论(剑桥),二人同时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1933):,认为现实中通常存在的不是完全竞争而是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并存。
以垄断程度对市场形态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形态市场下的价格形成和作用的特点构成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3.不完全竞争理论,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1.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及其影响,2.有效竞争标准从“二分法”到“三分法”,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过程,斯密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马歇的“组织”理论与“马歇尔冲突”,张伯伦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及其标准的讨论,SCP范式的理论基础3.哈弗学派的SCP框架,为解决“马歇尔冲突”,克拉克1940年提出了,有效竞争,概念,即: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随后产业组织理论者对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条件(有效竞争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1.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及其影响,梅森将有效竞争标准分两大类: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随后一些经济学家将“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标准完整的SCP分析范式得以确立2.,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和“三分法”,SCP分析框架主要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的,因此,又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
1研究特点和方法:,以新古典价格理论为基础;偏重于市场结构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集以往研究成果之大成2研究重心:,市场结构指标、市场集中度和效率及利润率指标处于分析的重心,从而形成了,“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分析了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各种经济性的进入和退出壁垒3 理论体系,由S C P 和产业组织政策组成这里结构、行为和绩效存在因果关系,即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又决定绩效为取得合理的经济运行绩效,政策的核心在于调整不合理的结构4政策主张:,促进竞争的,反垄断(结构主义)政策(适用于竞争性行业)和直接规制政策(用于自然垄断行业),3、哈佛学派的SCP框架,四、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1.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3.新奥地利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4.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5.波特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理论,2.可竞争市场理论,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穆塞茨、波斯纳等理论,特点:,1,以价格理论为基础,,奉行经济自由主义传统认为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强调竞争机制的作用2,分析视角上的“行为主义者”和“效率主义者”;SCP关系上的“效率与行为决定结构论”,,进一步强调了效率标准,区分了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
3,对哈佛学派进入壁垒观提出批评,认为“进入壁垒”是指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斯蒂格勒);提出了,“所有权进入壁垒”,、,“人为壁垒”等概念,(,德姆塞茨),4,政策主张,:,反对政府干预市场结构、分割过度集中的大企业、控制企业兼并的做法;认为反托拉斯政策的重点应当是反垄断行为1.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其贡献集中体现在施蒂格勒1968年的产业组织中施蒂格勒长期从事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在垄断、寡头垄断与兼并、市场容量与劳动分工、规模经济、信息理论、政府规制等诸多方面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并因此于1982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首先,强调了效率的作用,认为效率、行为决定结构;,其次,开辟了行为主义分析思路,改写了市场行为理论;,第三,对芝加格学派进入壁垒理论与政策提出了批评提出了,“所有权进入壁垒”,、,“人为壁垒”等概念;,反对政府干预市场结构、分割过度集中的大企业、控制企业兼并的做法;认为反托拉斯政策的重点应当是反垄断行为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Chicago School,结构决定行为和绩效,市场行为和绩效决定结构,结构主义,效率主义,提倡政府干预,反对政府干预,反垄断政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反垄断政策,禁止卡特尔行为,进入壁垒,进入的不利因素,进入壁垒,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反垄断政策的“芝加哥革命”,Harvard School,芝加哥,学,学派与,哈,哈佛学,派,派产业,组,组织理,论,论的比,较,较,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也称为进退无障碍理论。
代表人物:,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理论形成标志:,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1982年)1研究重心:,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为重心,去推导可持续和有效率的市场形态及其内生形成过程注重长期均衡分析突破了传统的SCP分析框架2核心观点:,认为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取决于是否存在沉淀成本沉淀成本,:一旦投入,但退出市场时所无法收回的成本;,完全可竞争市场,就是无沉淀成本的市场即“打了就跑”3政策主张:,自由放任比政府规制更为有效;要保持竞争压力,就必须尽力降低沉淀成本2.可竞争市场理论,该学派是在老奥地利学派(门格尔、庞巴维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米塞斯、哈耶克、熊彼特、里奇等1研究重心及特点:,重视对人类行为、特别是,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并把经济学看作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所谓“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领域反对把现代数学方法作为经济分析工具;,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从不完全信息出发,,强调市场是一个,分散的知识、信息发现的,动态过程而市场不均衡就是存在没有被发现的知识与信息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突破了现代经济学静态均衡理论,,2核心观点:,认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只要确保自由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竞争压力;唯一能够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不是配置效率;生存下来的垄断企业是最有效率的3政策主张:,强烈反对政府干预,认为政府也是信息不完备的3.新奥地利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1,对,对垄断,的,的新认,识,识认为垄,断,断为创,新,新提供,了,了巨大,报,报酬,,这,这会导,致,致经济,进,进步,,而,而完全,竞,竞争不,利,利于引,进,进新的,生,生产方,法,法和新,产,产品,,不,不利于,技,技术进,步,步(熊,比,比特,1999)2,区,区分了,划,划地为,牢,牢的垄,断,断和高,效,效率的,垄,垄断评判垄,断,断是否,有,有害的,标,标准不,在,在于企,业,业规模,,,,只要,一,一个生,产,产者是,因,因为它,能,能以低,于,于别人,的,的价格,销,销售产,品,品而占,据,据垄断,地,地位,,而,而不是,因,因为阻,止,止其他,生,生产者,做,做这样,努,努力,,那,那么这,种,种垄断,地,地位就,是,是可欲,之,之举(,哈,哈耶克,,,,2000),新奥地,利,利学派,的,的理论,贡,贡献,哈耶克,(F.A.Hayek,),),代表人物:,科斯、诺斯、阿尔钦、德姆塞茨,1,把制度作为第四要素,注重对微观组织及其制度的分析,形成了新的制度分析方法。
2,在企业组织研究上打开了企业“黑箱”,开始关注企业内部组织管理问题3,形成了新的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进一步解释了企业的性质、产生原因、规模与边界4,提出了人为壁垒、制度壁垒等问题4.新制度经济学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罗纳德 科斯,哈罗德 德姆塞茨,迈克尔波特三部曲:,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是把产业组织理论与管理学巧妙结合的典范竞争优势理论,旨在指导企业如何恰当地进行市场定位,有效地组织资源,以便在目标市场上获得控制价格的市场势力竞争战略理论,旨在研究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则是把国内竞争优势理论应用到国际竞争领域理论贡献和基本观点:,1提出了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是价值链的不同2提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3认为有五种作用力对产业的竞争强度、利润率水平和企业竞争战略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4提出了“砖石模型”,分析了一国特定产业获取持久竞争力的原因5把砖石理论与区位理论结合,,分析了产业聚集的原因与发展趋势5、波特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理论,潜在进入者,新进入者的威胁,图:驱动产业竞争的力量,产业竞争对手,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买,方,卖,方,卖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替代品和服务的威胁,迈克尔,波,波特,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国家优势的关键要素,四、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研究方法的创新,3.研究范式的转换,4.研究范围与内容的拓展,5.向其他学科的渗透,2.研究视角的变化,6.反垄断政策的转变,1.研究方法的创新:,高级计量分析、制度分析、博弈分析与机制设计,2.研究视角变化:,从重视市场结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研究;,3.范式转换:,从垄断竞争范式到竞争合作范式转换;,4.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拓展:,1研究企业组织的新型结构、动态规模和边界问题,形成了新的企业组织理论;,2研究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及其绩效问题,形成了新的市场结构观;,3关注企业间合作问题;研究企业(跨国)并购、战略联盟、企业研究与开发、业务外包、流程再造等非价格竞争行为,形成了新的市场行为理论;,4研究领域从以往的工业扩展到服务业,包括公共服务业.,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