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总报告.doc
50页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 安全评价总报告 审 定: 廖双明 审 核: 吕天競 朱根权 校 核: 吴有星 项目负责人: 吴有星 编 写: 吴有星 余欣云 李四发 王建俊 郑积花 衢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二OO六年五月 衢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总报告 目录 目 录 1 峡口水库基本情况 01 1.1 工程概况 01 1.2 工程建设概况 03 1.3 工程运行情况 06 1.4 大坝安全监测情况 09 2 峡口水库大坝安全分析评价 10 2.1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10 2.2 工程质量评价 11 2.3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 15 2.4 防洪标准复核 18 2.5 结构安全评价 24 2.6 渗流安全评价 32 2.7 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安全评价 36 2.8 抗震安全复核 37 3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38 附图1、峡口水库位置示意图 附图2、峡口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 附图3、峡口水库大坝横断面图 附图4、扬压力观测孔平面布置分布图 附图5、扬压力观测孔纵断面布置图 附图6、基础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附图7、基础排水系统纵断面布置图 附图8、输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附表1、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孔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表2、大坝坝基扬压力测压管观测情况表 附表3、灌浆廊道排水孔情况一览表 衢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1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总报告 1 水库基本情况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1 峡口水库基本情况 1.1 工程概况 峡口水库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境内的江山港上游峡口镇以上2km峡里村。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99.3km2,总库容为6340万m3,正常库容4680万m3,防洪主要保护对象有:江山市区、峡口镇(浙江省小城镇综合试点镇)、贺村镇、205国道、浙赣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黄衢南高速公路设计灌溉面积21.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5万亩,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2005年6月7日被国家防总确认为全国防洪重点中型水库 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输水隧洞、电站、筏道以及上坝公路等组成工程于1966年9月动工兴建,当时设计坝高25m(从191.00m高程算起,吴淞高程系,下同),库容为1200万m31967年3月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坝高增加到32m,1967年12月,经省军管会批准,坝高又增加到46m(最低建基面高程为175m,按最低建基面至坝顶计算最大坝高为62m),总库容达6340万m31971年7月大坝完工水库电站于1973年5月投产发电,装机容量为2×4Mw,1997年3月电站增机扩容,增加装机容量为2×2Mw,2003年7月原2×4Mw机组技改,技改后装机容量为2×5Mw,目前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4Mw 工程管理机构为江山市峡口水库管理局。
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 1、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水库工程为Ⅲ等工程,拦河大坝、输水隧洞进水口为3级建筑物,输水隧洞洞身、电站为4级建筑物,水库大坝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241.95m,相应库容5940万m3;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243.35m,相应库容为6340万m3 2、 工程特性表 表1.1 峡口水库工程特性表 水文特征 集水面积 km2 399.3 主流长度 km 36 河道坡降 % 6.37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2052.7 多年平均径流量 亿m3 5.3 50年设计洪峰流量 m3/s 2504 500年校核洪峰流量 m3/s 3573 50年设计下泄流量 m3/s 2200 500年校核下泄流量 m3/s 3180 水库特征 正常蓄水位 237.00m 相应库容4680万m3 梅汛期限制水位 237.00m 相应库容4680万m3 台汛期限制水位 237.00m 相应库容4680万m3 发电死水位 220.00m 相应库容1620万m3 设计洪水位(P=2%) 241.95m 相应库容5940万m3 校核洪水位(P=0.2%) 243.35m 相应库容6340万m3 大坝 坝型 埋石砼重力坝 最大坝高 m 62 坝顶高程 m 243.6 防浪墙高 m 1.2 坝顶宽/坝底宽 m 4/58 坝顶长/坝底长 m 286/110 放空排砂洞 洞长 m 50 洞径 m 2.5 进口/出口高程 m 192/191 泄流量(220m) m3/s 54 泄流量(225m) m3/s 72 泄流量(230m) m3/s 86 泄流量(237m) m3/s 112 溢流坝 形式 开敞式实用堰 堰顶高程 m 237 溢流坝长度 m 100 泄流量(P=2%) m3/s 2200 泄流量(P=0.2%) m3/s 3180 输水隧洞 洞长 m 206.7 洞径 m 4 进口底板高程 m 196 出口中心高程 m 189.5 设计流量 m3/s 26.4 电站 装机容量 Mw 14 设计发电水头 m 43.6/36 最大发电流量 m3/s 40 实际多年平均发电量 万kw·h 2930 设计年发电量 万kw·h 2630 1.2 工程建设概况 拦河坝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2m,坝顶高程243.6m,防浪墙顶高程为244.80m。
拦河坝从1966年9月开工,1971年7月完工 1.2.1 工程规模的变更 拦河坝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工程规模的变更第一次扩大初步设计于1966年9月完成,坝高为25m,1967年3月23日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以建字99号文批复同意加高7m,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67年5月完成了32m坝高的修改设计工作 1967年12月22日省军管会以(67)浙军生农字第240号文批复同意大坝坝高46m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68年5月基本完成了46m坝高规模的修改设计工作 1.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坝址为U型河谷,河床宽110m,坝基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弱~微风化熔结凝灰岩,上部风化层渗透性较好,单位吸水率较大,下部基岩渗透性较小,为相对不透水层,单位吸水率为0.00~1.85L/min·m·m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埋藏在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 坝基内没有大的断裂构造通过,共有11条断层,以陡倾角顺河方向(或斜交坝轴线方向)为主,断层宽度小于1m,一般在0.1~0.5m,左坝肩断层较发育,有7条小断层分布,致使岩石破碎、风化;河床中F14、F15以及F12断层延伸较长,F12、F14平行坝轴线方向。
1.2.3 拦河大坝 峡口水库大坝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2m,坝顶高程243.6m,防浪墙顶高程244.8m,大坝典型断面详见附图3大坝共分17个坝段,从-1至15坝段,坝顶长度为286m,其中4至9坝段为溢流坝段,其余为非溢流坝段3坝段内设放空冲砂洞、水位观测井 1.2.4 溢洪坝 4至9坝段为溢流坝,堰顶高程237m,采用开敞式自由溢流方式溢流堰面为克—奥曲线型式,溢流面采用R200钢筋砼结构消能方式采用挑流消能,溢流坝长100m,两侧设砼导墙,墙高3.5m,挑流消能反弧段半径为15m,挑流鼻坎高程195.41m,挑射角25 º 1.2.5 筏道 筏道上游为浆砌石基础,置于基岩上,砌筑质量良好,在浆砌体上发现有数条裂缝,由于基础未设伸缩缝,温度变化形成拉裂筏道下游在挖方基础上目前筏道已经停役 1.2.6 输水隧洞 发电输水隧洞位于大坝左岸山坡,进水口底板高程196m ,洞径4m,洞长204.5m,进口为斜坡式进水口,进水口于234m高程处设一检修平台,启闭机平台高程为242m,设1扇平板检修钢闸门,闸门尺寸为3×4.665—41m,用2×25t固定式卷扬启闭机进行启闭操作,设计引水流量为26.4m3/s,实际引水流量40m3/s。
1995年于输水隧洞于0+150m处新增一直径为2.5m的支洞,新增2台机组 1.2.7 放空冲砂洞 放空洞位于3坝段,兼作排砂,进水口底板高程192m,直径2.5m,放空洞设计最大泄量112m3/s,启闭机平台高程为243.6m,检修平台为237m放空洞工作闸门为2×2.5—45m,启闭机为QPQ—80 1.2.8 电站 电站为引水式电站,电站原装机容量为2×4Mw,1995年增机扩容2×2Mw,2002年对老机组进行技改,技改装机容量为2×5Mw,目前电站总装机容量14Mw 1.3 大坝运行情况 峡口水库是江山市重要水利骨干工程,是峡口水库灌区的水源工程,1973年5月投入运行,梅汛期、台汛期控制水位237m 水库历史最高水位240.49m(1997年7月9日),最大泄流量1369m3/s峡口水库历年运行情况见表1.2 1.3.1 拦河坝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1 坝体裂缝 坝体表面发现了大量的裂缝坝顶裂缝均为横向裂缝,未发现有纵向裂缝下游坝面裂缝在溢流坝段发现数量较多,非溢流坝段相对数量较少上游坝面也存在大量的水平裂缝,上游坝面裂缝在1988年曾经用环氧树脂、玻璃丝布进行修补,经过多年的运行,环氧树脂已经失效。
在0、3、4、6、7、10等坝段灌浆廊道顶部均发现有纵向裂缝坝下0+041.5排水廊道的4坝段廊道顶部发现有1条纵向裂缝坝下0+016排水廊道的3坝段顶部也发现有1条纵向裂缝 表1.2 峡口水库历年运用情况表 序号 年份 降雨量(mm) 入库水量(万m3) 发电用水(万m3) 溢流量(万m3) 溢流次数(次) 最高水位(m) 最低水位(m) 1 1973 2280.9 49889 21970 27323 6 239.36 225.1 2 1974 1748.5 45516 30049 13318 7 238.93 223.1 3 1975 2806.6 69187 39581 30050 13 239.68 222.63 4 1976 2151.2 57184 35894 21261 14 239.73 222.42 5 1977 2297.9 60441 37850 21136 11 239.38 225.63 6 1978 1583.4 38761 33215 4999 1 238.32 220.39 7 1979 1448.9 35888 30171 5207 4 238.09 220.04 8 1980 1955.9 51054 32760 10136 11 238.47 198.71 9 1981 1849.5 44344 33810 9502 12 238.32 225.78 10 1982 1823.2 44990 32679 12687 4 239.3 203.35 11 1983 1946.9 58152 32222 21746 15 238.87 204.64 12 1984 1867.3 48253 35160 11464 8 238.14 220.01 13 1985 1508.4 41506 34229 4877 3 237.6 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