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语文:清单3“理解性输入+理解性输出”巧记64篇含答案.doc
46页清单三 “理解性输入+理解性输出”巧记64篇《孔子语录》(《论语》)【理解性输入】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助记] 本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助记] 本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助记] 本则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强调为人师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创造的精神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助记] 本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助记]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助记] “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
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助记] 本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助记]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助记] 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助记]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理解性输出】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你的心情 5.《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9.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自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自我校对]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3.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4.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5.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7.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8.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9.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鱼,我所欲也 》(孟子)【理解性输入】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助记] 本段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助记] 本段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实例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记] 本段用反问排比句式对比论证,揭示了“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有的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一时之快而丧失理解性输出】1.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鱼我所欲也》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校对]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理解性输入】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助记] 本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助记] 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困难造就人才,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灭亡)文章末尾自然导出本文的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输出】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校对]1.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曹刿论战》(《左传》)【理解性输入】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助记] 本段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助记] 本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说明军事上要后发制人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助记] 本段写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说明作战时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理解性输出】1.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乡人凡事依靠当权者,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浅薄消极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实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校对]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3.夫战 勇气也 4.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理解性输入】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助记] 本段陈述邹忌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助记] 本段陈述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助记] 本段陈述齐王纳谏及结果理解性输出】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静心思考宾客们违心地赞美自己貌美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