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云冈石窟流失造像复位研究.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0406898
  • 上传时间:2021-12-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76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云冈石窟流失造像复位研究 赵昆雨内容摘要:云冈石窟雕像之被盗,主要发生在1910—1935年间,尤以1918—1929年间最为猖獗被盗雕像主要流布于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共计近百件通过对洞窟实地调查,并与流失造像图片资料反复比对研究,共使其中的29件流失造像得以准确复位关键词:云冈石窟;流失造像;复位:K879.22 :A :1000-4106(2018)05-0026-12Abstract: The theft of the statues of Yungang mainly occurred in the years between 1910 and 1935, and especially between 1918 and 1929. The lost statues, nearly 1000 in total, have mainly been scattered in foreign countries including Japan, France, America, and Germany.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he picture files of the lost statues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caves has helped accurately reposition 29 lost statues.Keywords: Yungang; lost statues; reposition1902年,日本學者伊东忠太抵云冈石窟调查,之后发表了《北清建筑调查报告》、《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等,沉寂已久的云冈石窟宝藏重新走进世人的视野。

      1907年,42岁的法国汉学家沙畹第二次入华,遍历晋冀鲁豫陕等地文物古迹,于10月23—27日进入云冈石窟调查,通过摄影镜头,首次向世人展现了云冈石窟这部壮丽无比、举世无双的佛学图典关于云冈形制内容研究,以法儒沙畹最早而最详确解说图释,均极允当,且以此而云冈之名,震耀于世,因以启帝国主义者盗窃割裂之机石鼓、寒泉、灵岩、万佛诸洞,被毁最甚云[1]此后,无数朝圣的游人、艺术家走向云冈石窟,同时到来的还有居心叵测的掮客外国不法文物商贩混迹云冈石窟,诱以渔利,不义村民开始专营窃凿盗卖佛像之勾当1929年9月20日,国民政府古物保管委员会派常惠前往云冈石窟进行为期五天的调查,其后对外公布,共失佛头96颗迫于压力,县里密查偷盗及伤毁佛像的事情1929年后,县里开始派警察驻守云冈石窟,盗凿之风有所收敛,但仍偶有发生,村民家舍私藏石雕造像者,不足为奇1932年,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史克门(Laurence Sickman)便轻易从村民家中购得云冈石窟佛眼一枚(1985年捐赠云冈石窟研究院)[2]据一份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馆藏品收购清单显示,该馆于1910年9月25日分别购得两件来自云冈石窟的佛头(该馆编号8502、8503),这是目前所知云冈石窟雕像被盗有时间可考的最早记录。

      总的看来,云冈石窟雕像之被盗,主要发生于1910—1935年间,尤以1918—1929年间最为猖獗,其主要流布于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20世纪初期世界各地出版的几部大型图册,记录了云冈石窟未被盗前的珍贵画面,其拍摄年代不同,正反映了云冈石窟造像保存的状况1907年沙畹所拍照片,使云冈石窟从此进入有图像记录的时代1909—1915年,他在巴黎出版《北中国考古图录》(以下简称《考古图录》),内中涉云冈石窟照片78幅,反映了1907年之前的云冈石窟实景1918—1924年间,日本人关野贞、常盘大定在云冈石窟拍摄大批照片,后于1939年由东京法臧馆刊行出版《支那文化史迹图版》(以下简称《文化史迹》)该著出版时间虽晚,但大部分照片反映了1918—1924年期间云冈石窟的保存状况1921年9月,东京文求堂与山本写真馆发行了由山本明与岸正胜摄影的《云冈石佛》图集,内中收录了200张云冈石窟图片1933年,山本明又出版了《震旦旧迹图汇(云冈石窟)》(以下简称《震旦图汇》)山本明数抵云冈石窟拍片,他首次到达的时间概为1919年{1},另有“1916年”说1916年,山本明和照相馆内的另一名摄影师岸正胜前往云冈和龙门石窟考察,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石窟编号,逐一、全面地进行拍摄记录。

      在山本明接掌照相馆后,他们四次前往这两座石窟群拍摄”[3]此1916年之说尚待考证,但《云冈石佛》、《震旦图汇》至少反映1918—1921年间云冈石窟实情是无疑的192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喜龙仁经天龙山石窟转道云冈石窟拍照,1925年,他在英国伦敦出版《五至十四世纪的中国雕刻》(以下简称《中国雕刻》),全书共收录623幅图版,是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的重要基础资料1938—1944年,日本人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等用了7年时间在云冈石窟进行调查、拍照和实测工作,后陆续出版《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16卷共32册(以下简称《云冈16卷》),该著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反映了1938—1944年间云冈石窟的保存状况对流失造像进行复位研究,是一项过程艰辛、意义深远的重要工作就云冈石窟而言,目前的流失造像复位研究工作,主要还是依托上述已掌握的图像资料,通过与洞窟现状的调查、比对实现流失造像复位这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一、北魏、辽代、元代以及明清均对云冈石窟雕像进行过彩绘,规模不等,程度不同,色彩迥异,而已见图像资料多为20世纪初的黑白照片,色彩方面先天不足二、已获流失造像图片基本上只反映了一个拍摄角度,不利于多方位观察。

      三、造像被盗凿后,本会形成一个与窟壁盗口相吻合的遗痕,然而,几乎所有的盗口外廓都被刻意地砍削、修饰,从而失去了独有的标识形状这对于复位研究非常不利尽管如此,经过数年的洞窟调查与反复比对,现已掌握了29件流失造像的原始位置其中如第16-1窟北壁交脚菩萨像以及第6窟明窗菩萨手臂、马首等,此前其实际位置虽已明朗,但有些细节未予公布,所以,这里一并收入以下按洞窟编号的先后顺序,就现已完成复位的流失造像进行编号和说明本文图版中所用云冈石窟旧照片资料,大多采自以上诸著,在此特别说明被盗造像所属洞窟的具体位置、尺寸及其被盗前后的比照图等,请参考文后所附《云冈石窟流失造像复位对照表》1. 第1、2窟云冈石窟群最东端,孤寂地留存着一对塔庙窟,现编号为第1、2窟,规制不大,内容却极其丰富这组洞窟地较偏远,加之洞窟前壁坍塌,当年处于失管状态,是云冈石窟被盗造像的重灾区窟内造像无论大小,几乎找不出一尊面容完整者,惨烈之状不堪言表{1}第1窟西壁“古风微笑”式佛像1948年,日本人将个人收藏的一件佛头借给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展览1993年6月,该藏品的主人已更为英国人艾斯肯纳齐(Eskenazi),同年在主题为《中国早期墓葬和寺院艺术》的私人收藏展上公开展示。

      此佛头高39cm,点滴之处都散发着云冈石窟的气息,来自云冈石窟第1窟西壁南起第1龛佛像面相丰满,广额,双眉线条与鼻子部分连成一线,眼睑细长,长耳轮廓清晰,脸上仍残留着夹杂了绿色与黑色的颜料斑迹有人将古希腊雕塑中既庄严又典雅的微笑称为“古风微笑”,这尊佛像微笑的厚唇正是那样的风格{2}第1窟南壁提瓶供养菩萨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合著的《云冈16卷》每一卷中,都附有一枚活页书签,上面各附一张被盗云冈石窟造像照片最早见到此供养菩萨头像,就是在这款书签上该像初为日本山中商会所藏,约于1960—1969年由龙泉堂购藏,后不知于何时转卖2013年,该像现身于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该菩萨头像高23.8cm,向后扎束的高髻略呈扇形,并绘有醒目的黑色;脸修长,额头发际人字形分开,弧形眉,细长眼,侧面端注前方,神情恬静其原始位置为第1窟西壁南端盝形龛外右侧,左手执水瓶,右手持莲蕾置于胸前,上衣宽博,通身背光1920年9月,身兼皮肤科医生、诗人、剧作家、美术史家等多重身份的日本人木下杢太郎(1885—1945)首次来云冈石窟,他在这里停留数十日,除了写生,也做些洞窟调查记录之类其中,他在9月17日这天的日记里写道:“今天的时间,都专注于东端第一窟手持水瓶人物的写生工作上。

      虽然人物的足部已被损毁,但从其三角形发束顶部到脚下横框的部位仍有约1m高头顶上方中央是揭开的幕布,其上栏间刻着跳舞的童子和花瓣,再上方是两尊双手合十的人物造像晨光照射,使得颜面看上去鲜明而洁净,造像那温雅的容貌宛如拂晓睡莲的花瓣一样美丽[4]这也是该供养菩萨像完整保存的最后记录时间{3}第1窟南壁维摩诘头像2017年纽约亚洲艺术周展上,一件来自云冈石窟第1窟的流失头像现身,像高35.5cm,表现的是英姿勃发的年少型维摩诘该像头戴平顶筒形帽,长眉细目,蓄三角形短须,嘴角一撇微笑超然而耐人寻味该像原为德国大古董商Edgar Worch旧藏,后由德裔收藏家Trubner(汉名褚卜纳)递藏,1949—2016年借展于洛杉矶博物馆,现为美国古董商J.J Lally收藏此被盗像特征典型,又有众多历史照片可供参照比对,复位较为容易很明确,其原属第1窟南壁东侧屋形龛内维摩诘雕像的头部喜龙仁《中国雕刻》中,此像依然完好无损1930年德国柏林出版J?觟rg Trbner:zum Ged?覿chtnis,Klinkhardt and Biermann Verlag,Berlin一書中,出现该维摩诘像被凿头部照片,说明该像于1922之后、1930年之前被盗。

      {4}第1窟南壁:被误读了的托钵飞天1988年,美国纽约阿波罗出版社再版了《中国及其远东艺术》(Chinese and other far eastern art)一书,该书收录1941—1943年间卢芹斋、山中商会两大中国及远东艺术藏品公司的拍卖品目录其中,卢芹斋提供的976幅藏品中,有一件编号为937的飞天造像,出处注明是“河南龙门石窟6世纪灰砂岩雕刻”该飞天像高30.48cm,头梳高发髻,右手叉腰,左手托一钵上穿短襦,下著大裙,腰束带(图1)事实上,这是来自云冈石窟中的一件造像,不过,那只雕得比脑袋还大的钵着实很怪异,难怪个别文物鉴定家直指其为赝品同样还是依托山本明《云冈石佛》、喜龙仁《中国雕刻》两著中的照片,我们注意到在第1窟南壁东侧屋形龛脊顶左上角赫然雕一托钵飞天,经比对,正为此流失的托钵飞天造像原雕,同时说明,该像被盗于1922年以后其身后另有一飞天,手中托举着更大的器物,惟惜照片只取其身一半,内容不可辨识,亦或托钵托钵飞天虽飘浮于佛龛之外,却与此维摩诘故事图关系密切,并为故事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它的复位,让这幅故事图的主题豁然明朗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凡三卷,计十四品,其中《香积佛品》讲的是维摩诘运用不可思议之神通力,示现自己的化身到众香国请回香饭供诸闻法菩萨用食,借此方便,演说佛法{1}。

      第1窟南壁东侧盝形龛内造像即表现了《香积品》的故事内容画面中托钵的飞天是维摩诘化身的菩萨,其身后随行飞天代表从众香国同行而来的菩萨两件流失造像的拼合复位,使一直以来莫名其妙的故事题材得以破解,这都反映了对流失海外造像进行复位研究的价值与意义{5}{6}第1窟南壁一对供养天这是两件来自第1窟南壁的供养天头像,最早见于1964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出版的Charles B.Hoyt Collsction in the Museum of Arts:Boston一书中,原为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查尔斯.B.哈特收藏,现藏波士顿美术馆,编号50.1758这对供养天的原始位置在第1窟南壁窟门拱楣内,a高52.5、宽18cm,位于西端;b高49.6、宽18cm,位于东端她们头梳高发髻,面相丰瘦适中,表情和悦谦恭,双手合掌,单腿半跪礼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