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珲春产业发展方向研究报告.doc
17页1珲春产业发展方向研究报告随着东北亚国际合作开发的逐步升级,构筑开放度高、辐射范围广、集聚能力强的多功能国际化城市已成为珲春未来的发展趋势适 应一发展趋势,必须对珲春现有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对珲春产业发展方向加以科学定位,要在巩固壮大优势支柱产业的同时,依托东北亚周边国家的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建立以外向型产业为重点的新的产业架构,为珲春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一、珲春产业发展概况珲春的产业发展是同自身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区位条件密切相连的,这就决定了全市以资源加工型和外向型为主导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近年来,珲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2008 年珲春实现工业增加值 32 亿元,同比增长 30%,工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已达到 63.97%大唐(珲春)电厂、千万吨煤炭、紫金矿业、宝力电子通信、钨矿等重大项目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战略支撑二是资源型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高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市已初步形成能源矿产、林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制药为2主体的资源型工业经济体系。
2008 年,四大资源型产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 68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76.8%;上缴税金 3.15亿元,占全市税收的 50%左右 这些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将是珲春经济的主要支撑和战略重点三是产业发展园区化趋势显著按照工业发展园区化的趋势,珲春现已构筑了 6 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园区,逐步实现了有色金属、煤化工项目、纺织服装、通信电子等主导行业俄罗斯、日本、韩 国工业园区在吸引外资方面优势突出目前,园区总面积已拓展到 16 平方公里,入园项目达到 40 个,总产值 45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72%四是外向型产业发展渐成规模经过多年的开发开放,珲春外向型产业发展由小到大,逐步培育出以吉林森林王木业、派高生物制药、绿之韵人参加工、日本小岛衣料、韩国特来针织为代表的一批带动力较强的外向型企业截止到 2008 年底,全市外资企业已达到 160 家,驻外企业 15 家,其中进出口额超过 1 亿美元的企业 3 家目前,全市已形成以纺织服装、木制品加工、新型电子、医药保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外向型产业格局,外向型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五是绿色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初具雏形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新兴建材产业已经起步,全市现已形成 5 家年产量3000 万块煤矸砖厂和建材厂。
绿色农业产业逐步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黄牛已发展到 8 万头,食用菌 2,400 万袋,中药材 2,200公顷,有机绿色米 5,081 公顷,蔬菜 1,883 公顷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珲春旻顺公司为代表的 18 家州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3业二、珲春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纵观珲春的产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结构现状与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从工业产业结构布局看,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缺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带头产业,产业关联度不强,结构不优、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外向型产业规模水平不够、出口拉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仍属低层次突出表现为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据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收入国家占 58%,中等收入国家占 50 %左右,低收入国家占 38%左右与此相对照, 珲春目前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 28.3%,尚不及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层次明显偏低二)资源性产业面临发展瓶颈从珲春目前的产业布局看,工业支柱产业多是一些资源型项目,对资源、市场的依存度高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起伏动荡,特别是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原材料价格上升,出口萎缩,全市木材、纺织加工企业国外订单锐减,开工不足,企业陷入停产和半停产境地,种种迹象表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状况仍将持续。
近年来,国家对地方下达了节能减排硬性指标,使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2008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与2007 年相比,速度出现了大幅下降,充分显露出作为支撑珲春经济发展的资源型产业已显得动力不足4(三)产业规模效益低 全市企业多数达不到经济规模,缺乏大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集团所具有的规模优势、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目前, 全市小型企业个数占企业总数的 93.1%,厂点多,规模小, 多是一些“ 小而全 ”的全能性企业 如纺织业,木材等外向型企业几乎是“遍地开花 ”,但普遍经营 分散,产品雷同、实力不强,往往各自为战,技术含量低,致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强从产值和利税看,除了特来纺织、小岛制衣等少数几家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实际生产规模未能达到其合理的规模效益标准 2008 年,全市 14 户纺织企业上缴税金仅为 2,095万元,不及珲春电厂全年税金上缴额的 14%四)产业链普遍短小目前,全市煤炭开采、有色金属、木材加工和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产业比较单一,多以委托加工为主,自行设计生产加工的企业少之又少,向产品两端的相关产业延伸不够一些较大企业虽然具备生产优势,但是在企业发展规划、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等方面忽视了产业链的延伸,导致产业链短小,群体优势不明显,行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五)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据统计,目前,珲春从事外向型产业的企业有 180 家,但是由于缺乏外经贸主体,对境外市场开拓力度不强,造成出口产品结构单一,2008 年全市对外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品种只有纺织品和木制品,高附加值出口商品少,缺少“拳头” 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亟待优化六)第三产业服务水平不高目前,珲春尚处于工业化初期,5第三产业总体上仍停留在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阶段具有比较优势、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国际物流、生态休闲旅游、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所占的比重比较小以旅游业为例, 2008 年全市接待进出境旅游者仅为 28.6 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22 亿元,由于全市人口少,市场培育度不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强目前全市唯一一家规模最大的国贸商场目前年销售额不过 5,000 万元左右,尚无一家够档次的星级宾馆,娱乐设施、购物环境等方面档次较低2008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8 亿元,不及延吉市23%,这种层次结构制约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三、珲春产业发展的方向定位珲春处于图们江区域的几何中心,与珲春毗邻的有关国家地理区位独特,港口密布,口岸成群,交通运输日益便利,森林、土地、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技术、人力资源雄厚,各国在资本、技术、劳动 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为珲春寻求产业互补合作,拓发展外向型产业空间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 )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适应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放开发的趋势,着眼于提升全市对外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有效利用本区各国资源优势,以重型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为原则,把巩固壮大主导产业同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结合起来,突出发展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 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6速产业升级转型步伐 ,在全市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将珲春培育成引领东北亚产业升级转型的先导区和模范区 二)产业发展重点今后一个时期,珲春产业发展应以巩固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开发研制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1. 培植壮大能源石化、金属 矿产冶金、纺织服装、林产品加工、药 品食品、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优势产业 以建设大唐珲春发电厂三期工程、紫金矿业技术改造、20 万吨铜冶炼、 钨矿开发、工业硅生产、千万吨煤炭基地、煤化工等项目为基础,建设能源及矿产开发加工基地做大做强吉林特来纺织、风华 制衣、小岛衣料、宏超制衣、弘丰制衣等知名企业,引进具有规模、市场前景的现代化纺织服装生产加工项目,建设高档纺织、 针织及服装制造基地。
进一步做大做强兴业地板、兴家地板、森林王木业等生产企业,形成资源能够循环利用的产品结构,并逐步由高耗材、低附加值产品向低耗材、高附加值产品过渡,带动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红松宝松籽加工、长白山高丽参业、 珲春绿之韵生物、吉林派高生物制药等生产企业,以建设吉林派高生物制药抗肿瘤药品——紫杉醇、治疗白血病药品——克罗拉滨等项目为起点,谋划建设具有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医药、食品生产加工项目,打造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珲春发展上述产业,具备许多优越条件,从产业发展的市场7价值分析,也有诸多可行性一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珲春自有资源丰富,煤炭、黄金、铜、钨、铝 、锌 等矿产储量和水资源蕴藏量较大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 7.78 亿吨,远景储量为 12 亿吨以上,是吉林省最大的煤田森林覆盖率达 76.5%,活立木蓄积量达 5128 万立方米,可开发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达 1000 多种,与珲春毗邻的俄远东地区和朝鲜石油、天然气、矿产、水产、森林等资源条件良好,随着区域合作的加强,将成为珲春潜力巨大的资源接替空间二是产业发展具备基础优势珲春矿务局、珲春电厂、紫金矿业等骨干企业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纺织服装、林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全市外向型主打产业,并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
三是市场潜力巨大虽然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全市对外出口呈现低迷状态,但是国家适时出台了扶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产品外销提供了增长的动力,以纺织业为例,国家现已将出口退税上调到 15%;而 扩大内需的政策又将为珲春市拓展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市电力、食品医药等产业产品产销状况依然看好四是经济社会效益可观发展壮大能源矿产冶金产业产值利税丰厚,紫金矿业技改扩建项目日处理矿石能力现已达到 15000吨,年累计实现产值 7.2 亿元,实现税金 7254 万元;煤化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产值 23 亿元,实现利税 8 亿元;电厂三期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发电量 66 亿度,预计年实现产值 35 亿元,实现利税 4.2 亿元发展上述优势产业社会效益也十分可观,不仅能8够拓展外向型产业发展空间,提升珲春出口创汇能力,同时能够带动物流、拉动就业,增加人口以纺织业为例,仅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目前从业人员就达 3,476 人,占珲春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2.6%2. 开发研制通讯产品 、汽车电子产品 、电子外包、语音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规划实施通讯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电子外包、语音服务外包等项目与信息服务。
以建设宝力集团高温超导滤波器、流体指纹识别器、PTT 系统集成、多网合路、 锂电池、无线数字电视接收器、中科院遥感所电子白板、电科院超导电缆、日本恩高铝电池、信通电子等项目为基础,建设多边科技合作创新基地珲春发展上述产业项目,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生产运输成本低珲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较发达地区低廉,能够为外来客商带来低成本的“后发效应” ,而便捷的通道 优势又可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能够有效吸引中外企业落户珲春 二是具备一定发展基础面积 1.5 平方公里的新型电子加工园区初具雏形,生产涉及车载、铝电池、电脑液晶显示屏、电子白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珲春宝力电子通信有限公司已拥有“ 一键 通” 技术(PTT)、超导技术、超导滤波器、多网合路等多项国际尖端技术,并成功地研发和制造出用于汽车领域的智能活体识别防盗抢产品三是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目前,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某些领域已趋于9饱和,正在以东北亚为主要市场,实施产业战略转移,为地处该区域核心地带的珲春带来发展商机四是经济效益显著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利税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