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度云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docx
34页2024年度云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一单选题(共60题)1、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监控策略【答案】 D2、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答案】 D3、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B.思维力C.观察力D.记忆力【答案】 B4、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和()A.《春秋》B.《论语》C.《礼记》D.《学记》【答案】 B5、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 )A.教育的文化功能B.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C.教育的本质属性D.教育的社会属性【答案】 B6、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答案】 A7、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
这表明教育具有()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答案】 C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答案】 A9、《爱弥儿》是()的教育代表作品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杜威【答案】 B10、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这体现的是()的基本观点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概括说D.奥苏伯尔的认知观【答案】 A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 )的观点A.内发论B.外铄论C.辐合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A12、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间接性【答案】 D1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C.个别教学D.特朗普制【答案】 B14、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这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阶段的表现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答案】 C15、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 B16、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模式再认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 D17、我国现行的学制类型是( )A.单轨制B.双轨制C.复合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 D18、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答案】 B19、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A.定义B.讽刺C.助产术D.启发【答案】 C2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教师( )A.“怎么教”B.“开哪些课”C.“教什么”D.“怎么培养人”【答案】 C21、2011年单项选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D22、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教学法B.实验教学法C.欣赏教学法D.情境教学法【答案】 D23、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德育原则被称为()。
A.教学相长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答案】 B24、“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人人深也”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说服教育法【答案】 B25、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C26、成绩目标模式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27、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答案】 C28、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 B29、注意的转移是指( ) A.注意的对象由一个事物转到另一个事物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C.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答案】 C30、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答案】 B31、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D.近迁移和远迁移【答案】 C32、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A33、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期【答案】 A34、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期【答案】 A35、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称为( )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答案】 D36、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因素B.定势C.原型启发D.负迁移【答案】 C37、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B.教育实体的出现C.学制的建立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答案】 C38、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属于()的动机理论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精神分析主义【答案】 B39、 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答案】 A4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答案】 D41、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C4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D.分析学习结果【答案】 D4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答案】 A44、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有时很长时间都创作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感到有一段旋律进入自己的脑海中。
这种现象是( )A.灵感B.原型启发C.定势D.功能固着【答案】 A45、《爱弥儿》是()的教育代表作品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杜威【答案】 B46、()最能让学生的独立性在探索解决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得到高度发挥,进而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A.读书指导法B.练习法C.实验法D.发现法【答案】 D47、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