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造一片灿烂空间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doc
6页营造一片灿烂空间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海南省文昌中学邢益贵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成为“数学的 人”,能自觉地“数学思考”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体会数学 与口然及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并较好地构建适合于口 己的学习方法,自觉地形成“数学应用意识”,运用“数学的思维” 去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本人认为耍达到这一目的,需 要教师转换角色,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成一片灿烂的空间,以培养 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情感一、构建新的教学价值观新一轮课改倡导新的课程价值观,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应铭记“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放弃“课堂中我说了算”的观念,不再做课堂中 的“主宰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 中不应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教师应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学 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探求知识的乐趣,感受找 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成功感避免用教师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 学生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才更愿意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分析,去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这只原本的“拦路虎”, 成为名不符实的“纸老虎”。
此时课堂中教师的微笑,不失时机的鼓 励与表扬,面带玄机的反问,风趣的比喻或充分信赖的提示,……都 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和“兴奋剂”学生在课堂中才能从紧张、 压抑和被动的情绪中走出来,充分地表现口我,并正确地作出口我评 价,变“怕学”为“乐学”二、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总体目标之一: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 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 心教材所选择的素材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的现象和实际问题 教师应充分挖掘拓展教材内容,发挥教材潜在的实用性、趣味性以增 强吸引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趣题激情:有趣而又值得三思的问题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心游戏激情: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玩心”还很重,教师若能创 造机会让他们在玩中学,效果明显超过为考试而学设疑激情:宋代学者朱熹说过:“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 无疑”而卢梭说过:“促使孩子们具有学习的欲望,这时候,随你用 什么方法去教都可以把他们教得很好所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比 什么都重要话题激情:初中学生对一些运动、新生事物等很感兴趣,教师可 以此为话题,用聊天的方式来创设情境。
2、 介绍背景知识,增进学习美感新一轮教材穿插了许多阅读材料,如数学史、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数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应作合理的安排, 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 以通过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证明的灵 活、优美与精巧,通过几何三大难题、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等专题介绍使学生领略数学方法和数学命题的美学价值,利用多媒体 设计美丽图案、标志等来展示几何图形的美感充分地展示数学的人 文气息,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情境让学生拥有 欣赏数学美的体会,从而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情感3、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热情数学课堂教学不单是教会学生抽象的知识、深奥的逻辑、复杂的 推理、繁锁的运算,更主耍的是教会学生由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所学 数学知识将纷繁的现象系统化、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 运用数据进行推断,实现最优化设计等学生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中切实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问题,又反作用于现实生活问题, 数学并非深奥难懂、脱离生活的纯运算、纯理论如:在上平均数一课前一周,让每位学生每晚同一时刻记录下家 中电表的读数。
上课时,教师给出XX同学家中本星期的电表读数, 设置一系列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已见,在这过程中明白了平 均数的意义,知道了统计知识的实际用途,生活中往往以样本数据的 特性去估计总体数据的特性又如:学习一次函数时,给出一些当今学生较为敏感的经济问题 讨论、交流,学生感到一次函数并非只是抽象的关系式和难以理解的 图象,明白了量与量的关系、量与图形的关系,学会了如何优化选择这些问题的探讨解决,都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原来就来口于 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也是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问题的有力武 器学习数学的激情和热情便悄无声息,日积月累地增长,自然而然 不会再厌恶繁锁的计算,不会拒绝数学学习了4、创设数学活动,增强学习自主性“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 的的手段,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载体出发,并借助于教具、幻灯、多媒体等 辅助教学,利用实践操作、小组竞赛、课外调查搜集资料、课题学习 等方式,充分提供给学生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 考分析,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教育的能力,进一步达到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 主性的目的。
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 动的特点,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三、构建激励式的多元评价机制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 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 信心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凭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学习的好坏采 取设立“数学学习情感发展档案袋”的方式,合理多元地评价激励学 生档案袋中登记保留以下内容:(1)建立课堂数学活动参与表现评 定表,衡量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 能否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否听取他人的见解;能否从交流中获益2) 建立课外数学活动评价表,衡量学生能否独立完成作业;能否参与课 外调查、搜集资料;能否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能否自觉谈论某些 数学话题;能否排队数学学习障碍;是否具有独立解决问题成功的体 验;是否具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数学问题的经验3) 建立记录自我情感变化的自我评定表,自我衡量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 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进步4)建立小组评定、教师评定和书面考试 测评综合记录表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关注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全面了解学生数 学学习的历程,推进学生自我了解和自我评价。
运用多元评价表对学 生学习过程进行检测记录,并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而应在检测记录 的过程中,对学生及时地进行反馈,给予适当的肯定与鼓励,发挥评 价激励与调节的功能,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上是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 生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心得体会笔者深信,只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 理念,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 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探求知识、思索原理、解决 问题的快乐,学好数学将成为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