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客家人的摇篮——赣州.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61521926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2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客家人的摇篮——赣州 中国“客家人”通常来说.是指古代秦始皇时期起先流放的各国贵族、文人、徒人、探险家、戎边的军人和那些不愿受异族当权者奴役的名人志士,以及中原北方战乱饥荒等灾难被迫迁徙到南方的古汉族人但随着后来各朝代的变迁在千年历史潮流中,中原北方各民族不断动态融合,而南方地处遥远荒芜之地的一支汉族先民而那么相对静止在保持古中原文化原态风貌和血统的根底上,汲取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精华,成为具有新特质文化和古汉族人基因血统比列最高的独特族群,这就是客家人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冒险开拓史也是一部血泪抗争史,不是全部南迁的汉族人都是客家人客家人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文化习俗和建筑形式,有自己的客家山歌和家族体系最近笔者采风,慕名走进了中国“客家人的摇篮”之誉的江西省赣南地区 客家人溯源 “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的外来户的称呼客”与“主”的身份原本就是相对的外来人住得久了,渐渐变成老客最终,最终反客为主接着,又来了新客后来的人,在先来人的眼里,自然被看作“客”先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慢慢地,他们便自称“客家”,以区分当地土著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着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袤、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那么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一般认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族、瑶族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它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客家民系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所以应确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就应当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此,“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另外湖南、四川、广西、浙江、安徽等地也有少量其它在香港、台湾、新加坡和美州等海外也有大量的客家人遍布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客家人口也许在八千万左右,在不断的迁移和长期的客居生活中,渐渐地形成了客家人共有的人文精神,这就是:刻苦勤俭,团结互助,开拓进取,崇文尚武,敬祖睦宗,坚贞刚毅,不屈不挠,富于抵抗并具有较强的革命精神。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大多都是客家人发动的客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文天祥、洪秀全、孙中山、宋庆龄、廖仲凯、邓小平、朱德、叶剑英和胡耀邦等 漂亮的赣州 赣州素有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世界钨都、世界橙乡、稀土王国、千里赣江第一城、生态王国等美誉,并被誉为相宜居住的城市赣州境内主要有三条江河,一条章江,一条贡江,一条赣江,章、贡两江在赣州老城区的北端集合成为赣江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从江西南部的赣州启程,由南向北纵贯江西全省,江西省的简称“赣”字由此而来,作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也因这两江集合而得名 走进赣州,在八境公园,巨大的客家先民纪念坛映入眼帘,了解客家文化的同时,感受着客家先民的磨难信步于八境台的古城墙上,感受着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猛烈冲撞,八境台内郭沫假设先生《登赣州八境台》和董必武元帅的挥笔题词,以及历代各大家的诗词,衬托出八境台悠美风景的同时,也显示出它的浓重历史气氛沿着诗人的脚步置身于贺兰山顶的郁孤台,感受着历史的沧海桑田,而辛弃疾的长须仍旧在风中微微飘动,表达着剧烈的保家卫国的心愿置身红色故都瑞金,追寻革命先辈的踪迹,一时间仿佛走进了那段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走进了那一页页浓烈滚烫的红色历史,在叶坪的党旗下重新庄重的宣读入党誓词,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惦念毛主席”的“红井”旁边品尝红井水的甘醇,在幽幽天井下畅听妙不行言的红曲,在角角落落感受着红军战士的情怀…… 说八境台是赣州的文化高地,我想,应当没有人会质疑。

      这座名楼,耸立在章江、贡江交汇处,距今已近千载从一建起,它就站立在文化的高处,静默的身姿与奔腾的江水,构成了一组撼人的图画说八境台,必说孔宗瀚这位孔夫子的第四十六代孙,于北宋嘉佑年间知虔州军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地方官,他看到江水连年入城,侵害百姓,当即率军民以砖石砌城墙,并冶铁浇之,以阻挡水灾的侵扰之后,孔宗瀚又在城墙龟角尾处筑石楼,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八境台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他当年的这些惠民之举,给赣州留下的却是千年万年的文化财产 在八境台上,面东南是城市,面西北是赣江赣江之上,玉虹塔畔,新建的赣州大桥横跨两岸,成为千里赣江第一桥桥的东边,是正在建立的和谐公园,高113米的和谐钟塔耸立桥头,与玉虹塔遥相照应悠扬浑厚的钟声从江面传来,叩击着人们的心扉 赣南客家文化 赣南,有着约占江西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的沃土隐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历史沉淀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时隐时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还在接着沉淀或正在消逝因而,开掘探究这些文化成为我们这代赣南人不行无视的历史责任 明清以来,赣南流行着不少土生土长丰富多彩的戏剧曲艺等艺术有赣南采茶戏、宁都采茶戏、东河戏、赣州南北词、兴国南北词、于都道情等,其中以赣南采茶戏影响最大。

      赣南采茶戏形成于明末清初安运县九龙山一带的茶区,艺人在演艺中将粤东传入的采茶灯融于赣南的灯彩艺术之中经过长期锤炼,到清初时就从唱茶歌、舞茶灯的原始形态衍变、缔造形成了有简洁情节,以大姐、二姐、茶童三个人物角色表演的最早赣南采茶戏——三角班由于采茶戏源于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民众根底,所以开展很快,快速传入到信丰、于都、石城、赣县等地清乾隆年间,赣南采茶戏向外传播成为赣中、赣东、湘中、闽西、闽北、粤东、粤北及广西一带的流行戏剧 赣南的民歌和曲艺也同样透散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民歌高亢刚健,朴实无华,有山歌、灯歌、风俗歌、小调、号子、儿歌等赣南民歌大体可分为三个地域特点,一是南部的“三南”即龙南、定南、全南三县及东北部的寻乌、兴国,地理与广东局部地区接壤,语言相近;二是处于赣南东北边区的瑞金、石城、宁都三市〔县〕,局部地域与福建交界,但中隔大山,语言差异相对较大,此区域的灯歌较闻名,山歌受赣中影响较大;三是赣南中部的赣县、南康、信丰、于都等县市由于靠近大江大河,船号、木排号子很流行,语言也较平和赣南山歌的旋律起点音较高,然后大多来个高音拖腔,音调下行至主音完毕兴国山歌是诸县山歌中,旋律最美,最着特色的山歌,以即兴行腔为法。

      节奏自由美丽,随唱随答,甚至中段用鼓伴奏,“哎呀嘞”是兴国山歌中最常用的感慨用语 灯彩是赣南民间古老的传统歌舞,有龙灯、鲤鱼灯、摆字灯、高灯、狮子灯、云灯、茶蓝灯等近20种大多用锣、锁呐、鼓伴奏,载歌载舞特别喧闹,灯歌那么是在灯彩表演中演唱的小调音乐,常见的有斑鸠调、进坑歌等花灯又有耕田花鼓与灶背花鼓,又有进门歌和出门歌等趣味盈然 赣南自古就是文化比拟兴旺的客家地区有不少著名于世的美术家和文学家兴国人钟绍京不仅是唐代宰相而且是当时闻名的书法家,以清秀端庄的小楷为世人所崇清初闻名画家宁都人罗牧工画山水名声很大,被时人排名于五代画家董源与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之间,赣南的文学巨子更是辈出不穷,有唐代诗人家綦毋潜、南宋诗文静健的赣县人曾几,清初“易堂九子”中的宁都魏禧、魏源,还有才华横溢的瑞金杨以任,先后入翰林的大余一门“四戴”——戴第元、戴均元、戴心亭、戴衢淳赣南的堪舆文化名闻遐迩,杨派风水以杨筠松为祖师在曾文山等人的继承下取得了很大的开展,明永乐七年赣南的廖均卿、曾从政等人均因择皇陵有功而受皇封与文化开展干脆相关的赣南书院文化在北宋时就具有规模,时任赣州通判的周敦颐就已开坛讲学,后来,濂溪书院成为赣州历史上经久不衰的闻名书院。

      文天样少年时代百里寻父来到赣县吉塘读书明代王阳明也在赣州开坛讲学,给后人留下赣州通天岩内“观心”的一段佳话 文物名胜古迹 以通天岩石窟为代表的石窟寺艺术是赣南古代客家文化的一颗绚烂明珠通天岩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位于赣州市西郊10公里,开创于唐末宋初时期是江南现存最大的古代石窟,内有翠微岩、通天岩、同心岩、龙虎岩、忘归岩、观心岩6个洞窟,共有石刻造像359尊,石龛279座及宋以来的题刻 128品,造像均为佛像菩萨、比例精确,气韵脱俗以通天岩窟中的数龛造像最为精彩,是唐末北宋初期的精品最早者为北宋熙宁六年〔1073〕题刻,以明代王阳明和唐邦佐书法最正确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游通天岩访赣州闻名隐士阳孝本二人一见如故,促膝谈心携游赣城成为佳话,后代文人骚客不继“后坡公至”提留诗话于通天岩 罗田岩位于于雩都县南郊2.5公里,南朝时即有建寺,在罗田岩的悬岩峭壁上刻有唐以来的百余首题刻,可以以辩认的尚有20多条,其中年头最早的要算北宋嘉祜八年〔1063〕周敦颐《游罗田岩》的七言绝句,还有南宋岳飞、文天样、明代王阳明等名人的题刻此外龙南玉石岩、宁都翠微峰、石城五龙岩、兴国大乌山、会昌汉仙岩、赣州马祖岩、龙潭等地均分布有宋、元、明时期的很多摩崖石刻,当中不泛有文天样、王阳明等名人手迹。

      然而赣南最早的题刻却当数上犹双溪乡石门溪旁的一方西普题刻小诗最大的题刻那么是崇义县思顺乡桶江村刻在一块高8米,宽14米巨石上183字的“茶寮碑”,记述了王阳明当年镇压崇义农夫起义炫耀武功的“丰功伟绩”碑 赣南是全省现存古建筑最多的一个地区,在诸多古建筑中,以塔为着,最早的塔系赣县宝华寺内的唐代玉石塔,大理石砌成,塔身上浮雕很多佛教人物故事,是唐代马祖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觉禅师墓塔赣南宋塔有6座,它们是赣州舍利塔、信直大圣寺塔、大余嘉祜寺塔、安运无为塔、石城宝福院塔这些来塔大局部得到全面修理已向游人开放,明请塔在赣南就更多了 其它古建筑有江西现存最大的文庙即赣州文庙占地8000余平方米,于都明代木牌坊即步蟾坊,于都管敏春尚义坊,清代朗际石牌坊,石城扬村亭式坊等都是赣南数十座明清牌坊的精品,明清古桥中以安运永镇桥、龙南太平桥、信丰玉带桥为赣南诸桥之美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2次汹涌澎湃的宏大革命运动,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人们又称太平天国革命,是一次客家人的革命运动其次次的中心苏区革命斗争也可以说是一次以客家人为主体的革命斗争,这次革命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创阶段,留下了一大批以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信丰为中心的革命斗争遗址。

      瑞金中心苏区革命遗址中有15处,如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心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心政府旧址、叶坪红军检阅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心革命军事委员会叶坪洋溪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心人民委员会旧址等,还有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皆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也是弘扬客家人革命精神的见证 赣州古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建于宋代嘉祐年间,经验代修理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存的3664米城段是我国罕见的古城墙现城墙有炮城、马面、城门等军事设施,墙体上随处可见大量的历代铭文,最早的是“熙宁三年”铭文砖赣州的名胜风景也胜不数举,比拟知名的有八境台、都孤台、通天岩、马祖岩等苏东坡诗题的“赣州八景”还有汉仙岩、罗田岩、翠微峰等洞天福地,奇山异景它们既风光秀丽,山水迷人,又有着深厚古老的文化沉淀 赣南围屋 说到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