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49.doc
6页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3、 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1、 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听、读等途径的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2、 通过看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给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筹备工作、开国大典的盛况 “筹备新中国”是开国大典的重要背景,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的重要会议;“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多。
对开国大典的内容会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可通过影像资料的观看和解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诞生过程,并在课堂上讲述,进一步拓展对新中国历史的了解五、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实际,本着这一原则,结合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人名导入 说一说你们周围认识的人中,名字叫国庆、建国的有哪几个?名字印证一个时代的特征,它有着一定的含义你们知道这些名字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吗?设计意图:从熟悉的人名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 2、政协会议的会议内容 1.引导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政协会议通过的几项主要内容2.展示史料:材料: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3.教师提问: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体现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的哪些内容?4.史料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5.教师提问:通过这则材料,请同学们分清楚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代表的时间段 (三)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教师讲述:分清历史阶段后,我们接着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目标导学二:开国大典1.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设计意图:从影片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提问: (1).从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宏大的场面等) (2).假如你刚参加完开国大典,谈谈此刻你的心情 (3).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学生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发言,教师加以引导、点评设计意图: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述能力,文字驾驭能力、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也让同学们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深刻内涵,目标导学三:西藏和平解放1.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过程3.教师提问: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教师总结: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用语“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因为我国还有港澳台在当时还没有实现统一,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三)巩固练习:P6页 课后活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小结:由学生总结,教师予以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突出重点,巩固新知,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第1课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并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的熟练程度板书设计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