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蜂学复习重点整理.docx
14页1.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蜜蜂属中有 9个种,都有哪些?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大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黑小蜜蜂、沙巴蜜蜂、绿努蜂苏拉威西蜂2. 东方蜜蜂亚种 中华 印度 日本 喜马拉雅 海南 阿坝亚种3. 西方蜜蜂亚种 意大利蜜蜂 卡尼鄂拉蜜蜂 高加索蜜蜂 欧洲黑蜂4. 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房盖区别 东方:蜂房盖尖笠状突起,中央有气孔西方:蜂房突出,盖平5. 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的工蜂扇风行为有何区别? 东方:头向外 西方:头向内5. 采胶能力较好的蜜蜂:高加索蜂6. 蜜源植物:油菜、紫云英、荔枝、龙眼、沙枣、柑橘、枣树、白刺花7. 粉源植物:玉米、高粱、稻、蒿10. 常见的有毒有害植物有哪些?雷公藤、紫金藤、博落回、藜芦11. 三型蜂:工蜂 雄蜂 蜂王12. 直肠腺:(越冬期)分泌物防止粪便腐败12. 级型:是指在社会性昆虫的群体中,同性别具有不同的形态、身体结构和行为的个 体类型13. 级型分化:雌性个体分化成蜂王和工蜂两种14. 蜂巢:由工蜂蜜蜡筑造的1片或多片与地面垂直,间隔并列的巢脾构成,布满巢房15. 级型分化的影响机制(看笔记)1. 巢房大小-引导工蜂饲喂不同食物 2.营养物质 蜂王幼虫-蜂王浆 工蜂幼虫-蜂王 浆(1-3日龄)、蜂粮(3日龄后) 3。
遗传基因16. 三型蜂的发育经历阶段 受精卵-小幼虫-封盖子-蛹-处女王、工蜂、雄蜂17. 自然状态下同一蜂群多只蜂王不存在,人工条件下可以存在18. 蜂群中突然失王会怎么样 12-48h内开始把工房改造为王台培育蜂王幼虫 工蜂卵巢发育开始产卵 工蜂出勤率下降50%左右 逐渐全群毁灭19. 获得蜂王物质的渠道饲喂 体接触20.蜂王喂给工蜂蜂王物质小于0・13ug不能发育21.工蜂羽化后负责的工作幼年蜂:指羽化后1-8日龄,未开时分泌蜂王浆的工蜂 3日内 主要担负保温,扇风,清理巢房等工作4日龄 调制分蜜,饲喂大幼虫,认巢飞翔及第一次排粪 青年蜂 8-20日龄 担任饲喂小幼虫和蜂王,清理蜂巢,拖弃死蜂或残蜂壮年蜂 从事采集工作的主力工蜂般开始于10日龄后,20日龄后采集 老年蜂:指采集后期,身上绒毛已磨损,呈光秀油黑的工蜂 从事寻找蜜源采蜜,采水,采胶等工作 除了收生理发育影响外,还与蜂群的社会需要,环境和体内的刺激等相关22. 饲喂与哺育 饲喂:指为幼虫传递粉蜜等调和性食物的活动 哺育:泌浆工蜂对蜂王幼虫和工蜂、雄蜂小幼虫进行喂食活动 花蜜是蜜蜂的能源物质 花粉是蜜蜂的结构物质23. 爽身飞行:指工蜂在出巢飞行过程中排出粪便的行为。
闹巢)24. 认巢飞行:指工蜂辨认蜂巢位置的飞翔活动,多发生在低日龄的工蜂闹巢)23. 采蜜受那些因素影响24. 蜜蜂采蜜归巢受那些因素影响 由血淋巴中糖的消耗决定25. 蜂胶在蜂巢中的作用① 缩小巢门,堵塞箱缝,御寒避敌;② 包埋巢中入侵小动物的尸体;③ 作为蜂蜡改性剂,增加巢脾的强度;④ 连接和加固巢脾与框梁间的连接处;⑤ 为将要产卵的巢房消毒涂光26. 酿蜜过程物理变化:水分减少至 20%左右化学变化:花蜜中蔗糖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27. 蜂王的产生(自然条件) 自然分蜂、自然交替、急迫改造28. 自然分蜂的机理哺育蜂过多♦蜂王物质不足♦贮蜜的位置缺少♦工蜂保幼激素浓度显著降低♦合作效应减弱距离效应增强29. 自然分蜂的控制措施1. 调换子脾;有分蜂热的全部封盖子脾提出,除尽王台,与弱群和新分群的卵虫脾对 换,加空脾2. 模拟分蜂:有分蜂热的蜂群移到旁边,原址上放空巢箱,在空巢箱的中间放卵虫脾, 用巢础框装满,上面加隔王板和空继箱,蜂王和工蜂放巢口3. 蜂群易位:外勤蜂大量出巢时,有分蜂热的王台消除,再与弱群置换位置30. 婚飞:是在巢外飞翔中进行的,交配飞行的过程31. 信息通讯方式及各自特点圆舞:不超过100m,不能精确表明食物的方向和距离摆尾舞:100m以上,表明距离、数量和方向呼呼舞:调节采集和分蜂活动32. 化学信息素:是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通过个体间相互接触,食物传递或空气传播,作用于其他个体,能引起特定的行为或生理反应。
33. 蜂群温度调控1. 蜂群提温方式成年蜂加速食蜂蜜,加速新陈代谢而产生能量;②成年蜜蜂密集结团;③群内的幼虫和蛹呼吸产生的热量2. 蜂群降温方式成年蜂分散;②蜜蜂采集水,把水涂在巢内和巢门口;③工蜂用翅膀扇风34. 工蜂监督:工蜂通过某种行为或机制来限制其他工蜂产卵35. 巢础必备条件纯蜡制作:纯蜡:70%以上房眼符合标准意蜂巢础蜂房的宽度为5.31毫米;中蜂巢础蜂房的宽度为4.61毫米牢固性36. 捕食者的作用对蜜蜂种群大小有调节作用 是蜜蜂种群的进化动力之一37. 蜂群对捕食者的反应(1) 回避(2) 示威(3) 行螫保卫(4) 飞逃38. 蜜蜂对光的性质 蜜蜂只能区别黄、绿、蓝及紫四种颜色,对红色不敏感39. 蜜蜂有趋光性-避免强光源40. 蜜蜂有趋光性如何提高生产效益-使巢门口朝南41. 无蜂儿和有蜂温度范围无蜂儿,群内温度可以14-32°C之间变化;繁殖时,巢内的温度保持35°C左右 低温时,主要通过密集、成年蜂吃蜜加快代谢及蜂儿呼吸作用排出热量三个途径来调节蜂盖子产热约占(69%)温度高于35°C时,靠蜜蜂来水涂在巢房壁上,加快蒸发而吸热,并加扇风,使气流加快流动,达到降温的目的。
封盖子最适温度为32~35 C20C时经过11天死亡;25C时经过8天死亡;27C时能羽化成蜜蜂,但立即死亡;30C时能全部羽化成蜜蜂,但推迟4天;35C时全部正常羽化(即12天);40°C时,封盖子全部死亡32C以下羽化的蜜蜂,吻和翅都比较短,许多蜜蜂的翅都发育不全42. 不稳定温度对蜂群影响(x) 封盖子的最适温度为32-35 高于35慢性麻痹病,美洲幼虫腐臭病 低于15容易感染囊状幼虫病螺旋体病 温度不稳定时容易造成卷翅病,畸形、东方蜜蜂囊状幼虫病43. 蜜蜂喜欢逆风而去,顺风而归,易造成偏集现象-造成疾病蔓延44. 不同植物有不同昆虫传播花粉流蜜多少的适应 量、时间和种的错开 采蜜时消耗的能量:蜂鸟=40蜜蜂 鸟媒花(唇形科、茄科)的蜜腺上方特化成筒状花冠 同一季节:流蜜期错开 同一天、同一地点:各种植物流蜜时间错开同一天、几种植物同时开花:蜜源、粉源,营养互补45. 年龄结构(离大流蜜期还有一个月呈现的结构) 各年龄组个体(包括蜂儿)的百分比 急剧发展的蜂群:子脾(卵、幼虫、蛹)稳定的蜂群:衰退的蜂群:老年蜜蜂 影响因素:蜂王产卵率、气候和蜜粉源46. 人为因素对蜜蜂生存的影响化学用药: 杀虫剂、除草剂、农药 ;防治蜜蜂病虫害的药物制剂 人类生活环境:耕作方式;转基因植物;高压电线47. 改善蜜蜂生态环境的措施(1)加强蜜蜂的育种与保护工作。
2)提倡绿色安全用药,研制低毒残留的蜜蜂用药3)大力开展蜜蜂授粉技术研究4)蜜蜂病原体毒力的研究48. 养蜂场地的选择1、蜜粉源丰富 2、小气候适宜:背风向阳、不积水 3、水源充足 4、交通方便 5、敌害 少6比较安静7远离其他蜂场2—3km49. 蜂箱排列注意事项 原则是:管理起来方便;蜜蜂容易识别蜂巢的位置;流蜜期便于形成强群,断蜜期不易引 起盗蜂蜂箱的陈列方式: 单箱陈列、双箱陈列、三箱陈列、一条线陈列、混合方式陈列 注意问题:1、中蜂应尽量分散错开排列2、交尾群应放在目标显著的位置3、中蜂和意蜂不能同时排列在同一地点饲养,否则意蜂会消灭中蜂4、巢门方向最好朝南、东南或东,这样可以延长蜂群的工作时间5、应用砖木板等将蜂箱垫高 20-30cm6、陈列蜂群后,不能任意搬动蜂箱50. 蜂箱挪动怎么办(没记!!) 逐渐挪动-直接迁移-间接迁移-利用越冬期迁移51. 箱外观察1. 晴天午后或雨后初晴,任务蜂在箱前头对巢门,上下左右飞翔,约 20-30 分钟便进巢--试飞认巢活动2. 蜂在空中无秩序乱飞,门争相涌出,鸣声很大,“蜂云”--已发生自然分蜂3. 平时蜜蜂采集很积极,突然采集蜂出巢数大减,出现部分蜜蜂在超门板结成小蜂团挂 着--不久要发生自然分蜂4•气温适宜•蜜蜂来集繁忙•进进出出一蜂群强势5. 采集蜂后足带粉多--蜂王产卵力高,巢内幼虫多6. 巢门前混乱,巢门前有伤蜂多--可能发生了盗蜂7. 蜜蜂在超门前无生机,振翅,腹部膨大,体色加深,排泄褐色发臭粪便--下痢8. 越冬后期,巢门口死蜂且腹小,吻伸出--失王或农药中毒9. 出现追踪螫人的反常现象--失王或农药中毒10. 从蜂箱内爬出较多的幼蜂或一些青年蜂坠落在地 ,前者无翅,后者翅膀发育不全-- 蜂螨为害,卷翅病11. 巢门前有死亡蜂王--处女王杀死了自已能力差的蜂王12. 出勤不多,巢门闻到臭味、酸腥味,有死幼虫或死蛹--幼虫病13. 从蜂箱内爬出较多的幼蜂或一些青年蜂坠落在地,前者无翅,后者翅膀发育不全 --蜂螨为害,卷翅病14. 蜜蜂回巢腹大,巢门守卫蜂很少--大流蜜期开始52. 局部抽查1.巢门口及附近没有死蜂--蜂群健康2. 巢房中有新产的卵--有蜂王,不必细查3. 巢脾边角上有贮蜜--蜂群不缺饲料4. 巢脾外侧有空脾或有许多空巢房--蜂群还有贮蜜和产卵的地方5. 巢脾上出现新蜡--可加巢筑造脾6. 采集蜂出入频繁,携带大量花粉--蜂群安定;哺育幼虫正常7. 蜜蜂爬到箱壁上,扇风不停--拥挤,通凤不良8. 工蜂在巢门附近摇动膀,焦急不安--蜂群可能失王9. 封盖子脾出现油光,湿润,并有针头大的孔,死幼虫呈咖啡色,具有黏性--患有美洲幼虫腐臭病53. 检查蜂箱被蛰怎么办 熏烟或者喷烟 暂停检查 不要惊慌 用利凡诺 和蜜汁54. 蜂群的饲喂方式有哪些奖励饲喂(产卵) 补助饲喂(饿) 诱导饲喂(授粉)55.蜂群合并方法条件:失去蜂王的蜂群 交尾失败的新蜂群 弱小群 越冬前群势在四框以下的弱群方法:直接合并法 喷烟合并法 报纸合并法 铁纱合并法56.盗蜂防止发生盗蜂的原因?1.蜜源缺乏,管理不当2.蜂场内蜂群间的群势与贮蜜量及不平衡 3.蜜脾长时间放在蜂箱外边4. 白天饲喂蜂群5.有糖水或蜜流于地面6.中蜂与意蜂同场饲养1.选择蜜源丰富的场地放蜂,断蜜前给蜂群喂足饲料2. 断蜜期及时合并弱群及无王群3. 断蜜季节缩小巢门,晚上饲喂蜂群时箱外留下的糖迹或蜜迹清理干净4. 同一场地不宜兼养中锋和意蜂57. 蜜蜂飞逃原因:1)蜜粉源缺乏(2)巢内缺蜜(3)病虫害 处理方法:环境安静、堵塞巢门58. 工蜂产卵处理无王或蜂王衰老,少数工蜂产卵。
现象:巢房壁上东倒西歪,一个巢房内产数卵对蜂群群势不利 措施:工蜂产卵脾抽出59. 蜂群阶段管理(一) 、复壮阶段管理 1确定蜂群开始繁殖的时间 福建、广东、云南:元旦前后湖南、贵州、四川:元月中旬前后 江西、浙江南部、安徽南部:元月下旬前后东北: 3月下旬前后 当地蜜粉源开花前20-30d 2,促蜂排泄10°C以上情暖无风天气,饲喂100g 50%糖水3, 确定蜂群繁殖方案单脾繁殖、双脾繁殖、多脾繁殖4•对蜂群进行治螨产卵 9d 后,子脾封盖前进行治蝴5•对蜂群加强保温保温物、缩小巢门、向阳背风、开箱检查挑好天气6•对蜂群进行饲喂奖励饲喂、及时补充花粉及花粉代用品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