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农大棉花栽培学3,4.ppt
106页第三节 棉花产量形成 一 棉花经济产量的构成 二 棉花成铃时空分布与优化成铃 一 棉花经济产量的构成 棉花的经济产量是指籽棉或皮棉产量 棉花的经济系数以籽棉计 , 一般为 高产棉田常可达 皮棉计 , 则只有 在提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 , 努力提高经济系数 , 经济产量即可提高 皮棉的产量构成因素为:: 皮棉 ( kg/=单位面积总铃数 ( 个 / × 平均单铃重 (g) × 衣分 (%)/1000 1. 单位面积铃数 单位面积铃数是产量构成的基本因素 , 低中产条件下是限制棉花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在黄河流域棉区 , 中熟陆地棉品种的 平均单铃重按 4 衣分按 36~ 40%计算 ,每公顷产 皮棉 750中低产 ) , 需成铃 60万个 左右; 1125中产 ) , 需 75- 1500高产 ) , 需 105万个; 1875超高产 ) , 需 110~ 120万个 影响单位面积铃数的因素: ①地力水平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表明:单位面积铃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 公顷铃数为 机质含量 1. 019%,公顷铃数达 ②水分 在缺水地区或遇长期干旱,群体结铃都会受到影响。
③ 种植密度 单位面积铃数为收获密度与单株结铃数的乘积,而单株结铃数与密度成反比 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增加,单位面积铃数增加,单产提高但若密度过大,个体发育受影响,单株果节数减少,蕾铃脱落增加,单位面积结铃数减少,产量降低若密度过小,虽个体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果节数增多,脱落减少,单株结铃数增多,但由于密度过小,造成单位面积铃数减少,难以获得高产 2.单铃重 栽培上通常以全株平均单铃子棉重( g)来表示 陆地棉的单铃重,在黄河流域棉区一般为 4新疆棉区一般为 6 在育种上以 100个典型正常吐絮铃的平均铃重 表示铃的大小, 低于 5- 77在栽培上估产时, 一般根据 10月上旬的吐絮率( T)和育种鈴重 (Y)来估计栽培铃重 (Z): Z=>60%), Z==40- 60%),Z=<40%) 单铃重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外 , 主要受温度与热量条件的影响 棉铃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5~ 30℃ 在棉铃发育期间 ,当≥ 15℃ 的活动积温在 1300~ 1500℃ 时 , 棉铃可以正常开裂吐絮 ; ≥ 15℃ 的活动积温少于1000℃ 时 , 部分棉铃不能正常吐絮 ,铃重也随有效积温的递减而下降 。
其次 , 单铃重受肥水条件的影响 ,地力和肥水条件优越 , 栽培管理水平高 , 植株同化物合成能力强 , 单铃重高 3. 衣分 子棉轧花后 , 所得纤维 ( 皮棉 )重量占子棉重量的百分率 , 称为衣分 陆地棉中熟品种的衣分一般为 35%~ 42% 衣分高低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 , 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棉籽上着生纤维的多少 , 常以 百粒棉籽上纤维的重量 ( g) 来表示 , 称衣指 陆地棉的衣指一般为 5~ 7g 百粒棉籽的重量 ( g) 称为籽指 陆地棉籽指一般为9~ 11g 籽指和衣指都与铃重呈正相关 ,衣指与籽指常呈负相关 二 棉花成铃时空分布与优化成铃 三桃 ” 及与产量的关系 棉花在不同时期里开花所结的铃称为棉铃的时间分布 棉铃按其开花结铃时间的早晚 , 分为 伏前桃 、 伏桃和秋桃 伏前桃指 7月 15日前所结的成铃; 伏桃指 7月 16日至 8月 15日间所结的成铃 ( 新疆棉区指 7月 16日至 8月 10日所结成铃 ) ; 秋桃指 8月 16日以后所结的有效成铃 有的把秋桃又分为早秋桃 ( 8月 16日~ 8月 31日所结成铃 ) 和晚秋桃 ( 9月 1日以后所结有效成铃 ) , 则称 “ 四桃 ” 。
我省把 7月 20日~ 8月 5日称为最佳结鈴期 ,8月 20日作为好花终止期 ,9月 5日作为有效花终止期 伏前桃为早期铃 , 它的多少可作为棉株 早发稳长的标志 , 但由于它着生在棉株下部 , 光照条件差 , 故 品质较差 , 烂铃率较高 , 其比例占总铃数的 10%左右 为宜 在黄河流域棉区 两熟直播棉田一般很少有伏前桃 夏播棉则没有伏前桃 伏桃是构成产量的主体桃 , 由于其所处的外界温光水条件适宜 , 体内有机养料多 , 故表现 单铃重高 ,品质好 高产棉田伏桃一般要占总铃数的 60%左右 , 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 ~ 70%, 所以多结伏桃是优化成铃结构 , 夺取高产优质的关键 早秋桃 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是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以只要肥水跟上, 早秋桃的成铃率高,铃重较大,品质也较好 ,从优化成铃和高产优质的角度出发,它仅次于伏桃,也是构成棉花高产优质的主体桃一般高产棉田, 早秋桃应占 20%左右 ,两熟棉田和夏棉早秋桃更是形成产量的主体桃 晚秋桃 都着生在棉株的上部和果枝的外围果节上 , 是在气温逐渐下降 , 棉株长势逐渐衰退的条件下形成的棉铃 , 铃重和品质都较差 , 大多还不能正常成熟吐絮 。
所以铃重轻 、 品质差 但 晚秋桃的多少可反映棉株生育后期的长势 , 若晚秋桃过多 ,表明棉株贪青晚熟 , 比例过低 , 则表示棉株衰退过早 , 伏桃和早秋桃的铃重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 一般晚秋桃以 10%左右为宜 一般以 中部 ( 5~ 10果枝 )的成铃率较高 , 铃大 、 品质好 , 下部( 1~ 4果枝 ) 次之 , 上部 ( 11果枝以上 )较低 ( 上 、 中 、 下 , 又称 部位三桃 ) 但如管理不善 , 营养生长过旺 , 棉田过早封行 , 中下部蕾铃脱落严重 , 由于棉花结铃的自动调节功能 , 上部成铃率也会提高 如棉田中 、 后期脱肥脱水 , 出现早衰 , 则上部蕾铃大量脱落 , 即使成铃其铃重也较轻 、 品质差 就空间的横向分布看,靠近主茎的 内围 1~ 2果节,特别是第一果节成铃率高,正常棉田一般占总铃数的 80%以上,而且铃大、品质好,越远离主茎的外围果节成铃率越低,铃重越轻 栽培上适当密植所以能增产的原因,主要就是增加了内围铃的比重而内围铃之所以优于外围铃,一是内围铃多是伏桃和早秋桃 ,成铃时间正好与气候条件最有利于棉铃发育的时段同步;二是内围铃靠近主茎,得到的 有机养料比外围铃多。
第四节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的准备 二、种植密度 三、播种与保苗技术 四、棉花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五、棉花的需水规律及灌溉技术 六、棉花管理技术 七、棉花化学调控技术 一 、 播种前的准备 ( 一 ) 土地准备 ( 二 ) 种子准备 ( 一 ) 土地准备 1. 土壤深耕 棉田 深耕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据试验证明 , 深耕 20~ 3317皮棉增产 这主要是因为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 能熟化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 , 使耕作层疏松透气 , 促进根系发展 , 扩大了对肥 、水的吸收范围 ;改善土壤结构 , 增强保水、 保肥能力和通透性;加速土壤盐分淋洗, 改良盐碱地;减少棉田杂草和病虫害 秋 、 冬耕如能提早到前作收获后立即进行效果最佳 在黄河流域棉区冬前未深耕的棉田可进行 春耕 , 但应在解冻后返浆期翻耕 , 并及时耙耕 、 保墒;新疆棉区春季风大 , 土壤水分蒸发强烈 , 一般要求 入冬前翻耕完毕 , 避免春耕 深耕应结合增施有机肥 , 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 , 以加速土壤熟化 在当前生产条件下 , 高产棉田的耕地深度以 30 2. 整地 整地包括秋冬耕后整地和春季整地 。
在 冬 、 春雨雪量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 秋 、 冬耕后可以不耙 , 以利晒垄挂雪过冬和接纳春雨 在冬 、 春雨雪稀少的地区 , 秋 、 冬耕后 必须及时耙耱 春季棉田的顶凌耙地是北方棉区整地保墒的关键措施 春耙宜在地表 开始解冻时 , 立即进行 , 解冻后再及时耙耱 整地须达到 墒 、 平 、 松 、 碎 、 净 、 齐 墒 ” 即土壤有足够的表墒和底墒;“ 平 ” 指地面平整无沟坎; “ 松 ” 指土壤上松下实 , 无中层板结; “ 碎 ” 指表土细碎 , 无大土块; “ 净 ” 指表土无残茬 、 草根及残膜 , 全田清洁; “ 齐 ” 指整地到头到边达到角成方 , 边成线 这“ 六字 ” 中 “ 墒 ” 是整地成败的关键 (二)种子准备 1. 选用良种 在黄河流域中熟棉区 , 要选择前期生长势较强 、 中期发育较稳健 、 中上部成铃潜力大 、 株型较紧凑 、 铃重稳定 、 衣分高 、中熟 ( 140- 150天 , 鲁 6、 13、 14, 中 12、 新33B、 33B) 的优质高产品种; 春套棉可选择 中早熟 ( 130- 135天 , 鲁 9、 12,中 19、 23、 29( 抗虫 ) 、 35, 虫 ))的优质高产品种; 夏套棉可选择高产 、 优质 、 抗病 、 株型紧凑的短季棉品种 ( 120天 , 鲁 10、 中 16、 30( 抗虫 )) 。
2. 精选种子 , 做好发芽试验 , 播前晒种 选留种子应在上年收花时摘取代表品种特性的棉株中部 , 靠近主茎 、 吐絮好 、 无病虫害的 霜前花棉子做种 晒种有促进棉子后熟 , 加速水和氧气的进入 , 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作用 , 对成熟度较差的棉子效果尤佳 晒种一般在播种前半月左右进行 , 晒 3- 5天至棉子咬得响为准 3.种子处理 ①硫酸脱绒 硫酸脱绒 能消灭种子外的病菌,控制枯、黄萎病的传播,并有利于种子精选,提高发芽率 ;脱绒后的光子,便于机械精量播种,节约用种和减少间、定苗用工;且光子吸水快,出苗早 按 100硫酸缓缓倒入成有种子的玻璃或搪瓷器皿中,边倒边搅,短绒变黑、变粘、发亮,立即冲洗至没有酸味 ② 药剂拌种 为了杀死种子上所带的病菌或播种后种子周围土壤中的病菌 , 进行药剂拌种十分重要 通常以多菌灵 用量拌种 , 密闭贮藏半月左右 , 防治立枯病 、 炭疽病效果良好 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种衣剂包衣 ③ 浸种 ( 温汤浸种 ) 可杀菌消毒 、 防治病虫害 、 促进发芽 先将种子在 55- 60℃的温水中浸泡 30分钟 , 而后将水温降至25~ 30℃ 继续浸泡 , 或在室温下用凉水浸种 ( 浸种时间主要决定于温度 , 25~30℃ 需 8小时 , 15℃ 约需 20多小时 ) ,种子吸水以达种子本身风干重的 60~ 70%左右 、 种皮发软 、 子叶分层 时 , 捞出稍晾 ,即可备用 。
二、种植密度 (一)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二)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 (三)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 (四)行株距的合理配置 ( 一 ) 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