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缝纫机报告-中国缝纫机产业发展史_6026.doc
3页缝纫机报告-中国缝纫机产业发展史1890 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1905 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1928 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 44-13 型工业用缝纫机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1949 年以前,整个旧中国缝纫机产量很低,年产量不足 4000 台,当时的缝制设备市场主要由美国胜家公司垄断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的切、昌、惠工、飞人、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以及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缝纫机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普通家用缝纫机和低档工业用缝纫机20 世纪 50 年代末,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标准化,统一了设计图纸,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医疗手术、羽毛球、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截至 1980 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 56 家,分布在 22 个省、市截至1982 年,我国缝纫机的产量达到 1286 万台,居世界第一位到 80 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缝制设备的产品结构在中低速工业缝纫机的基础上向着高速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电子、电脑技术也在缝纫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我国还完成了零部件配套系统建立,构建了庞大的缝纫机销售网点部分缝机企业在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90 年代初期,国际著名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在国内设立了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90 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开始崛起,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行业的大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以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天津和广州等 6 大产区和基地截至 2004 年,我国缝纫机整机制造厂达 600 多家,零配件生产厂家达1000 多个,年生产量为 1400.8 万台,生产总值约 280 亿元,品种近千个,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缝制机械生产国家之一缝纫机的诞生与发展历史 关于缝纫机是谁发明的,一向众说纷纭其实,第一台缝纫机是美国人伊莱亚斯•豪(1819~1867)发明的(专利号:4750) 豪生长于马萨诸塞州的斯宾塞,并于当地一家纺织厂由学徒工成长为一名能干的机械师也许是兴趣所致,豪潜心于缝纫机的研究,到 1845 年 4 月,终于创造出一台实用的缝纫机公开演示证明,豪的发明要比敏捷的缝纫手工操作效率高出五倍豪因自己发明在美国的市场化难以成功,遂于 1846 年去英国,并将机器的英国版权卖与一位生产妇女束胸、鞋和雨伞的大制造商威廉•托马斯,。
当豪返回美国之际,他发现一些制造商,包括艾萨克•胜家已经开始生产和销售与他的发明类似的缝纫机,于是一场旷日持久,从 1849~1854 长达五年的维权诉讼开始了,而豪最终捍卫了自己的专利权1865 年,豪在康涅狄格建立了Bridgeport Howe(豪)机械公司,其产品在 1867 年巴黎展会上赢得金奖 另一方面,1790 年,英国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1841 年,法国人发明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机1851 年,美国工人艾洛克•梅里特•胜家(与上述胜家为兄弟)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了胜家公司这一时期的缝纫机基本上是手摇式的 缝纫机的发展 1859 年,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1889 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1940 年,瑞士爱尔娜公司发明了采用筒式底版铝合金铸机壳、内装电动机的便携式家用缝纫机1950 年以后,进一步发展了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建立于 1851 年的胜家公司是美国最早开始生产缝纫机的公司,在当时的美国,缝纫机的产量仅次于时钟1870 年,美国生产缝纫机的公司有 69 家,1871 年,美国缝纫机年产量为 70 万台。
到 1891 年,胜家公司已累计生产 1000万台缝纫机可以说,在较长时间内,胜家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世界缝纫机的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西德、意大利以及日本缝纫机工业发展很快,欧洲各国除仍然生产高档传统家用缝纫机的公司以外,大多企业开始生产工业用缝纫机在此时期,日本缝纫机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始生产廉价的缝纫机,并销往美国及世界各地 七十年代初期,工业先进国家的家用缝纫机市场已趋饱和,日本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转向生产工业用缝纫机,而韩国特别是台湾抓住机会, 使得缝纫机工业崛起, 生产中、低档缝纫机并投入国际市场1975 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脑控制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此后又逐步用于工业用缝纫机八十年代初期,世界共有 3000 多种缝纫机,常用于生产的缝纫机约为 600 种,发展至今,形形色色的缝纫机已达 6000 种以上 缝纫机在中国 缝纫机最早何时出现在中国已无从详考,想来这第一台希罕物必属泊来品无疑,因为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即 1872~1900 年间,英、美、德等国商人仅于上海设立的缝纫机销售点就达数十家,而最早经营缝纫机销售、修理的中国人所开店铺也在上海,叫做美昌缝纫机商店。
至 20 世纪 20~30 年代,中国进入缝纫机整机生产的萌芽时期,从 1927 年上海协昌缝衣机器公司的红狮牌草帽缝纫机,到 1940 年代的"飞人"、"蜜蜂"、广州的"华南"等,无不经历了外国资本的打压、技术发展的艰难,幸存者也是举步维艰,产量极其有限,暴露出当时民族工业的脆弱乏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协昌的"无敌"、阮耀记的"飞人"生产发展迅速,并逐步在全国形成了销售网络而 1950 年开始的三年朝鲜战争还客观地推动了缝纫机、特别是工业缝纫机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东北军服厂,并下令上海尽快组织研制工业用缝纫机,以解棉衣供应的燃眉之急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行业内首家公私合营的上海惠工缝纫机厂(原名上海惠工铁工厂)的肩上当时的上海,正值美蒋发动"二·六"大轰炸,城市普遍停电、停水,生产生活困难重重为了完成工业缝纫机的研制、生产任务,"惠工"厂的职工夜以继日辛勤工作困了,就倒在机器旁打个盹没有电,就手拉皮带进行生产靠这种感天动地的精神,"惠工"厂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生产出我国第一批工业缝纫机,有力支援了朝鲜战争和国家经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