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0372379
  • 上传时间:2023-03-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3.0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 宋 B. 元 C. 明 D. 清2. 下图中,图一和图二标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别是( )    图一                   图二A. 分封制与行省制 B. 郡县制与封国制C. 分封制与刺史制 D. 郡县制与行省制3.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4. 以下四图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依次是 A.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郡县制B.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C. 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D. 郡国并行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5.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6.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A.  司隶校尉、贤良文学、起绒锦、《上林赋》B. 宣政院、赵孟頫、铜活字、《农书》C. 司礼监、董其昌、致良知、《感天动地窦娥冤》D.  提点刑狱司、风力水车、曲子词、《东京梦华录》7. 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 削弱了地方的权力C.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D. 强化了君主的权力8. 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这三次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 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 B. 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 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 D. 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9.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帝师”是A. 中书省长官 B. 宣政院长官C. 理藩院长官 D. 枢密院驻藏长官10.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元代的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这一制度在历史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标志着内阁政治的形成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促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5)上述材料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哪一特征?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B.12世纪,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后,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他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铁木真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西夏和金.后来忽必烈即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故这一史书记载兴起的是元朝,故B正确。

      ACD.这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CD错误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据图一中的“镐”和图二中的“大都”、“行省”的信息可知,图1是西周,图二是元朝,由此可知其对应的政治制度分别为分封制和行省制,A符合题意;郡县制秦朝推广到全国,封国制和刺史制均产生汉朝,BC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3.【答案】B【解析】材料中“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项解读错误 材料中“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集体议决,故B项正确 C项在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故C项错误 材料中“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不是任何决策之事都实时禀报皇帝,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元代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认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材料,得出答案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中国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解答】B.第一幅图中“周”“晋”“宋”等,反映了周朝的分封制;第二幅图中“九原郡”“陇西郡”“咸阳”等体现了郡县制;第三幅图中有郡县,也有封国,反映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度;第四幅图中“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中书省”等体现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故B项搭配正确,故选B项。

      ACD.ACD三项搭配不符合题干要求,故不选ACD三项5.【答案】B【解析】从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材料旨在强调行省制度下地方所拥有一定的大权,而不是强调行省制度造成地方势力膨胀;B项正确较好地把握和理解了材料的内涵;C项错材料不是强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和制衡的关系;D项错中书省才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故选:B本题旨在考查元朝行省制的职能应全面掌握行省制形成的背景、职能及其影响本题有效地将行省制度的基础知识考查和材料阅读能力考查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正确分析判断材料的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所学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项,司隶校尉,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贤良文学",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或分称"贤良"或"文学",始于武帝时; 在马王堆汉墓品种繁多的丝织品中起绒锦令人赞叹;《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故A符合题意。

      B项,宣政院属于元朝;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铜活字最早出现在明朝;《农书》属于元朝王祯所著,故B不合题意C项,致良知属于明朝王阳明的观点;董其昌,明代书画家;《感天动地窦娥冤》属于著名元曲家关汉卿所著;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十二监中最具权势的太监职位,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的部分,故C不符合题意D项,提点刑狱司:官署名,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司法机构,监督管理所辖州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州府卷案,可以随时前往各州县检查刑狱,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州府官员;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曲子词是词的早期名称之一,在隋、唐至五代时期,汉族民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曲调,被称作曲子;《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汉族风俗人情的著作;故排除D综上,BCD三项所列史实均不属于同一朝代,A项的史实均属于汉朝,故选A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识记所学知识的能力民主集中制原则属于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与元朝无关,故A错误;元政府设置行省,虽有削弱地方的权力的目的,但本题主旨反映的是行省虽然权力较大,但关键部分受中央节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B错误;“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从中可知行省制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地方个人专权,以此来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C符合题意;强化了君主的权力不属本题主旨,D错误。

      故选C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直接受中书省管制,地方军政大权完全掌控在朝廷,故A错误B.行省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错误C.材料说明行省官举兵是因为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而起,故C错误D.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元代统治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共发生三次短暂的行省官叛乱或自行举兵事件,这表明行省制度下中央集权加强,利于维持社会的长期稳定,故D正确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中书省长官掌管中央行政,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AB.据“佛教”、“领之于帝师”(“帝”是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可知这里的“官”是管理宗教事务的,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故B正确C.理藩院是清朝时期设立,故C错误D.枢密院掌管军事,故D错误1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代行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对历史基础知识进行准确的记忆和判断解答】B.根据材料“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使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进一步巩固多民族国家,故②④正确,B正确ACD.到明朝才建立内阁制,故①错误,排除;秦朝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