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高考《考试说明》解读暨复习策略建议研讨会.ppt
56页借助学术成果 提升学科素养,二○一五年三月,——2015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 解读暨复习策略建议研讨会,9/5/2018,《考试说明》的相关内容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确定历史学科的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凭 什 么 考,,,,9/5/2018,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命题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和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考 什 么,怎 么 考,,,,,,,,,,,,,,9/5/2018,●时空意识:五四运动 ●实证意识:林 则 徐 ●联系意识:科举制度 ●解释能力:民族工业 ●评价能力:工业革命,9/5/2018,●时空意识,【例1】(2013全国文综Ⅰ卷):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9/5/2018,政区的分布:趋势:“北密南稀”—“南密北稀”原因:人口分布、经济水平、中原战乱政治—推恩令,军事—边境郡县,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政区的边界:原则:“山川形便”和“犬牙相入”目的:农业生产管理;中央管控地方,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观察历史事物,,9/5/2018,【例2】五四运动的爆发,公车上书:4月22日,康、梁草拟,1500多举人签名5月2日,与数千北京官民集于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光绪帝◇电报的使用:梁启超4月24日给国民外交协会的电报说:“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日本,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美]周策纵著,陈永明等译:《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9/5/2018,◇报刊的发行:5月2日林长民就在《晨报》上批评说,和会本来打算在取得有关国家的同意后,才把山东问题向五强(美、英、法、意、日)提出,由这五个国家来处理,现在却直接接受了日本对山东的要求;这样一来,“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他的结论是:“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美]周策纵著,陈永明等译:《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9/5/2018,中国代表团因为害怕对失败负责任,所以向国内报告:“此次中国主张失败之原因,一由于1917年2、3月间,日本与英法诸国有胶澳让归日本之密约,二由于1918年9月,我国当局与日本政府有‘欣然同意’之山东换文,遂使爱我者无从为力。
这个报告载于5月1日北京《中国时报》——[美]周策纵著,陈永明等译:《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9/5/2018,◇学生的觉醒:5月2日晚上,我们很少睡觉我跟一群朋友谈了几乎一整夜……我们知道的很清楚,我们跟政府毫无关系,也不存任何希望,而且也不能依赖所谓伟大领袖像威尔逊这种人的原则看看我们的同胞,看看那些可怜无知的大众,不能不觉得我们必须要奋斗——[美]周策纵著,陈永明等译:《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时间意识: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观察历史事物,9/5/2018,●实证意识,【例3】(2012全国文综新课标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运用有效的史料、史实得出适当的结论,,9/5/2018,【例4】林则徐蜡像,林则徐及其领导的禁烟运动,在当时的英国舆论界就有比较公正的议论……蜡人馆中出现林则徐像,也可以看作是这种舆论的另一反映 ——宋伯胤《博物馆人丛语》,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林则徐之禁烟,即英国人亦尊重之,岂非公道哉? ——萧一山《清代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林则徐蜡像 ——出自林则徐纪念馆,9/5/2018,“君主后妃及古今著名公卿将帅、奇杰名士”……林则徐“其身不长,其貌则扬”……十分逼真,但毕竟不能说话,否则可以询问一些“安边之方”。
——志刚(1818-?)《初始泰西记》(1868),蒲安臣 (美国 1820-1870),9/5/2018,“甫入门,即见有华人男女各一”…蜡像馆没有把林则徐与那些君主、太子、公主放在一起,也不在“良臣名宦”之列,而是“侍立门侧,若司阍然”工作人员说,“禁烟启衅,虽始自林,而因此得通商五口,皆其功也” ——王韬《漫游随录》(19世纪60年代末),王韬 (1828-1897),9/5/2018,林则徐“办禁烟事,几窘英人”,但英国人仍然敬重他“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的品格 ——摘编自刘锡鸿《英轺 私记》(1877),刘锡鸿(?-1891) 及《英轺(yáo)私记》,9/5/2018,——[英]何析英《旧日影像: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张关林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9/5/2018,销毁250万英镑英国 财产的罪魁祸首, 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 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实证意识:运用有效的史料、史实得出适当的结论,9/5/2018,●联系意识,【例5】(2009安徽)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略)——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9/5/2018,(1)中日两国使团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目的: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 成员: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 态度: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9/5/2018,(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差异: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注意历史的纵向、横向关联性,,9/5/2018,政权向社会开放,扩大了统治基础既能树立政府的开明形象,又可以消弭社会上的反抗力量考试选官可以澄清吏治,防止结党营私;但是,因科举结成的师生关系、同年关系,又与朋党之争有关 ——摘编自刘海峰《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促进了科举政治的形成,【例6】科举制度,9/5/2018,2.促进了科举教育的形成,科举是一种考试取士制度,学校则以养士为目标。
明清两代将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整合为一条龙,使学校科举化、科举学校化 ——摘编自刘海峰《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9/5/2018,3.促进了科举文学的形成,以文取士,培养和造就了大量的文学家隋唐以后绝大多数文学家即使未中过进士或举人,至少也参加过科举考试,吴敬梓、蒲松龄、曹雪芹等人之所以会在小说中经常描写有关科举的情节,就是因为他们都有或长或短的应试经历 ——摘编自刘海峰《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9/5/2018,4.促进了科举社会的形成,隋唐尤其到宋代,人们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不再以血统和出身划分每次科考都是一次知识阶层的区域大流动,而考上后所有人都是异地为官,有力地促进了各地人才的交流 ——摘编自刘海峰《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9/5/2018,科举考试演化为一种惯例式的全民动员,已接近于一种宗教行为它将考试演化为程序、规则、禁忌及庆典仪式,使其彰显为民众生活的中心,也淡化了一切与其无关的活动选择 ——吴刚《知识演化与社会控制——中国教育知识史的比较社会学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5/2018,5.促进了科举文化的形成,元代以后,儒家经学在科举考试中占统治地位。
许多儒家经典本身就是先秦的历史记载,因而科举实际上是以史学取士其直接后果便是保证了入仕的政府官员具有一定的史学素养,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学的繁荣和发展书法与印刷也与科举推动有关 ——摘编自刘海峰《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9/5/2018,科举考试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又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共同文化的统一与认同,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凝聚力的加强科举制在分区定额取中制度上优待和照顾边疆民族地区,以推动和提高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减缓了各地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摘编自彭武麟《科举制与古代封建政治之关系简论》,《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6.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联系意识:注意历史的纵向、横向关联性,9/5/2018,●解释能力,【例7】(2014四川)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历史评价:,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9/5/2018,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2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9/5/2018,整理:图2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9/5/2018,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对历史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给予说明,,材料三 ……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9/5/2018,张謇企业的发展: (1)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向社会集资,创办了大生纱厂,后以大生纱厂为大股东,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 (2)制定明确的规章张謇亲自拟定《厂约》,后又颁布《大生纱厂章程》,对各道工序、各个岗位的人财物管理做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例8】张謇的民族工业,9/5/2018,(3)重视市场的开发以“魁星”为品牌;为经销商提供贷款 (4)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兴办专科类学校;重视才学、品行,打破地方观念与国家界限 (5)实行人性化管理给生孩子的女工发放补贴,还雇专人替女工照顾孩子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9/5/2018,大生集团的衰落: (1)发展战略上,过于强调多元扩张为了保证原料的来源、原料与产品的运输,同时解决下脚料的应用、职工的生活等问题,先后创办了跨十几个行业的60多家企业过渡扩张分散了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辅业拖累主业的被动局面 ——苏全有《从荣张企业集团的盛衰看近代中国家族企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等,9/5/2018,(2)利润分配上,过于强调“厚利股东”把过多的利润用于分红,导致积累不够,影响了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而且,不管企业盈亏,各股东都照常领取股息并额外分利,增加了企业负担 ——金其祯、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