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廖本现代汉语下课件.ppt

204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79975254
  • 上传时间:2024-08-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33.50KB
  • / 20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第五章 语语 法法n n 语法n n 现代汉语词类n n 现代汉语短语和句法成分n n 现代汉语句子和句群 第一节第一节 语法概说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一)语法、语法学的含义n n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系统的结构要素: 语音:语言符号的形式 语义:语言符号的内容 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法:语言的建筑规则 n n语法 语言中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的规则,即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组合成短语的规则、词和短语构成句子的规则 构词规则: 年轻、地震、雪崩年轻、地震、雪崩 主谓式合成词主谓式合成词 红旗、人性、狂欢红旗、人性、狂欢 偏正式合成词偏正式合成词 提高、扩大、缩小提高、扩大、缩小 补充式合成词补充式合成词 国家、人民、开关国家、人民、开关 并列式合成词并列式合成词 ………… 短语的构造规则: 看书、吃饭、学习汉语 动宾短语 我们的学校、学习成绩 偏正短语 …… 句子的组合规则: 你们快走! 主谓句 快走,你们! 主谓句 昨天他们去了上海。

      主谓句 …… n n“语法”的两种含义 一是指一种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本身任何语言都有语法规律,这套规律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且这个含义上的“语法”不能比较高下优劣 二是指对一种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的认识,即“语法学”这个含义上的“语法”是可以比较高下优劣的评价的标准是对语言事实的切合程度 n n语法体系 一是指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 二是指语法学体系二)语法学的种类 1、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 2、理论语法、教学语法 (三)语法的性质n n抽象性 语法是从众多语言事实中抽象出来的规则系统n n稳固性 语言的基础: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n n民族性 二、汉语语法的特点 1、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形态:一个词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变化狭义) 2、词类与句法成分的非一一对应性 3、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 4、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一)语法单位n n 语法单位:语言中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语法单位:语言中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四种。

      语素、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四种语素、词、短语属于语言的静态单位,句子属于语言的动短语属于语言的静态单位,句子属于语言的动态单位n n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其基本作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其基本作用是构词用是构词 词根、词缀和词尾词根、词缀和词尾 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自由语素、粘着语素自由语素、粘着语素 n n 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其基本作用是构成短语和句子 词的分类: 单纯词与合成词:包含语素数量的多少 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 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 同义词、反义词 词的语法分类:词类 n n 短语: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没有语调的音义结合体,其基本作用是构成句子或充当短语的结构成分 短语的分类: 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中补短语…… 短语的功能类型: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n n 句子: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音义结合体。

      句子在语音上的特征是有语调,书面上的特征是句末点号(/?/!) 句子的分类: 句子的结构类:单句与复句、主谓句与非主谓句、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 句子的语气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句子的特征类:“把”字句、“被”字句、“连”字句、存现句…… (二)句法成分n n 句法成分:线性序列中相互之间具有句法关系的结构成分,两两相对,相互依存包括: 主语和谓语:陈述和被陈述 动语和宾语:支配和被支配 定语和中心语:修饰和被修饰 状语和中心语:修饰和被修饰 中心语和补语:补充与被补充n n 句法成分与句子成分 四、学习语法的方法四、学习语法的方法( (一一) )区分两种现象区分两种现象 1 1、形同实异的现象、形同实异的现象 动动 + + 名名n n参观工厂参观工厂 参观人员参观人员n n翻译文章翻译文章 翻译技巧翻译技巧n n学习汉语学习汉语 学习成绩学习成绩 学习文件学习文件 处所词语处所词语+ +动词动词+ +着着+ +名词名词n n门口站着人门口站着人 桌上放着书桌上放着书 墙上挂着画墙上挂着画 外面下着雨外面下着雨 台上唱着戏台上唱着戏 屋里开着会屋里开着会n n人站在门口人站在门口 * *门口正在站人门口正在站人 外面正在下雨外面正在下雨 * *雨下在外面雨下在外面 2.大同小异的现象n n他跑得快。

      他跑得很快n n他早来了 他来早了n n张老三是谁? 谁是张老三?n n饭吃饱了 饭吃多了 饭吃光了 饭吃完了n n十个人吃不了一锅饭 一锅饭吃不了十个人n n他们来了客人 他们来了三位 (二)注重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结合(二)注重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结合n n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之间的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意义关系意义关系意义关系意义,如,如““学习汉学习汉语语””中两个词之间是动宾关系语法意义是通过特中两个词之间是动宾关系语法意义是通过特定的形式来表达的定的形式来表达的n n语法形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如语法形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如““市场繁荣市场繁荣””和和““繁荣市场繁荣市场””,靠语序来表达主谓与动宾两种关,靠语序来表达主谓与动宾两种关系关系三)语法分析的两个方面(三)语法分析的两个方面: :划分和切分划分和切分n n划分是把大类分成小类如将现代汉语中的词分为划分是把大类分成小类如将现代汉语中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虚词再分为若干小类实词和虚词,实词、虚词再分为若干小类n n切分是把整体分成部分如将主谓短语分为主语和切分是把整体分成部分。

      如将主谓短语分为主语和谓语,将动宾短语分为动语和宾语等谓语,将动宾短语分为动语和宾语等 第二节第二节 词类(上)词类(上)n n词类及其划分标准n n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n n各类实词的主要语法功能n n相关词类之间的划界n n词的兼类与活用 一、词类及词类划分的标准(一)词类和词性 1、词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词类的划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语言中所有的词分为大大小小的类划分词类的主要目的是构建语法规则系统 2、词性 词性指词的语法属性词性以个别词为对象,根据该词的语法属性从而将它归入某个相应的类 (二)词类划分的基础和标准 1、词的意义在词类划分中的作用 意义是词类划分的基础,但不能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词义不一定反映词的组合性质,无法直接观察词的概念意义属于词汇意义范畴,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其语法表现并不一定相同如: 战争:打仗 红:红色 一场战争:*一场打仗 很红:*很红色 2、形态与词类划分n n形态是一个词表达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变化系统n n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n n形态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缺乏普遍适用性 3.词的语法功能与词类划分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包括:n n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n n词与词的组合能力n n词重叠的可能性、重叠形式及意义 形态标准与语法功能标准: 词的形态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相比较而言,语法功能标准具有更强的适应力 (三)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可以将现代汉语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若干小类n n实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叹词n n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必须依附于实词或短语包括: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n n实词和虚词的区别(1)功能:是否占据主要的句法结构位置(2)意义:表达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3)自由与粘着:是否能单独使用(4)位置:参与组合时位置是否固定(5)开放与封闭: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 二、实词 (一)名词(一)名词 1 1 1 1、名词的语法功能、名词的语法功能、名词的语法功能、名词的语法功能n n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包括充当介词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包括充当介词的宾语。

      的宾语 [ [用毛笔用毛笔] ]写字写字 [ [向朋友向朋友] ]致意致意 [ [在国内在国内] ]征集征集 [ [为将来为将来] ]着想着想n n名词一般可以用数量短语修饰名词一般可以用数量短语修饰 (一桶)水 (一桶)水  (一道)闪电 (一道)闪电  (两件)衣服(两件)衣服 (两个)孩子(两个)孩子n n名词前一般不能加副词名词前一般不能加副词n n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名词一般不能重叠 2、名词的类型n n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根据名词前面使用的量词,可以将一般名词分为个体名词与集合名词  个体名词: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例如:(一棵)树  (两盘)磁带 (三头)牛 (八辆)卡车 (九十九朵)玫瑰  集合名词:集合名词:不能计个体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饰例如:(一批)衣物  (一些)马匹 (一批)物资 (一部分)船只 n n抽象名词抽象名词: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如::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如: 作风 道德 境界 气氛 风尚 思想作风 道德 境界 气氛 风尚 思想 心灵心灵 灵感 党性 友谊 观念 想法 原因灵感 党性 友谊 观念 想法 原因 内容内容  形式 政治 形式 政治 文化 社会 革命 欲望文化 社会 革命 欲望 力量力量  交际 裨益 师资 交际 裨益 师资  修饰抽象名词的量词限于  修饰抽象名词的量词限于““种种””、、““点点””、、““类类””等:等:(一种)观点 (一种)观点  (一种)境界(一种)境界 (一点)灵感  (一点)灵感  (一点)裨益(一点)裨益  个别抽象名词可以受动量短语修饰。

      例如:  个别抽象名词可以受动量短语修饰例如:(一场)革命 (一场)革命  (一次)苦头(一次)苦头 (一阵)痛苦  (一阵)痛苦  (一番)斗争(一番)斗争 n n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例如: 中国 北京 香港 渤海 泰山 长城 太阳 火星 地壳 国务院 葡萄糖酸钙李白 鲁迅 钱学森 诺贝尔 爱因斯坦中文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央电视台专有名词一般不用量词修饰 n n时间名词:表示时间的名词  时间名词可以充当“在”、“到”的宾语,可以用“什么时候”提问例如: 春天 秋天 春节 元旦 清明 早晨晚上 今年 明天 周末 来年 刚才今天 昨天 课后 目前 现在 星期天 时间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与一般名词不同之处在于:时间名词经常与一般名词不同之处在于:时间名词经常充当状语充当状语 现在出发 上午开会 今年参加高考 n n处所名词:表示地点的名词  处所名词常用在“在”、“到”、“往”等词的后面,并且能用 “哪儿”“什么地方”提问,用指示代词“这儿”、“那儿”指代如:近处 远处 高处 低处 明处 暗处 周围 附近 学校 食堂 教室 会议室 图书馆 故宫 南京 济南 n n方位名词方位名词: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单纯方位词单纯方位词( (单字单字) ) 东 南 西 北 前 后 左 右 里东 南 西 北 前 后 左 右 里 外外   中中 内 间 旁 上 下内 间 旁 上 下 合成方位词(双字)合成方位词(双字) 前加型:前加型:前加型:前加型:在单音节方位词前加上在单音节方位词前加上““之之”“”“以以” ” 后加型:后加型:后加型:后加型:在单音节方位词后面加上在单音节方位词后面加上““边边”“”“面面”“”“头头” ” 对举型:对举型:对举型:对举型:两个表义对立的单音节方位词连用:两个表义对立的单音节方位词连用: 左右 上下 前后 南北 东西 内外 里外左右 上下 前后 南北 东西 内外 里外 其他类型:其他类型:其他类型:其他类型:底下 跟前 面前 里头 开外底下 跟前 面前 里头 开外 头里 头里 当中当中 中间中间 比较下列各例中方位词的异同:n n桌子上 屋檐下 大楼前 n n桌子上面 屋檐下面 大楼前面n n上面放着几本书。

      n n把这几本书放在下面n n前怕狼,后怕虎n n上有老,下有小 n n单纯方位名词具有较强的附着性,与其所附着的成分间不能加“的”;合成方位词与其前成分间可以加“的”如: *桌子的上 *屋檐的下 *大楼的前 桌子的上面 屋檐的下面 大楼的前面n n单纯方位词充当主语通常出现于对举结构中,合成方位词充当主语比较自由 (二)动词 1、动词的语法功能n n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或补语 a.有些动词必须带宾语:加以、给以、得以、试图处于、当作、懒得、成为、促使 b.有些动词不能带宾语:游行、游泳、休息、咳嗽、约会、答辩、睡觉、考试 c.有些动词可带也可不带宾语:听、买、有、完成、保护、访问、发送、改善、关心 n n多数动词可以后附多数动词可以后附“ “了了” ”、、“ “着着” ”、、“ “过过” ” V-V-了了:表示动作行为的实现或完成表示动作行为的实现或完成 V-V-着着: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V-V-过过:表示经历。

      表示经历n n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受表否定的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受表否定的“ “不不”“”“没有没有” ”修饰 思考:思考:思考:思考:动词受动词受 “ “不不” ”和和“ “没(有)没(有)” ”修饰修饰有什么条件限制?有什么条件限制?n n多数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多数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A A))采用采用“ “AAAA” ”式,双音节动词(式,双音节动词(ABAB))采用采用“ “ABAB”ABAB”式 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有没有不能重叠的动词?有没有不能重叠的动词? 动词与其重叠形式在功能上有没有区别?动词与其重叠形式在功能上有没有区别? 看:看看看:看看 看书:看看书看书:看看书 仔细看:仔细看看仔细看:仔细看看 看了三天看了三天 ::* *看看了三天看看了三天 看完看完 ::* *看看完看看完 看得完:看得完:* *看看得完看看得完 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研究问题:研究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研究问题 认真研究:认真研究研究认真研究:认真研究研究 研究三年:研究三年:* *研究研究三年研究研究三年 研究得很深入:研究得很深入:* *研究研究得很深入研究研究得很深入 2、动词的类型n n根据能否带宾语及所带宾语的类型: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及只能带施事宾语的动词。

      及物动词:能带其他宾语的动词 现代汉语中有的动词绝对不能带宾语,有的动词可带可不带宾语,还有的动词必须带宾语 必须带宾语的动词通常称为粘宾动词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粘宾动词有: n n根据所带宾语的功能类型:根据所带宾语的功能类型: 体体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谓谓宾动词:只能带谓词(动词、形容词)性宾语宾动词:只能带谓词(动词、形容词)性宾语 体谓体谓宾动词:既能带名词性宾语,也能带谓词性宾动词:既能带名词性宾语,也能带谓词性宾语 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根据所带宾语的功能类型,下列动词分别属根据所带宾语的功能类型,下列动词分别属于哪一类?每类再举若干例于哪一类?每类再举若干例 A A::买、唱、修理、驾驶买、唱、修理、驾驶 B B::打算、以为、感到、觉得、企图、试图、认为打算、以为、感到、觉得、企图、试图、认为 C C::看、喜欢、研究、讨论、学习看、喜欢、研究、讨论、学习 n n根据所带宾语的数量:根据所带宾语的数量:能带两个宾语的动词。

      能带两个宾语的动词n n根据动词单宾动词:只能带一个宾语的动词根据动词单宾动词:只能带一个宾语的动词 双宾动词的意义:双宾动词的意义: 动作行为动词:能用作祈使句的谓语动作行为动词:能用作祈使句的谓语 心理动词:能心理动词:能受受“ “很很” ”修饰修饰且同时能带宾且同时能带宾语 能愿动词(助动词):表示能愿动词(助动词):表示可能、意愿、可能、意愿、应该等 判断动词:是、为(判断动词:是、为(w wé éi i))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动词:表示动作动作行为行为进行的趋向进行的趋向 形式动词:进行、加以、给以、予以形式动词:进行、加以、给以、予以(辅(辅助)助) n n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趋向,可以作谓语(中心)或趋向补语 单纯趋向动词(单音节): 以说话人所在位置为参照点:来、去 以说话人所在位置以外的某个位置为参照点:上、下、进、出…… 复合趋向动词(双音节):上来、进来、出去、进去…… 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 “起来”表示开始。

      好起来、唱起来 “下去”表示继续讲下去、追问下去 n n能愿动词能愿动词 可以单独作谓语,如可以单独作谓语,如“ “我能我能”“”“这样做可这样做可以以” ” 可以用可以用肯定否定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来提问,如并列形式来提问,如“ “能能不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应该不应该” ” 只能用于只能用于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前,不能用,不能用于名词性成分前(作状语)于名词性成分前(作状语)不能带不能带“ “了了” ”、、“ “着着” ”、、“ “过过” ”除非省略动词)除非省略动词) [ [能能] ]解决解决 [ [可以可以] ]解决解决 [ [应该应该] ]解解决决 * *能能/ /可以可以/ /应该这件事()应该这件事() * *能了能了/*/*可以着可以着/*/*应该过应该过 (三)形容词(三)形容词 1 1、、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和和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分为性质形容词、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以及不定量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以及不定量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大多可受性质形容词:大多可受“ “很很” ”、、“ “不不” ”修修饰,大多可以重叠(饰,大多可以重叠(AAAA式、式、AABBAABB式) 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受“ “很很” ”、、“ “不不” ”修饰修饰,,部分可重叠(部分可重叠(ABABABAB式)包括:式)包括: a.a.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b.b.采用采用ABABABAB式重叠的形容词式重叠的形容词 c.c.带带叠音后缀叠音后缀的形容词的形容词 d.d.其他其他少数少数“ “~ ~里里/ /不不~~”~~”式形容词式形容词 2 2、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形容词的语法功能n n形容词可以作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定语谓语、定语,不能带宾语不能带宾语n n性质形容词大多可以受性质形容词大多可以受“ “很很” ”修饰n n有些形容词可以重叠,形式为有些形容词可以重叠,形式为“ “AA”AA”式、式、“ “AABB”AABB”式(性质形容词),式(性质形容词),“ “ABAB”ABAB”式(部分式(部分状态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高:高高的高:高高的 长:长长的长:长长的 矮:矮矮的矮:矮矮的 认真:认认真真认真:认认真真 漂亮:漂漂亮亮漂亮:漂漂亮亮 笔直:笔直笔直笔直:笔直笔直 漆黑:漆黑漆黑漆黑:漆黑漆黑 思考:思考:思考:思考:形容词与其重叠形式的功能有何不同?形容词与其重叠形式的功能有何不同? n n动词与形容词的划界 (四)区别词 1、区别词的功能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通常是成对或成组的区别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主语、谓语、宾语,否定时不能用“不” ,可以用“非” 正:副 男:女 急性:慢性 定期:活期 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n n少数区别词有描写功能:锦绣、区区、偌大、广大、稀世、毕生、广袤、硕大、摩天、大无畏 2、区别词的构词特征 ~式:中式、西式、拉网式、花园式 ~型:福利型、资源型、外向型 ~级:特级、大师级、国家级、世界级 ~性:神经性、先天性、突发性 ~等:高等、甲等、头等、优等 ~用:家用、军用、民用、医用、日用 超~:超导、超薄、超大型 单~:单程、单相、单面、单轨 无~:无轨、无机、无期 n n形容词和区别词的划界 形容词词和区别词都可以作定语,但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区别词不能作谓语。

      大企业 大型企业 企业大 *企业大型 很大的企业 *很大型的企业 不大的企业 *不大型的企业 *非大/企业 非大型/企业n n结论:大——形容词,大型——区别词 (五)数词(五)数词 1 1、数词的成员及其功能、数词的成员及其功能 数词表示数目(大小)和次序(顺序):数词表示数目(大小)和次序(顺序): 一、二一、二~ ~十、百、千、万、亿、零、半、两十、百、千、万、亿、零、半、两 除了数学运算以及某些固定表达法,如除了数学运算以及某些固定表达法,如“ “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七上八下七上八下”“”“三三两两三三两两”“”“六六六六大顺大顺”“”“九九归一九九归一” ”等,数词一般不能单独充等,数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不能重叠当句法成分,不能重叠 现代汉语数词经常与计量事物或动作行为现代汉语数词经常与计量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组合。

      如单位的词组合如“ “一个、三本、五次一个、三本、五次” ”等 2、基数和序数 基数基数即数目的大小:二十、五百分系数词和位数词两种: 系数词:一~十,零、半、两 位数词:十、百、千、万、亿 系数词与位数词构成现代汉语的系位组合,可以表达任意数目如: 五百三十二、八千、十万 序数序数即先后次序:三月、五楼、第三n n比较:三月~三个月,两点~两小时 (六)量词(六)量词 量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的计量单位量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的计量单位 1 1、量词的分类、量词的分类(按意思来)(按意思来)n n物(名)量词:计量人或事物物(名)量词:计量人或事物 个个体量词:计量个体事物,如:个、位、体量词:计量个体事物,如:个、位、条、把、本、张条、把、本、张………… 集集合量词:计量成组或成群的事物,如:合量词:计量成组或成群的事物,如:批、帮、群、套、双、付批、帮、群、套、双、付………… 度量衡度量衡量词:计量长度、重量、容积,如:量词:计量长度、重量、容积,如:克、千克、米、厘米、立方米。

      克、千克、米、厘米、立方米 不定不定量词:些、点量词:些、点 n n 动量词:计量动作行为如:次、趟、回、阵、遍、顿……n n时量词:年、天、分、秒 以上所举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专用量词,有些会借其他类词临时充当量词,可称为借用量词 如: 一条被子:一床被子 一担柴:一挑柴 切一下:切一刀n n复合量词:两个量词的连用 相乘关系:人次、秒立方米、吨公里 选择关系:台套、篇部、件套 2 2、量词的语法功能、量词的语法功能 量词通常与数词一起构成数量组合量词通常与数词一起构成数量组合“ “数数· ·量量” ”,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大多数量词可以重叠,如大多数量词可以重叠,如“ “个个、次次、回回个个、次次、回回” ”等n n量词的出现环境:量词的出现环境: 数数词词+ +量词:五本、三次量词:五本、三次 代代词词+ +量词:这本、那回(数词是量词:这本、那回(数词是“ “一一” ”)) 量词量词+ +名名词:找词:找个人个人、买、买本书本书、说、说句话句话。

      (这(这是是“ “一一+ +量词量词+ +名词名词” ”的的省略省略形式普通话中通常形式普通话中通常只能出现于宾语位置上,不能出现于主语位置上只能出现于宾语位置上,不能出现于主语位置上 3、数量表达n n概数 相邻的数词连用:三五个、七八本 “把、来、多”:百把本、十来个、三百多 “数·量+上下、左右”:五十岁上下/左右 “许多、多数、少数、大多、部分”n n数量的增减与分数、倍数 增加到:增加了 减少到:减少了 分数:~分之~ 倍数:数词+倍 注意:n n分数既可以表达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达数量的减少n n倍数只能用于表达数量的增加,不能用于表达数量的减少 *便宜/降低/减少了 倍 n n二、两和俩二、两和俩 一般量词前用一般量词前用“ “两两” ”不用不用“ “二二” ”:: 两本书:两本书:* *二本书二本书 两个人:两个人:* *二个人二个人 序数、小数、分数及数学运算中,用序数、小数、分数及数学运算中,用“ “二二” ”不用不用“ “两两” ”:二年级、二月:二年级、二月 注意:表序数时,注意:表序数时,“ “两点钟两点钟” ”是个特例。

      是个特例 表虚指时,用表虚指时,用“ “两两” ”不用不用“ “二二” ”:: 有两下子:有两下子:* *有二下子有二下子 说两句:说两句:* *说二句说二句 “ “俩俩” ”是是“ “两个两个” ”的合音,相当于的合音,相当于“ “两个两个” ” “俩俩” ”与名词之间不能加量词:俩学生:与名词之间不能加量词:俩学生:* *俩俩个学生 (七)副词 1、副词的功能 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谓词性成分作状语,“很”“极”等少数副词可以作补语 注意: 副词不能作定语 大多数副词不能单说,少数可以: 不、没有、马上、的确、也许 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就、才、又、也 2、副词的分类n n程度副词: 修饰性质形容词及少数动词,表示程度 绝对程度副词:不能出现于“比”字句中,没有明确的比较对象如: 太、很、极、极其、非常、格外 相对程度副词:有明确的比较对象,有些可出现于“比”字句中。

      如: 更、还1、稍、最、顶 n n范围副词说明事物的范围或数量特征 “都”类总括副词:都、尽、一概、统统总括的对象通常出现于它们的前面 “只”类排性副词:只、仅、就、光语义上联系的成分在它们后面,且不能省略 只买面条:*只买 “总共”类限量副词:语义上要求其后必须有数量成分,且不能省略 总共买了三本:*总共买了 n n时间、频率副词时间、频率副词 曾经、已经、业经,将、及早,正、在、正在,曾经、已经、业经,将、及早,正、在、正在,一度、暂且、刚、才、马上、立刻、当即,仍一度、暂且、刚、才、马上、立刻、当即,仍然、还、仍旧,经常、偶尔、常常然、还、仍旧,经常、偶尔、常常 时间副词与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时间名词 同:都能作状语同:都能作状语 异:时间副词不能作定语、主语、宾语,异:时间副词不能作定语、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可以时间名词可以 时间副词作状语一般不能时间副词作状语一般不能位于主语前位于主语前,,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作状语时可以。

      时可以 比较:比较:现在现在- -正在正在 将来将来- -将要将要 n n否定副词 不、没有、未、勿 “不”主要用于对主观意愿、未然事件、习惯性行为进行否定 “没有”主要用于对客观条件和已然性事件进行否定 不来:没来 不学习:没学习 不抽烟:没抽烟 *不跌倒:没跌倒 *不倒塌:没倒塌 *不睡醒:没睡醒 *不看清:没看清 n n语气副词语气副词 只能在句子中出现只能在句子中出现,不能在短语中出现不能在短语中出现 A BA B 这件事这件事简直简直不可事议不可事议 * *简直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的事的事 他他毕竟毕竟比较年轻比较年轻 * *毕竟比较年轻毕竟比较年轻的他的他 这事这事难道难道这么重要这么重要吗?吗? * *难道这么重要难道这么重要的事的事 B B组去掉语气副词后都能成立。

      组去掉语气副词后都能成立 出现位置有一定的灵活性(出现位置有一定的灵活性(句首或句中句首或句中),与),与其他副词同现时位置在其他副词同现时位置在最前边最前边 他们他们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已经已经已经已经 都都都都 徒步徒步徒步徒步 穿过了大沙漠穿过了大沙漠 n n情态副词 情态副词的主要功能是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情状如:亲自、亲口、亲手、亲眼、并肩、轮番、随手、如期、低声、大举、拂袖、飞速、徒步 此类副词数量多,复现率较低,对所修饰动词的选择性较强,与其他副词同现时位置在最后如: 他大概已经亲自去了 n n思考:副词修饰名词问题 1、哪些副词可以出现于名词性成分前? 2、受副词修饰的名词性成分有什么限制? 3、构成的“副+名”结构有什么特点? (副词+名词例) (八)代词代词是根据指示、代替作用划分出来的一个词类,内部没有统一的语法功能,代词的功能跟它代成分的功能相当 根据意义,分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三类 根据所代对象的功能,分为名词性代词、谓词性代词和副词性代词。

      详见:教材P27.代词表) n n人称代词:指代人或事物,分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咱们我们、咱们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您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他们、她们们 非三身代词:自己、别人、人家自己、别人、人家、彼此n n指示代词:“这、那”及以此为基础构成 近指和远指 “每、各”:分指 “某、另”:不定指 “其他其他”与“其它其它”(相关代词用法) n n疑问代词:疑问代词: 基本用法:表示有疑而问基本用法:表示有疑而问 谁、什么、哪、哪里、怎么样、多少谁、什么、哪、哪里、怎么样、多少 疑问代词的特殊用法:疑问代词的特殊用法: “ “whatever”whatever”任指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表示任何人或任何事物,有强调一切的作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例外)有强调一切的作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例外) 谁谁都说服不了他都说服不了他 他他什么什么都知道 “ “what”what”虚指虚指:指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

      指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 他没说他没说什么什么 我好像在我好像在哪儿哪儿见过他 派派谁谁谁谁去 喜欢吃喜欢吃什么什么就吃就吃什么什么 (九)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词 叭、咚、咣、轰隆、丁当、哗啦、劈里啪啦、叽叽喳喳、乒乒乓乓 拟声词可能单独成句,经常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 拟声词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如: 丁丁当当的声音 睡得呼呼的 劈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十)叹词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 叹词的独立性很强,主要充当独立成分,或单独成句如: 唉!又输了 哎呀,你放开手吧! 叹词“啊”的读音问题 第三节第三节 词类(下)词类(下)一、虚词n n虚词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虚词的词汇意义已经虚化,主要表示语法意义(关系意义)n n虚词主要起连接作用(如连词)或附着作用(如介词、语气词),具有封闭、定位的特征。

      n n虚词的个性比较强,同一类虚词的用法差别比较大,因此学习虚词需要逐个掌握n n现代汉语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四类 (一)介词 介词是前置词,其主要功能是附着于实词或短语的前边,构成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主要充当状语,或者借助于“的”作定语;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主语如: 在黑板上写字 从美国来 为将来着想 和他争论 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他们做了深入的调查 对这件事的看法 n n关于介词的进一步思考: 1、介词所附着的成分与动词的语义关系 施事、受事、工具、时间、方式…… 2、介词所附着成分的功能类型 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 3、介词短语的位置 主语前、主语后,定位、不定位 4、介词与动词的划界 在、比、朝…… (二)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虚词连词的功能主要体现在:n n 连接词、短语还是分句、句子 只能连接词、短语,不能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和、跟、同、与、及、以及。

      只能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尽管、即使、只要、然而、不仅、所以、否则 既能连接词、短语,又能连接分句、句子的连词: 而、而且、还是、或(者) n n连接名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 主要连接名词性成分的连词: 和、跟、同、与、及 主要连接谓词性成分的连词: 并、并且、而且、而 既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也能连接谓词性成分的连词: 或、或者、还是 n n连词与介词的划界 (1)家长和学生都赞成这项决定 (2)校长已经同张明谈过一次话了 (3)小张没跟小李一起来 (4)和公司领导协商一下再说吧 (5)老王同小李是老乡吗? (6)他经常跟小李切磋球技 (7)中国与埃及都有悠久的文化 (8)老张跟老王说过,他今天下午有事他”的指称对象在句内) n n 区分的方法: 1、换序法:能否颠倒“和”类词前后成分“A”和“B”的位置且意义基本不变,如果能,则为连词,如果不能或意义明显改变,则为介词 2、 添加法:“和”类前有无状语或能否添加状语而意义基本不变。

      如果无状语且不能添加状语,则为连词;如果有状语或能添加状语,则为介词 3、省略法:能否省去“和”类词前的“A”,如果不能省或省去意义改变,则为连词;如果能省,则为介词 (三)助词 1、助词及其类型 助词是附着于实词或短语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虚词主要分为: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了、着、过 时制助词:的、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其他助词:第、老、初、把、来、多、等、等等、所、给、连…… 2、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的读音都是“de”,书面上写作“的、地、得”,分别作为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的”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用在名词性偏正结构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 我们的祖国、地铁的开通、水灵灵的眼睛 二是附加在实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短语如:图书馆的、吃的、看打球的、好的、大型的、国营的 “地”用于谓词性偏正短语的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如:稳稳地接住、高高兴兴地离开、一个接一个地走了、三个三个地跑。

      “得”用在中补结构中连接中心语和补语如:说得很好、高兴得手舞足蹈、吓得两脚发软、吃得完(吃不完)、好得很 3、动态助词 “了”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实现 “着”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过”表示经历 4、时制助词 时制助词“的”“来着”表示事件发生在过去,即事件在说话前发生的”通常用于动语和宾语之间如: 你什么时候上的车? 他是前年去的美国 “来着”用于句末,表示不久前刚刚发生的事,口语中较常见如: 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这几天你都忙些什么来着? 5 5、比况助词、比况助词 附着于某些实词或短语附着于某些实词或短语后面构成比况短语如:后面构成比况短语如:火火一样的(热情)、暴风雨般的(掌声)、飞也似的一样的(热情)、暴风雨般的(掌声)、飞也似的 6 6、其他助词、其他助词 “ “第、老、初第、老、初” ”前前附于数词附于数词,表次序。

      表次序 “ “们们” ”主要用于指人名词后表多数加主要用于指人名词后表多数加“ “们们” ”的名词的名词前不能使用表示确数的数量词语或前不能使用表示确数的数量词语或“ “许多、少数、多数许多、少数、多数” ”等 助词助词“ “等、等等等、等等” ”表示列举表示列举 “ “所所” ”的作用有二:一是前附于单音节动作动词,如的作用有二:一是前附于单音节动作动词,如“ “所见、所闻所见、所闻” ”;二是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如;二是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如“ “我所我所知道的知道的” ” “ “被被” ”有介词(构成介词短语)和助词(有介词(构成介词短语)和助词(“ “被被+VP”+VP”))两种用法两种用法 助词助词“ “连连” ”通常与通常与“ “都都/ /也也” ”连用,构词连用,构词“ “连连” ”字结字结构,表示强调构,表示强调 (四)语气词 语气词是只能出现于句子或分句的末尾的虚词,是现代汉语中语气表达的主要因素之一如: 单音节的:的、了、吧、吗、呢、啊 双音节的:罢了、而已n n有些语气词是由于出现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语音变体,或两个或几个语气词的合音。

      如“呀、哇、哪”是“啊”的变体,“啦”是“了+啊”的合音 n n语气词的连用 现代汉语中六个基本语气词可分三组: A:的 B:了 C:吗、吧、呢、啊 他也真够辛苦的了A+B) 他到家了吗/吧?(B+C) 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A+C)n n思考:现代汉语中有没有“A+B+C”?有没有“B+A”“C+B”“C+A”? n n语气词“啊”与叹词“啊”: 1、语气词“啊”读轻声,叹词“啊”不读轻声,表赞叹时读阴平,表惊讶或不知道时读阳平,表醒悟时读上声,表应诺时读去声 2、语气词“啊”不能位于句首,叹词“啊”可以位于句首、句中或句末 3、语气词“啊”是附着性的,与它所附着的成分间不能有停顿,书面上不能有点号;叹词“啊”的前后必须有停顿,书面上有点号将它与其他成分隔开 n n关于“句中语气词” 语气词“吧、啊、呢、么”等有时可以出现于句中,其主要功能不是表达语气,而是表达停顿及说话人对句子信息结构的心理切分如: 我觉得他这几天有点不对劲n n思考:如果在上句的中间插入语气词,插入的位置有几种?在不同位置上插入语气词,句子的意思有没有变化? 三、词类小结 1、现代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非一一对应性。

      2、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经常具备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的现象一种语言中兼类现象只是少数 现代汉语的兼类现象:教材P57n n以下情况不属于兼类 (1)一个词可以出现于不同句法位置上,且同类词都可以这样用 (2)不同类的词具有部分相同的语法功能 (3)同音词不是兼类 (4)词的临时用作他类词——词的活用如: 他走 他想走 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们学习 他想学习 学习很重要 很漂亮:很了解 漂亮的外表:了解的情况 买花:花钱 非常繁荣:繁荣市场:*非常繁荣市场 非常了解:了解小王: 非常了解小王 3、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 词的兼类是一个词具备多类词的语法功能的现象,属于词的正常用法词的活用是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用,是词的一种临时性用法 第四节第四节 短语短语一、短语及其分类一、短语及其分类 1 1、短语、短语 短语是由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短语是由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没有语调的音义结合体。

      而成的、没有语调的音义结合体 短语内部的词与词之间意义上要相容,要短语内部的词与词之间意义上要相容,要符合语法规则符合语法规则 2 2、短语分析的两个角度、短语分析的两个角度 一是分析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一是分析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短语的结构分析系,即短语的结构分析 (向内看)(向内看) 二是分析短语的功能,看该短语与哪类词二是分析短语的功能,看该短语与哪类词的功能相当,即短语功能分析的功能相当,即短语功能分析 (向外看)(向外看) 二、短语的结构类二、短语的结构类(一)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一)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1 1、主谓短语、主谓短语 主语主语 + + 谓语谓语 朋友出国朋友出国 我们学习英语我们学习英语 球赛非常精彩球赛非常精彩 2 2、动宾短语、动宾短语 动语动语 + + 宾语宾语 写小说写小说 做完了作业做完了作业 企图逃跑企图逃跑 喜欢干净喜欢干净 哭肿了脸哭肿了脸 吃坏了肚子吃坏了肚子 3 3、偏正短语、偏正短语 ((1 1)偏正短语)偏正短语 定语定语 + + 中心语中心语 大型企业大型企业 非常聪明的孩子非常聪明的孩子 以前的经历以前的经历 游泳的姿势游泳的姿势 牌楼的拆除牌楼的拆除 ((2 2)偏正短语)偏正短语 状语状语 + + 中心语中心语 已经看完已经看完 高高地举起高高地举起 非常得意非常得意 为将来着想为将来着想 4、中补短语 中补短语 中心语 + 补语 说清楚 冲出去 打在他脸上 去过两次 高兴得手舞足蹈 吃得完 5、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 成分1 + 成分2 +……+成分n 锅碗瓢盆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分析研究 勤劳、朴实、善良 红色的或者绿色的 讨论并通过 又瘦又高 宽敞而且干净 (二)短语的其他结构类型 1、连谓短语 连谓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谓词性成分连用构成。

      这几个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关联词语,没有主谓、动宾、偏正、联合、中补等句法关系;意义上可以具有动作行为先后的关系,动作行为与方式的关系等 结构式:VP1+VP2+…… 请假回家探望父母 去图书馆借书 躺着看书/站着说了几句话 2、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由动宾短语的主谓短语套叠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也是主谓短语的主语即: 动语 + 宾语 主语 + 谓语 如:派他去上海 令我们很遗憾 有个地方叫黑风口 n n 能构成兼语短语的动词(make sb do sth) 表示使令义的动词:使、派、请、让、命令、逼、劝、让、求、动员、禁止、鼓励、强迫…… 表示称谓或认定义的动词:称、当、追认…… 其他动词:有、没有 n n “V + O +VP”的结构类型 看老王打球 知道他没来 找他问件事 去北京进货 请他赶快来一下 让人摸不着头脑 n n兼语短语与动宾短语的区别:n n鼓励小学生(积极)打篮球 看小学生打篮球 请老马去一下 希望老马去一下n n动词的类型n n停顿的位置n n插入状语的位置 3、同位短语 同位短语内部的两个构成成分指称同一个对象,意义上有复指关系。

      如: 首都北京 国庆节那天 我们年轻人 总经理张大林 去不去这个问题 小王打人那件事n n同位短语与定中型偏正短语的区别: 首都机场 首都北京 古代西安 古城西安 我村年轻人 我们年轻人 4、方位短语 方位短语由方位词附着于实词或短语之后构成,表示时间、处所等意义如: 教室里、桌子上、屋檐下、上课前、会议结束后、打完球以后、来这里以前 5、量词短语 数词+量词: 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数词+量词: 指示代词/疑问代词+量词: 6 6、介词短语、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由介词短语由“ “介词介词+ +实词实词/ /短语短语” ”构成 从明年(开始)、在墙上(挂画)从明年(开始)、在墙上(挂画) 被他(扔了)、把那名工人(开除了)被他(扔了)、把那名工人(开除了) 对这件事(负责)、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对这件事(负责)、为孩子的将来(着想) 根据上级的要求(妥善处理此事)根据上级的要求(妥善处理此事) 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 经过说服教育(,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经过说服教育(,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对扩大生产规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扩大生产规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n n 介词短语只能充当状语、补语、定语,不能充当主介词短语只能充当状语、补语、定语,不能充当主语、宾语、谓语。

      语、宾语、谓语 7、助词短语 助词短语由助词附着于某些实词或短语上构成包括“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等 (1)“的”字短语 木头的、图书馆的、他的 大的、新的、比较突出的、最能干的 写的、看书的、最能说服人的 男的、女的、大型的、彩色的 n n“定语+的+中心语”转化为“的”字短语的条件: 我们的(行李)放在哪儿? 我们的(*意见)是明天就去 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这个人 美丽的(*花朵) 光辉的(*形象) 看比赛的(人)很多 他唱的(歌)是流行歌曲 伴奏的(*声音)太大 他游泳的(*姿势)不正确 (2)“所”字短语 所+V 所见、所闻、所说、所想 A(主)+所+B(谓) 古人所说、你所认为、教材所提到 (3)比况短语(比况副词“地”) 比况短语由比况助词附着于实词或短语构成如: 暴风雨般的、闪电般、着了火似的 三、短语的功能类 1、名词性短语 名词性短语的功能与名词的功能相当,主要充当主语、宾语。

      2、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 谓词性短语的功能与动词、形容词的功能相当,主要充当谓语 3、加词(区别词、副词)性短语 加词性短语的功能与区别词、副词的功能相当,主要充当定语、状语 n n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功能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构类结构类 功能类功能类 动宾短语 动词性 连动短语 动词性 兼语短语 动词性 中补短语 动词性、形容词性 同位短语 名词性 介词短语 加词性 偏正短语 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 联合短语 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 四、层次分析法 1、语言单位组合的层次性 old man and woman 研究l解决lll问题的ll方法 热爱ll人民的l军队 2、层次分析法 (1)切分:正确反映组合的先后次序以及层层套叠的关系 (2)定性:确定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n n一件l崭新的ll羊llll绒lll大衣n n非常ll干净的l衣服n n新l领导ll班子 n n层次分析的基本原则 结构原则:每次切分出来的要么是词要么是短语。

      如果既不是词也不是短语,则切分错误 功能原则:每个层次上切分出来的成分之间必须有句法关系 意义原则:按照切分的顺序和关系重新组合所得到的短语应与原短语意义一致 n n那些关ll于他的l传说n n他的lll成绩ll比我l好ll得多n n首都ll北京的l著名ll景点故宫n n说清楚刚才发生的事情 五、多义短语n n短语的多义性 短语是静态的语法单位,没有语言环境的限制,因而对一个短语的理解就经常有多种可能性如: 车没锁 咬死猎人的狗 亚洲语言研究 老王在理发 n n多义短语的类型 qi1zhong1考试 quan2bu4合格 走了两个小时了 饭不热了 这篇文章你给我看看 告别山区的青年 他们五个一组 进口彩电 出租汽车 出土文物 奶油面包 文学语言 生物化学 想起来 说下去 要学习文件 语音标准 食堂卫生 老王找到了 鸡不吃了 提拔团长 n n同音现象与多义 qi1zhong1:期中/期终n n词的多义性与多义 “走”:行走,离开。

      n n层次组合与多义 词语组合的先后次序n n句法结构关系与多义 动宾与偏正,联合与偏正,中补与动宾n n语义关系与多义 动词与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第五节第五节 句法成分句法成分一、主语和谓语n n充当主语的成分 名词性成分:名词、名词性短语 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及动词、形容词性短语n n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的条件(教材P78例) 谓语中包含判断动词“是” 谓语是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n n注意: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 n n主语的意义类型 施事主语:动作行为发出者充当主语 受事主语: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充当主语 当事主语:施事、受事以外的其他主语n n充当谓语的成分 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性成分 名词性成分:单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二、动语和宾语二、动语和宾语n n充当动语的成分:动词、以动词为中心的中补短充当动语的成分:动词、以动词为中心的中补短语、动词性联合短语语、动词性联合短语n n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n n单宾语和双宾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单宾语和双宾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 给、送、还、赠、奖、赔、教、告诉、通知(给给、送、还、赠、奖、赔、教、告诉、通知(给给、送、还、赠、奖、赔、教、告诉、通知(给给、送、还、赠、奖、赔、教、告诉、通知(给予义);拿、偷、问、欠、罚(获得义)予义);拿、偷、问、欠、罚(获得义)予义);拿、偷、问、欠、罚(获得义)予义);拿、偷、问、欠、罚(获得义);;;;借借借借n n宾语的意义类型:宾语的意义类型: 施事宾语:施事宾语: 受事宾语:受事宾语: 当事宾语:(教材当事宾语:(教材P84P84例)例) 三、定语n n充当定语的成分 教材封面 开放时间 漂亮外表 对这件事的看法 从美国来的朋友n n单项定语和多层定语 亭亭的舞女的裙 一件新买的羊绒大衣 四、状语n n充当状语的成分 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n n单项状语与多层状语 一个接一个地走 昨天在家里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幅字 五、补语n n充当补语的成分 谓词性词语、(动)量词短语、介词短语 拿走 问清楚 吓得双腿发抖 去过两趟 踢两脚 看过两回 贴在墙上 给人以鼓舞 生于1978年n n中心语与补语的组合方式 吃饱 写清楚 问明白 躺在沙发上 吃得饱(吃不饱) 好得很 说得很清楚 n n补语的意义类型 结果补语:中心语+补语,补语由单个动词(非趋向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程度补语:由程度副词充当 状态补语:中心语+得+补语(必带“得”) 趋向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 数量补语:由(动)量词短语充当 时间、处所补语:由表示时间、处所的介词短语充当 可能补语:中心语+得/不+补语,表示可能性 n n状态补语与可能补语的区别状态补语与可能补语的区别 同:状态补语必须带同:状态补语必须带“ “得得” ”,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必,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必须带须带“ “得得” ”。

      异:(异:(1 1)充当补语的成分可能补语只能由单个)充当补语的成分可能补语只能由单个的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状态补语可以是单个的词也可的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状态补语可以是单个的词也可以是短语以是短语 比较:跑得快(状态补语比较:跑得快(状态补语/ /可能补语)可能补语) 跑得很快状态补语)跑得很快状态补语) ((2 2)提问形式:)提问形式: 状态补语:状态补语:V V得得C C吗?吗? V V得得C C不不C C?? 可能补语:可能补语:V V得得C C吗?吗? V V得得CVCV不不C C?? ((3 3))答话形式:答话形式: 状态补语:状态补语:V V得得C C V V得不得不C C。

      可能补语:可能补语:V V得得C C V V不不C C n n补语与宾语补语与宾语 补语与宾语的识别补语与宾语的识别 打算走:拿走打算走:拿走 说清楚说清楚 读一篇:读一遍读一篇:读一遍 买两本:买两次买两本:买两次 浪费了三天:等了三天浪费了三天:等了三天 补语与宾语的顺序补语与宾语的顺序 叫醒他叫醒他 * *叫他醒叫他醒 去一趟上海去一趟上海 去上海一趟去上海一趟 拿来一本书拿来一本书 拿一本书来拿一本书来 拿出来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 拿出一本书来拿出一本书来 拿一本书出来拿一本书出来 走进来一个人走进来一个人 走进一个人来走进一个人来 * *走一个人进来走一个人进来 六、中心语六、中心语n n定语的中心语定语的中心语 名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名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 谓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谓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n n状语的中心语状语的中心语 谓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谓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 名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名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 他已经处长了。

      他已经处长了 他们俩不一个班他们俩不一个班n n补语的中心语补语的中心语 谓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谓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n n注意:注意:“ “状语状语+ +中心语中心语+ +补语补语” ” 是偏正结构是偏正结构 已经写完已经写完 在会上讲得很清楚在会上讲得很清楚 七、独立语 独立语是只有句子这一级语法单位才有的成分,是句子成分而非句法成分这种成分与句子中其他成分之间没有句法关系它们的存在与否不会影响句子的合法性,但对意义的表达会有影响n n插入语n n称呼语n n感叹语n n拟声语 第六节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句子的分类一、句子与短语的联系与区别一、句子与短语的联系与区别n n联系:联系: 短语带上语调可以成为句子短语带上语调可以成为句子n n区别:区别: 句子有语调、语气,短语没有句子有语调、语气,短语没有 句子有独立成分,短语没有句子有独立成分,短语没有 句子有成分的移位与省略,短语没有句子有成分的移位与省略,短语没有。

      句子有强调(对比)焦点,短语没有句子有强调(对比)焦点,短语没有 二、句类、句型与句式二、句类、句型与句式n n句类是句子的语气分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句类是句子的语气分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n n句型是句子的结构分类句型是句子的结构分类 单句:主谓句、非主谓句单句:主谓句、非主谓句 句型句型 及其下位句型及其下位句型 复句:联合复句、偏正复句复句: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及其下位分类及其下位分类n n句式是句子的特征分类句式是句子的特征分类 “ “把把” ”字句、字句、“ “被被” ”字句、字句、“ “连连” ”字句、字句、“ “比比” ”字句、存现句、连动句、兼语句字句、存现句、连动句、兼语句 三、句类 (一)陈述句 (二)疑问句 结构 语气词n n是非问句 像陈述句 不用“呢”n n特指问句 有疑问代词 用“呢”n n选择问句 有选择项 用“呢”n n正反问句 肯定否定并列 用“呢” (三)祈使句 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等。

      n n构成祈使句的成分: 说! 快说! 别说! 等会儿走! 别走! *忘记! 别忘记! *高! 高一点! *利索! 利索点儿! (四)感叹句 感叹句是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 四、句型四、句型 (一)主谓句(一)主谓句 主谓句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单句主谓句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单句n n注意:主谓句与主谓短语有关,但不完全一致注意:主谓句与主谓短语有关,但不完全一致 主谓主谓句包括:句包括: 主语主语+ +谓语 我们在上课我们在上课 句首状语句首状语+ +主语主语+ +谓语 现在我们在上课现在我们在上课 谓语,主语谓语,主语 快出来,你们!快出来,你们! (主语)(主语)+ +谓语 答:(答:(小王小王小王小王)去图书馆了。

      去图书馆了 独立语独立语+ +主语主语+ +谓语 据说据说据说据说,小王前天就走了小王前天就走了 小王小王小王小王,你来一下!,你来一下! n n动词谓语句 动词、动词性短语作谓语的主谓句n n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作谓语的主谓句n n名词谓语句 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主谓句 单个名词作谓语如: 今天明天 明天国庆节 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如: 鲁迅浙江人 这张桌子三条腿 那个人黄头发 n n主谓谓语句:主语大+谓语大(主语小+谓语小) 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作谓语的主谓句 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受事-施事-VP) 我这本书已经看完了施事-受事-VP) 小王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领属关系) 这个人,我不认识他复指关系) 这种事情,老王很有经验至于、关于、对于) (二)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n n动词性非主谓句: 禁止吸烟! 下雨了n n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太精彩了! 漂亮!n n名词性非主谓句: 火! 星期天早晨n n叹词非主谓句: 啊! 哎哟!n n拟声词非主谓句: 轰隆! 五、几种动词谓语句 1、“把”字句和“被”字句 动词的类型:处置性动作行为动词 动词的形式:非光杆形式 “把”的宾语和“被”字句的主语:有定 否定副词、能愿动词的位置:“把”、“被”前n n*我把那个人认识认识了 *那个人被我认识认识了n n*我把那个东西扔扔 *那个东西被我扔扔n n*我把一个东西一个东西扔了 *一个东西一个东西被我扔了n n*我把作业没没做完 *破绽被他没没看出来 2、连谓句和兼语句(由连谓短语、兼语短语作谓语,或由连谓短语、兼语短语构成的单句注意连谓短语和兼语短语的构成) 3、双宾句: (主语)+V - O1 - O2 4、存现句n n构成:时间词语/处所词语+V+着/了+NP 昨天来了两个人。

      主谓句) 墙上挂着两幅画主谓句) 沙发上坐着几个人 (主谓句) 前面来了一辆摩托车 (主谓句) 从路边跳出一个人非主谓句) 六、变式句和省略句 (一)变式句 汉语语序的固定性和相对灵活性短语的语序是固定的,句子的语序有一定的灵活性n n主谓倒置:谓语前置 快出来,你们!n n定语、状语后置 他手里拿着一捧花,红的、黄的、粉的 许多人聚集到这里,从农村,从工厂,从机关 (二)省略句n n句法省略的条件:可补出、唯一性如: 下雨了 刮风了 打雷了非省略) 问:小王去哪儿了? 答:( )去图书馆了 省略主语“小王” )n n省略的类型: 对话省 因上下文而省(承前省、蒙后省) 自述省(多见于书信等自述性文体)n n省略句与非主谓句的区别 七、句子的变换n n 句类之间的变换语气变换) 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等n n 句型之间的变换结构变换) 把一种结构的句子变换成另一种结构的句子n n句式之间的变换。

      如将“把”字句变换成“被”字句等 注意:这种变换不同于语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n n语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变换:不同句法格式之间的依存关系n n NPL+V+着+NP NP+V+在+NPL[静态] 墙上挂着画 画挂在墙上 池子里养着鱼 鱼养在池子里n n NPL+V+着+NP NPL+正在+V+NP[动态] 外面下着雨 外面正在下雨 大厅里跳着舞 大厅里正在跳舞n n山上架着炮 屋里摆着酒席 第七节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常见的句法失误n自学n要求 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常见句法错误的类型,能改正常见的句法错误 n n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定状补与中心语搭配、主宾语意义搭配n n成分残缺与多余n n语序不当n n句式杂糅 常见的结构杂糅格式 第八节第八节 复句复句n n单句与复句的划界n n复句的类型与关联词语n n多重复句的分析n n紧缩句 一、复句概说 (一)什么是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句子。

      (二)复句的特点 1、一个复句内部至少包含两个分句至少包含两个分句 2、构成复句的几个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结构上互不包含 3、复句内的分句意义上相关意义上相关 4、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只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 n n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结构的,也可以是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结构的,也可以是非主谓结构非主谓结构 如: 一个破庙,几个灰头灰脸的菩萨一个破庙,几个灰头灰脸的菩萨 温柔的海风,没有月亮,只有星星温柔的海风,没有月亮,只有星星n n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如: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如: 我们都记得,小李过去是什么样子我们都记得,小李过去是什么样子 责任心强,是他最大的优点责任心强,是他最大的优点n n复句内的分句复句内的分句意义上相关意义上相关 你你们们既既既既然然然然来来了了,,我我就就就就把把这这些些问问题题向向你你们们详详细细说说明一下 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那么那么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我们就不会有科学。

      (三)复句组合的手段 1、意合法: 语序(无关联词语) 根据几个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靠分句的语序直接把分句组合在一起 2、形合法: 关联词语 借助某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把几个分句组合成一个复句 所谓关联词语指的是能够用来连接分句的词语,包括能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副词及少数短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由此可见等) n n 关联词语的范围 (1)连词:能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连词只能连接词或短语,这类连词虽然有连接作用,但因为不能连接分句,所以不是关联词语如“和、跟、同、与、及”等 (2)部分副词:有些副词在作状语的同时,也能起连接分句或句子的作用,如“才、就、也、都、又”等 (3)少数习惯用语:如:总而言之、一方面、另一方面 n n关联词语的使用 (1)有些关联词语是单用的,如“因此、因而、以致”等绝大多数关联词语可以成对使用,即在前后分句中配合使用,如“因为……所以”、“如果……那么”等 (2)关联词语的隐现: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有时并不一定要借助于关联词语才能显示有些复句是靠语序直接组合的如: 他们冲出教室,在操场上跑了几圈。

      n n 关联词语的位置: 连词+主语+谓语,后一分句: 虽然形势很严峻,但并非没有希望 主语+连词+谓语,后一分句: 形势虽然很严峻,但并非没有希望 通常情况下,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则连词用于主语后;如果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则连词用于主语前如: 与其他上班,不如我上班 *他与其上班,不如我上班 他与其上班,不如不上班 二、联合复句(一)并列复句 1、意义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的关系是平列的,或是相对比的 2、组合手段:并列关系的复句,分句间可以不用关联词语,即采用意合法直接组合 并列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教材P161) (二)顺承复句1、意义关系:几个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与并列复句不同,顺承复句内部分句的语序不能随意颠倒,否则意义会改变 2、组合手段: (教材P162) (三)解说复句 这类联合复句往往是后一分句对前一个分句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解说关系一般靠分句的次序和意义来体现,不用关联词语。

      解说关系的复句可分为两种: 一种可以称为解证式:一个分句解释另一个分句 一种可以称为总分式: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明另一个分句,或者一个分句总括说明两个以上分句 (四)选择复句(关联词语)(四)选择复句(关联词语)1、意义关系和组合手段 选择复句的几个分句分别叙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人从中进行选择选择关系的复句分为选择未定(或者,不是……就是)和选择已定(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两类 2、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的区别: (1)他不是厂长,而是书记 (2)他不是别人,就是新来的书记 (3)他不是厂长,就是书记 (五)递进复句1、意义关系递进关系的复句,后面的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要进一层按照有无否定意义,可以分为顺进和反进两类2、组合手段 递进关系的复句,分句间必须使用关联词语顺进:不但(不仅/非但)A,而且(还/更)B; 尚且A,何况B;别说A,连B 而且,甚至,尚且,何况,反进:不但不/没A,反而B 反而 n n联合复句 联合复句中几介分句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无主从之分 (一)并列:平列、对举。

      二)顺承:先后顺序三)解说:解释说明或总分关系四)选择:选择未定(数选一、二选一)、选择已定(先取后舍、先舍后取)(五)递进:进一层,一般递进(不但……而且,不但不/没……反而)、衬托递进(尚且……何况) 三、偏正复句n n偏正复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偏句,另一部分是正句,常见的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也有正句在前,偏句在后的n n两种不同语序的偏正复句,在关联词语的使用上各有特点偏句在前,正句在后的复句,可以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也可以只用一个,有些还可以不用关联词语;正句在前偏句在后的复句,关联词语只能在偏句中用上一个,一般不成对使用,也不能不用 (一)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的偏句与正句是相背的n n重转:前后分句间转折意味很重,须成对使用关联词语 典型格式:虽然……,但是……n n轻转:分句间转折的意味较重,往往只在后一分句(正句)中单用一个关联词语(如“但”、“但是”等)n n弱转:分句间转折意味较弱,也往往只在后一分句(正句)中单用一个关联词语(如“只是”、“就是”等) (二)条件复句 条件复句偏句提出一种条件,正句说明在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

      条件关系的复句可分为有条件的条件和无条件的条件两类 1、充分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说明,只要具备了某个条件,就会产生某种结果 典型格式:只要……,就…… 2、必要条件关系 必要条件说明要产生某种结果,必须具备某个条件,否则,不会产生这种结果 典型格式:只有……,才…… 3、无条件的条件 无条件的条件,偏句排除一切条件,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典型格式:无论……,都…… (三)假设复句 假设复句偏句提出一个假想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假想条件下的结果分为一致关系和相背关系两种n n一致关系的假设复句 假想的条件和结果是一致的,一旦条件实现,结果就会出现 典型的关联词语是:如果……那么… n n相背关系的假设复句 相背关系的假设复句中,偏句的条件实现了,结果也不会出现,通常称为让步关系偏句先退一步说,把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条件都姑且当成一种事实,正句说明在这种让步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典型的关联词语是: 即使/即便/哪怕/就算……,也…… (四)因果复句 因果关系的复句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说出结果。

      因果关系有两种: 1、说明因果,就既定的事实来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2、推论因果:就一定的根据来推论其中的因果关系 既然……那么/就 (五)目的复句 目的复句的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可以分为积极性目的和消极性目的两种 积极性目的是做某种动作行为要达到何种目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以便、为的是、以 消极性目的是做某种动作行为是为了避免什么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是:省得、免得、以免、以防 n n注意:“为了”是介词,不是关联词语 n n偏正复句: (一)因果:说明因果(因为……所以)、推论因果(既然……那么) (二) 假设:如果……就,即使……也(让步假设) (三)转折:重转、轻转、弱转 (四)条件:充分条件(只要……就)、必要条件(只有……才)、无条件(无论……都) (五)目的:单用关联词语,达到目的(以便)、避免什么(以免) 四、复句类型辨析 (一)并列复句与顺承复句: 并列复句的各分句是平行的,分句次序通常可以前后颠倒而语义不变,在时间上是共存共现的;顺承复句各分句的关系呈鱼贯式,前后相接,分句先后次序不能颠倒,否则语义会发生变化。

      2、并列复句与选择复句: 并列复句不存在选择,不需要听话人从中进行选择;而选择复句往往是提供几种可能,让听话人从中进行选择,说话人并没有给定明确答案(选择未定)n n 特别要注意“不是……而是……”、“不是……就是……”这两套关联词语如: 他不是谦虚,而是胆怯 他不是工作,就是学习n n 他不是别人,就是你要找的李书记他不是别人,就是你要找的李书记 3、并列复句与转折复句: 如果仅仅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中间没有表示语义转折的关联词语,仍应看作是并列复句如果中间出现“但是”“然而”“却”等关联词语,则应归入转折复句如: 他喜欢小说,不喜欢诗歌 他喜欢小说,但不喜欢诗歌 4、因果复句与假设复句: 相同:都表示由于某种原因,必然产生某种结果 区别:原因是已经实现的,就一定的事实,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而假设是尚未实现或未经证实的,因而偏重于推理性5、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 条件复句重在揭示前提和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假设复句重在提出一个假想的前提如: 有火,就有燃烧的时候 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6、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语 不管:条件 尽管:相当于“虽然”,转折 充分条件:只要……就 必要条件:只有……才 既:表示因果,相当于“既然” 表示并列,“既……也/又” 五、多重复句分析 1、什么是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有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多重复句内部至少有三个分句、两个层次n n 注意:多重复句至少有三个分句;但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的复句不一定就是多重复句如: 小王是广东人,|小李是四川人,|小张是江苏人 小王是广东人,||小李是四川人,|他们都是小张的同学 2、多重复句分析的步骤(1)确定分句的界限 关键是区别分句之间的标点符号与句子内部各句子成分之间的标点符号,其中的难点在于“逗号”如: 青年时代,是人们精力充沛、才华焕发的时代,对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来说,只要他方向对头,只要他肯钻肯干,是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的 孔夫子计划的出色的治国方略,都是为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为民众的,却一点也没有 (2)确定分句之间的关系 利用关联词语,如果没有关联词语可以适当添加。

      [因为]青年时代,是人们精力充沛、才华焕发的时代,[所以]对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来说,只要他方向对头,只要他肯钻肯干,是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的 (3)划定结构层次,标明分句间的关系 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又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革命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3、确定层次的方法 一是看划分以后各部分的语义是否相对完整如: a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b所以我们有缺点,c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二是利用分句换位的方法,看移位后的形式是否成立如: 封锁虽然很严,冒险偷渡的人依然很多,而且十之八九是偷渡成功的 n n 一一个个人人不不但但要要有有崇崇高高的的理理想想,,而而且且要要有有高高尚尚的的情情操操,,因为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操,理想就不可能实现因为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操,理想就不可能实现n n 镇镇上上的的人人们们也也仍仍然然叫叫她她祥祥林林嫂嫂,,但但音音调调和和先先前前很很不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n n 我我们们不不仅仅要要努努力力学学习习文文化化知知识识,,而而且且要要刻刻苦苦锻锻炼炼身身体,因为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因为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n n 即即使使我我们们取取得得了了很很大大成成绩绩,,也也没没有有什什么么值值得得骄骄傲傲的的,,因因为为我我们们还还有有许许多多不不足足之之处处,,还还有有很很多多事事情情需需要要我我们们去做 六、紧缩句 (一)紧缩句是复句的紧缩,它跟一般复句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分句之间的语气停顿被取消了,从而在形式上跟单句相似; 几个分句共同的成分尽可能地被合并了;关联词语除必不可少的,都省略了n n 紧缩句不是单句: 紧缩句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仍然存在着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条件、假设等; 绝大多数紧缩句可以扩展为一般复句 (二)紧缩句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凝固格式,如: 不……不……:不见黄河心不死 非……不……、不……也……、 再……也……、一……就…… 一类是临时性的紧缩如: 你有道理也不能胡闹。

      下雨就回家 第六章第六章 修修 辞辞 n n修辞的含义n n修辞与语境n n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n n词语的锤炼n n句式的选择n n修辞格 第一节第一节 修辞概说修辞概说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一词有三种含义: 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 二是指说话或写作中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修辞学著作 由于修辞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下来的前提下,修辞所要阐述的则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同义词的选择、词的音节的配合等 二是表达方式的选择:选用什么样的句式、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三是表达的效果如何:修辞方式与语境、内容的适切程度 二、修辞与语境 陈望道:“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包括上下文语境(由语言因素表达)和情景语境(由非语言因素表达) 修辞与语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修辞效果的好坏,只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与语境的适应程度如何也是判定修辞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要素,修辞不是与它们并列的语言的结构要素,但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非常密切修辞必须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等因素来为表达服务 语音:谐音、叠音、拟声双声叠韵、平仄、押韵、语调、重音、停顿、节奏等 词汇: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同音关系等的利用 语法:修辞以符合语法为前提,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可以临时突破语法规则,构成一些超乎常规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比喻、比拟、拈连等 第二节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词语的锤炼 一、词语意义的锤炼n n 理性意义:准确、配合n n 色彩意义: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 二、词语声音的锤炼n n 音节整齐匀称n n 声调平仄相间n n 押韵n n 双声叠韵 第三节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句式的选择n n关于同义句式 同义句式是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但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着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 常见的同义句式有: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等。

      一、长句和短句 短句结构简单,简洁明快,在口语或口语化的书面语中常用;长句容量较大,精确细致,多修饰成分或联合成分,常用于书面语中 二、整句和散句 整句由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构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声势贯通;散句则由结构形式参差不齐的句子组成,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主动句与被动句强调的重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主动句强调施事者,被动句强调受事者的被动承受性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是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是否定句 单重否定:只有一次否定 双重否定:连用两次否定或否定+反问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语体: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语体一般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主要在口语中使用的句式是口语句式,主要在书面语中使用的句式是书面语句式 口语句式在口语中运用较多,书面语句式在书面语中运用较多口语句式简短明快,书面语句式有较多的长句 第四节第四节 辞格辞格n n 辞格及其构成 辞格是有特定构成格式、有特殊表达效果的语言表达方式。

      学习要求: 能够掌握常见辞格的构成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掌握相关辞格的辨析方法,能从辞格运用的角度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比喻 构成要素:本体(甲)、喻体(乙)、比喻词、相似点 本体和喻体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两者之间有相似点比喻构成的关键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类型: 明喻:甲像乙 暗喻:甲是乙 借喻:乙代甲 (本体甲在句中不出现) n n关于比喻的相似点的相异点 比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因此本体和喻体之间既有相似点,也有相异点 相似点是比喻的构成条件之一,有了相似点,比喻才贴切、得体 相异点也是构成比喻的条件之一,有了相异点,比喻才新奇、独特 比喻的相似点和相异点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的统一 二、比拟 构成要素:本体(甲)、拟体(乙), 把甲当作乙来写,用乙的特征来描写甲 类型: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n n 比喻与比拟比喻与比拟 同: 都借其他事物来描写说明本体,把本体当作另一事物来描写。

      异: 比比喻喻中中喻喻体体必必须须出出现现,,而而比比拟拟中中拟拟体体不不能能出出现现,比拟是用拟体具有的特征来描写本体,但本体本身是不能露面的,一旦出现便成了比喻 三、借代 构成:用与所要描写的事物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来描写借代构成的关键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类型: 用特征、标志代本体: 用专名代泛称: 用具体代抽象: 用部分代整体: 用结果代原因: n n 借代与借喻借代与借喻 同: 都借另一事物来说明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异: 借代的构成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相关关性性,借喻的构成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相似似性性相关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相似性则是临时的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可以转化成明喻;借代不能转化成明喻 借代的作用在于指称,借喻的作用在于描写 四、拈连 构成: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形成词语的超常搭配 …A…B,…A…C其中A与B或者A与C中有一项是正常搭配,符合语法规则,而另一项则不符合语法规则,离开了上下文,大多属于搭配不当。

      如: 莫道此河无鱼钓,俺不钓鱼钓时间 先吃晚报后吃晚饭 五、夸张 构成: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写 类型: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 夸张的运用:夸张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作扩大或缩小的描写,没有客观基础则是胡夸 六、双关 构成及类型:言在此而意在彼,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主要利用词语的多义性 谐音双关主要利用词语读音的相同或相近 双关的运用:双关与语言环境关系特别密切,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很多现象不属于双关 七、仿词 在现成词语比照下,临时创造一个新的词语仿词只是一种临时的仿造,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或被仿照的词语不明确,那就是生造词语 八、反语 反语即说反话,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 九、婉曲 不直说本意,而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十、对偶 构成:上下两联,结构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 类型: 正对:上下两联语义上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说明同一事理 反对:由两上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句子构成。

      串对:由两个内容连贯、有因果或条件等关系的句子构成 十一、排比和层递 排比:连用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似,语意轻重相当的结构 层递:连用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似,语意上按照递升或递降的方式排列的结构 十二、顶真和回环 顶真:上递下接,首尾蝉联A——B,B——C,C——D…… 回环:周而复始,首尾相接A——B,B——A 十三、对比和映衬 对比:通过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比较,使双方的特点都更加明显突出 映衬:用其他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n n对比和对偶 联系:对偶和对比是两个辞格对偶中的“反对”,既是对偶,又是对比,是这两个辞格的兼用 区别:对偶同对比的区别是: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的“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的“对立”;对偶是从结构形式上着眼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着眼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要求结构形式相称 十四、反复 连续或间隔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十五、设问和反问 设问:自问自答 反问:问而不答,无需回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问句是肯定的,答案则是否定的;问句是否定的,答案则是肯定的 十六、通感 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沟通 冷色、暖色,响亮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味觉),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听觉) n n 辞格的综合运用 1、辞格的连用 同类或异类辞格的连续使用 2、辞格的兼用 同一语言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具有不同类辞格的特点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辞格的套用 辞格运用的大套小的关系,即大的辞格内部套有其他辞格 n n 辞格的分析 分析辞格要了解每个辞格的构成特点 有些有明显的形式标志,如:比喻、对偶、排比、反复、拈连、顶真、回环 有些没有明显的形式标志,只能从语义上去分析,如:借代、比拟、夸张、层递、双关、对比、映衬、婉曲、反语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