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思考与建议.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9373663
  • 上传时间:2021-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3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思考与建议 韩刚摘 要 学具操作能帮助教师的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作一遍”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具操作;思考;建议:G622 :A :1002-7661(2019)28-0196-0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是经常使用的学习材料和工具,学具操作能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明了,使数学活动充满趣味所以很多情况下,教师们采用演示教具或者让学生操作学具这种教学方法学习,但是学具操作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学具操作的现象分析(一)数据尴尬:材料欠选,影响操作结果的适宜呈现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通过摸球、统计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任意摸两类球,袋子里哪种颜色的球数量多,被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教师准备了一个小口袋,袋子里装有4个红球和3个黑球,明确活动规则后,4组学生有秩序地摸球对每组所摸10次球的情况统计,发现有3个小组摸到黑球的次数多,这样的结果与预设的结论不同摸球统计结果与预设的结论不同,学具选择上存在问题:袋中红球和黑球数量接近,使得摸球可能性出现偏差如果换成5个红球和1个黑球,数量相差悬殊,就能实现预想的结果。

      二)单调乏味:未加变化,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教学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出示两个小猴分6个桃的情境图,让学生用6根小棒代替桃操作分一分学生很顺利地用小棒给出1和5、2和4、3和3几种分法,发现第三种分法分得一样多,教师得出“分得一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教師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8个桃,巩固平均分,认识分的4和4这种情况是“平均分”学生对第二次用小棒操作产生了审美疲劳,注意力分散,学具操作的效果受到影响操作的学具类型单一,学生缺乏新鲜感,操作兴趣下降教师呈现一些多样化的学具,如色彩鲜艳、形状丰富的五角星、小红花等图片,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三)材料散乱:指导缺失,造成学生认知建构不完整在西师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观摩课上,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分类,用准备的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纸片,让学生猜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要求学生将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剪下来,拼一拼,验证猜想,课堂上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其一,将同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标上记号,这样避免角的拼接位置不准确;其次,组内每人分别剪拼其中一类三角形,这样不会重复二、学具操作的策略与思考(一)讲究操作材料的科学选择对操作的材料应从操作性、观赏性和合作性等方面考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思维。

      操作性,学具操作简单易行可能性”教学中使用的球,大小、重量相同,搅动起来易于位移观赏性,学具操作有一定的观赏性,寓教于乐,融合“玩中学”的理念合作性,学具教学促进认知理解,一些学具操作需要分工合作完成二)巡视指导学具操作的过程对学具操作的全程作巡视和指导,例如《可能性》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将袋子里的球搅一搅再摸,及时记录摸球情况,汇总摸球的次数,进行比对三)组织学具操作后的评价活动对操作方法加以评价,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操作方法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积累操作活动的有益经验三、学具操作的建议(一)学具准备要充分,要给学生选择学具的空间学具准备要充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学具操作,保证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二)操作要求要明确要提高学生探究的实效性,学具操作前,首先是要让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其次要清楚活动方式,是个人独立操作、还是小组合作操作;最后明确操作的步骤三)操作与思考相结合学具操作,是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学习、思考,操作是手段,思考是核心要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也可以操作观察完后再思考四)多一些主动性操作,少一些指令性操作指令性操作是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主动性操作是教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提供充分的学具,学生自主去操作解决问题。

      主动性操作,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五)操作后归纳要到位操作是为了更好的认识,操作后归纳总结,学生才能获得清晰的概念和准确的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操作学具进行教学,既能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明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作一遍”让学生手脑并用,牢固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