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

78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26656209
  • 上传时间:2023-1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KB
  • / 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 展 规 划二○一○年十二月— 4 —目 录前 言 9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 11(一)现实基础 11(二)重大意义 14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7(一)指导思想 17(二)基本原则 18(三)战略定位 19(四)发展目标 21三、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24(一)区域空间结构 24(二)功能分区 27四、“十二五”开发建设重点 29(一)规划控制区 29(二)重点规划区 30(三)“十二五”开发建设区 31五、产业发展 35(一)重点发展五大先进制造业 36(二)加速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 42(三)联动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 46(四)提高产业准入标准 47六、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 51(一)城镇建设导向 51(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52(三)合理引导居住空间 54(四)强化四大配套功能 54(五)公共设施配套 55七、基础设施建设 57(一)综合交通 57(二)给水和排水 59(三)防涝排涝 60(四)电力能源 60(五)通信管道 61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62(一)注重保护湿地资源 62(二)加强环境保护 63(三)发展循环经济 64(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65(五)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66九、要素保障 66(一)土地资源保障 66(二)水资源保障 69(三)能源保障 69(四)环境容量保障 70(五)资金保障 71十、机制创新 71(一)协调机制 71(二)推进机制 72(三)人才引进培育机制 73(四)绩效考核机制 73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产业导向目录(2010) 75附图:1、区位示意图2、空间开发总体格局图3、功能分区图4、“十二五”开发建设区图5、城乡发展布局图6、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图7、重大社会性公共设施布局图8、生态安全格局图附件:宁波市级有关部门出具的支持性文件— 5 —前 言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境内,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基础良好,体制机制灵活,发展空间广阔,是宁波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城市发展新区,也是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组成部分。

      依托宁波杭州湾新区构建产业集聚区,是宁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客观需要,也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对于实现宁波市乃至浙江省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抓住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和长三角区域率先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机遇,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产业集聚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决策,更好地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和宁波都市经济圈建设,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编制《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以指导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规划范围:位于杭州湾大桥南端两侧,东至水云浦及四灶浦江,南至七塘公路,西至建塘江,北至十一塘重点规划区72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28.8平方公里规划依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浙政发〔2010〕4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7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10〕39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导则》(浙发改地区〔2010〕260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10〕1049号)等,并与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带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相衔接。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10年(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远景展望到2030年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一)现实基础从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开发潜力等方面看,规划建设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该区域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岸桥头堡,既处于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又处于上海浦东、杭州萧山、虹桥国际、宁波栎社四大机场的中心,时距均在一个小时左右,是长三角地区建设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域,也是浙江省甬台温沿海产业带对接上海的重要载体,有条件促进形成“南上海、北宁波”的空间格局,战略地位极其突出特殊的区位条件,便于该区域接受上海和杭州等的功能辐射,集聚高端人才和优质要素资源,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2、土地资源极为丰富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北临开敞式海域,区域平整开阔,土地资源丰富,国土承载力强,特别是滩涂资源优势明显,拥有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该区域滩涂在围面积5.85万亩,近期计划围垦4.95万亩,远期到2050年可再围垦10万亩根据《慈溪市滩涂围垦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8-2050)》和浙江省滩涂围垦规划。

      在长三角区域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背景下,杭州湾新区的滩涂资源非常宝贵,是浙江沿海区域最具成长性和发展空间的产业集聚区之一与此同时,滩涂区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拥有纵横交错的塘、江、水库、湖泊,适宜发展高端服务产业新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仅存的温带海滨咸水湿地及中国八大湿地资源之一,其生态环境资源为动植物群落提供了很好的栖息环境,为规划建设生态休闲产业提供了独特的生态与环境资源优势3、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具备构建现代产业集聚区的先发优势和配套优势1)工业区块初具规模截止2009年,宁波杭州湾工业区块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框架累计引进工业项目近300个,总投资469亿元,进驻3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已有189家企业投产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5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31.8亿元目前初步形成智能家电、新材料、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纺织化纤等优势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了欧洲工业园、宁波高性能金属材料基地、宁波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三个园区2)服务业区块核心区建设启动引进了投资超100亿元的合生创展大型休闲综合体项目,进驻各类高端研发、服务外包、科技创新等优势项目30余个3)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周边余慈地区集聚了民营企业10万多家,拥有家电、塑料、汽配、模具、轴承等10多个全国性特色块状产业,配套半径短、物流成本低、配套较齐全。

      4、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交通、电网、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落实,区域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1)道路交通方面宁波杭州湾工业区完成道路建设24条,累计完成塘渣路基125公里(其中沥青路面120公里),基本建成“九纵八横”主要道路网络框架2)给水方面目前宁波杭州湾工业区块生产生活用水主要由航丰水厂供水,一期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5万吨;此外,拥有慈溪城北水厂至宁波杭州湾新区供水专线,供水能力为3—5万吨/日3)污水处理方面目前区内建有杭州湾新区污水处理厂、慈溪市域北部污水处理厂等4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万吨/日4)电力设施方面,已建成变电所四座,合计供电容量660MVA区内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可年供电25MVA5)供热供气方面,由区内宁波众茂热电有限公司实施供热,装机容量为36MW,供热量为230t/h;杭州湾新区与华润燃气(集团)签约燃气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亿元,今年已获得省天然气指标,并正式供气5、工作基础比较扎实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得到了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提出,要把宁波杭州湾新区打造成为浙江省最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大平台。

      宁波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定》,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区域开发建设的良好格局,并明确要求在杭州湾新区的基础上,积极向省里申报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与此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构建杭州湾产业集聚区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层次整体偏低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主要以从慈溪平移出来的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单位土地产出率和贡献率不高,该区域目前主要依赖粗放型增长模式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尚显不足集聚区内交通、电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还难以支撑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特别是杭州湾新区与宁波、上海和杭州等城际间快速交通有待完善区域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落后,限制了区域城市功能的完善,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产业集聚三是环保形势依然严峻集聚区内原有产业和经济发展比较粗放,特别是部分漂印染、电镀、五金、化纤行业等,给区域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迫切需要加以整治滩涂围垦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四是对外开放有待深化区域整体对外开放不足,国际化相对滞后该区域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以民营经济为主,依靠自我积累,实现滚动发展,尚未形成借助外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强有力机制。

      二)重大意义无论是从顺应国家和省新一轮开发开放趋势、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抢占后危机时代的战略制高点的要求来看,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不仅是十分紧迫的,也是非常必要的1、有利于深入贯彻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宁波乃至浙江省的对外开放水平21世纪是海洋经济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内陆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变沿海开发战略是我国长期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的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开发、江苏沿海开发、上海“两中心”建设、海峡西岸、北部湾开发等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建设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沿海地区发展布局,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增长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更加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2、有利于全面实施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更好更快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共同建设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世界级城市群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要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充分发挥杭州湾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土地优势,以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为空间载体和战略平台,以功能对接为主导,以交通对接为依托,能为甬台温产业带接受大上海经济社会辐射提供支撑,从而提升宁波长三角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这有利于宁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促进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实施3、有利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战略部署,推进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浙江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大平台浙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之一,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为顺应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并着手在沿海地区打造一批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在杭州湾南岸地区高起点、高品位地建设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基地,可以成为宁波和浙江抓住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机遇、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和载体从这个意义上看,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不仅仅是宁波的,也是浙江的、长三角的4、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开宁波城市框架,建设宁波都市经济圈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