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构建“东出西进”枢纽港的对策措施.pdf
3页泉州构建“东出西进"枢纽港硇对策措施 l 撰丈 泉州市政府立足“泉州地处福建中部.南有厦 门经济特区,北有省会城市福州,东临海峡,西靠 内陆地区”的区位实际.提出了构建“东出西进”枢 纽港的战略构想.拟借助水陆交通的便利,向内经 完善的陆路交通运输网辐射三明乃至江西、湖南 等内陆地区,向外经优良的港15直通世界各地 一、泉州构建“东出西进”枢纽港的优劣势 1.优势 (1)千年古港品牌突出早在一千多年之前 的唐朝.泉州港已成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 一南宋至元代,泉州港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港15、 也是当时世界最大港口之一.被称为“东方第一大 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泉州港是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之一.明朝郑 和第五次下西洋的出发港.古港品牌极其珍贵.在 海内外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亿吨大港雏形初具2011年,全港完成货 物吞吐量9 330万t.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56万 TEU.内贸集装箱运输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福 建省首位.是全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五强港15之一. 影响力和辐射力与日俱增 (3)港口岸线资源丰富泉州市海岸线长达 541km,可供开发建港的岸线长达112km,可规划 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0个(其中可建3O万 吨级泊位4个).综合规划通过能力高达5.707亿t (其中集装箱1636万TEU).保护良好可供建港的 深水岸线资源居福建省首位 (4)海陆交通便利优势。
海路上,泉州港处于 从北美、东北亚至东南亚、印度洋、大西洋国际航 线的西侧.距这条繁忙航线不远,吸引国际班轮挂 靠作业比别的港15更具有成本优势同时.泉州港 处于海峡西岸中部.也是上海港至广州港的中心 点,区位优势明显陆路上,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县乡公路把三明、龙岩乃 至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 f5)港15腹地经济发达 2011年泉州GDP达 夏国基 4 270.89亿元.经济总量继续13年保持福建省第 一位,工业总产值达9 064.7亿元.进出口商品总 值170.66亿美元.出15商品总值107.84亿美元. 是福建省最大的出口商品基地之一 预计到2015 年泉州的GDP将高达6500亿元.出151商品总值 年均产增长1l%以上,力争比2011年翻一番 f61民营资本比较雄厚发达的民营经济是泉 州最大的特色和最显著的优势 2011年.全市金 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3 826.15亿元.其中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达2 049.67亿元.占存款余额的 53.57% 说明可供利用的民间资金仍较大 f7)临港产业发展迅猛中化重油加工项目、 炼化“一体化”项目、泉州修造船厂、鸿山热电厂、 石狮PTA项目、惠安小蚱火电厂等一大批临港产 业的相继开工或建成投产.将直接给泉州构建“东 出西进”枢纽港带来充足的货源。
2.劣势 fl1航运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截至2011 年底.泉州市仅有省际营运船舶200多艘,总运力 不足150万载重吨、总箱位仅有4万多TEU,没有 一家上市的规模航运企业 泉州修造船厂虽已建 成投产.但产能尚未能形成规模化.一段时期内还 将处于较低水平运作状态船舶融资、船舶登记、 船舶检验等航运相关服务业配套相对滞后 f2)航线网络不够完善泉州港集装箱班轮国 际航线目前仅有4条.而紧邻的厦门港集装箱班 轮国际航线近百条.差距非常明显.与枢纽港建设 所需要匹配的干线航线相距甚远 f31港口保税功能级别不高泉州市虽已建成 泉州出15加工区、围头对台保税物流园区和多家 保税仓库,但较为分散,各自为政,与港口的结合 度不高而省内的福州江阴保税港区和厦门海沧 保税港区均已获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在港15发 展政策上已处于劣势 . f41航道通航等级不高当前,作为泉州港集 装箱运输基地的泉州湾通航等级仅为单向通航5 万吨级船舶.也即意味着6 000TEU的超巴拿马型 主流集装箱船舶尚无法自由进出泉州湾.这已成 为构建“东出西进”枢纽港的首要瓶颈问题 f51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港口中介服务组 织发展缓慢,专业报关行、报检行、外贸集装箱船 舶代理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 在规模上。
都与枢纽港的要求相距甚远航运经 纪、船舶交易、航运仲裁等中高端现代航运服务业 尚属空白,船舶融资、海事法院、国际金融结算中 心等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港口信息 化建设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港口EDI平台尚处 于研发阶段 f61腹地拓展仍须加强在东南沿海地区范围 内,泉州港与福州港、厦门港的海上腹地基本上相 互重叠,三明乃至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的集装箱 货源大都通过铁路或高速公路到福、厦两港进出 二、泉州构建“东出西进”枢纽港的对策措施 1.突出建设重点着力提升核心港区的港口等级 (1)加快深水码头泊位建设近期(2015年前. 下同),要集中力量重点加快推进石湖5#~6#2个10 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秀涂作业区起步工程4个5万 吨级多用途泊位建设步伐.促进泉州湾集装箱运输 尽快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抓紧完善围头防 波堤技改10万吨级泊位配套建设.争取早日投入 使用,对泉州湾集装箱运输形成强势互补中期 (2020年前,下同),重点加快推进石湖7#-10#15万 吨级深水泊位和秀涂5群 10#深水泊位建设.进一 步巩固泉州湾的集装箱运输枢纽地位与此同时. 同步推进肖厝7 1 多用途深水泊位建设和围头 湾石井作业区一批多用途泊位建设.减轻泉州湾集 装箱规模运输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 (2)积极推进秀涂保税港区申报工作。
要抓 住国务院同意新设立泉卅I台商投资区的有利契 机,抓紧成立秀涂保税港区申报领导小组.积极争 取国务院批准在秀涂作业区设立以服务台商为主 的保税港区 (3)切实提升航道通航等级近期,要集中有 限的财力,重点保障建设泉州湾航道,打通大、小 坠门航道瓶颈由现有的单向通航5万吨级船舶 提升至全天候双向通航l0万吨级船舶.全面降低 船舶候潮进出泉州湾的成本中期.要对泉州湾 10万吨级航道再次进行浚深拓宽至全天候双向通 港口纵横 CHINAPORTS 航15万吨级船舶.使航道通航等级与湾内的石 湖、秀涂作业区码头泊位等级基本相适应 (4)同步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快“港 口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专业港口信息平台建设、电 子口岸建设、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 港El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港口作 业、管理中近期.要抓紧完善EDI和MIS信息管 理系统.提高口岸报文单证传输效率使泉州港具 备信息港功能 (5)配套建设口岸查验及综合服务设施 近 期重点要在石湖或秀涂作业区内规划建设国际金 融结算中心、海员俱乐部等中高端航运综合服务 体系.更新El岸查验设施设备.有效提升港口的配 套服务能力 (6)完善港口生产服务和保障体系。
近期要加 快推进泉州港引航基地建设,及时添购大吨位、高 性能的拖轮.重视配套购置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等岸 上生产设施设备,抓紧在石湖、秀涂、围头港区后方 陆域内同步建设与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规模相 适应的集装箱拖车停放、维修和后勤服务基地 2.打破交通“西进”瓶颈.有效拓展港口腹地 (1)加快泉州港与中西部地区相连接的高速 公路建设今后一段时期内.泉州仍需持之以恒地 加快建设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铁路和高速 铁路近期要加快泉三高速南安至石井、泉港龙头 岭至肖厝作业区港口连接线等疏港高速公路建设. 提高泉州港口与周边货源腹地的陆路联通能力 (2)重视疏港铁路建设近期,要力争漳泉肖 铁路并入国铁联网运营.同时积极谋划漳泉肖铁 路秀涂支线项目,抓好肖厝港区铁路支线、斗尾支 线、向莆铁路湄洲湾南岸支线等项目建设中远期 要统筹考虑石湖港区铁路支线、石井港区铁路支 线等项目建设.有效推进海铁联运 (3)积极推进“无水港”建设近期.要积极争 取在三明、龙岩、南平和江西的南昌、鹰潭、赣州以 及湖南的长沙、株州等经济较为发达城市或交通便 利城市先行建立“无水港”.吸引这些地方的货物到 泉州港I:1进出.使泉州港真正成为“东出西进”的枢 纽港。
中远期.要争取在泉州VI岸腹地各物流中心 城市普遍建立“无水港”,形成布局合理、辐射广泛、 系统完整的“无水港”网络,逐步将港口功能、电子 I=1岸功能、保税港区功能向内地腹地企业延伸 CHINA PORTS 港口纵横 3.扶持发展壮大航运业.全力培育干线航线 网络 (1)鼓励规模航运企业落户泉州要结合新设 立台商投资区.统筹规划建设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 总部基地园区.制定配套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吸 引国际班轮公司地区性总部或操作中心落户泉州 (2)鼓励航运企业做大做强落实相关奖励 政策.加大本地中小型航运企业的合并重组力度. 优化运力结构.实现大型化和集装箱化对全市新 建造并在泉州落户的船舶.可参照其它地区的做 法.对船舶交易相关费用予以补贴.并按企业净增 加的船舶吨位数给予相应的奖励 (3)进一步加大船舶融资支持力度组建航 运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为泉州航运业购船(或造 船)提供融资担保鼓励全市金融机构将海运业列 入信贷支持重点.早Et启动在建船舶抵押贷款,积 极推行“船舶按揭”贷款方式 对年计税营业收入 达一定规模以上的航运企业.要给予船舶融资一 定额度的贴息补助 (4)鼓励开辟国际航线。
对自主开辟的以泉 州为出发港(目的港、中转港)的国际货运班轮航 线并持续经营1年¨上的航运企业要给予相应 的资金奖励.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扶持对搭载 当年新辟的国际班轮航线进出泉州港的货物.要 按箱量分档次予以奖励 (5)鼓励开展外贸运输对在泉州成立的货 代公司.每年代理从泉州港进出外贸集装箱要给 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4.创新体制机制.为构建“东出西进”枢纽港 注入活力 (1)探讨设立“大港1:3”管理机构设置模式 进一步深化港13管理体制改革,将港13、13岸、物 流等相关涉港职能进行整合.探索实行“大港13” 机构设置模式.有效集中港El行政事权 (2)设立“大通关”综合协调机构在市港El 发展建设委员会下设“大通关”建设领导小组.具 体负责协调全市“大通关”建设有关事宜 近期要 积极推动泉州El岸机构整合工作.将泉州El岸目 前的“三海关三检验二边检二口岸一海事”整合为 “一海关一检验一边检一13岸一海事”.并争取国 家有关部委在泉州设置独立关区.真正实现“一港 一监管”模式 (3)创新港El投融资机制在秀涂作业区率 先推行“地主港”政策.由组建完成的泉州市港13 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按有关规定程序取得对港口规 划区内的土地和港后区的物流园区土地的开发 权.推进成片开发.然后通过租赁经营方式出让建 成的码头泊位、堆场、仓储等设施经营权,收取租 赁费以偿还贷款,实现滚动发展。
f4)建立“东出西进”枢纽港建设绩效考评机 制 建立必要的绩效考评机制.将“东出西进”枢纽 港建设任务列入市直相关涉港部门和沿海县(区、 市)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作者系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上接第50页)发展,对宁波港吸引内陆箱量 关系密切 4.外贸企业对宁波口岸服务环境的感受 在运输距离和总运输费用差不多情况下.El 岸服务好.企业就会选择哪个El岸有些企业还会 做国外收发货人的工作把原先指定其它进出13 的港13改过来为此.不断优化13岸软环境,创建 一流口岸是宁波港集装箱运输能否稳定发展的基 本保障 三、保持宁波港集装箱运输稳中求进的措施 1.继续深入开展宁波13岸“大通关”建设.创 建一流的13岸 今年是宁波13岸“大通关”建设第 l2年 13岸服务软环境的改善虽然已经得到广大 外贸企业的肯定.但服务的提升没有终点去年国 务院已批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 }侏口26 2012/03 波作为浙江省和全国重要口岸.责无旁贷要成为 一面13岸服务的旗帜.要不断优化13岸服务环境 2.继续加快“海铁联运”、“内支线”、“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