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docx
1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其次章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第一节 经济学流派概述 经济学理论也是在各大流派的论战中不断进展和完善的研究各个流派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看法,了解它是如何为进展经济服务的,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进展变化的趋势,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而且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创办也有重要的参考的价值 一、经济学流派划分标准 表2-1 国家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类 国家干预主义 自由主义 (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5)货币主义 (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6)理性预期学派 (3)新凯恩斯主义 (7)供应学派 (4)希克斯的经济思想 (8)弗莱堡学派 (9)公共选择学派 (10)新制度经济学派 二、经济学流派的进展蜕变 ? 1.早期经济思想(公元4世纪~公元15世纪) ? 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虽然经济生活对比简朴,但是中世纪时好多思想 家和政治家都对好多经济问题发表过优良的见解,这些见解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早期的经济思想只是零星的依附于其他学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 YɑlishiduodeAristotle 古希腊思想家出世于色雷斯的斯塔伊拉城,该城是安德罗斯人在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一个殖民地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亚里士多德青年时代曾在雅典柏拉图的“阿卡德米亚”学园中学习,前后约20年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小亚细亚地区讲学,开头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活动公元前343年,他受聘承担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办学园,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 他的丰富的著作实际上总结了公元前 4世纪以前希腊科学的成就,对后来西方科学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表达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名著中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希腊奴隶制开头进入危机和衰落的年头他提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梦想国家组织,梦想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稳定奴隶制度 亚里士多德把“家庭管理”(经济)作为政治学的组成片面之一,比色诺芬更加精确地规定了“家庭管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他认为,“家庭管理”一是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是研究致富的技术 ?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付出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 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得以增加色诺芬特别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梦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 1 ? ? ? ? ? ? ? ? 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纵然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梦想国供给理论根据,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布局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 “道法自然”的思想 这是道家的经济思想道家所说的“道”不单指自然界的道,同时也指人类社会的道道家从自然哲学启程,看法经济活动应遵从自然法那么运行,看法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反对在当时日益进展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和法家所看法的刑政这种经济思想在汉代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得到阐发司马迁反对当时桑弘羊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看法封建官府垄断盐铁等重要工商业的经营,看法农工商各业应任其自然进展道家这种经济思想后来传到西欧,对17~18世纪在西欧盛行的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有确定影响。
义利思想 即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模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主要指物质利益,“义”是指人们行动应遵循的道德模范义利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辩论的一个问题儒家供认求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对求利,但是他们把义放在首位,认为求利活动应受义的制约,看法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这就是说,要把符合封建等级利益的模范,作为求利的前提尽管当时(如法家)和以后也有重利轻义或义利结合的看法,但是儒家贵义贱利的理论,却占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阻力了人们对求利、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也在确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进展 富国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使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富强,提出了各种见解或政策孔丘提出要“足食足兵”,孔门有若(公元前 518~?)提出“百姓足,君孰与缺乏”,这是儒家早期的富国思想以后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富国强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他是法家富国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商鞅和以后的韩非,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又是战士之源,进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因此,富国务必“重本” 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16~17世纪) 随着作坊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农业的商业化以及大规模贸易尤其是远洋贸易的产生和进展,展现了经济学的最初形态: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金银)是衡量资产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资产的真正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由于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理应竭力激励出口,不看法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靡品)进口重商主义的政策看法在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向占据统治地位 3.近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三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 古典革命的对象是重商主义,它促成了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代表任务为有着经济学史上牛顿之称的亚当·斯密,其代表作为《国民资产的性质和理由的研究》(《国富论》)古典经济学的展现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启程点,即经济人假设(人都是利己的,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认为利己心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看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首次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迄今为止,人类的主流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国富论》的根基之上的 2 亚当·斯密 Yadang SimiAdam Smith 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国民资产的性质和理由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严复最早译为《原富》)一书蜚声于世。
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柯科迪1737年入格拉斯哥大学1740年转赴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回故土1748~1750年冬在爱丁堡公开讲学,内容有修辞学、历史和经济学1751年1月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规律学教授,次年改任伦理学教授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 斯密处于英国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制转变的时期,国内还存在着相当多封建经济,贵族地主在政治上还处于支配地位,这就抉择《国富论》在反对重商主义的同时,务必反对封建主义因之,该书既攻击特许公司的垄断,也攻击地主阶级的不劳而获斯密深知,不这样便无法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路 《国富论》出版不久,便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1778年和1780年英国先后开征房产税和麦芽税,似受它的启发;而最著者那么为1786年的英法商约其互减关税的规定,与重商主义的作法大相径庭,显系符合斯密的自由贸易看法的1784年对东印度公司建立政府监视的法案,那么以其限制特许公司的权力而受到他的赞扬 1777年斯密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和盐税专员,移居爱丁堡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逝世终身未婚 ? (2)其次次革命:边际革命 ? 边际革命的代表人物有杰文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 理》1871)和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
新古典经济学提出用主观价值(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取代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将需求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同时促成了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之后,1890年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举行再次大综合:提出把主观价值理论与客观价值理论相结合,运用均衡价值(价格)论为价格分析供给了有用工具,构建了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根基在20世纪30年头之前,在西方国家理论界占据统治地位的一向是新古典经济学但是在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面前,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面对生产过剩和严重失业,却显得无能无力 马歇尔 Mɑxie'er Alfred Marshall(A.) 马歇尔出世于一个英格兰银行职员的家庭1861年入剑桥大学学数学1865年毕业后,被选为更加研究生,攻读物理,兼教数学1867年开头研究经济学,翌年起任剑桥圣约翰学院道德科学讲师,讲授当时作为道德科学一个分支的政治经济学1877年去布里斯托尔大学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883年任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1885年回到剑桥大学接任政治经济学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 建立在局部均衡论根基上的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根基。
他认为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处境下,是由该商品的需求状况和供应状况抉择的,用商品的均衡价格去衡量商品的价值所谓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应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需求价格是消费者(买者)对确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这是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所抉择的,供应价格是由生产者(卖者)为供给确定数量商品所愿采纳的价格,这是由边际真实生产费用所抉择的 ? (3)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 凯恩斯革命的对象是新古典经济学,促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展现,代表人物:约 翰·梅纳德·凯恩斯,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1929年的 3 经济萧条使新古典经济学家一筹莫展在通论中,凯恩斯反对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根本观念的萨伊定律(供应会创造自身的需求),指出总需求缺乏是市场经济经常存在的现象,市场机制的调理并非总是完备无缺的,经济可能会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根据他的观点,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需求构成, 由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缺乏,整个社会在未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就中断增加生产,展现大量失业 凯恩斯 Kɑi'ensiJohn Maynard Keynes(J.M.) 凯恩斯生于英国剑桥,1902年进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毕业后又师从A.马歇尔、A.C.庇古学习经济学一年。
1906年进英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1909年任剑桥国王学院研究员,讲授经济学在此前后,他以大片面精力研究概率理论,1921年出版《概率论》一书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他集中精力写作一生最有影响的一本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出版该书引起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轰动,把该书的出版称为“凯恩斯革命” ? 因此,凯恩斯看法放弃以前自由放任的政策看法,认为政府应对经济生活举行干预, 调理总需求,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事实证明,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看法为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摆脱经济危机供给了一条现实的途径1946年美国的《就业法》充分表达了凯恩斯主义的根本原那么在分析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抑制了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古典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二为一,开发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