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教材课件 6.3-席勒举例说明素朴诗与感伤诗.doc
2页文本分析库席勒举例说明素朴诗与感伤诗1.知识点:素朴诗与感伤诗2.知识点讲解: 席勒在说明素朴诗与感伤诗的分别时,曾举出过一些生动的事例素朴诗与感伤诗的最明显的分别在于前者是纯粹客观的,后者是要表现诗人主观态度和情感的这个分别的根源还在于素朴诗人还没有把主体(人)和对象(现实)看成对立,而感伤诗人则相反,要透过已分裂独立的主体来看已分裂独立的对象,这就是所谓“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来看这中间还可看出自发与自觉(“反思”)的分别3.实体内容: 荷马在《伊利亚特》卷六中写特洛依方面的将官格罗库斯和希腊方面的将官第阿麦德两人在战场上相遇,在挑战交谈中发见彼此有主宾的世交,就交换了礼物,相约此后在战场上不交锋后来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陀在《罗兰的疯狂》里所写的一段情节颇与此类似回教骑士斐拉古斯和基督教骑士芮那尔多原是情敌,在一场恶战中都受了伤,听到他们所同爱的安杰里卡在避险中,两人就言归于好,在深夜里同骑一匹马去追寻她席勒指出这两段诗“都很美地描绘出道德感对激情的胜利,都凭心情的素朴使我们感动”但是两位诗人的描写手法却大不相同阿里奥斯陀是一位近代的感伤诗人,他“在叙述这件事之中,毫不隐藏他自己的惊羡和感动”,“突然抛开对对象的描绘,自己插进场面里去”,以诗人的身分表示他对“古代骑士风”的赞赏。
至于荷马却丝毫不露主观情绪,好象他那副胸膛里根本没有一颗心似的,用他那种冷淡的忠实态度继续说,“格罗库斯迷了心窍,把值一百头牛的金盔甲赠给第阿麦德,换回一副青铜盔甲,只值九头牛这样就处理了他的故事席勒指出象荷马这样素朴的诗人的特点是: 他所用来处理题材的那种冰冷的真实简直近于无情他专心致志地对着他的对象……他隐藏在他的作品后面,他自己就是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就是他自己一个读者对于他的作品或是没有本领去了解,或者已感到厌倦,才会追问到他本人如何 从这个事例以及其说明来看,素朴诗与感伤诗的最明显的分别在于前者是纯粹客观的,后者是要表现诗人主观态度和情感的这个分别的根源还在于素朴诗人还没有把主体(人)和对象(现实)看成对立,而感伤诗人则相反,要透过已分裂独立的主体来看已分裂独立的对象,这就是所谓“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来看这中间还可看出自发与自觉(“反思”)的分别就一般说,素朴诗属于尚在自然状态的古代,感伤诗属于已开化的近代但是席勒承认古代也可能有感伤诗,例如罗马“贺拉斯那位开化而又腐化的时代的诗人歌颂他的台伯河畔的宁静的快乐生活,他就可以称为这种感伤诗的真正的开山祖”近代也可能有素朴诗,莎士比亚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席勒谈到他早年初次接触到莎士比亚的情形说,“我简直气愤,看到他那样冷酷无情,居然在最高度的激情中开起玩笑,用小丑的戏谑来破坏《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等剧中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在多年的仔细研究之后,他才学会喜爱莎士比亚他追究“这种幼稚判断”的根源说:“对一些近代诗人的认识把我引入迷途,使我先从作品中去找诗人,去探望他的心,去和他在一起来就他的题材进行思索,总之,从主体去看对象使我难以忍受的是这位诗人决不让人去捉摸到他,决不肯回答我的问题此外,在席勒的心目中,歌德完全从感官和客观世界出发,颇接近素朴诗人他认为《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以素朴的方式来处理感伤的题材这些事例似可说明素朴诗和感伤诗的分别(实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分别)并不是绝对的,它们是可以统一的上文已经提到,席勒看到了统一的可能性,可惜他没有详加阐明 (朱光潜) 孟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