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教学课件2025春.pptx
21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5/3/14,#,1,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建立,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昭陵六骏,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六骏是他南征北战骑乘的六匹战马为彰显和纪念六骏的赫赫战功,唐太宗特命人以青石浮雕的工艺展现它们的英姿,置于陵前白蹄乌,青骓,飒露紫,拳毛騧,特勒骠,什伐赤,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时期,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著名谏臣,他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被唐太宗誉为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魏征,杜如晦,贞观时期推行的革新措施,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司法,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科举,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吏治,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政治,皇帝(皇权至上),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贞观时期推行的革新措施,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经济,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法律上,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经济上,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武则天的统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措施,政治,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用人,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比较唐太宗与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基本上沿用了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措施:,两者都重视人才的选拔,都完善和发展了科举制度;,两者都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发展农业生产;,两者统治时期经济都持续发展,国力都不断增强重点知识总结,随堂练习,(广西中考)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D,唐太宗曾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A.,民贵君轻,B.,农业为本,C.,君治为本,D.,以民为本,D,(重庆渝中区期中)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如图)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A.,进一步完善科举制,B.,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发展生产,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D,【,学科素养,】,史料实证,“贞观之治”,材料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还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整理翻译自,贞观政要,重视人才重视德行和学识善于纳谏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答案来源,作答内容,能力要求,作答内容,重用贤才,,如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如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